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Quora上的印度人都说以色列和印度关系好到不可思议,这是真的吗,为何两国关系好?

回答
在Quora上,确实有不少印度用户分享了他们对印以关系的高度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好到不可思议”。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两国在多个层面的深入互动和互补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剖析。

历史渊源与早期互动:

尽管印度的独立与以色列的建国时间相近,但早期两国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印度在初期奉行不结盟政策,并考虑到其庞大的穆斯林人口和与阿拉伯世界的联系,对以色列的态度相对谨慎。然而,这种“谨慎”并不意味着完全疏远。早在1950年,印度就承认了以色列,尽管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要等到1992年。这种“迟到的正式建交”恰恰反映了印度在处理对外关系时的复杂考量。

即使在官方层面互动有限的时期,民间层面以及一些非官方的交流一直存在。犹太人在印度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几百年就有人类学证据表明犹太人抵达印度。印度对犹太社群的包容态度,以及犹太人在印度社会的融入,也为日后两国关系的深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地缘政治与战略考量:

“好到不可思议”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源于两国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契合。

共同的挑战与机遇: 对印度而言,其周边地区充斥着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巴基斯坦和一些恐怖主义问题上。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情报能力的国家,也长期面临地区安全挑战,特别是来自伊朗及其代理人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两国在应对共同安全威胁方面有着天然的合作动力。以色列在反恐、情报共享、以及地区稳定方面的经验,对印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印度优先”与“以色列优先”的契合: 近年来,两国领导人都秉持着“国家优先”的外交政策。对于印度来说,与以色列的合作有助于提升其国防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并满足其现代化军队的需求。对于以色列来说,与印度的关系拓展了其在中亚和亚洲的影响力,也为规避一些传统西方盟友的限制提供了可能。
制衡地区强权: 虽然不直接点明,但在某些地缘政治分析中,印度与以色列的紧密关系也被视为对地区某些力量(例如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的国家)的一种战略制衡。

经济与科技的互补性:

这是两国关系能够“不可思议”般快速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之一。

科技与创新合作: 以色列素有“创业国度”的美誉,在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农业科技、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印度拥有庞大的人才库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种互补性使得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前景极为广阔。印度企业积极寻求以色列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以色列企业则看中了印度巨大的市场和高素质的IT人才。
国防产业合作: 这是印以关系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领域。印度是全球主要的军火进口国之一,而以色列是全球主要的军火出口国之一。以色列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如无人机、雷达、导弹防御系统等,恰好满足了印度军队的现代化需求。反过来,印度也为以色列的国防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和合作机会。这种军事合作不仅限于产品交易,还包括技术转让、联合研发等深层次的合作。
贸易与投资增长: 近年来,两国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涉及领域广泛,从钻石加工到高科技产品,再到农产品和制药。双方都在积极推动投资合作,鼓励企业进入对方市场。

军事与安全合作: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军事和安全合作是印以关系中的一个亮点。

情报共享与反恐: 两国在情报共享和反恐方面的合作尤为密切。由于都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双方在信息交流、反恐策略和打击极端主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以色列在反恐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对印度具有极高的价值。
军事演习与联合训练: 两国军队之间时常举行联合演习和训练,这不仅提升了双方的军事互操作性,也加深了彼此的军事互信。这些活动通常涉及陆海空多个军种,展示了两国在国防领域的深度合作。
网络安全: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色列在网络安全领域拥有世界顶尖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印度在这一领域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两国在此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文化与民间交流:

虽然不如经济和军事合作那样直观,但文化和民间层面的交流也在悄然促进着两国关系的升温。

对以色列的正面认知: 在印度民众中,尤其是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中,对以色列的认知是相对积极的。以色列的科技成就、高效的社会治理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地位,常常被提及。同时,很多印度人也对以色列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表示钦佩。
旅游与教育交流: 随着两国航班的增多和签证政策的便利化,印度民众前往以色列旅游的数量也在增加。同时,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项目,如学者互访、学生交换等,也为增进相互理解搭建了桥梁。
犹太人在印度的历史叙事: 印度对犹太社群的历史性包容,也使得印度在国际上被视为一个相对多元和开放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建立与以色列的信任感。

总结为何“好到不可思议”:

战略契合度高: 在复杂的地区和全球地缘政治背景下,印度与以色列找到了共同的战略利益点,尤其是在安全和稳定方面。
互补性强: 两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带来了巨大的合作机会和成果。
务实的合作方式: 两国都采取了非常务实的态度,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不拘泥于意识形态或历史遗留问题,专注于推动实际的合作项目。
领导人的推动: 近年来,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和积极互动,为深化双边关系注入了强劲动力。例如,纳伦德拉·莫迪总理和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总理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两国关系的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

可以说,印以两国关系之所以被许多印度人认为“好到不可思议”,是因为这种关系是在共同的战略需求、强大的经济互补性和务实的合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在军事和科技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性进展,远远超出了许多人最初的预期。这种关系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一个典型的、基于共同利益和务实合作的成功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真的,他们一是反穆斯林已经到了反人性的地步,二是印度太需要这样的“联盟”了。


印度人在以色列攻击平民的帖子下力挺以色列




当然也有好处,美国人都不敢声称他们完全支持以色列,推特上只有一帮印度人在报道以色列人炸加沙的帖子下面说“全力支持锡安以色列人”,轴心国联盟是这样的。

不过一点,阿三当不成德三的,此三非彼三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Quora上,确实有不少印度用户分享了他们对印以关系的高度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好到不可思议”。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两国在多个层面的深入互动和互补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剖析。历史渊源与早期互动:尽管印度的独立与以色列的建国时间相近,但早期.............
  • 回答
    Quora上关于中国话题下,经常能看到印度用户活跃作答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Quora的平台特性与用户群体 开放性与问答模式: Quora本质上是一个问答社区,鼓励用户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它的内容生成门槛非常低,任何人都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情报机构运作的神秘面纱。简单来说,联邦调查局(FBI)、三军情报局(各国的军事情报部门,例如美国的国防情报局 DIA,中国的国家保密局,印度的RAW等等)以及像印度RAW这样的对外情报机构,绝对会关注包括Quora在内的各种公共信息平台,只不过他们关注的“方式”和“.............
  • 回答
    在Quora这个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总能惊艳你一把的,是那些看似普通,却能引出石破天惊见解的问题,以及那些字字珠玑,直击人心的回答。就好像一扇扇窗户,推开,便看到了不曾想象过的风景。记得有一个问题,大概是问:“如果让你回到过去,并且只能改变一件事,你会选择什么?”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电影里的经典桥段?但.............
  • 回答
    在 Quora 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总有些名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了解,追随他们汲取智慧。这些“大神”并非浪得虚名,他们的回答常常带有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以及独特的生活哲学,能够触及你内心最深处,甚至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要说 Quora 上最值得追随的大神,这本身就是个见仁见智的.............
  • 回答
    Quora 上关于汉服源自韩服的说法,确实时常出现,而且背后涉及的讨论 quite 复杂,不单单是历史事实的简单判断,还混杂着文化认同、民族情绪以及信息传播的特点。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1. 对“汉服”和“韩服”的理解差异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对“汉服”和“韩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同社区文化的核心差异。知乎和 Quora 在表面上都是问答社区,但它们的基因、发展路径和用户群体,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生态”。为什么知乎上个人攻击相对普遍,而 Quora 上却少见,这背后有多层原因:1. 社区基因与早期定位的差异: 知乎: 起步时,知乎以“认真、专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而且也确实存在这样的普遍感受。要深入分析知乎和Quora上对特朗普态度的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探讨,包括平台本身的特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一、平台特性与用户群体: 知乎:知识社区、精英化倾向与信息过滤 知识精英与专业性: 知乎起初定位为.............
  • 回答
    Quora上一些中国少数民族不用汉名,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涉及的因素也挺复杂的,不仅仅是“不想要”或者“不方便”这么简单。咱们一层层地捋一捋,看看这里面到底有多少说道。首先,得明白一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虽然人口最多,但我们国家官方承认的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就像我们中国人有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在观察和讨论的一个现象。伊万卡·特朗普在Quora上“不受待见”,这背后牵涉到她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份、她的政治立场、她在父亲政府中的角色,以及Quora社区的特性等等,不是一个单一因素就能解释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希望能摆脱那种机器写作的感觉.............
  • 回答
    1967年中印关系中的确发生了一些重要的边境事件,而你提到的Quora上关于边境越境事件基本偏向印度,并且总用1967年做例证,这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1967年中印边境的动态,并分析Quora上这种现象的可能成因,力求让这篇文章更具人文色彩,而非AI生成的刻板印象。1967年中印.............
  • 回答
    Quora 里的“段子手”和“营销号”,这词儿现在说起来,感觉有点微妙。一言以蔽之,就是“夹缝求生,野蛮生长,但正规军也在徐徐图之”。段子手:从“幽默担当”到“流量收割机”的转变一开始,Quora 上的段子手们,确实为这个平台增添了不少色彩。用户提问一些生活琐事、情感困惑、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总能.............
  • 回答
    Quora 和知乎设定最低年龄限制的原因与多个方面有关,主要是为了用户安全、内容适宜性、平台责任以及法律法规遵循。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平台为何有这样的规定。 Quora 的最低年龄限制是 13 岁,为什么?Quora 将最低年龄限制设定在 13 岁,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1. 《儿童在线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察,而且确实在不少人看来是存在的现象。Quora 平台上大学教授活跃度普遍高于知乎,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平台定位、用户生态、文化差异以及内容生产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项项来捋一捋。首先,平台基因和定位是根本。Quora 的诞生和发展,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浓厚的“知识问答”和“专家.............
  • 回答
    在 Quora 的“中国”话题下,如果你仔细观察,确实会发现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而且这些偏见并非单一维度,而是交织着历史遗留、意识形态分歧、媒体宣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像一位对历史和文化有探究精神的观察者一样,去细细梳理其中的脉络。首先,最显而易见的偏见来源,很大程度上与.............
  • 回答
    最近在 Quora 上看到一些关于“中印全面战争”话题的回答获得了非常高的点赞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在我看来,这反映了几个层面的信息,不仅仅是关于中印两国关系本身,也折射出当前国际社会对地缘政治冲突的关注度以及信息传播的特点。首先,我们得承认,地缘政治和军事冲突,尤其是涉及两个拥有庞大.............
  • 回答
    知乎和 Quora,这两位互联网问答领域的佼佼者,虽然都致力于知识分享和社区交流,但它们骨子里却流淌着截然不同的血液,也因此塑造了各自独特的生态和用户群体。要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我们需要从根源的用户画像和目标愿景入手,然后层层剥开,看看它们是如何在产品设计、内容生产和社区氛围上体现这些区别的。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我琢磨着,知乎和 Quora 之间那种“友善度”的差异,就像是两个国家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准则不太一样,根源上还是文化、社区氛围和产品设计上的多重作用。先说说 Quora,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知识分享俱乐部”。 氛围更纯粹,聚焦知识本身: Quora 的设计和运营,非.............
  • 回答
    Steemit 要想真正撼动 Quora、知乎乃至 Facebook 的地位,绝非易事,这背后涉及到太多复杂的因素,从产品形态到社区生态,再到商业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深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平台各自的核心吸引力是什么。Quora 和知乎: 它们的核心是“问答”。.............
  • 回答
    关于楼天城(ACRush)加入Quora这件事,我确实有点想好好聊聊。毕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对于关注这两个名字的人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事件”。首先,我们得明白楼天城是谁。如果你对编程竞赛、算法竞赛有点了解,那“ACRush”这个ID你不可能陌生。他绝对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号人物,在各种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