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的区别?

回答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深刻的社会经济理论,其视角主要集中在生产关系、阶级斗争以及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上。当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的区别时,我们需要从其核心理论出发,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

核心关注点:生产关系与社会结构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在于分析社会是如何组织的,尤其关注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如何决定上层建筑(法律、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从这个角度看,婚姻本身并非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分析对象,但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与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紧密联系的。

在马克思主义早期,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早期,婚姻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单位,尤其是在围绕财产继承、劳动力再生产以及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上。异性婚姻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承载这些功能的主要形式,并且与父权制社会结构紧密结合。异性婚姻在历史上,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早期,往往与财产的代际传承、家庭劳动的分工(男性外出工作,女性承担家务和育儿)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紧密相连。这些都与当时的经济模式和权力结构息息相关。

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变化的社会需要与制度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的辩证发展,认为社会制度并非永恒不变,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婚姻制度的演变也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任何社会制度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功能。异性婚姻在漫长的历史中,是承载和再生产特定社会关系和经济模式的载体。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家庭的经济功能发生变化,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传统的家庭模式也受到冲击。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劳动中,传统的性别分工被打破。

那么,同性婚姻呢?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同性婚姻的出现和被接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挑战了传统的、以异性结合为基础的婚姻制度。这种挑战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传统父权制和性别规范的解构: 传统的异性婚姻制度往往是父权制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巩固了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并强化了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压迫。同性婚姻,尤其是在其出现和争取权利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这些传统规范的质疑和挑战。马克思主义批判一切形式的压迫,包括性别压迫。因此,任何能够削弱父权制、促进性别平等的社会进步,在原则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方向的。

2. 个体自由与解放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最终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解放。当社会经济条件允许个体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亲密关系时,同性婚姻的出现可以被看作是这种自由扩展的表现。它允许个体摆脱社会强加的性别角色和性取向规范,追求符合自身意愿的伴侣关系。

3. 对婚姻作为经济契约和财产继承工具的弱化: 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劳动力的社会化以及财产继承方式的多样化,婚姻作为单纯的经济契约和财产继承工具的功能相对减弱。这为婚姻的非经济功能,如情感支持、陪伴和个体实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这种背景下,同性婚姻作为一种情感和精神联系的结合形式,其合法化也变得更容易被社会接受。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推演:支持还是反对?

因此,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一个预设的“标准答案”来区分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的“本质区别”并据此做出褒贬。相反,马克思主义会评估这两种婚姻形式在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对社会进步、解放和权力结构产生的影响。

如果一种婚姻形式(无论同性还是异性)有助于打破压迫性的社会规范、促进性别平等、增强个体自由,那么它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反之,如果一种婚姻形式(无论同性还是异性)被用来维护压迫性的权力结构、延续歧视或限制个体自由,那么它就会被马克思主义所批判。

从这个逻辑推演,绝大多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会倾向于支持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和被社会接受。原因在于:

同性婚姻的普及直接挑战了以异性恋为唯一正统的社会规范,这有助于瓦解同性恋者的社会污名化和歧视,是性别解放和社会平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认了性取向的多样性,这是对过去压抑和压迫性性别意识形态的否定。
在许多语境下,争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斗争本身就是一场反对社会不公和争取基本权利的斗争,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斗争精神是一致的。

总结:

马克思主义看待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的区别,并非基于对这两种关系形式本身的道德或生物学评价,而是基于它们在特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社会功能、对权力结构的影响以及对个体解放的贡献。

异性婚姻在历史上与父权制、财产继承和特定劳动力再生产模式紧密相连,曾是承载这些功能的工具。
同性婚姻的出现和被承认,在当代社会语境下,更多地被视为对传统僵化规范的突破,是对性别平等和个体自由的推动。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会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会分析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和社会语境,并从其对社会变革和人民解放的潜在作用来判断其意义。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支持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和被社会接受,符合马克思主义对进步、平等和解放的追求。与其说是“区别”,不如说是在演变的社会进程中,同性婚姻的出现和争取权利的过程,揭示和挑战了传统婚姻制度中存在的压迫性因素,并推动了社会向更广泛的解放方向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恩格斯个人对同性恋的看法:

对妇女的侮辱,却在自己身上得到报复,侮辱了男子本身,直到他们堕落到违反自然的男色,直到他们堕落到玩弄男童的丑恶地步,并且用加尼米德的神话使他们的神同他们自己一样都受到侮辱为止。

德意志人在其迁徙时期,特别是在向东南方,即黑海沿岸草原游牧民族区迁徙时期,在道德上堕落得很厉害,除骑马术以外,他们还从这些游牧民族那里染上了丑恶的反自然的恶习(同性恋),阿米亚努斯关于泰发耳人,普罗科皮阿斯关于海鲁莱人的叙述就是明显的证明。

——选自《马克思选集》第4卷(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再来看下面一段故事:

19世纪有一些同性恋人权运动活动家曾经向左派寻求支持,如Karl-Heinrich Ulrichs给马克思写信,介绍同性恋争取权益的运动,还给他送了一些同性恋方面的书籍。 1869年6月,马克思寄给恩格斯一份别人的宣传册子,恩格斯回信说:“你给我寄来的是一名非常奇怪的‘同性恋者’的东西。这真是反天性的暴露。鸡奸者开始清点自己,而且发现他们在国家内部代表一股力量。他们只是缺乏组织,但在这篇文章之后,似乎组织已经存在了。幸好我们已经太老了,不必害怕在这个党派胜利的时刻必须用身体向胜利者进贡。但你可以料到,一旦德国北方刑法立法采纳肛门权利,那就大不一样了,对于我们这些用前面家伙的可怜人、受到女人的幼稚引诱的人,这会变得很难过。

马克思个人对同性恋的看法:

拉萨尔派的阴阳混合系与纯阴系联合起来了,这就是威廉的全部成就!他操劳的结果多好啊!自然,——在现在这种事态急促发展的情况下——施韦泽将再度当选,那时他又是由普选产生的当选者了。对这件事威廉也是一直保持缄默。

你给我寄来的《好男色的人》这本书,荒诞到了极点。这是极端违反自然的暴露。好男色的人们开始计算自己的队伍,认为他们正在国内形成一种势力。他们只是缺少一个组织,不过从这些材料来看,他们的组织似乎已经暗中存在。而且既然他们在一切旧的党派甚至新的党派中拥有从勒津到施韦泽这样的杰出人物,那末他们的胜利是必不可免的。“向前面宣战,给后面和平”!——这将是现在的联络暗语。幸好,我们本人已经老了,不怕在这个党取得胜利后强迫我们把身体献给胜利者作贡品。可是年青一代呢!不过,也只有德国才可能有这样的事:出来这么一个家伙,把猪猡行为变为一种理论,并且宣告:干吧,……。可惜的是他还没有勇气公开说自己是“这种人”,他当着全体公众的面还是不得不“从前面”行动,尽管象他有一次不小心说出的那样,他没有“从前面进”。可是等着瞧吧,一旦北德意志新刑法承认屁股的权利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们这些对女人怀着幼稚的倾爱而习惯于从前面活动的可怜人,那时可就相当糟糕了。如果说施韦泽还有什么用处的话,那末倒可以从这个出奇的庸人那里弄到关于高级的和最高级的好男色的人的情况,对于他这样一个与他们情投意合的人来说,了解这种情况当然没有困难。

——《马恩全集第32卷》305页-306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深刻的社会经济理论,其视角主要集中在生产关系、阶级斗争以及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上。当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的区别时,我们需要从其核心理论出发,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核心关注点:生产关系与社会结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在于分析社会是如何组织的,尤其关.............
  • 回答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迟飞(自称当代马克思)关于女性权利运动的看法,并理解其观点发展史,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言论,并辅以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这并非易事,因为“当代马克思”的标签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其观点也并非一成不变。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迟飞关于女性权利运动的看法?要做到客观公正,首要的是 区分言论与行.............
  • 回答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殊途同归还是根本对立?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之间的关系,历来存在着各种解读,有的认为两者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甚至视儒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的重要基石;有的则强调两者之间巨大的价值和方法论差异,认为它们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要理解这种复杂的关系,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
  • 回答
    现在的外国大众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外国大众中,其认知和看法是极其复杂、多元且存在巨大差异的,绝非单一的“好”或“坏”、“支持”或“反对”可以概括。它的影响力从学术界、知识分子到普通大众,其接受程度和理解深度都因文化背景、社会经验、政治立场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解读而异。要详细讲述,我们可.............
  • 回答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号召学生捐款修建马克思雕像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这事儿不是那种简单的好与坏就能一锤定音的,背后牵扯到的角度可不少。首先,咱们得理解这事儿为什么会发生。马克思主义学院,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机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是党和.............
  • 回答
    五道杠少年通过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主招生,这事儿一出来,圈里圈外都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我看了看,想说点心里话,也尽可能给大家伙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事儿的背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搞自主招生,这本身不稀奇,国内不少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都会有自己的招生方式,目的也是为了吸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在北京大学召开的这场“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要看懂这场会议,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而不是简单地给它贴个标签。首先,这绝对是一件政治意味浓厚的大事。北大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选择在这里举办这样一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国际会议,本身就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依然是.............
  • 回答
    最近关于“马克思主义要成为大学的主导思想”的提议,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上的口号,更触及了教育的本质、思想的传播以及社会的发展方向。要理解这个提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主导思想”的含义。在大学语境下,“主导思想”并非意味着排除其他思想的存在或压制不.............
  • 回答
    成都女孩弃港大68万奖学金,选择北大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事儿一出来,可真是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网上也是议论纷纷。要说怎么看,这事儿吧,得拆开了揉碎了说,因为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好学校”和“好专业”的选择题。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确实是个“反常规”的选择。在很多人眼里,港大是国际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的实践。要理解其中的张力,我们需要细致地梳理马克思关于农民起义的观点,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回应和整合这些观点以适应中国具体国情。马克思对农民起义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马克思在批判农民起义时,主要立足于他的历史唯物.............
  • 回答
    关于知乎上部分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在面对质疑或不同意见时迅速拉黑的行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与其说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特定行为,不如说这反映了一种在特定网络环境下,一些人试图构建并维护自身话语体系的普遍倾向,而“马克思主义”的标签,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又叠加了一些额外的解读和复杂性。首先,.............
  • 回答
    在德国,人们对马克思的看法,就如同他的理论本身一样,复杂而多层次,并且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语境的不同而呈现出鲜活而动态的图景。要说德国人“如何”看待马克思,其实是一个很难一概而论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拥有悠久思想传统和多元社会力量的国家,每个群体、甚至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评价。历史的烙印:马克.............
  • 回答
    尼采对马克思的看法,虽然不像对某些哲学家的评论那样直白且贯穿始终,但通过他的一系列思想和偶尔的提及,我们还是能梳理出一些清晰的脉络。简单来说,尼采对马克思既有一定程度的认同,但更多的是深层次的批判和不屑,他认为马克思虽然触及了某些重要的社会症结,但其根源和解决方案都太过肤浅,并且带有他最厌恶的“集体.............
  • 回答
    马克思的《数学手稿》,也称为《数学论文集》或《科学论文集》,是我们了解这位思想巨匠学术深度和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窗口。虽然它不如《资本论》那样声名显赫,却能让我们窥见马克思在经济学之外的另一面,以及他对科学方法论的严谨追求。要理解这份手稿的价值,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起源与背景:为何马克思会.............
  • 回答
    关于马克思墓被毁这件事,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确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儿。马克思的墓地在伦敦高门公墓(Highgate Cemetery),这地方本身就很有名,是个很漂亮的维多利亚时代墓地,很多人也去那里参观。那次被破坏,大概是在.............
  • 回答
    “千年第一思想家”,这称谓本身就足够振聋发聩,也足以引发人们无数的想象与辩论。当这个光环落到卡尔·马克思头上时,更是如此。毕竟,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多少璀璨的智慧之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老子、康德、黑格尔……这些名字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他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认识世界、理.............
  • 回答
    在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看待马克思及其思想,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图景,这种图景随着时间、社会状况和不同群体的影响而不断演变。用“一概而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恐怕会失之偏颇。首先,历史的厚重感与学术的价值仍然是主流的评价维度。 很少有人会否认马克思作为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的.............
  • 回答
    马前卒的《马克思的“政治正确”,左翼社团的发展方向》这篇文章,在左翼内部引发了相当的讨论,可以说是触及了当下左翼运动在实践中面临的一些关键性难题。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我认为是想梳理和回应一个在左翼群体内部也存在,但常常不被明面提及,或者说讨论方式比较含混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下,如何理解和处理“.............
  • 回答
    央视的《马克思是对的》这个节目,从名字上看,就已经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要阐释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宣传立场,也决定了节目的叙事方式和内容取舍。首先,节目很可能采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单纯地搬理论,枯燥乏味,也难以吸引观众。因此,节目会围绕着马克思本人,他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过.............
  • 回答
    特里尔的零欧元纸币:一次充满争议的纪念,一次对历史的独特解读特里尔政府为纪念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发行印有马克思头像的零欧元纸币,无疑是一次引人注目的举动,也立刻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枚纸币,与其说是一种货币形式,不如说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纪念品,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以及一次对马克思其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