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搬了一篇旧文:
万古伤心白帝城——刘备东征之战纵横探 - 琅邪杨文理的文章 - 知乎专栏想说的基本都在其中了。
啊,对了,既然见了,顺手打个脸@沈雅涵
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欤!”
为在汉末实现君主立宪的伟大事业而提前牺牲的张飞同志永垂不朽o(╯□╰)o
罗贯中表示,这黑锅我也不背 ̄△ ̄
为了荆州、为了关羽、为了暮年的最后一次机会。
从军事地理角度讲,即便湘水为界的荆州西南半块,只是荆州地区的七分之三,但拥有这样的一个以河流或丘陵为界的缓冲区块或前进跳板,在战略上总好过于以三峡为界的易守难出。换言之,江陵、武陵、零陵三郡为刘备势力提供了向东发展的可能性与主动性,尤其是南郡江陵,既是控制全部三峡航道的必备东口,也是荆州的腹心之地,占据江陵就能时刻压制着孙权。(同理:关羽擅离江陵,被吕蒙陆逊断了西陵归路,直接导致了关羽军力的崩盘)。所以,刘备东进就是为了恢复这种主动权,至少要恢复对江陵的控制,甚至拿下荆南四郡。最终,通过强硬的军政压力迫使江东重新回到谈判桌,进而实现刘备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再把眼光放远,刘备集团在跨据荆益并有所整备生息之后,定将北向出击。在北伐过程中,由己方控制更多方面的出击,想必会更加主动一些。江东固然不可能一时吞并,但荆州仍需掌握在手中,方能调集更多的资源,形成呼应的夹击态势。虽然,关羽北伐似乎是一个没有经过刚刚取得汉中、上庸的刘备主力同意的策应行为(或者说,军事冒险行为),但关羽北伐与汉中之战相互配合所形成的声势,至少第一次用现实印证了《隆中对》的可能性。所以刘备出击荆州,应当也有这番长远考虑,否则诸葛亮也不会在得知刘备战败后,仅仅感叹法正不在,并且认为法正若在,至少不会大败。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关羽之死与荆州官员的倒戈,使得刘备既丧失了一位方面大员,又丧失了一大批军政人才。如若不予以强硬还击并取得胜利,那么不仅会引发元从队伍的不满,还容易引发巴蜀土著豪族的趁机反抗。换言之,面对一场“亲者痛、仇者快”的危机,刘备必须做足准备,予以强硬还击,方能稳定得势最晚的己方人心与新近归附的巴蜀汉中民心。
再考虑到刘备的年龄,已是六十岁的暮年,死之将近,哪里还有什么从容整顿、潜心谋略的时间?稍加整顿便一心东进,因为这已是暮年刘备最后的机会,只能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孤注一掷,方能赌回建安二十四年初的优势,为刘禅搏一个更好的局面。何况,在战前,刘备并非没有胜算,若不是遇上了巅峰时期的陆逊,胜负未可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