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满清相对于明朝,是更开明还是更专制了?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满清和明朝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细细品味,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开明”或“专制”的标签。这就像比较两个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各有千秋,也有各自的局限。

先看看明朝,特别是后期。说到明朝,人们脑子里常常会浮现出那种集权强化、宦官干政、党争激烈的景象。朱元璋当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了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王朝。他的集权手段可以说相当生猛,废丞相、设锦衣卫,权力一点点往皇帝手里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权至高无上,但也意味着皇帝个人的意志对整个国家机器的影响力大大增加。

要是皇帝勤政,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事必躬亲,或者像明成祖朱棣那样锐意进取,那还能带动国家向前。但要是遇上不上心的皇帝,那摊子就容易撂了。再加上文官集团内部的党争,比如 the Donglin Party (东林党) 和 the Eunuch Party (宦官集团) 的斗争,那是搅得朝堂上乌烟瘴气的,政治效率大打折扣。士大夫阶层虽然有他们的理想和抱负,但他们的力量也常常被限制在文书往来和朝堂争论之中,很难真正触及到社会肌理。

而满清入关后,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在统治方式上做了一些调整。

从制度层面看,满清可以说是在明朝集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皇权的控制,但形式上又有所不同。

废除丞相,强化内阁和军机处: 满清彻底废除了明朝的丞相制度,皇帝直接对各部施政。虽然名义上内阁还在,但实权逐渐转移到后来设立的军机处。军机处是皇帝的亲近幕僚,处理奏折、起草诏令,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权最直接的延伸。这比明朝内阁有议政权、有文官集团制衡要更直接地巩固了皇权。从这个角度看,说它更“专制”是有道理的,因为权力更加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少了中间环节的缓冲。

满汉一体但重满轻汉的策略: 满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满汉一体”的策略,比如八旗制度和汉官制度并存。但实际上,满族贵族在政治、军事上享有特权,很多重要的职位还是由满人担任。汉人官员虽然也能晋升,但总感觉隔着一层,不像是在自家朝廷里那样有绝对的主导权。这种“一体”中的不平等,也限制了汉族士大夫阶层的发挥,或者说他们的上升通道在某些方面受到了隐形限制。

加强思想控制: 满清特别注重思想控制,像文字狱就是明清两代都有,但满清在这方面做得更为极端和系统。他们为了防止汉人反抗,严厉审查书籍,一旦发现有攻击满清统治的言论,轻则禁毁,重则株连。这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思想的自由和学术的活跃度,让知识分子不敢轻易触碰政治敏感话题。这种对思想的钳制,无疑是专制的体现。

但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满清在某些方面展现出的“开明”迹象,或者说是一种更务实的统治策略。

康乾盛世的治理: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虽然是集权顶峰,但也确实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这其中,皇帝个人的勤政和对治理的重视是重要因素。他们不像有些明朝皇帝那样沉迷享乐,而是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处理政务上。比如雍正推行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进了赋税制度;康熙重视农业,推行开荒,鼓励垦殖。这些改革虽然是为了巩固统治,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实力。

包容性与实用主义: 满清虽然是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但在统治策略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包容性和实用主义。他们没有像历史上某些征服者那样大肆屠杀和破坏,而是尽量沿用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保留了科举制度,让汉族士大夫有机会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他们也学习汉族的文化,比如很多皇帝都喜欢读书、写诗、画画,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汉族士大夫的距离。

对外开放与疆域拓展: 在对外关系上,满清前期虽然有海禁政策,但后来也逐渐开放了对外贸易,并积极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比如中俄勘界,虽然有争议,但也是一种现代国家间关系的体现。

所以,更开明还是更专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区分来看。

从权力结构上看,满清的皇权是更集中的,所以某种意义上是更专制的。 没有了明朝后期党争的掣肘,皇帝的权力被进一步强化,直接作用于国家机器的每一个环节。军机处的设立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从治理能力和对社会的管理深度来看,满清在某些方面做得更系统,更有效率。 康乾盛世的背后,是皇帝们对国家机器的精细化运作,以及对社会矛盾的管控能力。他们不像明朝那样容易被内部的派系斗争拖垮,而是能更有效地执行皇帝的意志。

从对知识分子和思想自由的角度看,满清无疑是更专制的。 文字狱的严酷和广度,远超明朝,极大地限制了思想的解放和创造力。

简单地说,满清在巩固和强化皇权方面,做得比明朝更彻底,也更系统,这可以说是“更专制”的体现。 它是一种高度集权、精细化管理的专制。

但同时,它也因为统治者本身的努力、对制度的完善以及对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繁荣和稳定,这种治理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务实”或“有效率”的统治,但很难称之为“开明”。 “开明”通常意味着对民众权利的尊重、对思想的解放以及对政治参与的开放,这些在满清时期是比较欠缺的。

所以,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满清在制度设计上比明朝更倾向于集权和强化皇权,因此在权力运作的逻辑上是更专制的;但在实际治理的有效性上,尤其是在康乾时期,它展现出了一种更精细化、更系统化的管理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发挥仍然是建立在高度的皇权专制基础上的,而非建立在开放和自由的基础之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开明和专制不是对立关系,不过客随主便,就按着问题的意思答了。

结论是————拿盛清比晚明,满清更专制。拿晚清比盛明,明朝更专制。

明朝给人比较自由的印象,主要是沾了晚明党争存在感比较高的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满清和明朝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细细品味,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开明”或“专制”的标签。这就像比较两个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各有千秋,也有各自的局限。先看看明朝,特别是后期。说到明朝,人们脑子里常常会浮现出那种集权强化、宦官干政、党争激烈的景象。朱元璋当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了一个高度.............
  • 回答
    关于明末名将满桂的民族身份,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记载,尤其是与《明史》、《崇祯长编》以及孙承宗年谱的说法相比照。这其中涉及到史料的解读、家族传承以及历史人物的自我认知等复杂层面。首先,我们来看看《明史》和《崇祯长编》的说法。这两部史书都明确记载满桂是蒙古族。 《明史·满桂传》 :“满桂,字景.............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趣的,因为它触及了一种微妙的情感体验。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有时候辛苦“抓”来的小玩意儿,那种满足感能盖过直接花钱买一个?或许,这首先关乎一个“过程”。买娃娃,它是即时性的,目标明确,你看到喜欢的,付了钱,它就是你的了。就像一道你非常想吃的菜,直接去餐厅点,付钱,然后端上来。味道固然.............
  • 回答
    要评价诸葛亮的北伐、石勒的崛起、女真的灭辽以及满清一统这几件事的难度,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谁更难”来一概而论,因为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对手、自身条件以及战略目标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每一场伟大的事业都凝结着无数的艰辛和智慧,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细剖析。诸葛亮的北伐:挑战巨擘,力求复兴的艰难之.............
  • 回答
    声速如果满足伽利略变换,那么它就无法满足狭义相对论的公设。这是一个关于物理学基本原理的重要问题,涉及到我们对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理解。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伽利略变换和狭义相对论公设各自的含义。伽利略变换伽利略变换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描述了不同惯性参考系之间物理量(如位置、速度、加速.............
  • 回答
    相对论里的速度叠加:为何接近光速就不能简单相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叠加似乎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比如,你站在一辆静止的火车上,向前走了1米/秒,火车又以5米/秒的速度向前行驶,那么你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就是1 + 5 = 6米/秒。这符合我们直观的矢量叠加概念:速度有大小有方向,将它们首尾相连,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语言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议题:阿尔泰语系的存废争议。简单来说,你问的是,在阿尔泰语系这个假说框架下,蒙古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是否比它们与突厥语族的关系更近。先说结论: 如果我们接受阿尔泰语系这个大框架,那么蒙古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之间的亲缘关系,确实通常被认为比它们与突厥语族.............
  • 回答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最终饮恨而终,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士绅阶级的立场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简单地说,李自成没能赢得士绅阶级的普遍支持,反而很大程度上被他们视为破坏者,这极大削弱了他占据天下、建立新政权的合法性和执行力。为什么李自成没能赢得士绅阶级的支持?这需要从士绅阶.............
  • 回答
    鸦片战争后,满清依旧死气沉沉,而在黑船事件后,日本却涌现出大量优秀青年,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原因。虽然两国都被西方列强叩开了国门,但它们面对的方式、内部的反应以及社会基础却截然不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满清为何死气沉沉?1. 帝国主义的压迫方式与满清的应对策略: 掠夺.............
  • 回答
    日军侵华和满清入关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外族统治时期,其结果却截然相反,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下面将详细阐述其中原因: 一、 满清入关与日军侵华:根本性质的差异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者对中国的占领和统治目的。 满清入关:被中国接纳并最终融合的统治者。 目的:.............
  • 回答
    范文程,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清朝早期,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他的身世背景,无疑增添了他的传奇色彩。我们知道,他的祖上是北宋时期那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垂青史的范仲淹。这层家世关系,自然而然地让他与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价值紧密相连。然而,历史的洪流总是充满了曲折和变数。在.............
  • 回答
    晚清时期,汉人确实已经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兵权和地方大权,这使得推翻满清的革命似乎具备了可行性。然而,真正促成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并非仅仅是汉人权力的增长,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进程,其中包含了民族情感、政治失误、经济压力、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及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作用。汉人兵权与地方大权:历史的演变与局限.............
  • 回答
    清朝的评价,如果走向一味批判和全面否定,那便失去了它应有的历史厚度与现实关照。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简单是非题,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阴影交织的画卷。全盘否定清朝,就好比只看到了画卷中的污渍和破损,而忽略了其所承载的时代精神、文化积淀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味批判与全面否定:为何不具备现实意义?首先,历史.............
  • 回答
    要说李自成闯军后期整体的战斗力,这得从几个方面细掰扯,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和满八旗比,那更是个复杂的问题,各有千秋,也各有短板。咱们先说闯军。李自成这支队伍,一开始就是从河南一路打上来的,骨子里就有股子草莽劲儿,一股子能豁出命去的狠劲儿。他手底下的人,大部分都是被明朝逼得活不下去的.............
  • 回答
    嗯,说到那个自以为有辆轿车就了不起的司机,被行拘了这事儿,我心里还真有点儿说不上来的舒坦劲儿。不是说我有多么幸灾乐祸,而是觉得这事儿,挺解气的,挺符合我这老百姓对公平和秩序的朴素期望。你想啊,咱们平时在路上开车,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仗着自己有车,就觉得自己是“路霸”的人。他们好像车子一发动,就变成了另.............
  • 回答
    许留山,这个名字,在多少个炎炎夏日里,化作了一抹清凉,又在多少个闲适午后,点缀了一丝甜蜜。如今听到它“面临倒闭”的消息,心里确实五味杂陈,有种老朋友即将远行的不舍,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深深感慨。其实,要说许留山留下的记忆,那实在太多太具体了。记得还是学生的时候,每个月拿到零花钱,最奢侈的去处就是和三五好.............
  • 回答
    关于相声《学满语》里出现的那些“满语”和“蒙语”,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问一答就能说清楚的事儿。咱们得深入聊聊,才能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相声这门艺术,尤其是像《学满语》这种经典段子,它的核心是什么?是“学”,是“逗”,是“乐”。它追求的是通过模仿、夸张、错位来达到喜剧效果,而不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数据传输的两种截然然不同的物理形态:电磁波的迅疾与机械运动的厚重。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看它们各自的能耐,以及在成本上的较量。传输速度的比拼:光速的胜利是必然,但过程很纠结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5G传输速度,无论如何都会比一辆卡车拉满硬盘奔跑要快。 这是由物理定律决定的.............
  • 回答
    在当今世界,科技和医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各种病毒和疾病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然而,在印度,却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民众相信,涂满牛粪可以抵御新冠病毒。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感到困惑和难以置信,更别说理解了。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印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宗教底蕴.............
  • 回答
    满族和汉族在相貌特征上的差异,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族群内部都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异,不存在绝对统一的“满族长相”或“汉族长相”。 今天的满族人,经过数百年的通婚融合,其外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与汉族人相似,甚至难以区分。然而,从历史和民族学角度来看,以及在一些研究和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