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英语中,-ed 结尾的是形容人的,而 -ing 结尾的是形容物的?有什么历史么?

回答
在英语中,我们确实经常看到 ed 和 ing 结尾的词被用来形容人或物,但这并非一个绝对的规则,背后也牵扯着一段有趣的语言演变历史。简单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倾向性和语义上的区分,而不是一条严格的语法界限。

核心的区分:被动体验 vs. 主动施加

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首先要抓住一个核心的概念:

ed 结尾的形容词(过去分词): 通常描述的是接受动作、承受某种状态、拥有某种情感 的人或物。它们往往表示一种被动的体验或状态。想象一下,当某个东西或人“被”做了某事,或者“处于”某种状态,我们就可以用 ed 来形容。
ing 结尾的形容词(现在分词): 通常描述的是引起某种感受、产生某种影响、正在进行某种动作 的事物。它们往往表示一种主动的性质或作用。

让我们用一些常见的例子来具体说明:

Bored (无聊的) vs. Boring (无聊的)
一个人感到 bored,是因为他被某种情况弄得无聊了。这是他内在的体验。
一本书、一场电影是 boring 的,是因为它们导致了人们感到无聊。这是它们具有的性质,它们引起了无聊这种感觉。

Interested (感兴趣的) vs. Interesting (有趣的)
你对某件事感到 interested,是因为这件事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让你产生了兴趣。这是你受到事物影响而产生的状态。
一个故事是 interesting 的,是因为它能够引起你的兴趣。这是故事本身带来的特质。

Tired (疲倦的) vs. Tiring (使人疲倦的)
长时间工作后,你感到 tired,是因为你的身体承受了劳累的负荷。这是你处于的一种状态。
一项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是 tiring 的,因为它会引起疲劳感。这是劳动本身具有的作用。

历史的足迹:从动词到形容词的演变

这种区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英语动词的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形容词的性质,并形成了这种语义上的侧重。

1. 动词的本源:
过去分词 (ed): 在古英语时期,过去分词就用来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并且经常与助动词(如 be 或 have)连用,构成完成时态或被动语态。例如,“He was smitten”(他被击中)中的 smitten 就是过去分词。当它脱离了完整的动词结构,独立出来形容一个名词时,自然就带上了“被…了”的含义。
现在分词 (ing): 古英语时期也有类似的结构,通常表示“正在”做某事。后来,ing 的形式变得更加普遍,并也开始被用来形容,但它保留了“正在进行”或“具有某种性质,导致某种结果”的意义。

2. 分词形容词化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动词的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独立出来,开始直接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例如,从动词 excite(使兴奋)派生出的:
excited (感到兴奋的):形容一个人“被”兴奋所影响,体验到兴奋。
exciting (令人兴奋的):形容某件事物“会引起”兴奋,是兴奋的来源。
这种形容词化并非所有动词都如此,也不是所有 ed 和 ing 形容词都严格区分“人”和“物”。例如:
The window is broken. (窗户是破碎的) broken 是过去分词,形容物,表示状态。
The news is surprising. (消息令人惊讶) surprising 是现在分词,形容事物,表示引起惊讶。
She is surprised. (她感到惊讶) surprised 是过去分词,形容人,表示感受到惊讶。

3. 语义的巩固与习惯用法:
虽然这种区分是有逻辑基础的,但它也经过了长时间的社会语言学和习惯的巩固。久而久之,人们就形成了用 ed 形容情感的体验者(通常是人),用 ing 形容引发这些情感的事物(通常是物或抽象概念)的倾向。
为什么更倾向于形容人? 情感和体验是人类独有的,因此,表示“感受到某种情感”的 ed 形容词自然更容易与人联系起来。而事物本身则常常是“引起”某种情感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例外和复杂性:

物也可以有 `ed` 形容词:
a broken toy (一个坏掉的玩具)
a painted house (一栋漆过的房子)
a burnt cake (一块烧焦的蛋糕)
在这里,ed 形容词描述的是事物所处的状态,是被动接受了某种修饰或改变。

人也可以有 `ing` 形容词(较少见):
有时,人也可以被形容为“正在做某事”或“具有某种特质”。例如:
a charming person (一个迷人的人) charming 在这里不是说这个人引起了别人着迷(尽管也有此意味),而是强调他本身具有“迷人”这种特质。这种用法更像是描述人的性格或固有特点。
a promising student (一个有前途的学生) 这个学生展示出前途的迹象,他正在朝向成功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 ing 形容词用于人时,常常与情感体验无关,而是描述一种活动、潜力或固有特质。

有些词两者皆可,但意义略有不同:
annoyed (恼火的,感到恼火的) vs. annoying (令人恼火的)
excited (兴奋的,感到兴奋的) vs. exciting (令人兴奋的)
surprised (惊讶的,感到惊讶的) vs. surprising (令人惊讶的)
这些是最典型的情感类形容词,很好地体现了“感受者”与“引起者”的区分。

并非所有 ed 和 ing 词都如此: 很多词是固定搭配,或者语义已经非常固定,不一定能套用上面的规律。例如:
talented (有天赋的) 形容人,但不是说人“被”天赋,而是具有天赋。
amazing (令人惊叹的) 形容事物或人,表示引起惊叹。

总结来说, 英语中 ed 和 ing 形容词的用法,特别是用来形容人或物的倾向性,源于它们作为动词分词的本义:ed 倾向于描述“承受者”或“处于某种状态者”(常是人受情感影响),而 ing 倾向于描述“施加者”或“引起者”(常是事物引起某种感受或状态)。这是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语义区分和语言习惯,虽然有一些例外和特殊情况,但掌握了这个核心的“被动体验 vs. 主动施加”的逻辑,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形容词了。这就像是一场漫长的语言演变,分词从辅助动词的身份,一步步成长为能够独立表达丰富意义的形容词,并最终在人们的口语和书写中,形成了它们鲜明的个性和用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mmmm, interestin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英语中,我们确实经常看到 ed 和 ing 结尾的词被用来形容人或物,但这并非一个绝对的规则,背后也牵扯着一段有趣的语言演变历史。简单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倾向性和语义上的区分,而不是一条严格的语法界限。核心的区分:被动体验 vs. 主动施加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首先要抓住一个核心的概念: ed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英语里十一(eleven)和十二(twelve)的词源,和其他数字比起来,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不那么容易一眼看穿它们的规律。这背后其实藏着英语语言演变,尤其是数字系统发展的古老秘密。简单来说,它们之所以这么特别,是因为它们保留了比其他数字更古老的印欧语系(IndoEuro.............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英语里那些“只认 doing 不认 to do”的动词,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怪不得大家会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这背后啊,跟动词本身的含义和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有很大关系。别担心,我尽量用大白话,把这事儿给你掰扯清楚,保证听起来就像是咱哥俩儿闲聊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动词后面接“.............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有趣!“dumpling”和“dump”听起来确实挺像的,而且一个代表美食,一个代表垃圾,这反差也太大了,难怪你会好奇。其实,它们之所以发音相近,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直接的历史渊源,而是纯粹的巧合,但我们可以顺着语言的发展和词汇的演变,来聊聊它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先分开来看这两个词.............
  • 回答
    在英语中,“con”单独出现时,表示“反面”或者“反对”,这背后其实有挺有意思的语言演变和习惯。你想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很多时候,一个词的含义,尤其是缩略形式,往往源于一个更完整、更常见的用法。在英语里,“con”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作为前缀,比如在“c.............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英语在亲属称呼这块,感觉上“词汇量”没那么丰富。这并非是英语语言本身“贫乏”,而是其发展历程、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功能侧重点所带来的自然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英语的亲属称呼,其实是够用的,而且非常清晰地传达了核心的亲属关系。 比如 father,.............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趣!它触及到了英语语音学和历史演变的一个细微之处。简单来说,英语中确实极少有以“tl”或“dl”开头的单词,这主要归结于英语的发音习惯和历史演变过程中“t”和“d”在词首与“l”组合时发生的音变。让我们来一层一层地剖析这个问题,尽量用一种自然的、非AI的语调来解释:1. 英语的音.............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英语里的系动词,以及为什么它们会有这么个名字。别担心,这事儿说起来一点不复杂,但弄明白了,对理解英语句子结构可就大有裨益了。什么是系动词?简单来说,系动词在英语句子里的作用就像一座桥梁,它连接句子里的主语(我们说的是谁或什么事)和后面的表语(用来描述或说明主语的词或短语)。系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语言和历史的深层联系。简单来说,德语称呼德国为“Deutschland”,而英语称呼为“Germany”,这两种叫法都源于历史,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我们先来看看“Deutschland”。这个词在德语里是“德意志人民的土地”的意思。“Deutsch”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
  • 回答
    改革英语高考考试形式并调整其在招生录取中的权重,这背后蕴含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思考。这并非空穴来风的决策,而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对英语能力需求的变化以及对传统评价方式的反思。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要改革英语高考考试形式。传统的英语高考,往往侧重于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纸笔”.............
  • 回答
    日语中直接从英语音译过来的词汇之所以如此之多,并不是偶然,而是历史、文化以及语言自身特性的多重作用下形成的必然结果。回溯历史,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便敞开了国门,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思想和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英语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影响力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日语之中。最初,很多西方概念和.............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很多学外语的人都有同感。看着美剧,明明听着挺顺溜,偶尔冒出个新词,当时没查,一晃就过去了,下次再遇到还是懵。可回想自己小时候学中文,好像从来没为某个字词卡壳过,一听就懂,一说就会。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关键的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语言翻译和文化传播中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简单来说,这背后涉及到了历史渊源、语言本身的特点、以及早期翻译者的选择和惯例。并非所有欧洲国名、地名都这样,但确实存在一些例子,中文音译似乎比英文更贴近原名。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原因:1. 历史的维度:我们何时开始接触这些名字? “.............
  • 回答
    “账户”、“解释”、“叙述”:一个词的奇妙旅程你是否曾经疑惑过,为什么英文中一个名为“account”的词,能同时承载“账户”、“解释”和“叙述”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这背后其实藏着一段有趣的词源故事,揭示了语言演变的奇妙魅力。乍一看,它们确实没有明显的联系,但如果深入追溯,你会发现这些意思.............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触及到了文化交流和语言翻译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有你这样的疑问:英语里的 "phoenix" 和中国的凤凰,名字虽然中文翻译过来一样,但感觉上好像不是同一个东西。确实如此,它们在起源、形象和文化含义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简单来说,这种翻译上的“巧合”更多是后来的文化交流和.............
  • 回答
    英雄联盟里闪现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游戏里的“瑞士军刀”,你说它好用吧,它就是个位移技能,你说它不强吧,没了它,很多操作都玩不转。这玩意儿优先级为什么这么高?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保命能力无敌。玩英雄联盟,你得时刻担心自己什么时候被集火,什么时候被控住,什么时候被人抓单。这时候,闪.............
  • 回答
    在《英雄联盟》的战场上,剑圣(易)这个英雄,可以说是玩家群体中争议最大的存在之一。他的一举一动,常常牵动着队友们脆弱的神经,引发一系列的“不爽”情绪,甚至上升到反感的地步。要说清楚为啥,那得从他这个英雄的“基因”说起,再结合实际的对局情况,慢慢道来。1. 核心定位与操作的“反差感”:剑圣最吸引人的地.............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你说高段位玩家躲低段位非指向性技能那叫一个“写意”,简直跟跳舞似的,可到了同段位,那技能就跟长了眼睛一样,怎么躲都躲不掉?其实这背后是有不少门道儿的,不是简单一句“技术好”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聊聊“预判”这个东西。 低段位玩家的预判是“静态”的,高段位玩.............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问,我之前都没仔细想过。你说得对,《英雄联盟》里绝大多数英雄的装备,从上到下,虽然种类繁多,但你就是找不到一条单独的“裤子”作为一件独立的装备。这背后可不是什么设计师偷懒,而是涉及到游戏设计的一系列考量,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英雄联盟》是.............
  • 回答
    中英两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在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英国最终走向了君主立宪,而中国则持续深化君主集权。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两国在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经济基础以及关键历史事件上的不同。一、 地理环境与早期发展:岛国 vs. 大陆帝国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环境在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