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省略”或者“提炼”。就像我们在日常交流中,为了省事,会把长句子缩短,或者用一个更精炼的词来表达一个更复杂的概念。当人们需要表达“反对某事”或者“某事的缺点/负面之处”时,如果语境已经足够清晰,比如在讨论“pros and cons”(优点和缺点)的时候,直接说“con”就比说“the con side”或者“the negative aspect”要来得简洁高效。这种用法就像是把一个短语或者一个完整的词语的负面含义,提炼成了最核心的那个音节,也就是“con”。
此外,这种用法也可能受到特定语境的推动。例如,在辩论或者讨论中,人们习惯于明确区分支持者(proponents)和反对者(opponents),或者支持的观点(pros)和反对的观点(cons)。“Pros and cons”这个固定搭配的流行,极大地巩固了“con”作为“反对面”的独立用法。当人们习惯了在“pros and cons”这个框架下思考问题时,单独提取“con”来指代负面因素,也就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习惯。
想当年,我跟你一样,看到一堆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就头疼。什么“hard to learn”、“foreign language”,在我脑子里简直是“同义词”。背单词这件事,简直比搬砖还累,而且还看不到尽头。但如果你也曾有过这样的挣扎,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踏上了“战胜”英语的征途,而记单词,就是这场战役中.............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英语里那些“只认 doing 不认 to do”的动词,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怪不得大家会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这背后啊,跟动词本身的含义和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有很大关系。别担心,我尽量用大白话,把这事儿给你掰扯清楚,保证听起来就像是咱哥俩儿闲聊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动词后面接“.............
在英语中,我们确实经常看到 ed 和 ing 结尾的词被用来形容人或物,但这并非一个绝对的规则,背后也牵扯着一段有趣的语言演变历史。简单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倾向性和语义上的区分,而不是一条严格的语法界限。核心的区分:被动体验 vs. 主动施加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首先要抓住一个核心的概念: 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