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三甲医院还有医生收红包现象?

回答
三甲医院医生收红包现象,这事儿说起来就让人心情复杂。一方面,它扎根于我们社会的一些现实土壤,另一方面,它又狠狠地戳破了我们对医疗体系的信任底线。

要说这个现象有多普遍?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毕竟,这事儿是见不得光的。但从各种渠道,包括患者的抱怨、媒体的曝光,甚至是坊间流传的故事,我们都能感受到,它并没有绝迹,反而可能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着。

为什么会有红包?

这事儿得从源头说起。

医生的“辛苦费”? 很多人会觉得,医生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尤其是在三甲医院,病人多,病情复杂。有时候,家属觉得医生付出了额外的努力,特别是那些疑难杂症,几个医生一起会诊,最后手术成功了,患者康复了,心里过意不去,就想“表示表示”。这种“表示”,自然而然就变成了红包。从这个角度看,红包有时被包装成一种对医生辛勤付出的“肯定”和“感谢”,虽然这种方式很不妥。

“走后门”、“插队”的潜规则? 这可能是最普遍也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在一些人看来,尤其是面对那些病情紧急但号源紧张,或者需要住院排队,或者需要某种特殊检查或治疗的情况时,一个红包似乎就能打通关节,让患者更快地见到名医,更快地得到治疗。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以及患者对权威和速度的急切需求。当有限的资源和巨大的需求发生冲突时,一些不健康的“润滑剂”就应运而生。

医生自身的“利益考量”? 虽然大多数医生都是怀着治病救人的初心,但我们不能否认,在金钱至上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些医生可能也存在着自身的利益考量。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匹配,或者看到身边的同行有了“额外收入”,心理上会产生失衡。当“表示表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潜规则”时,它就会形成一种微妙的互相“默契”,甚至是一种“考验”,看你是不是个“懂事”的病人。

制度的漏洞和监管的不足? 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也暴露了医疗体制本身的一些问题。比如,医生的薪酬体系是否合理?对医生的评价机制是否仅仅只看技术水平?在加强监管方面,有没有形成有效的预警和惩罚机制?当这些方面的漏洞存在时,红包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有了滋生和蔓延的空间。

红包对医疗体系的影响有多大?

这可不是小事。

破坏了医患之间的信任: 最直接也是最伤人的,就是对医患之间信任的侵蚀。当患者觉得医生收红包是为了“更快更好的治疗”,就会对医生的医德产生质疑,甚至怀疑自己没有给红包是不是就得不到应有的治疗。这种不信任感,会极大地影响医患沟通,增加治疗的难度。

加剧了医疗不公平: 红包的存在,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权力寻租和腐败。它让原本就不公平的医疗资源分配,变得更加扭曲。有钱、懂“门道”的人,就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而那些经济拮据或者不懂规则的人,则可能要忍受漫长的等待和不确定的治疗。这与我们追求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理念背道而驰。

损害了医生的职业形象: 即使大多数医生是清白的,但红包现象的存在,就像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它让公众对整个医生群体产生了不信任感,认为医生都是“唯利是图”的。这对那些真正敬业、有良知的医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和不公平。

滋生了“劣币驱逐良币”: 当收红包成为一种潜规则时,那些坚持原则、不收红包的医生,反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晋升”或“资源获取”。长此以往,就可能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让那些有良知的医生感到沮丧和无力。

为什么难以根除?

要说根除,那才是真的难。

隐蔽性太强: 红包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塞现金的,有通过第三方转账的,有送礼品的,还有一些更加隐蔽的“好处”。这些行为很难被及时发现和取证。

利益驱动: 需求和供给都存在,利益链条一旦形成,就很难被轻易打破。患者有急切的需求,医生有“被动”的接受,甚至主动的引导。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关系学”、“人情往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医疗领域也很难完全“独善其身”。人们习惯于用“表示表示”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模式也影响了对医疗行为的认知。

监管的难度: 如何在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的前提下,对医疗行为进行有效监管,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很多时候,需要患者主动举报,但患者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担心报复、害怕麻烦)而选择沉默。

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是多管齐下,而且需要时间和耐心。

1. 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福利: 这是最根本的一点。让医生有合理的、有竞争力的薪酬,让他们能够体面地工作和生活,从根本上减少他们对红包的依赖和需求。

2.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持续进行医德教育,强调医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评价和监督机制,将医德表现纳入绩效考核和晋升的重要考量。

3.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建立更加透明、规范的医疗流程,比如预约挂号、检查检验、住院手术等环节,减少患者“找关系”的必要性。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对违规行为零容忍。

4. 畅通举报渠道,保护举报人: 建立安全、便捷、有效的举报机制,鼓励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切实保护举报人的权益,让他们不受到任何形式的打击报复。

5. 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 比如,对医疗费用的支付流程进行全流程监控,对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进行适当的记录和分析,可以提高发现违规行为的效率。

6.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要通过媒体宣传和科普教育,让公众认识到,合法的医疗服务不应该与红包挂钩,要相信制度和法律,而不是潜规则。

总而言之,三甲医院医生收红包现象,它反映了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要解决它,需要政府、医院、医务人员和公众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医疗环境,重塑医患信任,才能让医疗回归其应有的公益性和神圣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副院长兼妇科、泌尿科主任医师,发表医学论文无数,在北京医科大学培养博士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出席了2016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

其实我们医生大部分是优秀的高尚的,当然某田系除外。我从医30余载,治愈疑难杂症无数,从没收过红包,总所周知,医术越高的人品行也很高,从西方的希波克拉底到东方的华佗,无一例外,在当今这个到处充斥着铜臭味的社会里,我只想悬壶济世,从来都视金钱如粪土。我最难忘的是12年诊治的一名病人,我和我的四名助手近3个小时的手术,成功将其海绵体由三厘米延长至九厘米,增长近两倍,为病人从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被誉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

user avatar

相当数量的医患冲突中,都是患方不满意疗效,无中生有想找技术事故,有技术事故的想把技术事故变成责任事故,让院方担责。如果医生收了红包,好了,不必申请鉴定,不用在法院排期打官司,技术事故分分钟变成腐败案件,罚酒三杯变成戴镯子。当前的医患关系下,智能手机和自媒体普及,人人都是摄像机,人人都是麦克风,谁收红包谁傻。

我一再说,有的人在医生面前把自己放的很低,是尊重医生的学识、修养、人品么?不,是他有极强的功利心,在你这里的投入没有他理想中的回报,你再看看他?越是这种甜的发腻不自然的,越要小心。

当然,有的大佬就是牛逼,跟莆田系医生似的扬言钱不给到位就不开刀,直言“上边有人不怕出事”,那是另一回事。我的观点是市场经济、明码标价,大佬的技术值这个钱,就请公开开价。如果公立医院满足不了大佬的自身定位,大佬这么厉害,去哪里没这碗饭吃。毕竟中央精神已经指出医疗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的特殊性不是腐败的挡箭牌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