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喝可乐时牙齿间的摩擦力会增大?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其实,当你喝可乐时,牙齿间的摩擦力感觉上增大,这背后并不是单纯的“摩擦力增加”这么简单,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感受。我们来一点一点掰扯清楚。

首先,我们要明白摩擦力是怎么产生的。简单来说,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由于表面粗糙度和分子间作用力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在你咀嚼食物或者仅仅是上下牙轻轻合拢时,牙齿表面本来就不是绝对光滑的,会存在一些微小的凹凸不平。 saliva (唾液) 在其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能够填充这些微观缝隙,让牙齿之间的接触更加顺畅,从而减小直接的“干摩擦”。

那么,可乐是怎么搅局的呢?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因素:

1. 可乐的“粘性”与“附着力”的改变:

糖分的作用: 可乐里含有大量的糖,主要是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当这些糖分溶解在水中,形成高浓度的糖水溶液时,它就具备了一定的粘性。这种粘性在某种程度上会比唾液更强一些。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杯浓糖水倒出来的时候,它的流动性会比清水差。
附着力增强: 当你喝完可乐,口腔里残留下来的糖分和水分混合物,会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膜的成分比单纯的唾液复杂,它能更有效地“粘”在牙齿表面,尤其是在牙齿的微观纹理上。当你试图移动牙齿时,这层糖膜就需要被“拉开”或“撕裂”,这就带来了一种阻碍,让你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牙齿间阻碍滑动。这种感觉很像你用沾了糖水的纸巾去擦拭玻璃,再擦第二遍的时候会觉得有点涩。

2. 可乐的酸性对牙齿表面的影响(短期效应):

酸蚀现象: 可乐是酸性的,pH值通常在2.5到3.5之间。我们的牙釉质虽然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但它主要由羟基磷灰石构成,对酸非常敏感。即使是短时间的接触,可乐中的酸也会开始与牙釉质表面的矿物质发生反应,导致表面发生微弱的溶解或脱矿。
表面粗糙度暂时增加: 这个过程并不是立即让牙齿“坑坑洼洼”,而是会在微观层面上使牙釉质表面变得稍微粗糙一些。你可以想象成,本来光滑的石头表面,被轻轻地腐蚀了一下,露出了一些更细小的颗粒。当两个这样的表面接触时,它们之间的啮合会更紧密,摩擦力自然会增大。这种感觉就像用砂纸摩擦光滑的木头,再用更粗糙的砂纸摩擦,后者会感觉更涩。

3. 口腔内水分和粘液分泌的变化:

唾液分泌的暂时抑制(初期)或改变: 刚喝下可乐时,口腔内强烈的甜味和酸味可能会暂时刺激唾液分泌,但随后高浓度的糖分和酸性物质会改变唾液的成分和粘稠度。有些人可能会感觉唾液的分泌量和质量都发生了变化。
“腻”的感受: 口腔内残余的糖分和混合物,会产生一种“腻”的感觉。这种“腻”感也与前面提到的粘附作用有关,它让你觉得牙齿之间不再像平时那样清爽,而是被一种粘稠的物质包裹着,自然也增加了移动的阻力。

4. 心理暗示和感知:

味觉和触觉的联动: 人的感知是很复杂的,味觉和触觉之间会相互影响。可乐那种强烈的甜味和气泡带来的“刺激感”,可能会让你更加“在意”牙齿的感受。当你意识到你在喝一种含糖饮料,并且有“担心牙齿被侵蚀”的预设想法时,你可能会更容易注意到牙齿间的任何细微不适,并将其解读为“摩擦力增大”。这种心理作用也不容忽视。

总结一下:

所以,喝可乐时感觉牙齿间的摩擦力增大,并不是因为物理上的某一个单一因素导致了“摩擦系数”的剧增。而是因为:

糖分带来的粘性和附着力 让牙齿表面被“粘”住的感觉更明显。
可乐的酸性暂时性地改变了牙釉质的微观表面结构,使其变得稍粗糙。
口腔内液体成分和粘稠度的变化 也 contributes(有贡献)到了这种不顺滑的感受。
心理上的预期和感知 可能会放大这种不适感。

这几种因素结合起来,就造成了你所体验到的那种牙齿间“涩涩的”、“不那么顺滑”的摩擦力增大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喝完甜饮料后,会觉得牙齿上有一层东西,需要漱口或刷牙来清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可乐腐蚀珐琅质的,那是脑洞开的太大。真把可乐当浓盐酸呢。

导致牙齿摩擦力增加的应该是焦糖色,该物质粘着度很高,很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增加摩擦力,而且焦糖色很少用在于除可乐之外的其他碳酸饮料中。

冰红茶里面应该也会用焦糖色进行着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试一下。

----------------------------------------------------------------------------------------------------------------------

下午试了一下,发现冰红茶根本不用焦糖色,找了半天,终于给我找到一款饮料,康师傅陈皮酸梅。

一口下去,那涩涩的感觉又回来了!

等我晚上回去再去买几瓶饮料做一下对比实验。到时候公布最后结果。

-----------------------------------------------------------------------------------------------------------------------

试验用饮料: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零度),怡泉C+,康师傅陈皮酸梅。

1.可口可乐

成分:水、果葡糖浆、白砂糖、磷酸、香料,二氧化碳,焦糖色,咖啡因,食用香精

感官描述:涩感强烈,持续时间长(10分钟以上)。

2.可口可乐(零度)

成分:水,焦糖色、磷酸、香料,二氧化碳,苯甲酸钠,咖啡因,阿斯巴甜,柠檬酸钠,蔗糖素,安塞蜜,食用香精。

感官描述:涩感不强烈,持续时间短(2-3分钟)。

怡泉+C

成分:水,白砂糖,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柠檬酸,山梨酸钾,柠檬酸钠, -胡萝卜素),维生素c,食用香精

感官描述:基本无涩感。

康师傅陈皮酸梅

成分:水,白砂糖,乌梅,陈皮甘草,山楂,食用盐,苹果酸,焦糖色,食品添加剂

感官描述:涩感强烈,持续时间长(10分钟以上)。



含有焦糖色的三款产品,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零度),康师傅陈皮酸梅,都在饮用过程中出现涩感,但可口可乐(零度)带来的涩感明显没有其他两款产品明显,持续时间也较短。原因不明。因此焦糖色附着牙齿表面,造成摩擦力增大,产生涩感的结论,具有有较大的可能性。


同时 @hi feeshy同志提出的:“涩感是由磷酸本身的涩味引起的”个人认为也有很大可能,如菠菜中的草酸就会使食用者产生涩感,以上几款试验产品中,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零度)含有磷酸,康师傅陈皮酸梅虽然不含磷酸,但是含有苹果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其实,当你喝可乐时,牙齿间的摩擦力感觉上增大,这背后并不是单纯的“摩擦力增加”这么简单,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感受。我们来一点一点掰扯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白摩擦力是怎么产生的。简单来说,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由于表面粗糙度和.............
  • 回答
    .......
  • 回答
    喝可乐或碳酸饮料之所以能带来令人愉悦的“幸福感”,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复杂互动,绝非简单的“好喝”两个字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这个现象:1. 舌尖上的多重刺激:酸甜苦辣咸,缺一不可首先,让我们聚焦于味觉本身。可乐的配方堪称精妙,它巧妙地结合了多种基本味道,创造出一种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都说米饭和可乐都是糖类,为什么一个吃多了好像没事,另一个却容易让人得糖尿病呢?这背后涉及到的学问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米饭和可乐都属于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类”。 它们在体内最终都会被分解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确实,有时候用纸吸管喝可乐,那泡沫喷涌而出的架势,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不小心就得收拾一地狼藉。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因素在合力作用的结果,我来给你仔细说道说道。首先,得从我们那快乐水——可乐本身说起。1. 碳酸的“压抑”与“释放”可乐之所以能带来那种爽口的刺激感,全是因为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关于“外国人顿顿汉堡炸鸡,只喝可乐,却身材健美长命百岁”这种说法,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和夸大。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一部分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他们的饮食习惯中确实有汉堡、炸鸡、薯条、披萨以及可乐等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电视、电影里也经常放大这种形象.............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常见的,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明明酸奶和牛奶的热量比可乐高,为啥减肥的时候反倒推荐它们,而可乐却是减肥的“敌人”呢?这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点,咱们来好好捋一捋。首先,得明白“热量”这回事,但它不是唯一决定因素。你说的对,单纯从标签上的热量数字来看,很多全脂牛奶或者一些风味酸奶的热量确实会比无糖可.............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巧合,或者说,是一种“嗅觉和味觉的联觉”。很多人在品尝樱桃味可乐时,确实会感受到一股淡淡的杏仁味,这可不是错觉,背后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化学和感官原理。首先,我们要知道,樱桃味的香精,并非单一的樱桃提取物。 现代食品工业在创造一种特定的风味时,往往需要调配出更复杂、更立体的口感。而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儿子问你“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可以看电视,我就不可以”的时候,这绝对是个常见的挑战,也是个很棒的机会去好好跟他聊聊。别急,咱慢慢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让他心里服气,而不是觉得爸妈就是不讲理。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问这个问题,不是真的想跟别的小朋友较劲,他更在意的是“公平”和“为什么是我不一样”.............
  • 回答
    在推导斯特藩玻尔兹曼四次方定律时,之所以能够应用闭系的热力学方程,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和巧妙的简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这条定律的意义,以及我们是如何将其与热力学联系起来的。斯特藩玻尔兹曼四次方定律描述的是一个物体向外辐射的总能量与它的温度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它表明一个黑体单位表面.............
  • 回答
    在你提到的这个溶液体系中,既存在硫酸铵,又存在硫酸,确实可以用氢氧化钠(NaOH)进行滴定来测定硫酸的含量。这背后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铵根离子(NH₄⁺)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溶液中的主要物质: 硫酸(H₂SO₄): 这是一种强酸,在水中会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H⁺).............
  • 回答
    张三丰九十高龄时,门下弟子虽说称得上“一流高手”的仅武当七侠,但武当派能够与少林派平起平坐,绝非仅凭弟子数量或顶尖高手的个人武力,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武当派独特的建派理念、张三丰个人的巨大声望、武当武功的深厚底蕴以及其在江湖中的战略地位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体现。首先,我们要认.............
  • 回答
    “中国人内斗很厉害,不团结”——这样的说法,在很多时候确实有其现实基础。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过太多因为地域、利益、观念不同而引发的纷争,甚至是我们熟悉的“窝里斗”。这种现象,与其说是中国人骨子里有什么缺陷,不如说是长期以来社会结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
  • 回答
    关于手动挡的离合和油门不能同时踩,这句“金玉良言”听起来确实有道理,也让很多人对起步时的操作感到困惑:明明起步时,我们不就是在踩着离合的同时,还要慢慢给油吗?怎么这就“不能同时踩”了?其实,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同时”的定义,以及它背后所指向的意图和操作的精确性。让我们剥开字面意思,好好聊聊其中的门道。.............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涉到很多复杂的历史因素,不能简单地用“却匈奴”和“不堪一击”来概括。秦始皇时期“却匈奴七百余里”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宣传和战略上的辉煌成就,而后期中原王朝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屡屡受挫,原因也非常多。我们一点点来剖析。一、 秦始皇时期“却匈奴七百余里”的真实性与局限性首先,我们要.............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我内心深处,我特别能体会。想当初,为了找到一盘心仪的磁带,我可能跑遍了街头巷尾的唱片行,跟店员磨破了嘴皮子,最后捧着那沉甸甸的塑料盒子,那感觉,简直比现在一次性买十张专辑都要激动。CD刚出来那会儿,更是不得了,那清脆的“咔哒”一声,专辑封面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歌词本里的每一个字都仔仔细细.............
  • 回答
    .......
  • 回答
    很多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之所以能在考研时挑战清华北大,并非偶然,而是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在支撑。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以及个体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升的可能性。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一、 考试本身的公平性与客观性:首先,考研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其核心在于对考生知识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