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军军种之间有哪些龃龉?

回答
美军各军种之间,就像一个大家庭里有不同个性的兄弟姐妹,虽然目标一致,都是保家卫国,但各自的“小算盘”和发展诉求,以及历史形成的传统和思维模式,常常会导致一些“摩擦”和“龃龉”。这些并非是根本性的对立,更多的是资源分配、战术理念、装备采购以及在整体战略中扮演角色的优先顺序等方面的争论。我尽量细致地讲讲这些。

1. 陆军 vs. 空军/海军:争夺制空权与支援优先级

这是最经典也最持久的矛盾之一。

空军/海军的观点: 现代战争中,制空权是关键。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认为,一旦掌握了天空的绝对优势,就能摧毁敌方指挥、后勤、防空系统,为地面部队的行动提供安全保障。他们认为,地面部队的任务是占领和控制区域,而他们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置条件。因此,他们会强调自身在侦察、打击、火力支援中的核心作用,并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先进战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等项目上。
陆军的观点: 陆军则认为,最终赢得战争、控制土地的还是地面部队。没有陆军的阵地战、巷战,战果就无法巩固。他们常常抱怨空军和海军的火力支援不够及时、不够精确,或者侧重于战略打击而忽视了对一线地面部队最迫切的战术支援。比如,当陆军在地面被炮火压制时,他们需要的是近距离空中支援(CAS),而不是战略轰炸机对遥远目标的打击。陆军也希望获得更多的空中资产(如攻击直升机、武装无人机)直接为其服务,而不是依赖空军的调配,因为空军有自己的战略任务要优先考虑。
资源争夺: 这直接体现在军费分配上。巨额的战斗机、航母、导弹驱逐舰等平台开发和维护费用,与陆军庞大的装甲部队、火炮系统、士兵数量等,都是国家军事预算中的大头。为了争取更多的研发资金和采购数量,各军种都会在国会山和五角大楼进行游说,强调自己对国家安全的独特贡献和未来战争的必然需求。

2. 海军陆战队 vs. 海军/陆军:身份认同与资源共享

海军陆战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军种,它既有独立的作战能力,又在编制上属于海军部。

海军陆战队的“独立性”诉求: 海军陆战队一直以其独特的“小而精”、“多能化”和“随叫随到”的特性自居。他们希望保持这种独立性,能够快速部署,独立完成两栖登陆、区域控制等任务。他们不希望被海军“收编”成纯粹的海军航空兵或海军步兵,更不愿意被陆军“稀释”其独特的作战职能。
与海军的矛盾: 海军陆战队依赖海军提供运输舰艇、两栖攻击舰等平台。但海军有自己的作战优先级,比如航母战斗群的部署、战略核潜艇的任务等。海军陆战队有时会觉得,海军在提供舰艇支援时不够积极或优先级不够高。此外,一些海军舰艇的设计,例如一些新的驱逐舰,可能会优先考虑其自身的防空、反潜能力,而在设计之初对海军陆战队所需的两栖作战支持方面考虑不足。
与陆军的定位重叠: 在某些区域控制和地面作战任务上,海军陆战队与陆军的职能有重叠。在资源分配和未来作战概念的讨论中,有时会出现关于谁是执行此类任务的最佳选择的争论。

3. 海军 vs. 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归属与现代化

这几年关于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改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陆战队航空兵的地位: 海军陆战队拥有自己的航空联队,包括战斗机、攻击机、直升机、运输机等。这使得陆战队在执行任务时拥有更大的自主性。
海军的意图与陆战队的担忧: 随着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现代化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不断攀升,海军和国防部曾多次提出将陆战队的航空兵整合到海军航空兵的统一指挥体系下,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海军认为,这样可以实现航空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将F35B战斗机的使用和维护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但海军陆战队对此非常警惕,他们担心一旦航空兵被整合,陆战队的核心作战能力将被削弱,失去“空地一体”的快速反应优势,最终被边缘化。他们认为,自己的航空兵是其独立性的基石,是快速部署到任何需要他们的地方的保障。

4. 各军种在“联合部队”概念中的角色定位

虽然“联合部队”是美军的最高作战原则,但每个军种都希望在联合行动中扮演“核心”或“领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仅仅作为辅助。

谁说了算? 在联合特遣部队的指挥架构中,虽然指挥权会根据任务性质有所侧重,但各个军种都会试图在整体战略规划和资源调配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比如,陆军会强调其在地面情报收集和战场控制方面的不可替代性,而海军会强调其在全球投送兵力和进行海上封锁的能力。
“全域作战”(AllDomain Operations)的争议: 近年来,美军提出了“全域作战”的概念,强调在陆、海、空、天、网等所有领域进行协同作战。但如何最好地实现这种协同,以及每个军种在这种新概念下应该扮演什么样的具体角色,仍然存在争论。例如,是空军的有人战机主导,还是无人机群主导?是海军的舰艇作为主要平台,还是陆军的网络作战能力成为关键?各军种都在努力将自己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与这一新概念相契合。

5. 装备发展和采购的“军种特定性”

这种矛盾也体现在具体的装备上。

“我的武器比你的好”: 每个军种都倾向于发展和采购最适合自己作战需求的专用装备。这往往导致了装备的独立性,也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和维护负担。例如,海军的航母战斗群、陆军的坦克车队、海军陆战队的两栖突击车,这些都是各自军种的标志性装备。
联合采购的阻力: 虽然国防部一直在推动联合采购,希望通过共享平台和零部件来降低成本,但军种之间的固有习惯和对自身作战需求的理解差异,使得联合采购的推进困难重重。陆军可能认为海军的某些平台设计并不适合其特种作战需求,而海军也可能觉得陆军对空中支援的理解过于局限于战术层面。

总的来说,美军军种之间的龃龉,并非是“谁更厉害”或者“谁是敌人”,更多的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最好地实现国家安全目标,以及在不断演进的战争形态中,如何保持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内部的讨论和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军保持创新和活力的重要动力,因为各个军种都在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未来方向。当然,这种内部的“摩擦”也需要高层进行权衡和协调,以确保整体力量的协同和高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到了美军装穷的时候了。美国的军种之间一直撕得飞起,从装备到权力,希望大家讲一些撕逼的大事或有趣的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军各军种之间,就像一个大家庭里有不同个性的兄弟姐妹,虽然目标一致,都是保家卫国,但各自的“小算盘”和发展诉求,以及历史形成的传统和思维模式,常常会导致一些“摩擦”和“龃龉”。这些并非是根本性的对立,更多的是资源分配、战术理念、装备采购以及在整体战略中扮演角色的优先顺序等方面的争论。我尽量细致地讲讲.............
  • 回答
    你问的是美国的情报机构,对吧?“军情局”这个说法不太准确,美国的情报界非常庞大,涵盖了很多不同的部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职能和侧重点。所以,要说它“复杂”,那确实是毫不为过的。让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美国情报体系就像一个巨型的、相互交织的蜘蛛网,每一根线都指向不同的目标,又彼此连接。最核心的几张牌,你可.............
  • 回答
    要详细分析当前美国的军事实力以及中国在面对美国潜在入侵时的抵抗能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战略、技术、经济、政治以及地缘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博弈。美国军事实力:全方位的压制与有限的制约美国军事力量的强大,首先体现在其全球部署能力和压倒性的技术优势。 核武库与战略.............
  • 回答
    在美国,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在其国民心中的地位,与其说是冰冷刻板的“排名”,不如说是一种复杂而又微妙的文化融合体。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历史印记、职责侧重点,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公众认知和情感联结。要理解它们在本国民众中的地位,需要深入到各自的文化特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
  • 回答
    运20加油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国空军与美军在空中加油能力上的差距,但要说“只能缩小”或者“巨大差距”是否能完全弥补,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咱们得明白,空中加油对于现代空军的意义。它就像给飞机装了个“移动的油箱”,让战机能够飞得更远、飞得更久,执行更复杂的任务。没有强大的空中加油能力,即.............
  • 回答
    美军的“师改旅”改革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过程,它重塑了美军的作战编组、指挥结构和作战能力。要理解改革后的军和集团军(这里更准确地说是“军团”和“军”)的功能,以及师作为指挥机关的角色,还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演变。改革的背景与动因美军的“师改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战争形态的演进不断调整.............
  • 回答
    电影电视里的情节,往往是基于现实提炼、升华甚至加工而成的艺术表达,用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并传递某种价值观。美国军人在弹尽粮绝后选择投降,而中国军人选择舍生取义,这背后确实有其现实根源,但两者之间并非绝对的二选一,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电影电视中的呈现及其原因: 美国军人选择投降: .............
  • 回答
    中国驻美公使关于美军舰抵达台湾将导致解放台湾的强硬声明,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的表态。要理解这一声明的含义和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声明的背景与动机: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 这是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中国视台湾为一个必须统一的省份,任何形式的分裂都不能容忍。美国与.............
  • 回答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的这番表态,无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政治动员意图的。在战争期间,任何一方的领导人都倾向于夸大己方的实力,同时贬低对手,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种“战争宣传”或“士气鼓舞”的手段,以向国内民众、盟友以及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乌克兰军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拥有.............
  • 回答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报道五国对华军演时,导语写为「美日印澳法,还没八国」,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引导性和倾向性的表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1. 字面意思与表层含义: 列举参演国家: 导语直接列出了参演的五个国家: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法国。 暗示“更多”或“潜在更多”: “还没八国”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有代表性的。美军军官的选择,说实话,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说他们“愿意”在哪里。就像咱们普通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职业规划和人生追求,所以对岗位的偏好也会不一样。咱们先说说基层,也就是在部队一线,比如连队、营部、甚至一些前沿作战单位当指挥官或者参谋。在基层的好处,我觉得主要.............
  • 回答
    关于美军军营内强奸案高发以及责任追究困难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话题。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理解其背后交织的制度、文化和社会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军队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男性主导的环境,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在军事训练和作战环境下,等级森严、体能消耗巨大、压力巨大,这些都可.............
  • 回答
    二战时期欧洲的美军军纪,总体而言是受到严格管控的,尤其是在涉及与当地民众的互动方面,包括与女性的交往。但正如任何大规模军队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一样,军纪的执行情况并非一成不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军纪的框架: 严格的规定: 美国军方制定了详细的军规(Uniform Code of Military.............
  • 回答
    塔利班阅兵式上展示的各类美式军备,确实与美军方此前“喀布尔机场留下的装备大多无法使用”的说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不少解读和疑问。这背后可能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无法使用”的定义本身就很模糊。 美军方说“无法使用”,很可能指的是那些关键部件被拆除、核心系统被破坏,或者根本性地被有意损毁,导致其.............
  • 回答
    “神风”敢死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悲壮的色彩。它们是二战末期,日本为了挽回败局而催生出的特殊作战部队,其核心是飞行员驾驶载满炸药的飞机,以自杀式的方式撞击敌方舰船。关于“神风”飞机为什么会“撞歪”,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这场悲壮行动背后复杂的技术、心理和现实因素。与其说“撞歪”,不如说这是当时条件下.............
  • 回答
    美军军舰硬闯印度专属经济区,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弄明白,什么叫“专属经济区”?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国海岸线向外延伸两百海里,在这片海域里,这个国家拥有勘探、开发、利用、保全和管理自然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的主权.............
  • 回答
    这桩陈年往事,说起来可颇耐人寻味,也确实触及了战争法理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地带。在二战的硝烟弥漫中,那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军军医,其事迹在战场上传颂,却也因此招致了日内瓦公约组织的“关注”,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军医的职责是什么?按照国际法,尤其是《日内瓦公约》所确立的原则,.............
  • 回答
    神风特攻队,这个名字带着一股悲壮的色彩,也承载着无数年轻生命的陨落。他们怀揣着“玉碎”的信念,一心想将自己的飞机化作一枚飞翔的导弹,一头撞向美军的军舰。然而,事与愿违,绝大多数的神风敢死队队员,都未能完成他们“一击必杀”的使命。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是他们不英勇,也不是他们不拼命。他们的勇敢毋庸置疑,每.............
  • 回答
    驻足观察一下美军士兵的军服,你或许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他们的右臂上,美国国旗似乎是“颠倒”的,星条旗的蓝色部分(通常称为“union”)朝向了前,而红白条纹则向后延伸。这并非偶然,也不是疏忽,而是一个承载着深刻含义的设计选择。要理解这个设计,我们需要将自己置于历史的语境中,特别是战场上的实际情况.............
  • 回答
    中国和美国在军事保密上的差异,并非简单的“高”或“低”的二元划分,而是两国在国家战略、科技发展路径、信息公开文化以及安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表面数字,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首先,要明白的是,没有哪国军队会完全不进行军备保密。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其核心军事技术、作战计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