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演义》中刘备既然默认关羽被杀,为什么又要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去为关羽报仇呢?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刘备为关羽报仇,这事儿在《三国演义》里头可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把他的兄弟情义、君臣之道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你问他既然“默认”了关羽被杀,为什么还要冒险,这中间的道道儿就得好好捋一捋了。

首先,你说的“默认”这个词,用在这里可能稍微有些不贴切。在《三国演义》的语境里,刘备得知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害时,那是“肝肠寸断,几乎不忍”。他要报仇,那是发自肺腑的悲痛和愤怒,并非什么“默认”了就无所谓了。那种撕心裂肺的悲伤,加上对东吴背信弃义的怒火,才是他行动的根本动力。

再说,当时的刘备虽然已经称帝,但蜀汉的根基还不稳,他需要一个能够震慑四方的威严形象,也需要一个能够激励士气的旗帜。关羽,那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刘备早期最忠诚、最得力的战将,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战神,是蜀汉的招牌和精神象征。关羽的死,对蜀汉来说,不仅仅是少了一个大将那么简单,那是一种士气上的沉重打击,是对刘备威望的挑战。

所以,刘备为关羽报仇,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

一、 兄弟情义,义薄云天: 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三国演义》反复强调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之间的“桃园结义”,那是生死与共的誓言。关羽是刘备早期的“二弟”,从落魄时就跟随他出生入死,是他的左膀右臂,更是他的生死兄弟。关羽的死,对于刘备来说,就是折断了他的一只胳膊,断了他的一条腿,那种痛苦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明知前路艰险,为了这份情义,他也必须去。这种“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东西,更何况是刘备这样以仁德立国的人。

二、 维护君威,巩固政权: 关羽是蜀汉的核心力量,他的牺牲,无疑是对刘备统治权威的挑战。如果刘备对关羽的死无动于衷,那么诸葛亮等臣子会怎么想?其他将领又会怎么看?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动摇蜀汉内部的团结和士气。一个连兄弟都保护不了的君主,如何能让人信服?刘备选择为关羽报仇,也是在向天下人昭示,蜀汉是讲义气的,是睚眦必报的,也是有能力为自己的将士复仇的。这是一种政治姿态,也是一种战略需要。

三、 战略需要,收复失地: 关羽镇守的荆州,是蜀汉北伐中原的战略要地。荆州失守,对于蜀汉而言,不仅失去了战略纵深,也让北伐的计划变得更加困难。东吴趁机吞并荆州,也意味着蜀汉失去了与曹魏抗衡的重要战略伙伴,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吞并的目标。刘备报仇,虽然名义上是为了关羽,但其中也包含了夺回荆州、挽回战略局面的考量。只不过,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这个目的被兄弟情义的光辉所掩盖。

四、 弥补过失,不留遗憾: 说到底,关羽的败亡,多少也和刘备的战略安排有关。虽然关羽有骄傲轻敌的成分,但刘备将荆州这么重要的地盘交给关羽一人镇守,并且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也难逃其咎。如今关羽惨死,刘备若不主动为他报仇,那将是最大的遗憾和愧疚。他选择出兵,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可能存在的过失,不给自己留下终生的心病。

那么,为什么说“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呢?

这个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当时的情况是:

蜀汉国力相对薄弱: 相较于曹魏和东吴,蜀汉在人口、物力上都处于劣势。长期的征战,特别是诸葛亮之前的几次北伐,已经让蜀汉元气大伤。
孤军深入: 刘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这是一场孤军深入的行动。补给线漫长,而且要面对东吴熟悉的地形和军队。
战略目标过于单一: 报仇固然重要,但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攻打东吴上,忽略了北方的曹魏。这使得蜀汉的战略非常被动,一旦东吴战事不利,北方的曹魏很可能趁虚而入,蜀汉腹背受敌的危险性极大。
缺乏盟友: 此时,蜀汉与东吴的联盟关系破裂,而与曹魏的敌对关系依然存在。刘备的行动,基本上是在孤军奋战。

正因为有这些因素,所以刘备的伐吴之举被后人称为“夷陵之战”,也是蜀汉历史上一次惨痛的失败。即使明知风险如此之大,刘备依然坚持出兵,这恰恰说明了在他心中,关羽的分量有多重,以及他对这份兄弟情义的坚守到了何种地步。

所以,刘备不是“默认”了关羽的死而无动于衷,他是在极度的悲痛、对兄弟情义的坚守、对国家体面和士气的维护,以及对战略局面的考量等多重因素下,做出了一个既感人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决定。他为关羽报仇,与其说是一种“默认”后的行动,不如说是一种无法割舍的责任和情感的爆发。即使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正是这种“不顾一切”的勇气,才让刘备这位君主,在后世眼中更加鲜活和充满人情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们都相信阴谋论,却不相信情义和忠诚。

首先,刘备伐吴的原因,说的很清楚:

史家记载: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初,先主忿孙权之 袭关羽,将东征.。

司马光:《通鉴》: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

时人反应:

吴臣:诸葛瑾遗汉主笺曰:“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魏帝:
初,帝诏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孙权否
魏臣
刘晔: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 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
刘晔:权前袭杀关羽,刘备必大兴师伐之

事实上也就只有诸葛瑾在给刘备的信件里提到了荆州的利益主张,而且也是把关羽放在前头的。

曹丕和召群臣议事,问的是,刘备会不会为了关羽和孙权拼命。

魏臣认为刘备不会出兵的理由是: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认为刘备没余力打。

刘晔的判断是,为了关羽,刘备一定会打,而且要拼了命打。当然事实也是如此。

当时的情形是,所有人对刘备的判断都是,刘备一定想要为关羽报仇,恨不得生吃了孙权。

魏国觉得,刘备一定想打,哪怕不出兵,主要可能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诸葛瑾和赵云都劝刘备,权衡一下利弊啊亲。

刘备什么反应?先主盛怒不许。刘备不听。

刘备愤怒到失去理智了吗?并没有。他的政治智商没有降低。关羽死后曹丕篡位,刘备在东征之前还知道把汉室正统这个政治牌攥在手里,登基称帝了。

所以刘备不知道天下和关羽,国仇和私仇孰轻孰重吗?刘备知道,他还是一定要为关羽报仇。

如同关羽投曹复归一样。经过选择的忠诚更显难能可贵。经过权衡以后,为了情义把天下和利益是非都抛在脑后,才知道情义之真切。

然后一帮二手历史发明家在那里信口雌黄,以自己的小人之心,选择性的挑选一些史料去罗织一个阴谋论故事,还大肆传播。

二手历史会告诉你一部分事实,但是却不会告诉你由全部事实组成的真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刘备为关羽报仇,这事儿在《三国演义》里头可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把他的兄弟情义、君臣之道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你问他既然“默认”了关羽被杀,为什么还要冒险,这中间的道道儿就得好好捋一捋了。首先,你说的“默认”这个词,用在这里可能稍微有些不贴切。在《三国演义》的语.............
  • 回答
    《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夺取汉中之后,自封为汉中王,并开始大肆封赏功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五虎上将”的封号。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人被同时册封,按理说都是刘备麾下最顶尖的将领,应当是荣誉与信任的象征。然而,在小说情节中,唯有关羽对黄忠的封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屑和不满,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既.............
  • 回答
    《三国演义》中刘备取得的“四郡”,在正史中的记载,可以说是一段波澜壮阔,却也充满现实考量的历史进程。虽然小说家言添油加醋,但其核心脉络,在《三国志》等史料中,依然能找到清晰的对应。要说刘备取得的“四郡”,在正史中,通常指的是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逐渐势力扩张,最终占据荆州南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
  • 回答
    在94版《三国演义》(孙彦军饰刘备)和新版《三国演义》(于和伟饰刘备)中,两位演员对刘备形象的诠释各有侧重,需从原著精神、表演风格、时代背景等多角度分析,以判断谁更符合《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文学形象。 一、原著中刘备的形象核心《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1. 仁德与野心并存:表面仁善(.............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恢弘巨著中,刘备的坐骑“的卢”马,其“妨主”的描写,绝非简单的字面意思,而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和对人物命运的铺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的卢”的来历、它的“妨主”传说,以及它在刘备人生轨迹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的卢”马的非凡来历与“妨主”的诅咒《三国演义》开篇就为“.............
  • 回答
    提到《三国演义》第一章,刘备仅率五百人就敢去挑战程远志那号称五万的黄巾军,这确实是很多人初读时会感到非常“离谱”的情节。说它“假”,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但如果从小说的角度去理解,它又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咱们得先弄清楚《三国演义》这书的性质。它不是历史记录,而是“七分实三分虚”的小说。作者罗贯中在尊重.............
  • 回答
    刘备这个人,在咱们老百姓心里头那可是仁义的代表,是匡扶汉室的明君胚子。这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头,那更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要是真较起真来,把《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跟史书里头记载的那个刘备一对比,嘿,那差异可就大了去了。咱们今儿就掰扯掰扯,这小说里的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有啥不一样。《三国演义》里的.............
  • 回答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未亲自陪同刘备取西川,而是委派庞统前往,这背后有着多层面的考量,既有战略上的部署,也有对人才的信任,更体现了诸葛亮对大局的精准把握。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取西川的战略意义。益州,也就是后来的蜀汉,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根基。曹操和孙权占据了北方和江东,刘备要想成就一番霸业,必须拥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三国演义》里为什么曹操会被“贬”,而刘备会被“褒”,而且要说得细致一些,像是朋友聊天一样,不带AI的那种生硬感。其实这个问题,就像我们平时看电影或者听评书,总会有个主角和反派一样,《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它有自己的创作目的和价值取向。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那是个社会动荡、朝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仔细想想,诸葛亮如果不把刘禅废掉,自己当主公,那么理由还真是不少,而且每一个理由都相当扎实。首先,我们得明白诸葛亮这个人。他从一开始跟着刘备,就是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去的。这个理想,不是他自己想当皇帝,而是要恢复的是汉朝的天下,让刘家的皇位得以延续。他从没表现出丝毫篡位的心.............
  • 回答
    要说刘备凭什么能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位顶级猛将以及诸葛亮这样的绝世智囊聚拢到自己身边,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咱们得从头捋捋,这不是因为刘备长得帅,或者有什么天生的光环,而是他一步一个脚印,用真诚、胸怀、理想和能力,一点点打动了这些人才。首先,刘备这个人,他有个最大的特质就是“仁德”。这.............
  • 回答
    要评价刘备这个人物,那可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儿。要我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男人”,你瞅瞅他的那帮兄弟,关羽、张飞、诸葛亮,哪个不是名震千古?可再看看他自己,虽然是汉室宗亲,早早起兵,但一路跌跌撞撞,屡败屡战,感觉像是自带“衰神”光环。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愣是靠着一股子“不认命”的劲儿,硬是打下了一.............
  • 回答
    要说刘备如何在三国乱世中完成统一,这绝非易事,甚至可以说,以当时他的条件,实现统一的难度堪比登天。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奋斗史,充满了艰辛、挫折与偶尔的曙光。如果非要设想一条“刘备完成统一”的路径,那需要无数个“如果”,并且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无比扎实和幸运。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起手式”。他出身寒.............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好多玩三国策略游戏的朋友都有类似的疑惑。其实,曹操在游戏里武力值普遍比刘备高,这背后可不只是游戏制作人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有不少历史和游戏设计上的考量。咱就细致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一、 历史现实的折射:统帅才能与个人勇武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游戏里的“武力值”往往是综合评价,它包含了.............
  • 回答
    鲍鹏山教授的《风流去》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三国人物,特别是刘备和诸葛亮,进行了深入且常带争议的解读。他并非简单地赞美这些被后世神化的英雄,而是试图剥去历史的表象,挖掘人物背后更复杂、更人性化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整体评价思路:鲍鹏山在《风流去》中,对三国人物的评价有一个核心的出发点:历史的.............
  • 回答
    在《三国志·荀攸传》中,当提到“蜀汉”这个词时,它指的是刘备所建立的政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刘备的蜀汉”。这并不是指地理上的“蜀郡”或“汉中”,虽然这两个地方是刘备政权的核心区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三国志》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历史语境来分析。首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西晋时期的史官。在陈寿.............
  • 回答
    三国时期,曹操在南征过程中,曾借宿于一户农家,主人名叫刘安。当时刘安家中缺粮,没有像样的食物招待曹操,情急之下,竟然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割下肉来烹煮,献给了曹操。曹操品尝后,觉得味道鲜美,便问他这是什么肉,刘安如实相告。曹操听后,又惊又怒,本想处死刘安,但念及他一片忠心,最终没有追究。关于刘安“杀妻供.............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里,刘备的武力值,或者说他作为一名武将的直接战场表现,确实不是他最为人称道,也不是最突出的亮点。与他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或是像吕布、赵云这样的超级猛将相比,刘备在个人武艺上的光芒要黯淡许多。不过,要就此断言刘备“武力低下”也未免过于片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看.............
  • 回答
    要说三国时期孙权、刘备、曹操这三位巨头的实力排名,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实力”涵盖的维度太多了,不能简单地用“谁打架更厉害”来衡量。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掰扯掰扯,这样大家心里就都有数了。一、 政治基础与地盘: 曹操: 曹操的政治基础那是没得说,可以说他三个人里最稳当、最扎实.............
  • 回答
    关于“现在流行丑化刘备、美化曹操、尊曹反刘”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尤其是在一些历史爱好者群体中比较普遍的讨论现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认知心理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三国演义》本身是一部小说,而非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