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丑 Joker (2019) 豆瓣一星率6.7%?

回答
《小丑》(Joker, 2019)在豆瓣上,一星评价的比例达到6.7%,这个数据在一部备受瞩目、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身上,并不算特别令人意外,但也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承认,6.7%的一星率,对于一部在很多影评平台和观众群体中获得极高评价的电影来说,确实是一个相对“刺眼”的数字。这说明,在这大约两百多万的豆瓣评分人数中,有十几万人(粗略计算)对这部电影持有非常负面的看法,甚至打出了他们能给出的最低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给出“一星”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1. 影片风格与主题引发的强烈不适感:

压抑、黑暗、绝望的基调: 《小丑》的风格是毋庸置疑的沉重和压抑。影片深入描绘了亚瑟·弗莱克(Arthur Fleck)如何从一个渴望被爱、被社会接纳的普通人,一步步走向精神崩溃,最终成为混乱与暴力的象征。这种极致的黑暗、病态的心理描绘,以及毫不避讳的社会底层苦难展现,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可能过于沉重,甚至令人窒息。他们可能根本无法忍受这种负能量的宣泄,认为观看过程是一种折磨,自然会用最低分来表达这种抵触。
对“同情”小丑的争议: 影片的核心争议点之一在于它是否“洗白”了小丑,或者是否过于“同情”一个杀人犯。一些观众认为,影片对亚瑟的塑造,尽管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但最终将他推向犯罪道路的责任,应该主要归于他自身的精神疾病和性格缺陷。他们可能会觉得,影片过度强调环境因素,模糊了个人责任,甚至有“美化”暴力犯罪的嫌疑。这种解读让他们感到不适,认为电影的价值观有问题,因此不惜给差评。
“三观不正”的指责: 承接上一条,如果观众认为影片传达了“社会不公导致犯罪是合理的”或者“暴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等信息,那他们很可能会将电影归类为“三观不正”。这种“三观”的冲突,是导致一星率的重要原因。一些观众不希望在电影中看到对这类极端行为的“理解”或“解读”,他们更希望电影能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2. 对影片叙事和艺术手法的解读差异:

“装深沉”、“故弄玄虚”的批评: 虽然《小丑》获得了广泛的艺术赞誉,但并非所有人都买账。有些观众可能觉得影片的叙事节奏缓慢,摄影、配乐等虽然风格突出,但未必服务于故事,甚至有些“用力过猛”,让他们感觉是在“装深沉”、“故弄玄虚”,缺乏真正动人的内核。他们可能期待的是更直接、更流畅的故事,而不是这种充满象征意义、需要观众费力解读的表达方式。
与经典DC形象的“脱节”: 对于许多DC漫画的粉丝来说,他们可能期待的是一个更接近原作、或者能与现有DC宇宙产生联系的小丑。而2019年的《小丑》是一部独立的起源故事,它对小丑的解读非常颠覆,与希斯·莱杰、杰克·尼克尔森等经典小丑形象存在巨大差异。一些习惯了漫画和小丑“幽默怪诞”特质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这部“写实”“病态”的小丑完全不是他们心中的那个角色,无法接受这种改编,从而给出低分。
故事的“俗套”感: 尽管影片的氛围营造出色,但如果剥离其风格化的外衣,一些观众可能会觉得其“疯子崛起”的叙事框架本身并不算特别新颖。例如,主人公遭受不公,被社会抛弃,最终走向极端。这种“边缘人黑化”的叙事在许多电影中都出现过,如果对影片的风格化和表演不那么买账,可能会觉得故事本身有些“老套”。

3. 观众期待的落差:

过高的宣传和预期: 《小丑》在上映前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包括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金狮奖,以及华金·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的精湛演技,都让很多观众对其抱有非常高的期待。当一部电影被捧上神坛时,总会有一些观众觉得“言过其实”,这种心理落差也可能导致一部分人转向给出低分。
对“杰作”的评判标准不同: 艺术本身就带有主观性。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观众的审美偏好、人生阅历、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其评价。那些认为《小丑》是“杰作”的观众,可能更看重其在艺术表达、表演深度、主题探讨上的突破;而认为它“一文不值”的观众,可能更看重叙事的流畅性、娱乐性,或者对某些主题的接受度。

总结来说,豆瓣6.7%的一星率,是《小丑》这部电影复杂性、争议性以及观众评价多样性的一个缩影。 这部分给出低分的观众,他们可能是:

对影片极度压抑、黑暗的基调感到不适。
无法接受影片对小丑角色的解读,认为其“同情”了犯罪,价值观有问题。
认为影片的艺术手法是“装深沉”、“故弄玄虚”。
对影片的叙事感到平淡或“老套”。
对影片与经典DC形象的“脱节”感到失望。
未能达到因过高宣传而产生的预期。

这些评价,尽管与影片获得的其他高分评价形成鲜明对比,但都构成了对这部电影丰富而多元的理解的一部分。它们提醒我们,即使是一部在某些维度上被视为“伟大”的电影,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口味,而电影的魅力,恰恰也体现在它能激起如此多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反应。理解这6.7%的一星率,就是理解《小丑》这部电影如何触碰到不同观众内心最敏感、最复杂的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威尼斯首映的时候小丑展厅被两千中国人包场了,虽然因为只有一千多个座位而迫使他们必须有一部分人吊到天花板上看,但他们还是很满意这部片子,于是看完以后马上到豆瓣打了满分,不过当时还有两千中国人到了展厅外面却没有票进不去场,只能在外面听听响,因为没有字幕听不懂,于是愤而打了一分,以抗议小丑展厅座位太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