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文章最后只要再多一张图,一张简陋的书桌配上老旧的手机,加点煽情的话,拔高到「电子设备只是知识的载体,求知的热情才是进步的关键」,不仅避免了尴尬,还能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
但是很遗憾,作者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一部分人,而用满屏的iPad、 Surface和MacBook,营造出了一种虚幻的精致感。
作者没有意识到的是,中国公立大学的学费并不高,好的大学奖助学金的机会也多,普通甚至是贫困家庭的学子考上清北华五,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这种以偏概全的大学生活,并不是它们的全部。
前几天知乎上还讨论了这么一个问题:
买不起手机的还能说是个例,没有平板,没有双屏甚至三屏的学生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中国的大学生真的没有那么有钱。
这些人,又该如何去看待呢?
在宣扬多终端联用提高学习效率之前,先确保每一位因为疫情困在家里的学子都能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吧。
链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