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

回答
评价《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

首先,它的出现本身就极具意义。

要知道,《资治通鉴》原文是文言文,对于今天的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阅读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更别说深入理解了。古代历史著作的语言障碍,是阻碍大众接触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一道高墙。柏杨先生倾尽心力,历时多年,将这部鸿篇巨著翻译成白话文,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人都能看得懂中国历史”。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赞赏和肯定的尝试。它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史书,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社会各个层面的变迁,以及从中汲取的历史经验教训。

其次,从翻译本身来看,有其亮点,也有其局限。

亮点:
语言的通俗易懂: 这是最直观的优点。柏杨先生的白话文风格鲜明,口语化,生动有趣,读起来没有距离感。他擅长运用现代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将古老的事件和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发生在昨天。这一点对于吸引普通读者,特别是年轻人,走进历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视角的解读: 柏杨先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还加入了大量的按语、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这些按语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现代视角,比如他对政治制度、历史人物行为的批判,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论。这些解读虽然有争议,但确实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让他们以更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历史,而不是被动接受。他常常会点出一些原文可能被忽略的,或者具有现代意义的“潜台词”。
对史料的补充和梳理: 在翻译过程中,柏杨先生也对一些史料进行了补充和考证,比如引入了一些野史、民间传说或者现代考古发现来印证或补充原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提供了更广阔的历史视野。

局限性:
“柏杨化”的过度干预: 这是《柏杨白话版》最受争议的一点。柏杨先生的按语和解读虽然有启发性,但其个人观点和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带有强烈的“柏杨式”愤世嫉俗和批判。这种过度干预可能会影响读者对原文本身客观史实的认知,将读者引导向作者预设的解读方向。对于希望获得纯粹、客观历史文本的读者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干扰。
文言文韵味的丢失: 任何翻译都难以完全保留原文的精髓。《资治通鉴》原文的文言文,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语言的凝练美。白话翻译虽然易懂,但不可避免地会丢失一些原文的韵味、节奏和含蓄。古人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与现代人有很大差异,直接用白话替换,虽然通俗,但也可能削弱了原著的文学性和历史感。
翻译的准确性问题: 尽管柏杨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毕竟是个人独立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难免会出现一些翻译上的疏漏、误解或者过于“现代化”的理解。史学界对此也有不少讨论和批评,认为某些地方的翻译未能完全精准地传达原文的含义,或者过于牵强附会。尤其是一些涉及古代政治制度、礼仪、官职等的细节,用现代白话去解释,有时会显得不够严谨。
“通俗”与“严肃”的平衡: 追求通俗易懂是好事,但有时为了追求通俗,可能会牺牲掉一些历史研究的严谨性。例如,他的一些批判性的按语,虽然有观点,但有时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更像是个人化的发挥。

第三,从接受度和影响来看。

《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自出版以来,销量一直非常可观,可以说是将《资治通鉴》带入了寻常百姓家,功不可没。它激发了许多人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成为许多人了解中国历史的启蒙读物。许多读者正是因为读了柏杨版,才进而去接触原文或其他更专业的史学著作。

然而,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尤其是在学术界。一些历史学者认为,过于“大众化”的解读,可能会导致对历史的简单化理解,甚至是对原著精神的曲解。

总结来说,评价《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需要一种辩证的眼光。

它是一项伟大的普及工程。 柏杨先生的白话版,极大地推动了《资治通鉴》的普及,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部巨著,了解中国历史,这是其最主要的价值所在。
它是一次充满个性的解读。 柏杨先生的按语和解读,是其个人思想的体现,具有独特的启发性和争议性。对于希望获得多元视角和思考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它并非完美的学术版本。 对于追求严谨、客观、原汁原味历史文本的读者,或者研究历史的学者来说,它可能存在翻译准确性、解读过度干预以及文言文韵味丢失等问题。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初次接触《资治通鉴》的读者,或者对历史的了解不多,渴望通过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那么《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会为你打开一扇门。但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或者希望深入研究《资治通鉴》,那么在阅读柏杨版的同时,也应该参考原文,以及其他更为专业的史学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它更像是一本“通俗演义+个人评论”版的《资治通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翻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读到第四册《南北分立》,爱不释手。虽然对柏杨先生在文中的诸多点评不以为然,但是内心深佩他穷十年之精力白话翻译此巨著。盼高人对此书做一番点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它的出现本身就极具意义。要知道,《资治通鉴》原文是文言文,对于今天的绝大多数读者来说,阅读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更别说深入理解了。古代历史著作的语言障碍,是阻碍大众接触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一道高墙。柏杨先生倾尽心力,历时多年,将这部鸿篇巨著翻译成白话文.............
  • 回答
    要评价《资治通鉴》这本书,那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我最近刚啃完它,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漫长而宏大的历史剧场里走了一遭,亲眼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英雄人物的起起伏伏。评价《资治通鉴》:一部包罗万象的历史百科全书,更是一部人生智慧的宝库。首先,《资治通鉴》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它的体量和广度。司马光和他带领的团.............
  • 回答
    《资治通鉴》对王莽的评价,确实常常被形容为“尖酸”甚至“刻薄”,这背后既有司马光这位史家自身的立场与秉持,也折射出中国传统史学对篡位者、革新者的一种复杂态度。要理解这种“尖酸”,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司马光的史观与政治立场: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最为人称道的便是那部宏伟的《资治.............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