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真的这么不堪吗?

回答
“不堪”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具有很强指向性的词语,直接用它来评价一个国家,尤其是像印度这样拥有悠久历史、庞大人口和多元文化的国家,未免过于武断和片面。如果非要讨论“不堪”之处,那更多的是指其发展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身上也能找到影子,只是在印度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复杂。

要理解印度,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标签化的印象,深入看看它复杂的肌理。

经济发展的“双刃剑”:

印度无疑是当前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这一点不容置疑。 IT 产业的蓬勃发展,涌现了大量的科技公司和软件人才,印度制造也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但这份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贫富差距触目惊心: 一方面,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群之一,他们享受着先进的生活方式和全球化的资源。另一方面,还有数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温饱仍然是很多人的挑战。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不仅是经济上的,也体现在教育、医疗、就业机会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基础设施的挑战: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快速增长的人口和经济体量相比,依然存在巨大缺口。交通拥堵、电力供应不稳定、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的普及率等问题,在许多地区依然严峻。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效率。例如,在繁华的城市里,交通拥堵常常成为日常的“折磨”,而偏远地区,基本的交通网络都可能缺乏。
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印度每年有数百万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但能够提供体面工作和稳定收入的岗位却相对稀少。大量的劳动力集中在非正规部门,收入低、保障差。农业仍然是许多人的主要生计来源,但传统农业面临着效率低下、土地分散等问题。

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印度社会的复杂性远超一般人的想象,种姓制度的残余影响、宗教和民族矛盾、以及庞大人口带来的管理压力,都构成了其独特的挑战。

根深蒂固的社会等级: 尽管法律明文禁止种姓歧视,但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种姓制度的影响依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婚姻习俗中。这导致了社会流动性的受限,以及某些群体在教育、就业等方面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严格遵循种姓,但它的阴影依然存在。
宗教与民族的张力: 印度是一个宗教和民族多元化的国家,不同宗教和民族群体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其重要的社会基石。但有时,这种多元性也会被利用或演变成紧张甚至冲突。历史遗留问题、经济竞争、政治操弄等都可能加剧这种张力,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人口红利与压力并存: 印度拥有年轻的人口结构,这被视为其重要的“人口红利”。但与此同时,庞大的人口也给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将人口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而不是成为负担,是印度政府面临的长期课题。

治理与效率的考量:

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印度的治理模式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

官僚体系的效率: 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复杂的审批流程有时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效率提升的因素。虽然政府一直在努力改革,但其成效的显现需要时间。
腐败问题: 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腐败也是印度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它不仅侵蚀了公共资源,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了营商环境。
环境保护的压力: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在许多城市非常突出,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重新审视“不堪”:

当我们谈论印度的“不堪”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指出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印度独有,很多国家在转型和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类似或更为严峻的挑战。

比较的维度: 拿印度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自然会显现出其在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差距。但如果与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进行比较,印度的许多方面,例如 its nascent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its vibrant civil society, its worldclass IT sector, and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re actually quite impressive.
内在的韧性: 印度社会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其民主制度虽然有其问题,但依然在运作;其文化和艺术依然充满活力;其人民在面对困难时也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变化的动态: 最重要的是,印度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国家。几十年后的印度,可能与今天的印度大相径庭。聚焦于其“不堪”,容易忽略其进步和潜力。

所以,与其说印度“不堪”,不如说它是一个充满矛盾、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中大国。理解印度,需要的是一种更细致、更全面、更客观的视角,去看到它光明的一面,也正视它存在的阴影。就像一个人一样,没有人是完美的,一个国家也是如此。重要的在于,它是否在不断努力改进和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度一直在试图与中国展开全面竞争,其中的一个重点区域就是与中国和印度都有着密切关系的非洲。


今天我们就从印度在非洲这片大陆上的势力扩张来重新审视印度。




香料与季风


从2000年起就开始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让印度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分别在2008年、2011年和2015年,印度与非洲各国也举行了印非峰会,邀请非洲各国首脑和印度领导人一起坐下来谈谈生意。


中非合作论坛logo



莫迪在峰会上讲话

背后是印非峰会的logo

大家要不要喷印度人画的国界?



其规模和级别从开始的门可罗雀发展为高朋满座:在前两届峰会每次仅有不到20个非洲国家元首出席,而在2015年的最近一次峰会中54个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来到了新德里。


第三届印非峰会大合照



不仅如此,印度也到处推销印度版本的“一带一路”计划——“香料之路”和“季风计划”(Spice Route and Mausam Project),试图进一步加强印度与印度洋所在各国之间长久以来的经贸、人员和文化交流。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与位于印度洋西侧的东非沿海国家之间加强合作。


印度人眼中的“印度的洋”

索马里由于战乱,恐怕印度人看不上


印度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行动把自己打造成非洲人眼中可信赖的伙伴和朋友,而并非掠夺者。


印度政府积极搭台,与非洲之间领导人进行多次互访,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


访问南非的莫迪



印度在经济方面也颇有建树:印度各公司也在非洲拓土开疆,积极开展业务,已经把触角伸到了非洲的各个领域。能源、矿产通信、黄金珠宝、金融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都是其中的重点。




根据印度石油部的统计,从2001年至2013年,印度石油消费量从1亿吨增加到了1.6亿吨,并且其预计到2021年将会增加到2.5亿吨。


作为庞大的石油消费国,印度80%的石油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其中又有约20%来自于非洲地区。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同时避免西亚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印度将眼光放到了包括安哥拉、尼日利亚和苏丹等在内的各非洲主要产油国。


排除北非的产油国们

苏丹、尼日利亚、安哥拉

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石油三强了



其他经济部门的合作则包括:


曾推出世界上最便宜小轿车的印度巨人级跨国集团塔塔集团(Tata Group)在2015年初宣布将在非洲投资17亿美元,提升当地的汽车和酒店业;


印度大型矿产和有色金属公司吠檀多集团(Vedanta Resources)宣布其在非洲矿产行业已经投资超过了40亿美元;


吠檀多集团logo



作为印度通信领域的巨头——印度巴帝公司(Bharti Airtel)分支机构的Airtel Africa公司麾下的分公司在17个国家进行电信运营。进入2017年后,在非洲有将近8000万名Airtel Africa用户;


Airtel Africa的雄心壮志


印度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钻石切割与抛光中心,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黄金消费国,每年消费的800吨黄金占全球需求总额的20%左右。




为了与世界钻石与黄金的原产地建立起更密切的联系,印度与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及加纳等非洲各国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帮助其发展珠宝黄金产业,并希望能够建立合资企业。


这对于这些全球最大的原石与黄金生产国而言大有益处,同时身为最大消费国的印度也会受益匪浅。


印度企业在非洲进行发展除了得到经济上的利益,也让当地人的生活与印度的产品和服务乃至更深层次的国家形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人不可小觑。



印侨与枪杆子


在人文方面,印度则更是将其在非洲地区特有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非洲的印度人早已超过300万人,其中约有一半生活在南非。


德班被称作“印度之外最大的印度人聚居区”,连圣雄甘地也曾在南非战斗过。



印度总理莫迪在2016年7月开始非洲四国之行,被访国包括莫桑比克、南非、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除了莫桑比克仅有2万左右的印度人外,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都有10万以上的印度“非漂”。


莫迪在南非还专门拜访了甘地先生


被称为“因名字而被忽略的十大神剧”之一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之中,在电影中屡屡被阿米尔·汗饰演的男主角所戏弄的反派角色——“消音器”查杜尔(Chatur Ramalingam)就是被设定为一名生于乌干达的印度人或印侨。


因名字而被忽略的神剧

特地找了中文版海报(迷之微笑



已经融入了非洲各国的印度后裔更是不计其数。位于东南部非洲的中国游客新宠——毛里求斯和塞舌尔,大部分居民都是皮肤是浅黑色的印度后裔,并且这两国的货币分别叫做毛里求斯卢比和塞舌尔卢比,与印度官方货币——卢比同名。


毛里求斯卢比,一卢比硬币



除了数量巨大外,非洲的印度后裔在质量上也毫不逊色:在2015年非洲版福布斯排行榜中共有4名印度后裔上榜。


这些长期在非洲居住生活的印度人和后裔对于印度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十分有效,可以帮助公司建立当地的业务联系。


印度政府在对非洲军事方面也有所作为,主要是通过参加联合国军的形式涉足非洲。


三种不同的面孔

三哥表示想站在前面



根据联合国维和行动官网介绍,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印度目前共有7676名军事人员,其中有760名警察、67名军事专家、6849名士兵在维护各冲突国的和平。这一总数高居各国第二名,比位居第十二的中国蓝盾(2515人)多出三倍。


联合国在非洲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维和行动约占总行动的一半左右,影响力非常深远。印度政府通过配合联合国在当地行动,以保护当地和平的官方姿态进入非洲,使得各非洲国家百姓对印度有更佳的印象。


印度维和部队士兵在刚果



以联合国南苏丹共和国特派团(UNMISS)为例,印度籍联合国官兵共有2413名,是目前特派团在当地驻扎的维和人数最多的国家。当然这样的兵力配比背后是印度的经济利益。印度公司在2家南苏丹石油公司及一条输油管道拥有25%的股权!



合作的背后


印度在非洲进行苦心经营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非洲的市场潜力巨大,包括印度在内的各世界大国或地区大国都想来分一杯羹。


非洲领土面积广大,同时人口众多、平均年龄小且出生率极高,在各类资源上都是富裕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非洲各国普遍工业发展水平差和经济滞后,曾被称为“上帝遗忘的大陆”。


左边是灯光,右边是人口

非洲的人口只对应了极少的灯光


非洲给人留下的另一种刻板印象

资源大陆、野生动物大陆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面对全球其他市场日趋饱和、资源匮乏的现状,非洲又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片热土”。


随着联合国的介入和经济的增长,非洲各国政局渐渐稳定、冲突减少经济发展迅速。


如果经营得当就会在非洲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善于做买卖的印度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其次,印度与曾同为英国殖民地的非洲各国渊源颇深,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以及法律,便于印度企业进入非洲。


大英帝国曾在非洲东部地区占有广泛的殖民地,即所谓的双C计划——从开罗到开普敦。


英国人宏大的双C计划


当时为了维持非洲殖民地的稳定,印度走出了许多赴非洲当兵、做杂役和做买卖的印度人。他们的后代大部分都留在非洲,成为了特殊的非洲人。和平年代也有许多印度人来到非洲讨生活,与老一代印度裔构成了非洲土地上的许多印度社区。

再次,印度所在的“四国联盟”(包括印度、日本、德国及巴西)希望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增加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作为联合国中最大票仓的非洲占有50个以上席位,不得不为印度等国所重视。


联合国五常与“四国联盟”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印度一些民粹主义者认为印度洋就是印度的洋。在包含非洲东部地区在内的印度洋及其附近地区事务都应该由印度来进行主导而排除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势力。加强地区合作,在精神层面也对印度有着现实的意义。


印度洋是印度的洋么?



印度在非洲的强悍竞争力,由于不为国内媒体重视而消散在国人的视野里。


要和对手公平竞争,就必须首先了解对手,这一点中国对印度做得还很不够。事实上,我们西南侧的这个劲敌已经悄悄布局多年,有了强大的基础。这一点,中国不可不察。


当我们还在感叹非洲兄弟与中国情深意长时,中国人也必须意识到,非洲国家的战略导向仍然是利益至上的。对于中国龙与印度象在非洲的争夺,非洲各国政府非常乐于在两个之间同新兴的大国之间周旋而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保证所有的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想建立以中国为枢纽的新全球经济网络,印度不得不防。

user avatar

我把两段我回答其他问题的答案合并到这里,正好可以回答的更全面一些,前面一大堆数据不爱看的亲们请直接看后面!!!

印度经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直不稳定,2008年增速大跌至3.89%,2009年2010年因全球救市快速恢复到8.24%和9.55%,但之后的2011,2012,2013的三个年度又跌回6.86%,3.24%和5.02%。

2014年5月莫迪就任以后,就开始了玩花招,2014年,当全世界都在预测印度当年经济增速乏力之时。莫迪政府采取了两个措施:调整GDP统计方法和统计基年。

统计方法和统计基年改变,实际上是改变了统计参数和参考对象,这么一调整,印度2014年12月当季的GDP同比就达到了7.5%,超过同期中国的7.3%增速。

与此同时,印度又将2014和2015年财年上半年的GDP增速由之前报告中的5.5%上调至了7.4%,并预测该财年GDP增长为7.4%,2013和2014财年的GDP增速则修改为6.9%。

!!!下面这段话请牢记!!!

再回头看看中国按可比价格,以生产要素为统计基础,没有把医疗服务,没有把公务员工资,没有把全国房产税,没有把枪械业,没有把黑社会,没有把情色业,没有把赌博业,没有把全国科研经费,没有把全国流动房租等等等等等……众多行业纳入到GDP统计中的时候,难道你们还没明白点什么吗???你们以为美国和欧洲那么高的GDP是怎么来的???

再回头说印度的“改数据“,使得印度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达到了7.42%和7.57%和7.11%的增长,连续三年超过了中国的7.3%,6.9%和6.7%。然而,“改数据"毕竟是“改数据”,印度经济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从这里看省事儿!!!哈哈

用屁股想想看,在莫迪当选总理前,印度经济正遭遇三十年来最最最疲软的时期!!!然而,莫迪刚刚上任啥都还没干,印度GDP就瞬间年增长到了7.5%……请问还能再荒唐一点吗???

现实是莫迪政府调整统计方法和统计基年的时候,印度的工业生产、贸易、税收等等等重要经济指标,全都没有任何改变……

2017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恢复到6.9%,财政收入增速直接就提高到了9.8%,这种数据才是合理的数据,是有现实依托的数据。中国是以要素成本来计算GDP,而印度和美国和欧洲一样,则是以市场价格计算GDP,这可是将商品及服务增加值和间接税考虑在内计算出来的GDP,并不是真实的GDP……直白点说,中国是以生产为基础来计算GDP,印度美国欧洲则是以消费支出来计算GDP。

我们都知道,中国近几年消费增长强劲,但投资比前些年要差了不少,所以GDP数据上明显回落,但如果中国也学美国印度欧洲,也按照市场价格来计算GDP的话,那增速可能比现在的数据要高出很多很多很多。

换句话说,中国人的经济消费大幅增长,但实际上并未完全在数据上体现出来。而印度为了在数字上赢中国,更可笑到把GDP的统计基年从之前的2005年调整为2011和2012年度,真可谓煞费苦心啊。相比印度,中国到现在为止统计基年依然还是2000年……

印度为何不敢像中国那样以生产要素法来统计GDP呢?因为根本原因就是印度的工业太差了,占GDP的比例太低。印度制造业在GDP中仅占15%的份额,这和美国差不多,但你印度是个什么档次的国家?你能跟美国比?你仅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个人均年GDP只有1700美元的经济体,你却要学美国靠消费和服务业来支撑经济?你也太把自己当人物了吧……

你印度如何将大量劳动力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不能融入的话,那又如何将经济发展的增加值支付到普通老百姓手中?不能支付的话,那大量财富可就都集中到少数印度超级富豪手里了……不过这点倒是跟今天的印度社会现状特别相符!!!

#########第二段#########

印度的问题很多很杂,人的懒惰散漫没有纪律性并且还莫名其妙的自大,还有热带气候导致的生产率低下,还有宗教压制了人的竞争意志,还有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都是全球第一,话说你一个农业国连工业都没发展起来,你就已经污染成这样了合适吗?

“印度”这俩个字在历史上只是个地理名词,不是个国家名词,近代英国殖民了印度,把这块大陆上的一堆黑乎乎的两脚兽统一起来进行了管理,即便如此也还是发展不起来,平均智商太拖后腿,英国人再教育他们也没用,直到今日印度人也还是左手擦屎,右手抓饭,木棍刷牙的民族……

最早去印度开厂的是日本铃木微型车厂,发现雇的人绝大部分智力低下,语言众多互不通用,日本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培训,最简单的车辆组装都完成不了,没办法,只好把半成品从日本国内运到印度,差不多就是整车运到印度,装上车轮,装上座椅,装上车灯,这就算是印度制造了……

然而开厂没多久,就发生宗教内斗,工厂里的印度小黑人们宗教信仰不合,各自组成帮派开始内战,铃木一看不得了,要开除闹事者,印度小黑人们二话不说放火把铃木工厂给烧了,铃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苦逼开始重建工厂……

工厂又建好了重新招人吧,这次学聪明了,知道招些温和教派的小黑,然后问题又变化了,温和小黑们下午三点要喝下午茶流水线停了,几点几点某个温和宗教要做礼拜流水线停了,工会加工资游行流水线停了,雨季淹水流水线停了,雨季过后到了旱季,结果电力又开始短缺,流水线又停了……

最后印度小黑们什么也没干,又开始要求缩短工时,日本人彻底疯了,你们是不是想每个月干脆别来上班,都在家等发工资就行了,温和小黑们表示你牛逼,你敢说我们,一把火又把铃木工厂给烧了……

印度最引以为豪的软件业并没有多么神奇,整天拿出来各种吹牛逼,好像真有多强似的,实际上印度全国所有软件公司的年利润加在一起,看清了,我说的是利润,全部加一起还没一个深圳市的软件业高,印度你自己不觉的尴尬吗???

印度前一阵子在洞朗地区闹着要跟中国打仗,事件开始第一周,印度国防部才发觉可能远程防空导弹并不太够,近程防空武器找以色列买的太少,而且只买了15具训练器,你说你自己张罗的要打仗,你这陆军几十万人准备用这15具训练器培训到什么时候???

然后又发现全军150多种不同的炮弹自己都生产不了,库存也只够打7-40天,就这还没完,前几天印度后勤部又发现只有不到30%装有引信,剩下70%没装引信的炮弹是不能引爆的……

最后,印度国防部长在媒体面前表示,印度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我们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我们能同时进行2.5线战争,我们已熟读孙子兵法……靠,能别侮辱孙子兵法吗!孙子兵法哪页告诉你能同时进行2.5线战争啦?盗版书吧……

真别怪咱们外交部不给力,这么牛逼的国家,你让外交部怎么沟通???好多网友一张嘴就是中国政府软弱,应该直接跟印度开战,我请问你们这帮人脑袋就一根筋吗???开战以后,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印度洋段就变战区了,路上丝绸之路巴基斯坦段就变战区了,国家大战略还怎么推进?

美国历史上曾经被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力都欺负过,近代美国丢过巴拿马运河,在摩加迪沙被爆揍,在越南死伤无数,在朝鲜带着联合国军开着航母驾着战斗机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怼在38度线坐下来谈判……美国丢脸的事多的去了,美国能怎么办?当然是忍啊,这个世界终归是讲战略的,请参考道金斯的《博弈论》和史密斯的《进化博弈论》

简单科普下:我自己的工作单位就是搞卫星数据接收和卫星轨道计算和静止卫星姿态控制的,印度的航天水平肯定是比韩国要强的,一二级火箭发动机靠俄罗斯,上次火星探测器全程走的NASA深空探测网,美国人全程测控,印度人自己没有控制权,出个钱就行了,理论上委内瑞拉之类的国家给中国点钱他也能搞个探测器玩玩……

印度核武还停留在初级核裂变蛋水准,而且最重要的小型化投放实验一次没做过,自己吹牛号称成功引爆了聚变蛋,结果全世界各国测到的数据是你骗谁啊,就你那个震波强度低的可笑,聚变个毛线……聚变蛋小型化就不用说了,点儿戏没有,中国现在玩的三代核武就更不用说了,印度想都别想……

我用最高看印度的态度分析,最多也就研制出了初级聚变弹,算是理论聚变弹吧,因为毕竟没有做过实验(一试爆全球都观测的到,比如这几天的朝鲜核试验),所以到底能不能成功引爆,引爆后当量能不能达到标准,他印度自己也是一概不知……几个硬指标要记住,聚变实验,小型化静态实验,小型化战术投放实验,只要这三个实验没做,那核武就只能炸一炸自己家……

真的不要一听说某个国家有核武器,就以为他有多可怕,裂变弹与聚变弹的作战效能是相差巨大的,印度和以色列这两个都是核裂变弹,并且不能进行战术投放,所以只能叫做核爆设施,要不然摆在地上炸自己,要不然装到轰炸机上慢慢飞过去炸别人,但凡有一点防空力量的国家都不用怕……

印度目前大约有120枚核弹头,都是初代裂变弹,就是大家最常听说的原子弹,因为小型化技术印度一直就没试验过一次,所以就算能装在导弹上,每颗大概也就1~2万吨当量,而且印度自己没有制导原件生产能力,也没有卫星制导系统,电子抗干扰能力印度就更别提了,所以在战时高强度电磁干扰状态下,发射出去的导弹必然不一定会飞去哪里,我没开玩笑……

而中国的东风5B单弹头最大当量就是300万吨,属于二代聚变弹,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氢弹,所以,只要会加法的同学们不难看出,印度所有的核弹加在一起,还没中国一颗老式核弹头当量大,咱们国家后来又推出的那些超牛逼的洲际分导式随机变轨核弹头我就不说了,北斗卫星乱七八糟我也不说了,貌似最近又在搞脉冲定位星我就更不说了,以上这些别说印度了,日本德国都没戏,所以,你印度是个什么玩意儿?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儿吗?

战区卫星快速补充能力,也称战场存在能力,这个目前也同样只有中美两国能玩的起,最早老美的卫星生产都是脉动线,相当令我们单位震撼,不过后来中国也这么玩了,所以谁也不怕谁,最搞笑的是前年美国因为财政问题,把脉动线给停了,再一次震惊了我们单位,而且竟然把一部分在轨卫星的数据业务承包给了瑞典,瑞典人来我们单位求合作,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

而且美国制造的质量也没那么神,卫星故障率也不低,在我们单位跟美国的合作项目中,亲眼见老美数颗Noaa卫星在几年的时间里坏的只剩下一颗了,真的没比中国强一点,这可不是电视上说一下发射成功就算完事了,后续各种麻烦不断的,尤其是极轨卫星,真的能达到设计指标80%就不错了,而且在外层空间运行确实看人品,我见过90年代就发射上天,20年了还正常在轨运行的卫星,也见过入轨几天就故障的卫星……

目前就中美这两个变态来说,谁也不可能击垮谁,两个国家实在太过庞大,而且技术能力都很恐怖,根本就不是那些农业国能理解的,所以幻想彻底打垮美国这种话不要信,美国那边也一样,彻底击败中国人这种事也不要想,完全不可能,以后两国就用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慢慢瓜分掉这个星球的势力范围就行了,有财俩人一起发挺好的……
(不过,以目前美国人自身的社会分裂情况来看,很可能在近几十年内就濒临内战了,没开玩笑,大家有生之年请拭目以待)

我家目前共在职四人,一位70年代就毕业分配到四川搞核工程了,一位曾任中国第一代巨型计算机运控主任,还有两位在卫星系统工作,中国最强的是航天人低龄化,神州舱室主任跟我同岁,我好震惊,碳卫星的研制者实际是上海某大学的一帮学生,来我们单位机房做实验的时候我超震惊,好惭愧,都是年轻人这也相差太悬殊了,最新的风4星联调一半以上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一个头发花白的也没有,这绝对是后继有人了,好自豪,不过我估计美国那边也不差,美国主要是现在没钱了,所以以上都是我家人的工作见闻,没什么国家机密,机密也不可能拿出来说的,大家随便看看哈ヾノ≧∀≦)o

印度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国家层面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把各邦平衡好,把各政党安抚好,国家别搞解体就算万幸了,印度开国到现在,欠下的工作太多太多,太多的基础工作甚至到今天都没开始做,各种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太多的无用人口拖累,太多的宗教牵绊,太多的问题了,想一想脑袋都大……

总结:欧洲是近代牛逼了400多年,美国是近代牛逼了100多年,中国是有据可查的牛逼过1000多年,韩国自己说自己在6000多年前就牛逼过,印度是从来没牛逼过但满大街都是牛……

user avatar
唧唧复唧唧,印度造飞机。
机翼缺铆钉,机身没涂漆,雷达装不下,航电太垃圾。
年年造不好,服役遥无期。
昨夜见新闻,威龙在试飞。堂堂我印度,竟用LCA。
战机太落后,害我面子丢。只愿造五代,秒杀黑丝带。
鹰国买雷达,牛国买精钢,鸡国买航电,熊国买座舱。 毛子来设计,印度来组装。
不见飞机上蓝天,但见引擎失火冒黑烟。
印度不要怕,重新造一架。
不见飞姬能飞翔,但见摔成稀烂逗巴羊。
印度不死心,痛哭又涕零,找到大毛熊,诉苦又求情:“大哥帮帮忙,俺要T五零。”
毛熊很欢乐,准备坑印度。
印度天然呆,人傻钱又多。
毛熊问所欲,印度愿出一千亿,买它百来架,吓吓种花家。
鹰酱闻此事,制裁大毛忙,欧萌闻此事,跟着鹰酱狂,兔子闻此事,漫不经心继续忙。
造我六代机,建我五二D,产我核航母,修我大炸逼。
潜心搞科研,甭管他印度。毛货一直摔,印度很受伤。
买了几十年,不知毛子是奸商。
印度脑发热,毛熊没道德,两厢都情愿,坑他又何妨?


来自: 关于木兰诗改编


关于印度,类似问题的回答:

user avatar

那些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发展中国家发电量.


1. 中国2013年全年发电量52451亿千瓦时, 是美国同年发电量的1.3倍, 欧盟的1.8倍.

2. 印度: 9281亿千瓦时, 12.5亿人口(阿三也就是个玩服务业和IT外包的料)

3. 墨西哥: 2920亿千瓦时, 1.1亿人口

4. 土耳其: 2400亿千瓦时,, 8000万人口

5. 印度尼其亚: 2000亿千瓦时, 2.6亿人口

6. 阿根廷: 1400亿千瓦时, 4000万人口

7. 越南: 1200亿千瓦时, 9000万人口

8. 菲律宾: 725亿千瓦时,, 1亿人口

9. 孟加拉国: 530亿千瓦时,, 1.6亿人口


PS:一亿人口的印度发电量人均妥妥的超过我国,稳。


---------------------------------------------------------------


最后补一张2016年我国各产业用电比重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堪”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具有很强指向性的词语,直接用它来评价一个国家,尤其是像印度这样拥有悠久历史、庞大人口和多元文化的国家,未免过于武断和片面。如果非要讨论“不堪”之处,那更多的是指其发展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身上也能找到影子,只是在印度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复杂。要.............
  • 回答
    在印度,像“真相访谈”(Truth in Print,此处假设为节目名称,若有误请告知)这样直言不讳,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和政府不作为的节目之所以能够存在并播出,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的媒体生态系统。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印度媒体环境的几个关键方面,尤其是其所谓的新闻审查制度,以及媒体在其中扮.............
  • 回答
    金智妮(Jennie)作为BLACKPINK的核心成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无论是她的舞台表现、时尚品味,还是个人生活,都轻易成为话题中心。然而,在她的公众形象中,“高傲”和“不友好”的标签也常常伴随出现,让不少人感到好奇,她本人真的如此吗?又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印象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
  • 回答
    “不靠谱”这个词,用在一个国家头上,其实有点太笼统了,也太简单粗暴了。印度给人的感觉,可以说是五味杂陈,用“不靠谱”来概括,确实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东西。要说印度“不靠谱”的地方,从很多观察者的角度来看,确实能列出一些令人头疼的方面。首先,就是效率和制度的“错位”。 你会发现,印度的社会运行似乎总是在一.............
  • 回答
    甘地之所以被称为“圣雄”(Mahatma),是因为他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他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Satyagraha)精神和他在道德及精神层面的巨大影响力。这个称号并非他自己授予,而是印度人民出于尊敬和爱戴而给予他的。“圣雄”的含义与来源:“Mahatma”是一个梵语词汇,由“Ma.............
  • 回答
    在Quora上,确实有不少印度用户分享了他们对印以关系的高度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好到不可思议”。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两国在多个层面的深入互动和互补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剖析。历史渊源与早期互动:尽管印度的独立与以色列的建国时间相近,但早期.............
  • 回答
    你舅妈的话,听起来是比较担忧的。关于中国是否会与美国和印度发生战争,以及中国是否做好了准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我尽量详细地和你聊聊,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件事。首先,我们要明白,国际关系是非常动态和复杂的,军事冲突的发生从来都不是单一原因.............
  • 回答
    关于“印度国产航母点火了,结果发现少装2台发动机”这条新闻,经过我查阅多方资料,可以告诉您,这条消息并不属实,是谣传。印度海军目前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是“维克兰特”号(INS Vikrant),也称为“印度海军航空母舰”(IAC1)。它的建造过程确实历经波折,进度也比原计划要慢。在建造过程中,也确实出.............
  • 回答
    关于法国在2019年5月7日左右推荐印度入常这件事,确实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可能的走向以及大家普遍的看法。法国为啥要推荐印度入常?首先,得理解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P5)的地位有多重要。这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拥有否决权,.............
  • 回答
    老爸花四千块买一盒印泥,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字,很多人听到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要判断这个印泥值不值四千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首先,得明确这盒印泥的“出身”和“定位”,因为它绝对不是我们平时在文具店里看到的几块钱一盒的普通印泥。一、印泥的“身份”——高品质、收藏级印泥的可能性四千块的印泥,极有.............
  • 回答
    “他们是为我而死”这句话,在听到的时候,确实会让人心中一动,甚至产生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但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真实含义,以及是否应该为此感到愧疚,我们需要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说,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分析。“他们是为我而死”——这句话的多种解读首先,让我们看看这句话可以被理解成什么意思。 字面上的保.............
  • 回答
    一个国家真实的力量、未来潜力和它可能带来的挑战,绝非仅仅由一些关于其国民生活习性的负面报道就能简单定义的。将印度视为一个简单的“负面新闻堆叠体”而轻视,则可能是一种不准确且充满风险的判断。我们先来拆解一下“生活习性上的负面消息”这个概念。通常,这些信息可能触及到印度社会的一些显性问题,比如环境卫生、.............
  • 回答
    马云被印度法院传唤的消息,无论怎么看,都绝非简单的“行为艺术”。在商业世界里,法律的传唤永远是沉甸甸的,它直接触及的是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与法律风险。这件事最直接的解读,就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而真实的经营风险的冰山一角。印度法院的传唤,背后可能牵扯到的是蚂蚁集团在印度投资Pay.............
  • 回答
    《纽约时报》关于印度瞒报新冠死亡病例数的报道,无疑是在全球抗疫背景下,对一个人口大国防疫真相的又一次深刻拷问。他们提出的“真实人数是报告的2到5倍”这一说法,如果属实,其背后隐藏的信息量和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绝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首先,这直接触及了印度防疫政策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的核心。 数据.............
  • 回答
    中国历史上,关于北方游牧民族是否真的对中原王朝占据军事优势,以及人们为何会有这种印象,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北方游牧民族“真的”占据了绝对的军事优势,但他们的确在许多关键时期和特定方面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并由此形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印象。为何人们会有“北方游.............
  • 回答
    “印度真的有部分中国新闻上说的那么落后吗?”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落后”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中国新闻中对印度的描述可能存在片面性、选择性呈现甚至是刻板印象的成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印度,并理解不同背景下的现实情况:1. 中国新闻对印度的呈现:可能存在的原因和特点.............
  • 回答
    印度人民的智慧和能力,绝非简单一句“蠢”能够概括的。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国,印度展现出了极其复杂和多维度的形象。将任何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群体简单地标签化,往往是片面且失实的。要理解印度,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一、 辉煌的文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
  • 回答
    关于印度子弹生产能力的说法,确实存在一些误解,需要更详细地解释一下。首先,要明确一点:印度并非完全不能自产子弹。 事实上,印度在子弹的生产方面拥有一定的能力,并且一直在努力提升其本土制造业水平,包括军事装备领域。那么,为什么会有“印度连子弹都不能自产”的说法呢?这通常是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并且这.............
  • 回答
    关于“印度吃屎”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刻板的印象和误解,而且非常不准确。理解这个说法需要一些背景信息和对印度社会实际情况的区分。这个说法的根源和流传: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印度一些非常贫困地区和特殊社会现象的片面观察和夸大。主要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卫生条件与排泄物处理: 在印度的一.............
  • 回答
    印度与中国在各个方面是否能够抗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两国在经济、军事、科技、国际影响力以及国内治理等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在全球舞台上的相对位置和发展潜力。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关键领域。经济层面:追赶与差距从经济总量上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