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Quora 的最低年龄限制是 13 岁?知乎有年龄限制吗,为什么?

回答
Quora 和知乎设定最低年龄限制的原因与多个方面有关,主要是为了用户安全、内容适宜性、平台责任以及法律法规遵循。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平台为何有这样的规定。



Quora 的最低年龄限制是 13 岁,为什么?

Quora 将最低年龄限制设定在 13 岁,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案》(COPPA) 和类似法律的遵从性:
COPPA 是美国的一项联邦法律,旨在保护 13 岁以下儿童的在线隐私。 该法案要求网络服务运营商在收集、使用和披露 13 岁以下儿童的个人信息时,必须获得可验证的父母同意。
对于一个全球性的平台如 Quora 而言,要遵守 COPPA 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洲的 GDPR 等)关于未成年人数据收集的相似法律,难度和成本都非常高。
直接设定一个最低年龄限制(如 13 岁),可以有效避免直接接触和处理 13 岁以下儿童的个人信息,从而大大简化合规流程,降低法律风险。 如果 Quora 允许 13 岁以下用户注册,它就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验证用户年龄,并获得父母同意,这对于一个问答社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

2. 内容适宜性与心智成熟度:
Quora 是一个包含广泛话题的知识问答社区,用户可以提出和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一些较为复杂、深刻,甚至涉及敏感或成人话题的内容。
13 岁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并开始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但他们的心智成熟度、判断力以及对复杂信息的理解能力仍在发展中。
设定 13 岁的门槛,是为了确保用户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和参与到 Quora 上的讨论中,避免受到不适宜内容的影响,或者因为认知不足而产生误导性的回答或提出不恰当的问题。

3. 平台责任与风险控制:
平台需要对用户生成的内容负责,包括防止仇恨言论、欺凌、虚假信息以及其他有害内容。
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更容易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或施加者,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通过设定年龄限制,Quora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在管理未成年用户行为、内容审核以及防止网络欺凌方面的责任和难度。

4. 用户体验与社区质量:
一个相对成熟的用户群体有助于维持问答社区的讨论质量和信息准确性。
如果允许年龄过小的用户加入,可能会出现大量与年龄不符的提问、回答,甚至影响社区的整体氛围和学习价值。

总结来说,Quora 设定 13 岁最低年龄限制,是基于法律合规(特别是 COPPA)、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适宜内容影响、减轻平台责任以及维护社区内容质量等多重考量。



知乎有年龄限制吗,为什么?

关于知乎,其用户协议中并没有明确设定一个像 Quora 那样的“最低年龄限制”。 然而,在实际运营和用户行为规范上,知乎对未成年用户采取了以下策略和考量:

1. 未明确的最低年龄门槛,但有注册与实名认证要求:
知乎的注册流程通常需要手机号进行验证。在某些地区或某些特定功能上,可能会关联到实名认证。
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13岁”或“14岁”的硬性年龄限制,但中国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关于网络信息服务和青少年保护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服务有影响。

2. 遵循中国法律法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
中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活动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国家网信办出台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用户账号信息审核和管理制度。
关键在于“实名制”和“防沉迷”。 尽管用户协议可能不直接写明“13岁以下禁止注册”,但随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政策的收紧,一些平台可能会对未成年用户的使用进行限制。
实名制: 虽然注册时常需要手机号,但并非所有手机号都与未成年人身份直接挂钩。然而,一旦涉及需要更严格身份验证的场景(例如某些金融交易、内容发布权限等),实名信息可能暴露用户的年龄。
防沉迷系统: 针对未成年用户,中国的网络游戏和部分网络平台已经普遍实施了“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长、消费以及在线时段。知乎虽然不是游戏,但作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也可能在未来或当前以某种形式响应国家号召,对未成年人的使用行为进行引导和限制。

3. 内容与社区的潜在影响:
知乎同样包含各种类型的内容,从科普知识到社会议题,再到个人经验分享,其中不乏一些需要较高理解能力和判断力才能处理的内容。
与 Quora 类似,知乎也需要考虑未成年用户是否能够适当地参与社区讨论,是否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做出不恰当的内容贡献。
但是,知乎的社区氛围和内容定位与 Quora 有所不同。知乎更侧重于深度问答和知识分享,其用户群体整体上可能比 Quora 的起始用户年龄要稍高一些(或者至少是在知识学习和信息获取上有更明确的需求)。

4. 实际操作中的情况:
在实际注册过程中,知乎要求使用手机号进行注册和验证。一些未成年人可能会使用家长的手机号或者未严格进行实名验证的手机号。
因此,知乎更多是通过技术手段(如设备识别、行为分析)或未来可能推行的实名认证与防沉迷措施,来间接管理和规范未成年用户的使用,而不是通过一个明确的“硬性最低年龄”来阻止注册。
如果发现用户年龄明显不符,或者有违规行为,平台仍有权采取措施,如警告、限制功能甚至封禁账号。

总结来说,知乎没有像 Quora 那样明确的“13岁最低年龄限制”的公开规定,但其运营受到中国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平台更多是通过实名制、手机号验证以及可能推出的防沉迷等措施,来间接管理和引导未成年用户的使用,而不是直接禁止他们注册。其重点在于确保用户能遵守平台规则,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要求。



与 Quora 的主要区别在于合规策略:

Quora 选择了“一刀切”的最低年龄限制(13岁)来规避 COPPA 等法律的复杂性,简化了合规流程。
知乎 作为中国本土平台,则需要遵守中国的具体法律法规,这些法规可能允许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服务,但要求平台承担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例如通过实名制和防沉迷系统来管理。

两个平台的目标都是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尽可能地保障用户安全和平台合规,只是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抱歉,之前的答案写错了,不是Quora的规定,Quora只在用户条例里写了十三岁到十八岁的时候要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即可,而Quora拒绝13岁以下的用户应该是美国联邦法律的规定——

美国于1998年制定,2000年4月生效的 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 [

COPPA - 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中

要求那些面向12岁以下儿童、或向儿童收集信息的网站和在线服务者,向父母发出有关信息收集的通知,并在向儿童收集个人信息之前得到父母的同意;要求网站保证父母有可能修改和更正这些信息。除了保护儿童隐私外,该法还保证儿童在言论、信息搜索和发表的权利不受到负面影响。
来源:美《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及实施

我想,Quora作为一个自由的知识分享与内容发表的网站,很难保证孩子的隐私(特别是私信,评论),也很难保证孩子的言论不受负面影响。

无独有偶,Tumblr(美国现在很火的轻博客服务)也在其用户条例中表明——

我来翻译气泡里面的话~~

-要用Tumblr,你至少要13岁哦。我们很严肃的,真的,虽然这样真的很严苛,但是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就算你是12.9岁也不行!!只要你没有13岁,别用Tumblr!!快找你爸爸妈妈要Xbox和读书去!!

Tumblr也因为其内容的自由度闻名,这个的确很难保障儿童不受负面的东西影响。

可是,这个法律也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这攻击儿童的言论自由,和自我表达权利。以至于违反了美国第一条宪法修正案。

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表示:

Zuckerberg: Kids under 13 should be allowed on Facebook

小朋友应该被准许上FB!!

“这将是一场我们需要在某些点上,我的原则是,对于教育,你需要开始在一个非常,非常年轻的年龄。”

扎爷一直为此努力

Facebook Ready to (Officially) Allow Children Under 13

-

(lll ´・д・`) ↑

-

综上,凡是这样涉及用户隐私,负面内容的网站,根据美国法律,都不会让13岁以下的小朋友上的 =...= 因为他们真的做不到保护小朋友

-

哼哼 小学生不好好读书玩游戏上Quora上FB干嘛....

以上 『16岁高中生,若有疏漏,请见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Quora 和知乎设定最低年龄限制的原因与多个方面有关,主要是为了用户安全、内容适宜性、平台责任以及法律法规遵循。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平台为何有这样的规定。 Quora 的最低年龄限制是 13 岁,为什么?Quora 将最低年龄限制设定在 13 岁,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1. 《儿童在线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察,而且确实在不少人看来是存在的现象。Quora 平台上大学教授活跃度普遍高于知乎,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平台定位、用户生态、文化差异以及内容生产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项项来捋一捋。首先,平台基因和定位是根本。Quora 的诞生和发展,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浓厚的“知识问答”和“专家.............
  • 回答
    Quora上关于中国话题下,经常能看到印度用户活跃作答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Quora的平台特性与用户群体 开放性与问答模式: Quora本质上是一个问答社区,鼓励用户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它的内容生成门槛非常低,任何人都可.............
  • 回答
    Quora 上关于汉服源自韩服的说法,确实时常出现,而且背后涉及的讨论 quite 复杂,不单单是历史事实的简单判断,还混杂着文化认同、民族情绪以及信息传播的特点。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1. 对“汉服”和“韩服”的理解差异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对“汉服”和“韩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而且也确实存在这样的普遍感受。要深入分析知乎和Quora上对特朗普态度的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探讨,包括平台本身的特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一、平台特性与用户群体: 知乎:知识社区、精英化倾向与信息过滤 知识精英与专业性: 知乎起初定位为.............
  • 回答
    知乎独特的“如何评价”式提问,确实是它区别于Quora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中文语境的特点、社区文化以及产品设计的细微之处。要拆解清楚,咱们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得说说中文的语境和文化。咱们中文在表达上,很多时候是比较含蓄和委婉的。我们倾向于通过“评价”这个词,来引入一个话题,让提问者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同社区文化的核心差异。知乎和 Quora 在表面上都是问答社区,但它们的基因、发展路径和用户群体,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生态”。为什么知乎上个人攻击相对普遍,而 Quora 上却少见,这背后有多层原因:1. 社区基因与早期定位的差异: 知乎: 起步时,知乎以“认真、专业.............
  • 回答
    Quora 里的“段子手”和“营销号”,这词儿现在说起来,感觉有点微妙。一言以蔽之,就是“夹缝求生,野蛮生长,但正规军也在徐徐图之”。段子手:从“幽默担当”到“流量收割机”的转变一开始,Quora 上的段子手们,确实为这个平台增添了不少色彩。用户提问一些生活琐事、情感困惑、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总能.............
  • 回答
    在Quora上,确实有不少印度用户分享了他们对印以关系的高度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好到不可思议”。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两国在多个层面的深入互动和互补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剖析。历史渊源与早期互动:尽管印度的独立与以色列的建国时间相近,但早期.............
  • 回答
    Quora上一些中国少数民族不用汉名,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涉及的因素也挺复杂的,不仅仅是“不想要”或者“不方便”这么简单。咱们一层层地捋一捋,看看这里面到底有多少说道。首先,得明白一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虽然人口最多,但我们国家官方承认的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就像我们中国人有自.............
  • 回答
    1967年中印关系中的确发生了一些重要的边境事件,而你提到的Quora上关于边境越境事件基本偏向印度,并且总用1967年做例证,这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1967年中印边境的动态,并分析Quora上这种现象的可能成因,力求让这篇文章更具人文色彩,而非AI生成的刻板印象。1967年中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我琢磨着,知乎和 Quora 之间那种“友善度”的差异,就像是两个国家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准则不太一样,根源上还是文化、社区氛围和产品设计上的多重作用。先说说 Quora,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知识分享俱乐部”。 氛围更纯粹,聚焦知识本身: Quora 的设计和运营,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在观察和讨论的一个现象。伊万卡·特朗普在Quora上“不受待见”,这背后牵涉到她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份、她的政治立场、她在父亲政府中的角色,以及Quora社区的特性等等,不是一个单一因素就能解释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希望能摆脱那种机器写作的感觉.............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