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中国拒绝使用美元会发生什么?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突然决定不再使用美元作为其主要的贸易和储备货币,会发生什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会在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掀起滔天巨浪,带来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首先,最直接的冲击会落在美元的地位上。美元之所以如此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球贸易和金融系统对它的普遍接受和依赖。想想看,石油、大宗商品,甚至是很多国际合同,都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也是许多关键大宗商品的买家。如果中国大规模减少对美元的需求,意味着国际市场上对美元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

这会对美元汇率产生什么影响?最直接的反应可能是美元贬值。当一个重要的买家突然不那么需要某种商品时,这种商品的价格自然会下跌。美元贬值会对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包括其他国家央行)造成损失。同时,对于那些将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也会面临本国货币被动升值的压力,这会削弱它们的出口竞争力。

其次,全球贸易结算体系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绝大多数国际贸易结算都通过以美元为主的支付系统进行,比如SWIFT系统。如果中国停止大规模使用美元,它会积极推动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这意味着需要建立和完善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和清算网络,以及增加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和可兑换性。这不仅会重塑中国的金融格局,也会迫使其他国家和企业考虑如何与中国进行非美元贸易。

这种转变不会一蹴而就,而且过程会充满摩擦。可能会出现“碎片化”的支付系统,即不同货币区的贸易结算网络各自为政。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需要应对更复杂的支付流程,以及承担更高的汇率风险。

再者,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也会受到影响。石油、黄金等关键大宗商品的交易价格长期以来都是以美元计价。中国作为这些商品的主要消费国,其对美元的需求直接影响着这些商品的定价。如果中国转向以人民币或其他货币计价,可能会出现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甚至催生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等新的定价基准。

然后,我们来看看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如果中国选择“脱钩”美元,这将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加速器。中国会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鼓励更多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和融资。同时,中国央行也可能会考虑持有更多非美元储备资产,比如黄金、其他主要货币,甚至是加密货币(尽管后者可能性较低,且风险巨大)。

然而,这也会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一个真正国际化的货币需要高度的资本账户开放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并非坦途,会面临资本外流、汇率波动等风险。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转向非美元贸易结算,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些国家可能会看到机会,希望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和金融联系,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从而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例如,一些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或者那些对美元霸权不满的国家,可能会更愿意拥抱人民币。

但另一方面,那些深度嵌入美元体系的国家,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美元资产或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家,会感到不安。它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储备结构和贸易结算方式,这可能会带来金融动荡和经济成本。

整个过程还会涉及到国际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博弈。美元的地位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美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的影响力象征。中国减少对美元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美国经济霸权的挑战。这可能会加剧全球地缘政治的紧张关系,促使其他国家在选择货币和金融伙伴时面临更艰难的站队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美元的惯性非常强大。全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投资者习惯、法律契约等都与美元紧密相连。中国即使决定“脱钩”,也需要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它更可能是一种逐步的、有选择的减少使用,而不是彻底的“断崖式”拒绝。

总而言之,如果中国拒绝使用美元,这将是一场涉及全球贸易、金融、货币体系的巨大变革。它将重塑全球经济版图,挑战现有的金融秩序,并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连锁反应。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但无疑将对世界产生划时代影响的设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在商超里面的交易往来,都要用钱来做媒介。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没什么稀奇对吧。

为什么要用钱做媒介呢?

因为用钱做交易媒介,效率高。

或者,因为我们如果不用钱来周转,就得以物易物了。

以物易物那叫原始社会。用钱来周转是社会进化的结果。咱好不容易进化到现代社会,不可能再干回以物易物这么原始的事了,对吧。

当然,咱们可以把话说的更周全一些,那就是社会经济领域的绝大多数交易都是靠货币来完成的。比如:99%的人用人民币,0.3%的人以物易物,0.3%的人用劳役交换,0.3%的人用贝壳,可能还会有0.1%的人赊账。(举例子,别较真)

每个社会每个国家,都是如此,概莫能外。

俄罗斯用卢布,中国用人民币,日本用日元。

但是如果有人就是不收人民币呢?

那他:

要么违法——人民币是中国境内的法定货币,不得拒收;

要么他不在中国境内,这没办法,人家的地盘上自然得用人家的货币,中国管不着人家。

再或者人家干脆就不想做这门生意——这你没办法,大家公平交易,咱不能强买强卖。

国际市场上也是同,都需要通过货币来完成交易。

但国际跟国内有一点不同,就是国际,它不是一个国家;国际社会是由各个国家组成的。

各国之间彼此挨着,没有“国际国”的主权空间,哪怕联合国也不行,也因此没有“国际国”货币这么一种货币。

但是国际经贸往来却是现实的客观需求。

这么一来在国际社会就出现了一个冲突:有客观的交易需求,但是没有相应的货币。这可如何是好?如何能够便利的满足人们的交易需要呢?

巧了(下面会继续说这一点)。美元出现了。

美元就是这么一种虽然既不是“国际国”货币,也不是联合国货币,虽然它只是美国的货币,但是世界各国却普遍都接受它。

既然大家都接受,那就可以拿来就用。

于是国际经贸往来因为美元的出现而便利起来。

这个便利程度可以参考我在上面举国内例子里面的描述:以货易货变成货币中转,这是原始社会和商业社会的区别。

现在我们回到问题,如果中国拒绝使用美元会发生什么?

那就是自我隔离,跟国际社会隔离。

唯一庆幸的是,在国际领域,货币的选择不是法定的,也因此(表面上)不是强迫的;而是大家通过协议和惯例自愿达成的。

因此,在国际经贸领域,美元的交易比例不像在国内那么高。

如果说在国内主权货币的覆盖率是99%的话,那么在国际领域,主权货币只能覆盖一部分。

具体是多大的一部分,取决于交易主体的选择。

比如根据SWIFT的数据通报,2021年5月,在主要货币的国际支付金额排名中,欧元、美元、英镑和日元分别以39.03%、38.35%、5.78%和3.02%的占比位居前四位(注意,当月欧元超过美元成为全球最主要支付货币)

换言之,如果以2021年5月为例的话,中国拒绝美元就相当于拒绝了近四成的国际交易。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英日欧和美国都穿一条裤子的话,如果非得跟美元割席分坐的话,大概率就相当于跟英日欧也闹掰了。因为人家是盟国。

如果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中国闭关锁国了。

小结一下,中国拒绝美元会发生什么?

如果美国是瞎子的话,中国相当于自我隔离掉四成国际市场;

如果美国紧盯中国遏制中国的话,中国相当于跟国际社会的九成交易无关。

至于中国能不能既拒绝美元,还能瓦解美英日欧同盟,给中国的国际经贸往来留出空间,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与本题无关。

现在可以回过头来简略讨论一下,美元出现的必然性。

美元的出现绝对不是“巧了”,而是美国对战后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制度设计的结果。

这一局面是美国战后政治上通过搭建联合国,金融上搭建IMF、世界银行,贸易上搭建GATT等一整套国际制度规则来实现的。其后又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滋养训练才形成的。这部分内容的深入阐述篇幅过长,这里不赘述,感兴趣可以延伸阅读“美国的焦虑:当美元霸权遭遇新孤立主义”。

所以,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货币绝非偶然,而是有制度保障的,是有必然性的。

后发国家如果想分享美国为主的国际社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使用美元,或者至少也得是英日欧等兼容货币。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