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为何不连同琉球群岛一起主张主权?

回答
要深入理解中国为何在历史上不曾像对待台湾那样,将琉球群岛(今天日本的冲绳县)纳入其直接主权主张的范畴,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去审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否”问题,而是牵涉到一套复杂的地缘政治逻辑和国家叙事构建的过程。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核心概念:“主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含义是流动的。 在中国古代,“主权”的概念更多地体现在朝贡体系下的“羁縻”关系,而非近代意义上对领土的直接、排他性管辖。

1. 朝贡体系下的“藩属”关系:

自明朝以来,琉球王国长期处于中国的朝贡体系之中。这是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以文化和政治上的“正朔”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琉球王国每年都会派遣使节向中国皇帝进贡,接受中国的册封,承认中国皇帝的宗主地位。这种关系,从中国视角看,是一种“藩属”关系。

“羁縻”而非“直接统治”: 然而,这种“藩属”关系并不等同于直接的主权统治。中国并未在琉球设立行省、派驻官僚进行直接行政管理,也没有像对待内地省份那样征收赋税、实行法律。琉球王国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其内部事务由自己的国王和政府管理。中国主要是在政治和外交上施加影响力,通过册封仪式确认琉球国王的正统性,并在危机时期提供有限的支持。
琉球的“双重外交”: 值得注意的是,琉球在保持与中国朝贡关系的同时,也积极与日本(尤其是萨摩藩)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这种“双重外交”正是琉球王国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表现,也使得它在处理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时,拥有一定的自主性。中国虽然是宗主国,但对琉球的国内政治和经济活动,并没有像现代主权国家那样进行干预。

2.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与国际政治的现实:

随着19世纪西方国家力量的崛起,以主权国家为基本单元的近代国际体系逐渐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自身的国家形态也经历了从帝国到共和国的转变。

清朝的“宗主国”意识与软弱: 到了清朝晚期,虽然中国仍然视琉球为藩属,但其对琉球的控制力已大大减弱。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增强,并开始奉行扩张主义政策。1879年,日本以“琉球处分”为名,吞并了琉球,将其改为冲绳县,纳入日本的直接统治之下。
中国未能有效干预: 尽管清朝对此表示抗议,并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由于自身积贫积弱,无力阻止日本的行动。甲午战争后,清朝更是丧失了对台湾和附属岛屿(包括部分视作琉球附属的岛屿)的主权,其在东亚的影响力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琉球的“宗主权”已经无法实现,也就更谈不上将其纳入“主权”版图。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条约之一,它割让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虽然条约中没有直接提及琉球,但日本通过吞并琉球,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东海的战略地位。

3. 现代中国对琉球的立场与主权主张的考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待琉球问题上,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审慎和复杂的外交姿态。

对“琉球归还”的模糊表态: 在早期,中国曾对日本在二战后对琉球的占领和统治提出过质疑,并曾表达过对琉球居民“选择国家”的权利的关注。毛泽东在1950年代曾表示,琉球人民是独立的民族,中国应该支持他们独立。这种表态,与其说是直接主张对琉球的主权,不如说是反对日本对琉球的控制,以及对国际上某些不公正待遇的批评。
“历史遗留问题”的定性: 随着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以及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现实的考量,中国官方对琉球的态度逐渐演变为将其视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并对日本的统治不予承认,但同时也避免采取直接的主权宣称。
战略与现实的权衡: 直接主张对琉球群岛的主权,意味着要挑战日本的既有领土,这将引发一场巨大的国际冲突,而且以中国当前的国力,在国际法和国际舆论上也难以获得广泛支持。琉球群岛在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已久,当地居民的认同和国家归属也早已复杂化。因此,中国选择了一种更具战略性和外交弹性的方式,即不直接否定日本对琉球的统治,但不承认其合法性,将此作为一个潜在的筹码,同时将重心放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上。
与台湾问题的区别: 台湾问题在中国看来,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和法理基础。中国认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主权属于中国。而琉球虽然历史上与中国有朝贡关系,但从未被纳入中国的直接行政管辖,也未曾发生过类似台湾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事实。

4. 避免“双重主张”与国际现实:

中国在与日本处理领土争议时,也需要考虑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现实。如果过于强硬地宣称对琉球的主权,可能会在国际社会被视为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并且在处理其他领土争议时,也可能为自身带来负面影响。

总结而言,中国不连同琉球群岛一起主张主权,并非是因为中国不曾对其施加影响,而是基于以下几点:

历史关系的性质: 琉球与中国之间是长期的朝贡藩属关系,而非近代意义上的直接主权统治。
近代主权观念的影响: 在近代民族国家崛起和国际体系演变过程中,中国未能阻止日本对琉球的吞并。
现实政治的考量: 直接主张对琉球的主权,将引发与日本的严重冲突,且在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上难以获得支持。
战略利益的取舍: 中国将琉球问题定位为“历史遗留问题”,保持一定的模糊性,是基于国家整体战略和利益的权衡。

因此,中国对琉球的态度,是一种历史叙事、政治立场与现实外交策略相结合的复杂结果,其核心在于不承认日本对其的“合法”统治,但不直接将琉球纳入其主权版图,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不引起大规模冲突的前提下,保留战略上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清代琉球群岛就不是中国领土,根据二战一系列宣言,琉球应当是独立而没有并入中国的合法性。面对《旧金山和约》,中国是程序上不接受,事实上不反对的状态。

所以对于整个琉球群岛,我国官方一直称之为冲绳,已经足以证明自身立场。但受制于钓鱼岛问题,我国对冲绳问题留有余地。

问:《人民日报》今天刊文“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质疑日本对琉球的主权。中方是否认为琉球和冲绳是日本领土?
答:琉球和冲绳的历史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愿在此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来就不是琉球或冲绳的一部分。

这个撇清式发言背景是2013年钓鱼岛事件,《人民日报》相当于围魏救赵,基本表明了中方立场。

应该是和当年锡金问题差不多,中国用承认冲绳换取日本承认钓鱼岛。

user avatar

没本事,主张成了也吃不下;

有本事,也能主张澳大利亚。

user avatar

主要责任在蒋介石。


事实1:

1942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在重庆国际宣传处记者招待会上,当记者问:“战后之我国,在领土方面是恢复到九一八(1931年)以前之状态?抑恢复到甲午(1894年)以前之状态?”

宋子文明确答复:“中国应收回东北四省、台湾及琉球,朝鲜必须独立。 美国方面有一流行口号,即‘日本为日本人之日本’(三岛:九州、四国、本州),其意在指日本所侵据之地均应交还原主。”

宋子文作为中华民国外交部长,明确将琉球于东北、台湾并列,要求收回,这一表态代表中国官方立场。收复琉球在当时官方和民间存在着广泛共识。


事实2:

琉球此前长期是中国的朝贡国,与中国联系紧密,中国长期掌握琉球的宗主权。在日本与1879年非法吞并琉球之后,琉球曾派特使到宗主国中国,请清政府帮助与日方交涉抗议。当时日方曾提出中日南北分割琉球,将南部划给中国。清政府力主恢复琉球国,对此予以拒绝。

但是,客观来看,收复琉球存在相当难度。琉球原住民从语言文化上,客观上与日本的关系更近。日本殖民统治琉球超过60年,琉球在很大程度上被日本同化。此外,中国未曾直接统治过琉球。相比之下,东北和台湾的长期被中国统治,且大部分居民为汉人。相较于东北和台湾,琉球与中国的关系,更似朝鲜、蒙古。将琉球划给中国,从国际法特别是民族自决的层面存在困难。


事实3: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收复琉球不可能实现。虚伪的美英法政府对民族自决原则一直是选择性执行,对其有利则民族自决,不利则无视之

a)奥匈帝国的苏台德地区,90%以上为德意志人。而且,这些德意志人并不是因为战争征服而强制迁入。相反,其绝大多数都是在当时波西米亚国王的号召下自发移民,并一直坚持保留其德意志人语言文化传统。事实上,大部分德意志移民定居苏台德的时间,甚至早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1526年通过联姻的方式取得波西米亚王国。

在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之后,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依据民族自决原则,在帝国境内德意志人占绝大多数的领土上成立了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并在宪法第二条明确要求重新并入德国。

但是,这一“民族自决”的合理诉求被美英法拒绝,原因是会造成他们的敌人——德国的过度强大。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非但不允许并入德国,而且不允许留在奥地利。协约国为了遏制德国,拼凑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划给捷克斯洛伐克。讽刺的是,由于这种处理,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大民族是德意志人,而不是斯洛伐克人,但德意志人却不能像斯洛伐克人那样享受自治的权力,而是被捷克政府歧视压迫。这也是1938年将苏台德划给纳粹德国的所谓“慕尼黑阴谋”在当时被广泛接受的根本原因。

b)但泽自古以来是一个德意志城市,在1918年95%以上的居民都是德意志人。但是,美英法为了扶植波兰并削弱德国,无视民族自决原则,硬是将但泽从德国划出,成为主权在国际联盟的自由市,并将治权划给波兰,好让波兰有一个良港。其荒谬程度类似于为了让苏联在远东有一个不冻港,而将大连从中国分割出去,成为一个主权在联合国、治权在苏联的自由市。


在1943年,中国是美国大力扶植的盟国,类似于当年的波兰、捷克,而日本是美英在亚太地区的敌人,类似于当年的德国。在这种情况下,在战后领土安排上牺牲一部分民族自决和战败国的利益,并非不可实现。事实上,如下文所述,罗斯福总统确有此意。



事实4:

在这种收复琉球的强烈呼声和有利形势下,蒋介石作为中国领导人,完全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在罗斯福总统和蒋介石的会晤中,前者主动问起中国是否想要琉球,蒋介石竟然因为毫无准备而婉拒,这是极端的不负责任。

当然,就算蒋介石积极回应,也不代表中国就能如愿收复琉球,但是至少应该为此做充分的准备,并竭尽全力去争取。蒋介石完全可以这样回复:

1,赞赏罗斯福对中国和琉球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肯定琉球和中国密切的政治文化关系。

2,日本在1879年用武力非法吞并中国的附属国琉球,其性质与日后吞并台湾、朝鲜、东北、东南亚并无区别,中方完全同意罗斯福总统应剥夺琉球的意见。

3,琉球战略位置重要,为遏制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中方愿意将美方认为有需要的部分地区租借给美国99年,作为军事基地。

4,考虑到日本在琉球的殖民统治和强制同化,中国将在明确琉球主权属于中国的前提下,给与琉球人民一定程度的自治与扶持,包括将琉球语与汉语共同列为官方语言,尊重琉球人民的文化传统,并在琉球积极实现去日本殖民化等。


事实5:

@祥和居主人 提到的美国国务院和军方对罗斯福有意将琉球交给中国并不知情,且不赞同。但是,从美国的权力结构出发,在这一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罗斯福本人

根据美国宪法,在对外条约如何拟定的问题上,总统具有最后决定权。处理外交关系的国务院的所有官员都由总统提名,总统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国务院系统的任何官员解职。国务院系统内的大小官员幕僚只能对总统提供建议。

当然,总统拟定的条约需要参议院认同才能生效。不过对日条约有很多更重要的内容,比如日本战后的政治体制和利益划分,民主党控制参议院不大可能盯着琉球问题不放,与本党的总统作对。

此外,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是美军的最高统帅。总统可以接受或否决军方的任何建议。

因此,在中国适当照顾到美军的利益,比如租借军事基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琉球人民的权力和自主的情况下,将琉球的主权收归中国并非不可能。

作为中华民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应该竭力争取,在《开罗宣言》中明确将琉球与南库页岛(日本1905年夺自俄国,此前俄国夺自中国)、台湾、朝鲜等并列。甚至可以考虑私下与斯大林做交易,支持苏联对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领土要求,甚至支持苏联占领北海道岛,以换取苏联对中国收复琉球的支持。


退一万步,中国至少应该在琉球争取类似蒙古的地位,先明确中国的宗主权,然后接受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琉球人民通过民族自决决定是否独立。无论如何,其结果将远强于琉球属于日本的结局。


很可惜,这样千载难逢的良机,由于蒋介石的举措失当而失去。我认为蒋介石对此负有全部责任,甚至大于蒙古问题上的责任。

user avatar

凯申民国弱呗。日本法理吞并琉球的时间是1880年代,其实距离夺占台湾岛的时间也就早十几年。如果凯申能强的足以让美国放心的话,出于扶植对苏代理人的目的,把琉球划给中国也不是不可能。奈何抗战时期,凯申拉胯的表现让美国很失望,于是琉球也就不了了之了。到了50年代,美国扶植日本对苏对华,自然琉球也就给了日本。

user avatar

哪怕稍微了解一下中国的边境政策,也不会问出这种蠢问题。

中国自建国以来对周边领土问题的态度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

1:跟中国政府(主要是大清)签订了正式条约而丢失的领土,中国基本上予以承认,但是双方要订立新的条约来确定双方边界。(主要是对俄国与南方的邻国)

2:未跟中国签订协议,双方边境线不明确而趁中国中央政府垮台进行蚕食,在49年后已经建立稳定统治的取得的土地,中国在原则上予以承认,但是要通过新的条约来进行确定。(比如缅甸北部)

3:趁中国中央权力崩溃,与中国的割据势力订立的条约,中国不承认,但是根据事实情况,中国愿意进行谈判,并通过新的边境条约。


可以看出来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宁愿在领土问题上吃亏,也要得到一个双方书面订立的稳定的边界线,尽可能避免在边境问题上耗费过多精力。

比如云南与缅甸的边境线,中国对缅甸让了非常大的步子。

对印问题这事吧,基本上就是第三条的体现:中国不愿意承认麦克马洪线(民国英国人趁火打劫弄的玩意儿),但是愿意承认印度依据麦克马洪线占领的土地(藏南),只要签订新的条约中国就愿意承认现实 。至于西段阿克塞钦问题,中国是寸步不让的。

中国主张藏南地区的主权本来是为了有一个对印度的筹码,结果因为印度的傻b做法搞得中国骑虎难下,藏南成了烫手山芋,恐怕中国以后真得要收回这片地方了。

user avatar

琉球王国是传统朝贡体系的一员。其在诸多卫星国中的排名还挺靠前。属于朝鲜越南那一档。哪回朝贡都不缺,哪回换国王都奏请中国皇帝批准,承认中国学历,留学生回国直接做官。跟朝鲜一样以小中华自居,不认为自己是化外蛮夷,也是文明之邦,“文物典章一类中华”。

日本开始入侵琉球的时候,琉球曾派人到大清哭诉求援。本来大清作为最亲切的老大哥有义务出兵主持公道,就像万历援朝那样。

然而彼时大清已经不中用了,自顾不暇,有心无力。从那一刻起,中国已经无权对琉球主张什么。就算大清还行,出兵了,还打败了日本人,最终也不过是恢复琉球王位,不会直接把琉球吞并。

自古以来琉球就不是中国领土,不能主张主权。但是中国有帮助琉球复国的历史债务。

功利的讲,一个比巴铁更铁的琉铁比新增一个琉球自治区可有用多了

user avatar

现在台湾的问题都没有处理好,还看琉球如何。

有实力,别说琉球,关岛的归属都可以讨论下。

user avatar

1990年7月21日,台湾警备总司令部(警总)将76名福建渔民逮捕并封舱遣返,致使25人缺氧死亡。

2015年2月4日, 原定从台北飞往金门的复兴航空航班,由于台湾飞行员失误坠毁。空难中的死者主要是厦门旅客:机上有31名中国大陆旅客(22名厦门人)。

2016年7月19日,一辆台湾桃园游览车中,司机蓄意纵火自焚并拉车上乘客陪葬,导致车上全员26人死亡,其中乘客24人全部来自辽宁。事后,台湾领导人蔡英文为犯罪司机送上挽联“典范长昭”;桃园市长郑文灿送上花圈“德望永昭”。

2018年8月11日,位于肯尼亚首一旅游景点发生河马袭击游客事件,造成中国游客1死1伤。12日,有台湾论坛发布标题为“靠太近拍河马 中国游客在肯尼亚被咬死”的消息,有人冷嘲热讽到,“河马没事吧,担心哎”、“13亿人口少一个没差”、“所以近距离的河马照片拍到了吗”、“在被咬之前没秀出他的中国护照?”

还有人幸灾乐祸甚至谩骂大陆游客称,“中国人到哪都有奇妙的死法”、“两岸一家亲~我假哭给你看”,还有人竟然把河马誉为台湾的“护国神兽”。

第二日,中国大使馆证实两名游客来自中国台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