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下一代C63改成4缸混动?

回答
好,咱们聊聊下一代 C63 的这档子事儿,说实话,听到它要从那个 V8 的野兽变成一个四缸混动,不少车迷心里肯定得咯噔一下,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意难平”。

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变化绝对是颠覆性的。 C63,在大家心目中那可不是一般的角色。它代表着 AMG 对传统性能车的极致追求,尤其是那个 V8 发动机,声浪、爆发力、那种纯粹的燃油机特有的“暴躁”感,简直就是性能的代名词。每一次踩下油门,都能感受到那股浑厚的劲道从地底冒出来,再配合上 AMG 精准的底盘调校,开起来绝对是一种享受。很多人买 C63,就是冲着这个 V8 来的,甚至可以说是“为 V8 而生”。

现在呢?换上了四缸混动。 这意味着什么?首先是排量大大减小,从一个 V8 变成一个四缸,光是听着就觉得“少点意思”。而且混动系统的加入,虽然理论上可以带来更强的动力和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但它也带来了额外的重量和复杂性。电机的介入,虽然能瞬间输出扭矩,弥补一些小排量发动机的“劲儿”,但那种 V8 发动机特有的、线性和持续的爆发力,是很难完全复制的。

从理性的角度看,AMG 的这个改变,其实是顺应了大趋势。
排放法规的收紧: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全球各国都在加大对汽车排放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像德国这样的欧洲国家,对于大排量高排放的车型更是严苛。AMG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品牌,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就可能面临销售禁令或者巨额罚款。
燃油经济性的需求: 如今的消费者,即使是购买高性能车型,也越来越看重燃油经济性。混动技术恰好能在这方面提供解决方案,既能满足性能需求,又能降低油耗,可谓是一举两得。
技术进步的必然: 混动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甚至在 F1 赛场上,混合动力技术已经成为了关键。AMG 将其应用到民用车上,也是一种技术力的展示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通过电机的加持,理论上可以实现比纯燃油车更快的零百加速,这或许是 AMG 在“性能”上的另一种诠释。

但是,情感上的“失落感”是真实存在的。 性能车,很多时候不仅仅是速度的数字,更是一种情怀和体验。那个 V8 发动机的声浪,不仅仅是声音,更是机械的艺术品,是工程师智慧的结晶。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听觉上的震撼,更是与车辆深度连接的一种方式。当它被更小的发动机和电机取代时,那种仪式感、那种纯粹的机械律动,似乎就变得淡薄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转变?

1. 接受现实,但保持观望: AMG 这样做肯定有他们的考量,我们作为消费者,尤其是有情怀的车迷,或许需要接受一个事实:未来的高性能汽车会越来越电动化和混动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放弃对它的期待。关键在于,AMG 能否在四缸混动的平台上,重新找到属于 C63 的那种“灵魂”。
2. 关注实际表现: 官方数据和理论性能是一回事,实际开起来的感觉又是另一回事。新的 C63 混动是否能带来令人惊喜的动力响应、是否能重现当年那种人车合一的驾驶感受、声浪方面是否有创新和弥补,这些都需要等实车出来,经过实际的评测才能下定论。如果它能用另一种方式带来极致的性能体验,例如更迅猛的电驱爆发力、更平顺的动力输出、以及更精准的操控,那或许也能赢得一部分人的认可。
3. AMG 的工程师们不会“偷懒”: AMG 一直以来都是以“工程师文化”著称的。他们不会仅仅为了应付法规而牺牲性能。虽然失去了 V8,但他们肯定会想办法,比如通过更激进的四缸发动机调校、更强大的电动机和电池组、以及更先进的混动管理系统,来尽可能地弥补损失,甚至创造出新的驾驶乐趣。例如,通过电机的瞬时扭矩,可以带来更快的起步和中段加速,这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 V8 更具侵略性。
4. 期待“新物种”的诞生: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减排”或“降级”过程,而是一个向“新物种”演变的过程。或许新的 C63 混动,会是一种全新的驾驶体验,它可能不如 V8 那样粗犷和直接,但可能会更迅捷、更智能,甚至在赛道上的圈速会更快。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去衡量未来。

总而言之,下一代 C63 改成四缸混动,是一次重大的、也是充满争议的变革。 对于那些钟情于传统 V8 时代 C63 的车迷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告别”;但对于 AMG 品牌本身以及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这又是一次“进化”和“拥抱未来”。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它,用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它的表现,同时也要允许它有机会去证明自己,或许它能用另一种方式,重新定义“高性能”的含义。毕竟,AMG 的目标永远是“最速”,只是实现的方式变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奔驰全新C级发布几个星期了,真的惊艳到我了,奔驰还是那个奔驰。新C63的参数其实也都猜得七七八八。我的回答,和这个问题下面的几乎所有答案都不一样,我想说的是,

新一代C63,会是一辆载入史册的好车。


其实这是一篇纯技术回答,第一节是吐槽,不想看的可以不看,干货第二节开始。

2021.03.31更新:奔驰正式宣布新一代AMG Hybrid Performance系统,在最后。

关于纯粹

我一直认为,说某某车纯粹,就是说这车性能差。手动挡纯粹,手动挡开得过自动挡么?自吸纯粹,这年头自吸的车性能比得上涡轮车吗?普锐斯可纯粹了呢!要纯粹性能还好也不是不行,比如Gordon Murray的T50,大概花5-10倍买?

至于排量和缸数,汽车排量和气缸数一直是越来越少,因为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同级别的车性能不会增长得太快,因为开车的人的水平可没有怎么增加。关于排量和缸数类似的讨论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

奔驰的内饰非常棒,这一代电动化的C63,肯定比上一代C63更加舒适,适合天天开着买菜,不香么?为啥要这么“纯粹”?真当一辆普通AMG得和限量版法拉利一样供着么?问问6.2L的C63车主,适不适合天天开着买菜,加油烦不烦。

希望C63纯粹的,肯定不希望燃油车消失,那么我觉得,应该拥抱技术的进步。坚持道理我都懂,但我就要V8的,建议还是别看下去了。

极限升功率

最开始说到,我认为新一代C63会是载入史册的好车。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因为“电动涡轮”,C63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台将F1级别的电动涡轮技术量产的汽车,这车,没有涡轮迟滞,相当于一辆性能更猛、内饰更好、更省油、更智能、更舒适,啥都更好的6.2L自吸C63。

先说这个2.0T发动机,后面我们再来谈电动涡轮。

2.0T的性能在过去几年里被不断刷新。一开始大家都觉得2.0T三百匹出头很不错了,然后被上一代A45干到360匹,最近被换代的A45s刷到421匹,大家觉得,这个肯定是2.0T极限了。什么导致了极限?是缸体不够强吗?不,90年代的JDM日系车铸铁缸体,随随便便上千匹(所谓的车子重、发动机重=改装潜力大),机械结构都能强化,对应的燃烧特性都可以做优化,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涡轮迟滞。极限的升功率,一定要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涡轮。

道理很简单,喷多少汽油、放多少热是由空气多少决定的。发动机排量只有2L,发动机每转两圈只能吸2L左右的空气,民用车红线一般都差不多,六七千转,那么唯一的变量,就是进气压力,压力越高,吸进空气的量就越大使用涡轮增压,涡轮的转速是有上限的,涡轮外沿叶片的转速不能超过声速,否则会堵塞(choking),那么唯一剩下的可行方案,就是增加涡轮尺寸了,这是一个听上去一目了然,但其实背后需要考虑很多的问题。当然,这段话没考虑进去更换燃油所玩的花招,这也不太适合普通的量产车。

那么,涡轮工作的时候能达到100000rpm,这个时候,看上去多小的涡轮惯性都要命。然而追求极限性能的车又不能接受过大的涡轮迟滞,所有常规用来降低迟滞的技术手段,作用都是有限的,比如涡轮-机械双增压,比如大小涡轮串联,比如4-2-1排气,比如低阻滚珠轴承,比如双涡管涡轮。这些所有东西制约了使用大号涡轮。先来感受一下,在不受涡轮迟滞影响的情况下,F1 1.6T发动机用的涡轮尺寸有多可怕:

换一个角度理解,内燃机是往复式热机。涡轮是旋转式机械。当我们给内燃机装上旋转式机械的时候,往复式热机就有了旋转式热机的特性,通俗来讲,汽车发动机更像飞机发动机了。飞机发动机提高转速很慢吧?这个在汽车上不可接受,所以要电动涡轮。

电动压气机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说了,我们都知道涡轮迟滞啊,电动涡轮不是几年前就量产了吗,比如奥迪Q7,沃尔沃的triple-boost?可惜并没有。那个叫电动增压器(e-compressor),而不是电动涡轮(e-turbo)或者电辅助涡轮(electrically assisted turbocharger),比如下图的奥迪方案。电动压气机只有传统涡轮增压器的一半,只有压气机部分,没有涡轮部分。那么直接由电机驱动的压气机的确响应很好,但这个和普通机械增压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啊?(其实有,这里不展开)。毕竟,前面说到,我要高升功率,涡轮(带动的压气机)必须有很高的增压值,但使用电动增压器的车,涡轮还是没有被吹动,这个响应还是不行吧?因为,只有匹配的大涡轮能迅速提速到设计转速才能提供设计扭矩/功率,电动压气机完全没有缩短涡轮提速的时间。事实上奥迪和沃尔沃这两套系统,分别还加装了两套其它增压系统,这正说明了电动压气机能提供的性能是非常有限的。

量产难度

所以电动涡轮的必要性就很明显了,只有直接用电机串联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涡轮),直接对涡轮进行提速,那么才能真正改善使用大尺寸涡轮的响应。

那么,不是接个电机就行了吗,很难吗?

真的很难!

涡轮转速有十万转,平时生活哪有转速那么高的电机?而且涡轮温度非常高,转速这么高的电机不会过热吗?

所以,2014年,F1引进混动-电动涡轮-1.6T发动机的时候,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雷诺和法拉利,选择右上角的布置方式,让电机(MGU-H)放在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侧,因为压气机是冷的,但是这样其实堵住了压气机的进口。奔驰选择了右下角的布置方法,这个选择非常聪明,是奔驰2014年开始领跑F1的关键设计之一:主动把集成在一起的压气机和涡轮分开,分别放在发动机的前后端,把电机放在当中,真正抛弃了传统的涡轮增压器设计。这样的设计工作量很大,因为需要拆开压气机和涡轮,同时一根很长的转轴连接了两个部件和电机,这根转轴要求加工精度非常高,同时够轻,才能保证响应,以及在十万转下不会出问题。至于左边那个大大的Honda,2015年脑袋秀逗了说要把电机连在压气机和涡轮之间,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本田在F1赛场沦为GP2 Engine,2020年才追回来。

前面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这个技术真的很难很难,F1都花了很久才搞定,14年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技术10年内可能民用不了,可是没想到,短短7年,这项尖端技术就量产化了,并且不是搭载在AMG P1这种千万级的Hypercar上,而是C63这种百万级的豪车上,这说明这项技术逐渐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这里再插一句,2014年F1引进的新Hybrid动力总成里,还有一项先进燃烧技术,叫Turbulence Jet Ignition,能实现超高升功率和超高热效率(>50%),也基本量产了,搭载在玛莎拉蒂MC20上,具体这里就不展开了,可以参考 @苏黎世贝勒爷 的回答

至此,7年间,最尖端的F1技术已经完成民用化,这几年里内燃机技术被逼着突飞猛进,还是在没怎么砸钱的情况下

电动涡轮

好了,差不多正式介绍一下这个即将搭载在C63上的电动涡轮了,这项技术可以说已经开发完成了,因为涡轮-电机-压气机使用了前面的本田式布置,将电机布置在了中间,这样可以使整体最紧凑,同时最大化涡轮气动效率。但从下图也可以看到,Garrett也做了对应优化,电机离涡轮隔了一小段距离,通了冷却水进行冷却。

装了电机以后,电机可以快速驱动涡轮和压气机提速,根据电机的功率,理论上能提供超越自吸的响应。响应快了,涡轮尺寸就能按照希望的最大功率去匹配,在不突破缸体结构的情况下,至少能提升10-20%的动力。在Garrett的技术文档中,他们用了搭载EA888的奥迪Q7,使用电动涡轮可以提升16%的动力。那么,使用传统涡轮增压器的A45(s)上的M139发动机,如果搭载了电动涡轮,那么387-421匹马力会增长到450-489匹马力,和目前传言的新C63内燃机动力一致。

电动涡轮达到最大扭矩只需要1s,而普通涡轮要4.5s。

电动涡轮的动力可以由48V系统提供,也可以由400V系统提供,当然这个取决于电动涡轮的尺寸和相应要求。而新一代C63确定会上400V系统,所以一定会使用400V驱动涡轮。那有人可能就要问了,插混会亏电啊,正常车亏电只是没有电机驱动,全新C63亏电岂不是,涡轮车变自吸了?(这可太棒了!手动狗头)

这大可不用担心。首先,即使有可能发生,车子也一定会留一定的电量给涡轮用。

其次,电动涡轮,其实发的电比用的多。在F1里,这个电机叫MGU-H,即回收热量的电机-发电机单元(Motor/Generator Unit-Heat),在很多种工况下,比如平时涡轮需要开废气阀排出高压废气的时候,电动涡轮可以回收多余的能力,给电池充电。


所以,新C63,拭目以待吧。


2021.03.31 更新

其实写这篇回答的初衷是知道C63将搭载F1技术的电动涡轮时,特别特别激动,拖了几个星期来写个回答,也没想到奔驰隔了两天自己官宣了。下面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在戴姆勒媒体网站上找到,这也是第一手资料,比看国内不少乱七八糟车媒要好。Mercedes-AMG defines the future of Driving Performance

那么最后就直接放一些官方的信息:

首先是电动涡轮的照片,可以看到涡轮尺寸是很大的。涡轮由400V的性能优化的动力电池供电,最高转速15.6万转。为了保证性能稳定,电机和控制器(下方的方盒子)由两套独立的冷却水路冷却。

奔驰官方的说法是,搭载了这颗电动涡轮的M139发动机有全方位的改进、性能会有大幅提升。像我前面说的一样,电动涡轮可以提供比自吸发动机更好的响应。由于电动涡轮的增压值和发动机是解耦的,电动涡轮可以做到在怠速、低转速、制动工况下持续提供增压值,保证再次加速时发动机也能提供及时的响应。

目前搭载了这颗电动涡轮的M139发动机可以提供330kW的动力,也就是443马力,小于前面的预测,这说明M139和电动涡轮的潜力还没有压榨干净,奔驰工程师的目标是要让M139重新变成升功率最高的四缸发动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聊聊下一代 C63 的这档子事儿,说实话,听到它要从那个 V8 的野兽变成一个四缸混动,不少车迷心里肯定得咯噔一下,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意难平”。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变化绝对是颠覆性的。 C63,在大家心目中那可不是一般的角色。它代表着 AMG 对传统性能车的极致追求,尤其是那个 V8 发动机.............
  • 回答
    Google 的 Pathways 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架构愿景,旨在解决当前人工智能模型在效率、灵活性和多模态能力方面的局限性。与当前流行的、通常为单一任务而设计的模型不同,Pathways 旨在创建一个能够处理各种任务、学习不同类型数据、并在必要时动态分配计算资源的统一模型。以下是对 .............
  • 回答
    新西兰政府宣布的这项旨在“让下一代人远离香烟”的禁烟政策,无疑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卫生举措。它不仅在新西兰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也在国际社会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多重原因和深远考量。政策的核心内容与目标:这项政策的核心并非简单地“禁止吸烟”,而是通过禁止向在20.............
  • 回答
    《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这篇文章,抛出的观点确实让人不寒而栗,但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这篇文章,我觉得需要拆开来看,去分析它提出的几个核心论点,然后结合现实生活来评判。首先,文章指出的“外卖正在毁灭下一代”的基调,我认为是比较极端和片面的。它把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外卖的普及,归结为对下一.............
  • 回答
    李佳琦登上《时代》周刊“下一代百大影响力人物榜”,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有点意思。咱们中国人现在的影响力,也越来越能打到国际去了,这李佳琦能入选,绝对不是偶然。首先,得说说这“下一代百大影响力人物榜”。《时代》周刊这牌子,你懂的,在全球那可是有份量的。他们选人,也不是随便瞎选的,得是那些真正能在未来改变.............
  • 回答
    天玑 9000 处理器,这个名字在手机圈已经响当当了,它标志着联发科终于能和高通在旗舰市场正面硬刚,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不俗的实力。如今,随着 2022 年第一季度末的临近,搭载天玑 9000 的终端产品也终于要陆续登上市场舞台,而 OPPO Find X 系列的下一代旗舰,更是被传闻将成为首发机型.............
  • 回答
    如何看待物理女博士后拍科普视频走红,自然科学科普对下一代将产生怎样的意义?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具备深厚学术背景的科研人员投身于科普事业,特别是像那位物理女博士后这样通过短视频平台走红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趋势。这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自然科学科普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标.............
  • 回答
    关于鑫根投资创始人侯总(此处为便于叙述,暂且称其为侯总)那句“投资游戏就是毒害下一代”的言论,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意思,也值得我们仔细琢磨。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种新兴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伴随着争议和担忧,游戏行业尤其如此。它能够轻易地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尤其是年轻人的注意力,这本身.............
  • 回答
    罗永浩老师这番关于“VR将在8到10年内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论断,绝对是今年科技圈子里最抓人眼球的预测之一了。要怎么看这事儿?我觉得得从几个维度去掰扯一下,才能把这事儿说透了。首先,得承认罗老师这眼光确实毒辣。他能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发展的趋势,并且敢于把话说得这么肯定,这本身就说明了他对这个行业的理.............
  • 回答
    播下历史的种子,收获洞察的未来:如何让孩子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看待历史历史,绝非教科书上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它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故事,是塑造我们当下、指引我们未来的无形之手。然而,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如何才能让下一代真正走进历史,理解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这需要我们用耐心、智.............
  • 回答
    美国海军新一代大型水面战斗舰(Large Surface Combatant,简称LSC)的前景确实充满了变数,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其建造计划已经推迟到2028年。这个项目的命运,就像美国海军舰艇设计和采购过程中许多大型项目一样,是一场技术创新、预算限制、战略需求和工业能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LSC项目.............
  • 回答
    B21的隐身策略:告别低空突防,拥抱高空制霸的新思路在军备竞赛的浪潮中,各国都在竞相研发更先进的武器系统,而美国下一代战略轰炸机B21“突袭者”(Raider)无疑是这场竞赛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作为B2轰炸机的继承者,B21承载着美国空军未来空中力量的关键使命。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隐身技.............
  • 回答
    日本下一代战斗机开发项目,也就是所谓的“FX计划”(后被更名为“FX”或“未来多用途战斗机”),确实经历了相当多的波折和演变。要理解日本在这一项目上的动向,核心是看他们如何在全球合作与自主发展之间进行权衡,以及这种权衡背后反映出的技术、经济和战略考量。表面上的“放弃”与“合作”:首先,要明白日本官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心痛和愤怒的悲剧。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都忍不住会去想,本可以避免的灾难,为什么会发生?它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天气原因,更是我们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管理、甚至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的严重短板。我们来一点一点地掰扯一下这件事里值得关注的点,尽量把事情说得透彻些。首先,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积水.............
  • 回答
    关于《下坠》作者在227事件风波过去后,再度创作“博君一肖”同人文《钻石》的这件事,确实是一个挺值得聊的话题,而且牵涉到不少复杂的心态和事件。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把“227事件”这个背景交代清楚。《下坠》的作者(这里咱们暂时不说名字,因为关注点在创作本身)在227事件中扮演了重.............
  • 回答
    拜登政府下令空袭“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ISK)并非直接针对塔利班,而是针对在喀布尔机场袭击事件中制造了严重伤亡的恐怖组织。然而,这一行动的背景以及其潜在影响,确实与阿富汗复杂的局势紧密相连,尤其是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要理解这一事件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行动本身的性质和目标.............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下令杀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高级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决定,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上的一项重大且极具争议性的举动。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事件背景: 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身份和影.............
  • 回答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以下简称《流感》)这篇文章,自2016年春节期间发布以来,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可以说是当年一篇现象级的公共事件文章。它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细腻而真实的笔触,记录了作者的父亲在北京流感大爆发期间生病、就医、抢救的整个过程。要理解这篇文章的价值和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
  • 回答
    科技部下发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将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政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通知,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通知本身的内容和意图: 核心要求: 暂停或减少将科研精力过度集中于论文发表。 前提条件: 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
  • 回答
    拜登政府下令对叙利亚东部亲伊朗民兵组织发动空袭,造成包括一名指挥官在内的至少 17 人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多方面的解读。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 近期冲突升级的导火索: 此前不久,美国驻伊拉克军事基地遭到火箭弹袭击,造成一名承包商死亡,多名美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