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朝疆域实际疆域到底有多大?包不包括西藏?

回答


明朝(1368年—1644年)的疆域范围经历了从统一到分裂、扩张与收缩的过程,其实际疆域的确定与边疆政策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明朝疆域的详细分析,特别是西藏和蒙古的归属问题:



一、明朝的疆域范围
1. 核心区域
明朝的主体疆域以中原地区为核心,涵盖今中国的大部领土,包括:
华北: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
华东:浙江、福建、江西等。
华南:广东、广西、云南(部分)。
西南:四川、贵州(部分)。
西北:陕西、甘肃、青海(部分)。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部分)。

2. 北部边疆
北方长城防线:明朝在北方修筑长城(起自辽东,至甘肃),控制蒙古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但未完全征服蒙古各部。
蒙古各部:明朝在蒙古设立卫所(如“卫”“所”“寨”等),对蒙古各部实行分封、羁縻政策,但未完全统一蒙古。
东北地区:明朝在辽东设立卫所,与女真(满族先民)有冲突,但未完全控制辽东全境。

3. 南方边疆
西南地区:明朝在云南、贵州设立流官统治,但边疆多为土司(世袭地方官员)管理,中央控制力较弱。
台湾:明末郑成功驱逐荷兰后,台湾被明朝收复,但未完全统一,后被清朝正式纳入版图。

4.实在疆域的扩展与收缩
洪武年间:朱元璋统一全国后,疆域基本覆盖今中国领土,但未完全征服蒙古。
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后,明朝对东南亚、南亚有短暂影响,但未改变中国本土疆域。
后期:因内乱和外患,明朝疆域逐渐收缩,如辽东失守、蒙古南侵等。



二、西藏的归属问题
1. 明朝对西藏的管理
名义上的管辖:明朝承认西藏为“吐蕃”,并册封藏传佛教领袖(如达赖、班禅)为“法王”或“班禅额尔德尼”,以加强中央对西藏的控制。
行政机构:明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等机构,但实际权力由当地土司(如帕木竹巴家族)掌握。
经济与文化联系:明朝通过茶马互市与西藏保持经济联系,但未在西藏设立常驻官府。

2. 西藏的实际归属
明朝的“册封”与“羁縻”:明朝对西藏实行“册封”政策,但西藏的主权实际上由当地贵族和宗教领袖掌控,明朝仅通过宗教和经济手段维持名义上的联系。
清朝的正式纳入:西藏在清朝(1644年)被正式纳入版图,设立“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成为清朝的正式领土。

3. 明朝是否承认西藏为领土
历史争议:明朝并未将西藏视为正式领土,而是作为“藩属”或“边疆地区”管理。西藏的主权归属问题在明朝与清朝之间有明显差异。



三、蒙古的归属问题
1. 明朝对蒙古的控制
分封与羁縻:明朝在蒙古高原设立卫所(如“兀良哈卫”“朵颜卫”),对蒙古各部实行分封政策,但未完全统一蒙古。
军事与政治博弈:明朝通过军事威慑(如“北疆防线”)和政治联姻(如与蒙古贵族联姻)维持对蒙古的控制。
蒙古的自治:蒙古各部保持相对独立,明朝仅在名义上承认其宗藩地位。

2. 明朝与蒙古的关系
战争与和平并存:明朝多次与蒙古爆发战争(如“土木堡之变”),但最终通过和谈、联姻等手段维持边境稳定。
蒙古的分裂:明朝后期,蒙古分为漠南(后金)和漠北(准噶尔)两大势力,明朝未能完全统一蒙古。

3. 明朝是否将蒙古纳入版图
名义上的“属国”:明朝将蒙古视为“属国”,而非正式领土,蒙古各部的主权属于各自政权,明朝仅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维持关系。



四、明朝疆域的争议与现代观点
1. 现代对明朝疆域的界定
中国历史学者:明朝的疆域通常以长城为界,包括今中国领土,但不包括台湾(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未被明朝完全统一)。
西藏与蒙古的特殊性:西藏和蒙古在明朝时期未被正式纳入版图,而是作为“藩属”或“边疆地区”管理,其主权归属问题在明朝与清朝之间存在差异。

2. 国际学术界的观点
历史地理研究:多数研究认为,明朝的疆域以长城为界,西藏和蒙古的主权归属问题在明朝时期未被完全解决。



五、总结
明朝疆域:以长城为界,涵盖今中国大部分领土,但未完全统一蒙古和西藏。
西藏:明朝未将其纳入正式领土,仅通过册封和经济联系维持名义上的关系。
蒙古:明朝将蒙古视为“属国”,未完全统一,各部保持自治。
现代观点:明朝的疆域通常以长城为界,西藏和蒙古的主权归属问题在明朝时期未被正式解决。

因此,明朝的实际疆域范围主要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加上长城以内的部分边疆地区,但西藏和蒙古并未被纳入正式领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风铃 明朝自永乐设置的三五体系,即三大教王,五大法王体系,包括乌斯藏及朵甘都司等,维持到阿勒坦汗冲入藏地为止。永乐修筑的汉藏驿道,及强迫帕木竹巴政权交还萨迦大殿的事情,是一次强有力的权力宣示。即使在阿勒坦汗打破明朝藏蒙隔绝线之后没多久,万历中期发动青海战争讨伐阿勒坦汗的孙子,时任土默川顺义王的扯力克汗,强迫其迁离青海回归土默特,历时五年的战争期间动用过多次康区藏民参战,还有明廷对于西藏的以茶制番策略“如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实贤于数万甲兵”知道是明朝的谁说的吗~

user avatar

统计历史上王朝的疆域要用当时的标准去统计,而不是按照现在西方那套主权国家标准去统计。真要按照现在的西方标准去统计的话,历史上所有的国家包括英法的殖民帝国都要大幅度缩水!凭什么西方国家在一处海岸建个据点,就敢宣称周围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自己的版图内?他们有在内地建立完整的行政体系和官僚体系实现对那块地的绝对掌控吗?

user avatar

西藏和东北都算,不能用现在的领土概念来概括封建时期的领土概念,明朝在西藏设立了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朱元璋对西藏诸部有着一些规定,比如输马作赋

输马作赋,这一制度肇始于1383年。该年正月,明太祖敕谕松州指挥佥事耿忠,“西番之民归服已久,而未尝责其贡赋,闻其地多马,宜计其地之多寡以出赋,如三千户则三户共岀马一匹,四千户则四户共岀马一匹,定为土赋,庶使其知尊君守上奉朝廷之礼也。”月,耿忠回报:“臣所辖松潘等处安抚各族长官司,宜以其户口之数,量其民力,岁令纳马置驿,而籍其民充驿夫,以供徭役。”1392年五月,尚膳太监而聂等至河州召必里等族输马,“诸族皆感恩意,争出马以献”,得马340余匹,这是有记录的首次征差发马。同年八月,西宁卫土酋亦令真奔进言,“诸番族皆野居散聚,射猎为食,请岁输马二百匹为常赋。”皇帝表示应准。

另外还有茶马互市,明朝初期便执行以茶叶换马匹的政策。而后,明朝逐渐发展出“以茶制番”的目的。如正德年间都御史杨一清在上疏中奏:“以马为科差,以茶为酬价,使之远夷(为)臣民,不敢背叛。如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实贤于数万甲兵,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1536年,巡茶御史刘良卿亦奏:“诸蕃之饮食,莫切于吾茶,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故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禁之而使彼有所畏,酬之而使彼有所慕。此所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者。”藏人求茶之心可从其遣使来报中看出端详,如乌思藏辅教王使臣沙加星吉等奏:“为乞讨食茶事,臣乌思藏地方,僧众数多,食茶甚少,今来进贡,专讨食茶。望朝廷可怜见,给予食茶勘合,前去湖广等处支茶应用,并乞与官船脚力等项回还便益。

此外还有定期朝贡,明朝对西藏僧俗首领采取了定期、定员、定道、定制的进京朝贡模式。明朝规定“国师以下不许贡”,乌思藏贡使必须由雅州入的规定。1609年四月,因“番人混冒,方物滥恶,所奉敕书洗补可疑,而通使岁诱为奸”,明朝革除了乌思藏大乘法王、大宝法王、护教王、长河西、董卜韩胡等八番的入贡资格,只许阐教王、辅教王入贡。

在1465年以前,西藏僧俗首领来京朝贡没有严格的限定,大致是一岁一贡,或两岁一贡。如《明会典》记载:“西番,古吐蕃地。元时为郡县,洪武初因其旧职。于是乌思藏有阐教王、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统化番民,又有护教王、大乘法王、大宝法王凡七王,俱赐银印,令必岁或间岁朝贡。”《明史·西域传》亦记载:“初,入贡无定期,自永乐迄正统,或间岁一来,或一岁再至。”永乐十一年永乐帝册封西藏挫失吉袭授指挥佥事圣旨由于明朝对来贡的藏族首领不仅在政治上给予优遇,经济上也回赐丰厚的赏物,由藏地进京朝贡的使臣越来越多,沿途地方不堪重负。同时有假冒滥充的朝贡者。1440年八月,明廷下了第一道免番僧进京朝贡的赦谕。于1442年第一次发现有假冒贡使的现象。

明朝能做的也只有这样了,你要让他派兵他肯定是不会派的,西藏那时候确实没多大用,明朝也就给封赏和赐封之类的,算是羁縻领土吧,其实明朝可以对西藏的管理力度再加强一点,无奈出了个战神,使得明朝无暇顾及,力不从心,至于东北,明朝对东北的羁縻力度要比西藏要强一些的,明朝永乐年间先后招抚了女真诸部,朱棣先是设立了奴儿干都司,陆续友设立了建州三卫和其他东北卫所,以当地女真首领为卫所首领,受封明朝官职,

建州三卫基本上定居于浑河上游苏子河流域,其活动地区东北至图们江流域,西南至鸭绿江下游,西至开原至辽东边墙一线。初隶属于奴儿干都司,但实际上多受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其首领受明政府册委,领奉诰印、受冠带袭衣;晋升官爵、更换书,迁徙住牧地区,都须呈报明政府批准;其军队听从明廷征调;各级首领每年都至京师(北京)朝贡。

乌斯藏都司官署名,明代始置。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都指挥使司之一。乌斯藏,西番、古吐蕃地。明初延旧职,洪武初,太祖惩唐世吐蕃之乱,思制御之,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为善,乃遣使广行招谕。又遣陕西行省员外郎许 允德使其地,令举元故官赴京授职。于是,乌斯藏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及故国公南哥思丹八亦 监藏等于六年(1373)春入朝,上所举60人名。帝喜,置指挥使司,曰朵甘,曰乌斯藏,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以故国公南哥思丹八亦 监藏等为指挥 同知,下设佥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帅、招讨、万户等官60人。七年(1374)七月己卯, 诏置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于河州,升河州卫指挥使韦正为都指挥使,总辖河州、朵甘、乌思藏 三卫。升朵甘、乌思藏二卫为都指挥使司,管 拓兀即尔为乌思藏都指挥同知,并赐银印。十八年(1385),以班竹儿藏卜为乌斯藏都指挥使 。乃更定品秩,自都指挥以下皆令世袭。未几,又改乌斯藏、俺不罗卫为行都指挥使司。永乐元年(1403),置乌斯藏牛儿宗寨行都指挥使司,又置上邛部卫,皆以番人官之。 按照这个数的 西藏地区整个都是明朝的卫所啊

user avatar

又是这张图,又出来一个新的神论,哈哈哈哈哈。科普一下,这个不是像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所说的是当时所画,而是17世纪末一个叫贡布多吉的人画的,现存于美国一家博物馆。当时大明已经亡了。同一时期连忽必烈的画像都和朱棣一样变小了。

图中是忽必烈与八思巴,按照某些人的逻辑,西藏包括大元,哈哈哈哈哈哈哈。大明对西藏的管理有着众多史料文物支撑,图中的黑帽系大宝法王一脉一直对大明忠心耿耿。一直朝贡大明到明末,明帝赐给西藏各法王领主的敕书,封诰,官印一直都保存在西藏的各大博物馆里。【 大明王朝对西藏的治理 】[贴图],该链接有详细的描述就不一一列举了。

user avatar

看到又有虫豸拿这幅图出来了,忍不住帮 @孤影留恋 补充一下

这幅网络上流传的被各路黑明小将反复翻出来说明乌思藏轻视明帝的藏画画作,并不是明代的作品,而是典型的Kasopa派风格,在18世纪才形成的


如果我们翻看这个画派所做的历代噶玛帕画像可以发现,把噶玛帕上师作为中心人物放大,其余不管是蒙古贵族、藏地高僧还是汉地施主都作为人物是这类藏画中很正常的表达手法。从另一个角度说,贡布多杰所作的历代噶玛帕画像中,永乐皇帝以专有的形象出现,反倒凸显了与明廷的紧密关系恰恰是五世噶玛帕银协巴最值得宣扬的重要事迹



所以要不要仔细看看,这些跪在地上的是?

换成明代时候的噶玛噶举派画师南喀扎西,人家敢画什么zz不正确的画作么?反而是跟末代元帝会面的三世噶玛帕,被描绘成了从月亮上降临,让汉地百姓顶礼膜拜的上师,所以真要上纲上线的话,这个暗戳戳的影射效果不比区区缩小一点人物的手法大得多了?

最有意思的是,这位屡屡被拿来作为藏地轻视明廷权威证据的五世噶玛帕,其圆寂后的转世恰恰是由明廷直接委派的藏僧班丹扎释来监督查验的,这个事件反而成为了中原王朝直接介入监督藏地转世的早期例证之一



其他诸如请求汉地文殊皇帝不要派兵什么的

懒得扯什么驻军实控的,总结部分直接上一点李帅在《以文治边》中的结论吧。至于还有拿“乌思藏也算统治的话,朝鲜安南怎么不划入版图”这种话术来反驳的,不要以为科班专家没你懂,这个补丁人家早就想好怎么打了,具体自己看书去




user avatar

算一下呗。

以谭图为准,仅计算两京十三省面积:

今天的省市完全位于明朝疆域范围内的是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广西、海南、上海市、重庆市、天津市以及香港、澳门。以上二区三市十四省的面积合计为2647840.51平方公里。

辽东都司,包括今大连、营口、盘锦全部,丹东市东港区、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凤城市,及宽甸县的宽甸、石湖沟、灌水、双山子、硼海、红石、永奠、虎山、古楼子、杨木川、长奠、毛甸子、青椅山乡镇,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千山区、立山区、岫岩县,除温香、西四镇之外的海城市,台安县桑林、新台、富家、韭菜台。除唐马寨之外的辽阳全市,除桓仁之外的本溪全市,抚顺顺城区、望花区、东洲区,及除哈达、汤图、上马之半、章党之半的抚顺县,新宾苇子峪、下夹河、大四平,沈阳皇姑、大东、东陵、沈河、苏家屯、于洪、沈北新区,辽中杨士岗、刘二堡、潘家堡、茨榆坨、肖寨门、老观坨及辽中镇之半,新民市胡台、法哈牛、张家屯、兴隆堡、兴隆镇、罗家房、三道岗子、陶屯及大民屯之半,铁岭市银州区、清河区,除鸡冠山、白旗寨、双井子、阿吉镇之外的铁岭县,除八棵树、林丰、李家台、上肥地、下肥地、黄旗寨、莲花镇之外的开原市,昌图老城、昌图、马仲河、亮中桥、十八家子、通江口。葫芦岛龙港区,除孤竹营子、白马石、山神庙子、新台门、钢屯之外的连山区,除药王、三道沟、高家岭之外的兴城市,除宽邦、西平坡、葛家、大王庙、明水、秋子沟、加碑岩之外的绥中县。锦州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清河门区、北镇市,除沈家台、班吉塔之外的凌海市,除地藏寺、刘龙台、留龙沟、头道河之外的义县,黑山县白厂门、八道壕、镇安、黑山、大虎山、段家、太和镇、四家子。朝阳市常河营,阜新市卧凤、新民、国华、大板镇。以上合计77803.27平方公里。

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沧州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全部,除青龙县的秦皇岛市,除崇礼区、兴和、康保、沽源、尚义之外的张家口市。以上合计128844.46平方公里。

除延庆区千家店、珍珠泉,怀柔区喇叭沟门、宝山、汤河口、长哨营、琉璃庙、怀北镇,密云区冯家峪之外整个北京。合计14604.93平方公里。

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宝鸡市、铜川市、延安市全部。榆林市减去定边县白泥井、堆子梁、石洞沟、郝滩、砖井一半、盐场堡一半,靖边县宁条梁、东坑、席麻、王渠则、张家畔、海则滩、红墩界、黄蒿界,横山区雷龙湾,榆阳区红石桥、巴拉素、补浪河、马合镇、岔河则、小纪汗、小壕兔、孟家湾、金鸡滩、牛家梁,神木县大保当、瑶镇、尔林兔、中鸡、孙家岔、大柳塔、店塔,府谷县大昌汗、古城、哈镇、庙沟门、老高川。以上合计191322.3平方公里。

宁夏全境减去平罗县红崖子乡、中卫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合计64914.48平方公里。

甘肃兰州市、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州全部,除景泰县洪水镇、漫水滩、上沙沃、五佛、草窝滩之外的白银市,除玛曲县的甘南州,除直滩、海子滩、西靖、黄花滩、永丰滩、长城的武威(不含民勤),民勤县城关、大坝、苏武、三雷、重兴、蔡旗、大滩、双茨科、泉山,永昌县长城以南部分,除老军之半、东乐之半、平山湖、靖安、板桥、平川、合黎、罗城、祁丰之半的张掖市,酒泉市肃州区,嘉峪关市之半。合计224085.4平方公里。

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门源县、贵南县、同仁县、尖扎县,除默勒、央隆、柯柯里之外的祁连县,除拉西瓦之外的贵德县,泽库县麦秀、多禾茂、西卜沙,河南县柯生乡。以上合计53399.16平方公里。

四川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乐山市、宜宾市、泸州市、自贡市、内江市、资阳市、遂宁市、广安市、南充市、达州市、巴中市、广元市、攀枝花市、凉山州(木里县倮波、三桷垭、白碉、项脚、芽祖缺,以稻城俄牙同、吉呷、各卡、香格里拉镇、蒙自替换),黑水、松潘、九寨沟、茂县、汶川、理县,除白河牧场的若尔盖,除查尔玛、安曲的红原县,马尔康梭磨、卓克基、马尔康镇、松岗、大藏、沙尔宗,小金县日隆镇,雅安市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天全县、芦山县,除草科、田湾之外的石棉县,宝兴县蜂桶、大溪、灵关镇,泸定县。以上合计452996.38平方公里。

云南外徼的木氏勋庄,车里宣慰司勐乌、乌得诸寨,孟琏长官司哈瓦,孟艮府,孟定府萨尔温江东岸,镇康御夷州西偏,陇川外围,南甸宣抚司神护关以外,茶山长官司,丽江军民府高黎贡山以西,里麻长官司,合计81959.44平方公里。

综上合计393万7770.33平方公里。

减去江苏东台、大丰、灌云之半,滨海、射阳全部,山东沾化之半,垦利、河口全部,天津滨海新区全部,计20612.6平方公里,得391万7157.73平方公里。

如果是按全盛,即宣德八年那张加上交阯,那就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甘肃、宁夏、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二十三省全部,广西、宁夏、西藏三自治区全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直辖市全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部;朝鲜咸镜北道六镇、慈江道四郡地区;锡金、不丹全部;尼泊尔比拉德讷格尔地区;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毕底约占克什米尔之半;新疆若羌县祁曼塔格、铁木里克及伊吞布拉克、罗布泊东偏,除七角井镇之半的哈密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除林西县外的赤峰市,除四子王旗、化德县的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呼和温都尔镇、潮格温都尔镇,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温更镇、呼鲁斯太苏木、德岭山镇、石哈河镇、乌加河镇、甘其毛都镇、新忽热苏木,包头市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土默特右旗,除兴顺西、怀朔镇的固阳县;缅甸克钦邦、掸邦、实皆省,泰国清迈、清莱、夜丰颂、难府、南邦、南奔;蒙古东方省之半;苏联萨哈林州、滨海边疆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后贝加尔边疆区及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之半;越南承天顺化、宣光、太原、河南、清化、谅山、富寿、河内、海防、乂安、广平、广治、广南、河静、高平、老街、和平、海阳、北宁、宁平、河江、北江、南定、太平、兴安、河西、山罗、岘港、北干、安沛等省市。以上地区合计面积10066884.81平方公里。

user avatar

会有这种争论,本质上是不懂近代西方国际法体系与传统中国朝贡体系融合形成近代清朝领土的历史过程而造成的。中国古代对世界的理解是“天下”,统治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正州郡县、羁縻土司、朝贡属国,再往外是敌国及不通中国的遥远国家,其弱化版是互市及有贡无封的国家。这套体系在融入西方近代国际法体系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两套标准不完全一致。按西方近代标准,中式的羁縻区其实是介于宗主权和主权之间的状态,而中式的朝贡国,则是介于宗主权和独立国之间的状态。其典型体现就在朝鲜和西藏问题上。

西方近代体系里,属国内政外交受宗主国影响很深。但在中式体系里,属国“内政外交听其自主”,也即清朝主张的“属国自主”原则。冈本隆司《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引用的李鸿章跟美国大使扬约翰的这段对话很明显:

“这里有个原则,清朝不想要琉球。我们只想让君主复位。……”
对此我反驳道:“阁下应该从另一个侧面考虑一下您所说的问题。不正是因为清朝不明确的政策才招来了争论和攻击吗?清朝皇帝为什么不划定真正的国境线,向全世界宣言,这里是他的领土,他会进行防卫。这样的宣言也会受到世界的尊重。而清朝虽然声称某处是自己的属国,但之后放弃了对其进行统治的责任。在台湾,日本要求赔偿日本水手被生蕃杀害的损失,清朝不是回答不能为生蕃的行为负责吗?为了惩罚犯下暴行的人,日本出动了军队,清朝才慌忙出面,为让日本撤退支付了赔款。这种做法在西方被称作下流。如果台湾是清朝的领土,那为什么要甘受外国军队的侵略之侮辱?同样的事情在朝鲜也有发生。美国船只的船员被朝鲜人杀害后,我的前任镂斐迪向总理衙门求救,因为清朝回复说不对朝鲜负责任,所以他不得不独自和朝鲜谈判。为什么清朝不划定自己的领土呢?”
总督说道:“清朝的版图(the limits of the empire)是确定的。有清朝,再加上它的朝贡国。这些朝贡国是自主(self-governing)的,但是要向清朝皇帝效忠,这是通过朝贡这一行为表现出来的。只要完成这些礼仪,皇帝就不会干涉其国事。同时,它们的自立(their independence)是清朝的一个重大问题,皇帝不会不关心任何对它们的攻击。”
“在近代这一时代和现在普及的文明中,不可能有朝贡国这种制度。因为殖民地是和首都一样的被管辖区域。在美国有很多的州,不仅有边境的准州,在北边很远的地方还有阿拉斯加那样的飞地。但是,无论任何外国,如果它出于非友好目的在阿拉斯加投入哪怕是一名士兵,其性质就和在纽约投放一万人一样,属于战争行为,大家都会这样看。这就是文明国家的规则。清朝不是也应该适用这一规则,将其版图一元化,向全世界表明它领土的正确边界,来解决困难的局势?”
“外国为什么要破坏清朝和周边各国存续多年的关系呢?我不明白你们的理由。我们一直处得也不错。……”

这里,台湾的生蕃对清朝来说属于羁縻,而琉球是朝贡属国,清朝对两者均未实行直接统治。清朝原本主张对两者行为均不负责,但面对近代西方国际法,最终结果为,确定清朝对台湾生蕃拥有主权,因此后来为生蕃杀害外国人的行为支付了赔偿;而认定对琉球为宗主权,主张恢复琉球国,但并不要求管辖琉球。同样对于朝鲜问题,在朝鲜派驻外美公使事件上,李鸿章表示:

中朝之待属国,向不管其政事,与泰西各国情形迥异。似难援西例相绳。……鸿章非不知西例属国体制,而中国办法向有不同。若自我锐意变更,能发而不能收,咎将谁属。今韩使若显违三端办法,我仍可随时责问。然谓从此显附自主之列,适堕俄人之计,愚见似不尽然。盖西国即认韩自主,决不能显令韩非我属,更不能强令中国不认韩为属。如果韩王夜郎自大、朝贡不至,我可仗义执言、兴师问罪,似未便因此小事逮与决裂。

主张朝鲜在具有独立外交的同时,又需要承认中国的领导地位。而美国则主张:

北京政府很保守,朝鲜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事实上是独立(virtually independent)的。清朝并不愿意故意在朝鲜引起风波或给朝鲜政府添麻烦。然而……朝鲜如果在目前的半独立状态下不发生混乱,清朝也就会限于适时发出谕旨,以提醒朝鲜不要忘记皇帝的天命及其对天下的统治权。……只要朝鲜不受外国的干涉,能够按照自己的法律生活,清朝皇帝的宗主权(the imperial suzerainty of China)就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它只是皇帝周围的中国人驰骋想象造出的不具任何实体的梦话。

这种争论本质上反映的,其实就是传统中国朝贡体系下,属国地位介于西方“宗主权”与“独立国”之间状况的表现。为了破除掉清朝对东南亚朝贡国的这种模糊的宗主权,泰国使者到清朝进贡后回国,遭遇太平天国战乱,途经香港时,香港总督就建议泰国停贡:

香港的英国总督鲍宁特地把贡使请到山顶大厦,询问朝贡被劫之事。最后他对贡使献计说,暹罗现已跻身于英、美、法等大国之间,不应再向中国朝贡,而这次朝贡被劫可以成为以后断贡的理由。贡使回国报告后,暹罗宫廷在是否断贡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虽然意见分歧严重,但此后再未遣使朝贡。(高伟浓《走向近世的中国与“朝贡”国关系》)

西藏问题也类似,不过西藏对于清朝属于羁縻、而非属国,清朝一直主张对西藏拥有主权,英国态度比较模糊,1890年中英藏印条约和1893年藏印续约承认主权,但后来英印当局则又主张中国对西藏只是宗主权而非主权。

英国政府担心国民政府恢复对下列地区传统的政治关系,亦即它认为中国在下列地区曾经享有宗主权。其一,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区。英印政府在1940年早期的一份文件中宣称:“过去的清王朝声称对尼泊尔拥有宗主权,而尼泊尔是印度招募军队极其重要的兵员地。一旦中国政府在西藏设立,就会宣称以前对尼泊尔的宗主权。也有可能,中国会将这种宗主权扩大至锡金和不丹。”柏尔曾言:“单就布丹而言,其民原属西藏族,又尊达赖为其精神上之首领,西藏与之联络甚久,几可扩充成为中国式之无形宗主权。”其二,缅甸和马来半岛。英国外交部官员克拉克(Ashley Clarke)致函印度事务部官员皮尔(R.T.Peel),声称:“虽然宋子文博士在华盛顿与艾登先生的交谈中宣布中国对缅甸或马来亚无任何领土野心,但是我们具有充分理由担心,中国不过是希望将西方列强的这些和其他殖民地纳入中国的轨道。”一些英国人就此认为:“换句话说,中国在西藏的‘宗主权’可以被中国用来描述以前在缅甸或马来亚的中国的‘宗主权’。的确,对英国来说问题就在于如何消除‘宗主权’。”(张皓《1927-1950年中英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较量与争论》)

甚至对藏的宗主权并不取决于驻藏大臣和驻军,因为英国人主张:

“在拉萨的两位驻藏大臣并不是当西藏的总督,而是当大使,即中国宗主权所赖以维持的军队,总共不到只有五百个武装简陋的人。”

当代中国学术界的观点本质是延续清末对羁縻土司和属国的区分,视羁縻为主权,属国为宗主权,因此对西藏的法律地位,一直强调从元朝开始就是主权。明初对西藏有较深的影响,中期以后,基本就只剩朝贡关系了,但明朝对西藏的封号是都司、招讨司、万户府之类的羁縻军职或法王之类的宗教职务,无论明初还是晚明,明朝对西藏的定位都是羁縻土司而非属国。因此按晚清民国直到今天历代中国政府的观点,明朝在西藏都是主权,而非宗主权。

当然网络讨论不需要完全按照国家的外交政策来,部分网友似乎更倾向于认可近代西方国家对华外交交涉时所主张的争议观点,即认为羁縻是宗主权、朝贡国实为独立国,这种观点似乎也很有市场。但观点只是观点,近代的历史事实是,中国朝贡体制融入西方国际法时,朝贡国基本都被视作宗主权而非独立国(部分模糊的,比如泰国选择了断贡独立,哪怕尼泊尔,英国都承认清朝有非常微弱的宗主权),而羁縻土司被认为主权。对两属的土司则进行划界,比如英国灭缅甸,中英西南划界,原本两属的西双版纳划入中国,对无主地如缅北野人山,清朝也用明朝曾封过土司作证据,以及主张:

“各国属地土人有向其属国而无治理实据者甚多。非特边界外有之,即中国十八省内亦有之,如湖南、贵州苗人瑶人各种,居于山中,平时不甚归中国治理,而实未尝不归中国管辖。由此观之,即使中国为治理开钦野人,亦不得未见治理实据,遂谓中国不能有治理之权。”

谭其骧历史地图对历史边界的处理,其实也基本按这个原则,但又同时兼顾周边小国“感情”,只对陷于西方包括印度的地区则主张主权,对已独立的国家则哪怕羁縻也不划入历史版图。网络讨论时很多人提到谭其骧对云南外部土司的处理双标严重,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另外对清代不丹锡金的处理其实也一样,这两处在西藏原本是羁縻、不是属国,但清末并不争取其地主权,加上后来又独立,因此谭图这两处在明代列入版图,清代反而不列入,而对陷于印度的拉达克,就按羁縻=主权的原则均列入明清版图了。

李铁铮《西藏历史上的法律地位》则代表美国另一种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元朝和明朝对西藏有宗主权(一些时期对地方行政也行使权力),明末和硕特蒙古征服西藏、再到清军进藏,清朝开始拥有对西藏的完全主权。这种观点本质是把中国传统的“羁縻”概念拆开,把羁縻程度深的视作主权,羁縻程度浅的视作宗主权。对应的,有的把属国概念也拆了,元朝虽设征东行省但并未废高丽国,在谭其骧仍算外国,而有的著作就把元对高丽、甚至明清对朝鲜也都直接划入版图了。

个人支持羁縻=主权、朝贡=宗主权,这既是晚清民国以来中国一贯外交争取的观点、也基本为近代西方接受、并以此形成了近代中国领土。认为“晚明没有西藏主权”这种观点,本质相当于把晚明平移到近代,然后再否定掉近代中国的外交努力,签订对中国极不利的条约的平行世界的逻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1368年—1644年)的疆域范围经历了从统一到分裂、扩张与收缩的过程,其实际疆域的确定与边疆政策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明朝疆域的详细分析,特别是西藏和蒙古的归属问题: 一、明朝的疆域范围1. 核心区域 明朝的主体疆域以中原地区为核心,涵盖今中国的大部领土,包括: 华北:河北、山西.............
  • 回答
    明朝的疆域问题,尤其是是否包含今日的新疆、西藏和蒙古地区,历来是史学界探讨的焦点,也容易引起一些误解。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归历史文献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抛开后世的疆域概念,仔细梳理明朝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和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古代王朝的“疆域”概念,与现代国家边界的概念是不同的。古代的.............
  • 回答
    蓝玉大败北元后,明朝确实将蒙古高原纳入其疆域,但到朱棣(明成祖)时期,内蒙古地区逐渐脱离明朝控制,这一现象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军事、地理因素,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蓝玉之战后明朝的边疆格局(1372年)1. 蓝玉的胜利与北元的衰落 蓝玉在1372年率军击败北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
  • 回答
    明朝未能完全覆盖元朝疆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多种因素,从政治、军事到经济、民族关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能简单地说是因为“明朝不行”或者“元朝太强”,而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元朝的疆域是空前辽阔的,这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蒙古骑兵的强大武力和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
  • 回答
    明朝(1368–1644年)在西藏和东北地区的历史关系较为复杂,涉及政治、宗教和军事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这两个地区分别详细分析明朝的实际统治情况: 一、西藏(今西藏自治区)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并非直接的行政控制,而是通过宗教和外交关系维持松散的联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 宗教联系与册封制度 .............
  • 回答
    明朝宗室子弟与清朝八旗子弟的经济状况差异,可以从制度设计、财政基础、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比较: 一、明朝宗室子弟的经济状况1. 俸禄制度 明朝宗室实行严格的俸禄制度,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等不同等级。 亲王:年俸通常为5万两白银以上,但后期因财政困难被.............
  • 回答
    明朝和清朝的鼎盛时期各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成就,而康熙与朱棣作为两位重要的帝王,其军事才能也各有特色。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成就、战略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 一、明朝与清朝鼎盛时期的比较 1. 明朝的鼎盛时期:永乐年间(14021424) 背景: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登基后,明朝进入“.............
  • 回答
    明朝(1368年-1644年)在军事制度和权力结构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削弱和打压武将集团,防止其威胁皇权。这一过程贯穿了明朝多个时期,涉及政治、军事、制度和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洪武时期:削藩与卫所制度的建立1. 削藩政策 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年间(13681398).............
  • 回答
    明朝在军事扩张方面的表现确实与汉唐时期存在显著差异,其规模、范围和方式均不及汉唐。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明朝与汉唐在军事扩张上的异同: 一、汉唐时期的军事扩张特点1. 汉朝(前206年220年) 西汉时期:汉武帝(前141年前87年)通过“开疆拓土”政策,征服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敦煌、张掖.............
  • 回答
    明朝(13681644)与元朝(12711368)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尽管明朝在许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制度,但也有学者认为明朝在某些关键领域相较于元朝存在“倒退”或“退步”的现象。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的矛.............
  • 回答
    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2年)之间的文明程度差异并非简单的“代差”,而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互动。明朝的失败(最终被清朝取代)并非因为清朝在文明程度上“碾压”,而是由于明朝内部的系统性危机、外部压力以及历史阶段的自然更替。.............
  • 回答
    明朝放弃奴儿干都司(位于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是一个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和军事复杂因素的长期过程。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过程的原因和背景: 一、奴儿干都司的地理与历史背景1. 地理位置 奴儿干都司设立于明永乐年间(1413年),管辖范围大致包括: 中国东北的黑龙江流域(今黑龙江、吉林.............
  • 回答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国力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差异,但整体上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然而,是否可以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和历史事件,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明朝的强盛时期:永乐至万历(1402–1620年.............
  • 回答
    明朝在郑和下西洋与解决倭患之间选择前者,主要源于多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决策的背景与原因: 一、财政与资源分配的优先级1. 郑和下西洋的巨额耗费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历史上最庞大的海外活动,仅永乐年间(14051433年)就耗资数百万两白银(按当时货币计算).............
  • 回答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中国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明朝的贡献: 一、政治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强化1. 废除宰相制度,强化皇权 朱元璋为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废除了自秦汉以来的.............
  • 回答
    明朝前期(13681435年)是否曾有机会接管漠北草原,需从军事、政治、地理等多角度分析。以下为详细梳理: 一、历史背景与漠北草原的地理范围 漠北草原:通常指蒙古高原北部,包括今中国内蒙古中西部、蒙古国及西伯利亚部分地区,是元朝时期蒙古各部的核心活动区域。 明朝与蒙古的关系:明朝建立后,元朝残余势力.............
  • 回答
    明朝晚期的火器技术和神机营确实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最终在面对清军时仍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明朝火器的局限性1. 技术发展受限 明朝火器技术在明代中期(如嘉靖、万历时期)确实有所进步,佛郎机炮、神机箭等火器在射程、射速和威力上优于前朝,但整体仍处于冷.............
  • 回答
    明朝(1368年-1oint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历史、文化、科技和艺术成就在现代网络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导致关于明朝的粉丝数量众多。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原因: 一、历史地位与文化传承1. 中国历史的黄金时期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一,政治制度、经济体系、文化发展.............
  • 回答
    明朝卫所制是明初重要的军事制度,旨在强化中央集权、保障边疆安全,并通过屯田制度解决军费问题。其优缺点可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如下: 一、卫所制的起源与核心特点1. 制度设计 设立时间:洪武年间(13681398),由明太祖朱元璋直接设立,以取代元朝的军户制度。 组织结构:全国设“卫、.............
  • 回答
    明朝(13681644)与清朝(16441912)的对外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明朝未如清朝般沦为“半殖民地”。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涉及历史背景、国际形势、政策选择及中西力量对比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明朝的国际地位1. 欧洲殖民扩张的阶段差异 明朝时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