问题

医生喊穷,病人喊贵,钱都让谁赚了呢?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痛点,也是医疗体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医生喊穷,病人喊贵,这背后牵扯着多方利益、复杂的运作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的现实。要弄清楚这笔钱到底让谁赚了,咱们得一层层地剥开来看。

首先,医生为什么“喊穷”?

很多医生,尤其是基层和公立医院的医生,确实会感到收入不高,甚至有些“穷”。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工资体系的束缚: 许多公立医院的薪资体系仍然相对僵化,医生的基本工资涨幅有限,难以跟上物价和生活成本的上涨。他们的大部分收入可能来自于奖金、绩效、加班费等,这些又容易受到医院整体效益、科室业绩等因素的影响。
高强度的工作与低回报的比例: 医生这个职业,从学习到工作,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过程漫长而艰苦,工作更是日复一日的高压,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然而,与付出相比,很多医生的实际收入并不算高,尤其是与一些高薪行业相比。
耗材和药品加成(曾经的模式): 在过去,医院和医生确实可以通过药品和耗材的差价获得一部分收入。但随着“零加成”、“集中采购”等政策的推行,这种模式被大力限制,医生从药费和耗材中直接获利的空间大大缩小。这本意是降低患者负担,但同时也影响了部分医生的收入来源。
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 在某些时期,医务人员的整体待遇并未得到充分的保障,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或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劳动价值和风险并未完全体现在薪酬上。
“养廉”机制的挑战: 医生的“阳光收入”有限,而社会上对医疗的需求又很大,这种供需矛盾和收入结构的问题,有时会催生一些灰色地带,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医生都是如此,更多的医生依然恪守职业道德,但他们自身的经济压力确实存在。

其次,病人为什么“喊贵”?

病人觉得看病贵,也是事实,而且感受更为直接:

药品和耗材的成本: 虽然国家在推行药品集中采购,但很多创新药物、进口药品、以及一些关键的医疗耗材,其研发、生产成本本身就很高,再加上专利费、市场营销等环节,最终定价依然不菲。
技术和设备投入: 现代医疗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PETCT、核磁共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等,这些高精尖设备不仅购买价格昂贵,后期的维护、升级、操作培训也需要巨额投入。医院需要通过医疗服务来收回这些成本。
医务人员的人力成本: 虽然医生觉得自己收入不高,但从整体的医疗服务价格来看,人力成本依然是重要组成部分。医生需要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培训,拥有专业技能,他们的智力劳动、技术操作、诊断判断,都是需要付费的。
医院运营成本: 医院不仅仅是医生看病的地方,它还包括了场地、水电、物业、管理、科研、培训等一系列运营成本。这些都需要通过医疗收入来支撑。
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 虽然有医保,但医保的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并非万能。很多自费项目、进口药品、特殊检查等,可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或者报销比例较低,患者就需要自己承担很大一部分费用。
市场化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医疗也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非公立医疗机构,或者在公立医院的部分市场化服务中,定价会更多地考虑成本和利润。

那么,钱都让谁赚了呢?

把这笔“钱”的流向掰开了看,会发现这是一个多方参与的链条:

1. 医药企业和器械公司: 这是最直接也可能赚得最多的群体。新药的研发投入巨大,但一旦成功,其利润空间可以非常可观。它们需要通过销售来收回研发成本,并获得利润。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商、经销商,在这个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国家在“挤压”药价,但整体而言,医药行业仍然是利润丰厚的行业。
2. 大型制药集团(尤其是跨国药企): 它们在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专利技术和品牌效应,能够获得较高的溢价。
3. 医疗器械的供应商和制造商: 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耗材往往价格不菲,这些设备制造商和经销商也能从中获利。
4. 医院(作为机构):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平台,需要收回成本、进行再投资、维护运营,并为员工提供薪酬和福利。它们是资金链的关键环节。虽然现在药品零加成,但服务费、检查费、手术费等依然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
5. 部分专家和技术持有者: 掌握着稀缺、高超医疗技术或专长的医生,可能在咨询费、手术费等方面获得更高的报酬,或者通过参与一些培训、学术交流等获得额外收入。
6. 保险公司(在某些环节): 虽然医保为患者减轻了负担,但保险公司作为中间方,在提供保障服务的同时,也需要覆盖其运营成本和盈利。
7. 一些中介服务机构或“灰色地带”的参与者: 在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一些中间环节,通过信息差或特殊渠道,获取不当的利益。

为什么会出现“医生喊穷,病人喊贵”的悖论?

这是一种结构性矛盾的体现:

利益的传导不畅: 医生没有充分享受到“高价”医疗服务带来的高回报,这笔钱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医生的个人收入。大部分的“贵”体现在了药品、耗材、设备以及医院整体的运营成本上。
价值的错位: 医生付出的辛勤劳动、承担的风险、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其价值并没有完全被市场化并转化为医生应得的收入。反而是药品、设备等“硬成本”占据了医疗费用的大头。
监管和市场化之间的平衡难题: 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的同时,又能够激励医务人员、鼓励技术创新、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平衡艺术。

简单来说,病人付出的“贵”钱,大部分被分给了药品和器械的生产销售方,以及医院的运营和设备投入。而作为提供核心医疗服务的医生,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专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收入上,甚至被各种成本和制度所摊薄。

所以,当你说“钱都让谁赚了”,答案是: 医药企业和器械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医院是主要的资金管理者和再投资者,而医生的收入结构和价值实现,则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而病人喊贵,是因为他们直接承受了这些高昂的成本,并且觉得性价比不高,尤其是当他们付出的费用,与最终获得的满意度或健康效益不成正比时。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它反映了医疗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在市场经济下,如何保障民生和专业价值的持续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我有发言权。买命这个事情放在随便哪个朝代能便宜么?

现在医生动不动都是博士,我都已经买房了,我高中同学还在医大没毕业。等他毕业已经很难上车了,工资刚开始才六千多,房价都一万五了。同学说一年现在三十万了,然而房价十万了。这不喊穷才不对吧。

病人喊贵也没毛病。某日我跟同学开玩笑说他年轻有为升副主任了,那本事可大了,把自己腿锯了接回去还能再长几厘米。我同学一脸严肃的说这个本事是有的,这个钱他木有。

博士副主任,学的就是把手暂时接到脚上长好了在装回手臂去,那么大本事的人,他说他自己消费不起自己。

合着张学友请不起自己唱歌,这像话么?

但是别的我不懂,工业设备我还是懂的,那医疗设备不得几百上千万一台,为了装上这个机器,配套的UPS,无尘室,负压病房一堆东西哪样不要钱。张学友请自己唱歌,他得租喇叭,那喇叭不可能是大妈广场舞的,那必须是进口品牌的,还得根据不同曲目接水电或者火电,以防曲子太热太凉。

医生开刀不是一个人能开的,他得有麻醉师傅,擦汗师傅,各自各样一大堆人协助。不先麻翻了怎么下锯子?血喷主刀师傅脸上了,师傅自己擦,那不就掉价了吗?张学友请自己唱歌,起码也得是请马友友来客串友情价拉五分钟二胡,就算不给工钱,起码机票酒店钱不能马友友自己贴。那把二胡最少也得好几十万,最起码都是碳纤维的,还得找大和尚开光,就算是租二胡,一天怎么样也得几万块。

医生瞧病,他得吃饭,吃饭就要有食堂,食堂就要有大妈,大妈家里还有大爷,大爷腿脚不好还得医生瞧。张学友请自己唱歌,他得有助理定饭,或者厨师做饭,厨师得听着张学友唱歌才能做出饭。

医生开方,照方抓药,这药得价格合理。别像美国生物医药集团搞的罕见病药,长生不老药动不动几十万刀一年,那搞个锤子,等死算了。张学友请自己唱歌,版权费一首都是天价,得了,张学友只能唱免费无版权歌,比如苏联国歌。苏联都没了,应该不至于俄罗斯跑来要商业演出版权费。张学友给自己唱一首吻别得交不少钱,他今天如果要唱三小时,如果不跟听众收费,那得赔到当裤子。但就算真唱三小时苏联国歌,马友友的二胡钱也得照样掏,所以不存在这种赔钱赚吆喝的事情。

那张学友今天真就是自己掏腰包请自己唱歌了,他那掏出来的钱哪去了呢?

百万漕工今天吃上饭了啊。

user avatar

有一个村子,大家都不做饭,去食堂吃。

食堂是个好食堂,每天馒头包子做的不亦乐乎。不仅如此,食堂里的师傅们也乐于学习,经常去大城市学习更好的做饭技术,买了烤箱、集成灶等一系列设备,食堂的饭,也从一开始的米面为主变成了披萨牛排。

明面上,大家吃的比以前更好了,是进步。

可价格也水涨船高,渐渐地,有一些人吃不起了。

食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没有降低价格,而且披萨牛排也越做越少,反而加大了松茸龙虾鱼子酱的供应。

更多人吃不起了,食堂大爷却来了一句:外面人都这么吃!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医疗困局,医疗技术发展太快了,可大家的收入水平却跟不上。

举个例子,米国前总统卡特,2015年8月证实罹患黑色素瘤并发生脑转移,除了切除肝脏并对脑部进行放疗外,他还接受了K药注射,这个K药就是大名鼎鼎的PD1,12月他发表声明说,医生在他做完最近一次脑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后,发现他大脑中的癌灶已经消失。在继续接受每隔三周一次的K药治疗后,到了2016年3月,他的医生认为他不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在此之后的2年多以来,卡特仍然健康。

但你先别急着觉得这个药神奇,在肝癌的治疗中,K药+仑伐替尼的组合,一次费用是5万元。而规范疗程是21天一次,连续使用两年。单单这两种药物,费用是180万。

药是好药,可出的起180万的家庭能有几个呢 ?

那怎么办?回头吃馒头包子肯定也不行,但一百八十万也太贵了,也不行。




事情就无解了吗?

不是的,上面的故事,非常的表浅,我们再深入一点,比如:

海鲜肯定好,比包子馒头好吃,但大西洋的虾吃不起,渤海养的总能吃吧?

都是肉,吃进嘴里差不了太多。

如果再有一个人,把食堂的采购管起来,不准搞一些花里花哨,价钱,自然也就不会那么贵了。

这,就是三明医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虽然很多人没做过手术,一定吃过药,搜个药名,出来的产品千奇百怪。这,就是药品的“乱局”,主要有两乱。

一乱,乱在“一药多名”。全国有6000多家药厂,其生产的95%以上的药品品种是仿制药。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临床上使用的常用药,实际也就1000余种。而中国市场上有1万多种。

怎么多出来这么多呢?许多品种其实就是变更了一下包装的剂量、数量、规格,之后换个名字,摇身一变,就成了所谓“新药”。

有统计显示,在200种常用药品中,有4个、5个、6个、7个药名的,分别占到20%、25%、25%、15%。

二乱,乱在“流通层层加价”。药厂生产出来的药,并非直接就能到医院,而是要在流通领域层层辗转,一路加价:首先是一级总代,其次是多为私人承包的二级代理商,之后进入医院还要层层过关,包括医院负责人的许可、药房默许列入用药名录、医生答应用药开方,到了这里后才是医药代表走到台前,推介给医药配送公司,配送公司加价后送进医院,最后医院才堂而皇之地加价国家规定的15%。到患者手里的药价,经过如此层层加码后,可能已经上涨了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而三明医改采用“两票制”,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杜绝了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药费,自然就下来了。医疗器械也是同理,这也是我觉得三明医改最核心的地方。也是最利于每一个人的。




核心谈完了,再说说医生的收入。

以前,医院绩效工资从医疗总收入中提取,医务人员实际收入与医院总收入紧密相连。然而,医生看病问诊却不值钱。进一步导致医生吃药商“回扣”,而他们赚钱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多开药、多用耗材、多做化验和检查。

而此举,更是导致了医疗行业的“不均”,就拿骨科来说,手外伤专业,手术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却因为不用“耗材”挣不到什么钱,更难的是患者多是当地工程、工厂的人员,跑费情况也很多,收入一直不高。

而骨伤专业,因为能多放钢板多放钉子,让人才趋之若鹜。同理的还有儿科、急诊等。

改革后,通过“腾笼换鸟”,提高医疗服务性收入的空间,以“工作量”而非“创收量”来核定收入,医生多看病、看好病,做预防,做健康,都能拿到更多薪酬。



“简单来说,以前是‘你为医院赚了多少钱’,现在是‘你为医院做了多少事’,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我是很看好目前的医改模式的,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负担,更是能够让医生劳有所得。

user avatar

答:钱让阿鼠赚了。

作者:第一大宗师

链接:zhihu.com/question/43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病贵,主要是两点:第一,药品贵。第二,耗材贵。

第一,啥叫药品?即治病的消耗品。

第二,啥叫耗材?也是治病的消耗品。

我国只有这两个贵,人工并不贵。剪个头,最低二十,补个课,最低三百。看个病,只要五块钱。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这药品咋这么贵?国家定的。国家为什么定这么贵?只有贵的才能卖出去。可是亚当斯密不是这么说的啊?他说市场决定价格啊。那市场价格肯定是越低越好卖,咋回事啊?

第一,假设我要卖野草。野草也是药材,可是野草遍地都是,这玩意咋能卖出去?野草能治病,所以能卖出去。那我自己拔草吃,不花钱啊。是的,但是你没有权利吃,医生才有让你吃的权利。

第二,那医生让我吃,我就吃,野草才多少钱。那就错了,野草不能直接吃,只能走一遍药厂才能吃。

第三,野草一块钱一斤,药厂卖二块钱,医院卖三块钱。患者三块钱就买到了。这很好,并不贵。

第四,有一天娄阿鼠思考了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卖野草赚钱?思考之后,定出如下方案:

1.找衙门,将阿鼠牌野草定价为一万块钱一斤。衙门为什么要同意?因为阿鼠说了,只要你同意,一斤鼠草给你五千块钱。衙门说这个简单,不违规。衙门做出如下公告:《为了防止阿鼠哄抬物价,避免阿鼠牌野草卖十万一斤,必须给阿鼠牌野草定价一万一斤》。

2.找医院。院长,只要你卖一万一斤的阿鼠牌野草,一斤给你提2500元。院长想了想说:阿鼠,你这个野草真的好啊,医院有15%加价率,三块钱一斤的,医院只能赚0.45元,一万一斤的医院赚1500元,阿鼠,你是好样的!

3.阿鼠找到叫兽医生。叫兽,你只要开我一斤阿鼠牌野草,我一斤给你1000元。叫兽看了看一系列的定价,大吃一惊!鼠哥!我谢谢你!我全家都感谢你!

患者:叫兽,我这病吃啥药?

答曰:阿鼠牌野草。

患者:野草我知道,为啥阿鼠牌这么贵?

达曰:是药三分毒,阿鼠用了高科技,绝无任何毒性,兼有保健养生奇效,衙门定的价。本届衙门最好,小小你知道吧,小小是保护你的,差不了。

患者:你说的是做梦的小小吗?他爱玩打老虎的游戏,有时还打苍蝇呐!我相信小小,小小爱看佛经,老虎苍蝇都不杀的!是个好人。可是我实在没钱,给我开三块钱一斤的野草吧!

答曰:没有,医院只有阿鼠野草。马路上遍地野草,你要是吃了,病就严重,就得死。并且不孕不育,祸及子孙。你不是有医保吗?衙门给你报销75%,你怕啥!要感谢小小!

患者:衙门太好了,给我报了75%,还得是小小啊!感谢小小!

阿鼠乐了,这比三百年前的《十五贯》还给力啊!小小昨天吃了猪肉大葱包子,不知道看《昆曲》,就知道听歌,竟然不知道《十五贯》。三天之后,各大媒体头条是:《阿鼠牌国际领先心脏支架隆重上市》。

阿鼠的成功成为一代传奇,马鼠思考了三天,又看了一百遍小人书《十五贯》。决定建立鼠宝店。召集众鼠,漫延整个网络兼及世界各地,务必人人成鼠。人人成鼠了!是的,审美都改变了!以鼠为最美!终于明白了,为啥十二生肖,以鼠为尊了。美女们的感觉最灵敏,认为老鼠最有本事,老鼠最有钱,是的,老鼠才有一切。可是美女们不知道,老鼠不爱臭哄哄的美女,老鼠爱的只是大米。

user avatar

掌控药企的大资本家,还有官。

其实大家都明白。

希望仇医者不要因为自己的懦弱而拿基层医生出气。看到卫计委的大官了吗?您敢动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