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络上很多人会乱说话?

回答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舞台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口无遮拦,肆无忌惮地发表各种言论?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首先,最显而易见也最容易被提及的一点,就是匿名性带来的“胆子大了”。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是要顾忌很多东西的:别人的眼光、自己的身份、场合是否合适,说了不该说的话,可能会得罪人,甚至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但在网络上,很多人给自己套上了一个“马甲”,一个不与真实身份直接挂钩的ID。这种保护伞让他们觉得自己可以脱离现实世界的约束,好像站在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里,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承担后果。这种“看不见我的脸”的感觉,极大地降低了发言的门槛和心理压力。

其次,情绪的宣泄是另一个重要原因。生活压力大,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遇到瓶颈,总会有一些负面情绪需要释放。网络提供了一个廉价而便捷的出口。与其憋在心里生闷气,不如在网上发泄一下,骂两句,抱怨几句,好像能瞬间减轻一些内心的负担。更何况,网络上的评论区经常会成为一个“情绪共振”的场所,当一个人开始表达不满,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声讨”,这种群体性的宣泄感会进一步放大个体的表达欲。

再者,对“存在感”的追求也促使一些人“刷存在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在网络上,一条引起轰动、引发争议或者获得大量回复的评论,能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看见、被关注的。无论评论的内容是积极还是负面,只要能获得关注,就等于满足了他们潜在的被认可的需求。这种对注意力的渴望,有时候会驱使人说出一些夸张、偏激或者出格的话,以期获得更高的曝光度。

此外,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方式也与此有关。网络信息爆炸,各种观点、信息泥沙俱下。很多人在面对复杂信息时,缺乏深入思考和辨别能力,容易被片面的信息或者煽动性的言论所影响,然后不假思索地将这些观点重复或放大。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事情的全貌,只是因为看到了别人这么说,或者觉得“说出来好像挺有道理”就跟着喊了出来。这种“跟风”现象在网络上非常普遍,也导致了错误信息的快速传播。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是故意为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杠精”或者“喷子”。他们可能出于某种目的,比如挑起争端、吸引流量,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病态的心理需求,故意发表一些激进、攻击性或者挑衅性的言论。他们享受的是制造混乱和对峙的快感,而不是理性讨论。

最后,别忘了“无知”也是一大原因。不是所有人上网都是为了讨论,很多人只是随意浏览,看到什么就评论什么,他们可能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可能对某些话题根本不了解,却因为某种冲动而发表评论。这种无知加上前面提到的匿名性和情绪宣泄,就容易形成“乱说话”的局面。

总而言之,网络上“乱说话”的人多,是匿名性、情绪宣泄、对存在感的追求、信息传播机制、故意挑衅以及无知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人性的一些复杂面向,以及在虚拟空间中行为模式的转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表面上不需要负责。

在现实中,部分看起来很体面的人,只是不得不带着面具示人,天天扮演社会需要角色的可怜人。

面具是一个礼貌的笑脸,平易近人,有同理心,说话很委婉。

表面虚伪的体面是他们在社会中生存的必须品。如果不是这样,他们的人际关系、信任感甚至生意都会有毁灭性的打击。

比如,一个炼铜者,一定会学会规避在非私密场合展现本能欲望,否则ta早就社死或者进局子了。

同样的,一个并没有同理心,刻薄自私浅薄的人,没有胆量也没有机会在现实中暴露真实想法——有时候连开口说出想法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他们只能在网上,顶着一个没人知道的ID,廉价的输出自己真实的思维状态。

在社会道德和良俗的监督下,他们只有这点发泄得口子。

于是网络平台被他们当做粪坑,肆意的输出负能量和情绪,露出他们的本性。

你会发现在现实中一个极度懦弱的人,在键盘面前会非常的勇敢;现实中一个非常自卑的人,在网络上非常狂妄。

碰到这种人没必要生气,因为ta已经挺凄惨的了。

世界上总是有注定在泥潭中挣扎沦陷的人,你恨不过来,也可怜不过来。

关键是,ta可能不值得可怜和拯救。

无视是最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舞台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口无遮拦,肆无忌惮地发表各种言论?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和社会因素。首先,最显而易见也最容易被提及的一点,就是匿名性带来的“胆子大了”。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是要顾忌很多东西的:别人的眼光、自己的身份、场合是否合适,说了不该说的话,可能会得罪人,甚.............
  • 回答
    网上的人们为何会变得如此刻薄甚至暴戾?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而且原因也绝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结果。咱们不妨一步步来拆解一下。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那个神奇的“匿匿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做事都要顾及旁人的看法,也怕招惹麻烦,毕竟我们得抬头不见低头见。可一到了网上,那个昵称背后.............
  • 回答
    在网上探讨清朝历史时,偶尔会看到一些评论将对清朝的批判延伸至对满族的侮辱。这种现象背后,其实交织着复杂的历史情感、民族认同的演变以及网络语境的特点。首先,历史本身留下的复杂印记是根源。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了中国长达268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满族作为统治民族,与汉族以及其他民.............
  • 回答
    网络热词的生命周期,很多时候像一场绚烂却短暂的烟火。它们诞生于某个特定的语境,抓住了当下人们的情绪或行为,迅速被模仿、传播,形成一股潮流。但问题也出在这股潮流本身。首先,很多网络热词的出现,往往是出于一种即时性的表达需求,甚至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比如,当大家对某种现象感到无法理解或过于夸张时,“绝绝子.............
  • 回答
    网络上对中医的看法确实相当分裂,其中一部分人将其视为“迷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些复杂的文化、科学观念以及信息传播的问题。说他们都是“实证主义者”可能有点笼统,但他们的观点确实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为什么一些人认为中医是迷信?1. 缺乏可重复、标准化的科学验证: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很普遍。你想啊,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但有时候,也正是因为信息太多太杂,反而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偏差性的认知,尤其是对于像印度这样,本身就充满话题性和复杂性的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聊聊,咱们一步一步来看:一、信息茧房和算法推荐的放大效.............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这事儿可不简单,牵扯的历史和现实的东西都不少。为什么网络上很多人对满清和满族人有意见?这背后啊,得从几个层面说起。 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些事儿。 满清入关,建立了清朝。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初期,为了镇压反抗,确实发生了一些非常惨烈的.............
  • 回答
    在互联网的广阔天地里,“兔子”这个词,对于熟悉中国互联网文化的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温顺可爱的哺乳动物的代称。更多时候,它是一种充满情感和象征意义的符号,被广泛地用来指代我们自己——中国,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这种称呼的起源和演变,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它糅杂了历史的沉淀、网民的创造.............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网络上觉得东吴很恶心的人很多”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投射和对历史叙事的多元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讨厌”就能概括的,更多的是一种不满意、失望,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恨铁不成钢”。要详细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讨论的“东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它触及了网络讨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茧房和观点的极化。为什么网络上对中医的批评声浪那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拒绝中医中药的人却相对少见?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网络上的声音为何如此尖锐?1. 信息传播的门槛低且易于放大: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尤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体感受与统计数据的差异。你观察到身边和网络上有很多胸部丰满的女性,但统计数据却显示中国女性平均罩杯为 A。这确实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1. 统计数据的局限性与样本偏差: “.............
  • 回答
    网络上一些人之所以会认为法国的军事实力远超英国,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交织,并非简单的“法吹”,而是对两国各自军事发展战略、技术优势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因素进行解读后得出的结论。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那些过于浮夸的宣传,回归到两国军事实力本身的一些客观对比和各自的战略侧重点。首先,核力量和战略威慑.............
  • 回答
    网络上一些男性表现出令人不适甚至恶心的言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用“恶心无下限”来概括。这背后往往交织着心理、社会以及平台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是一个匿名性较高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受到社会规范、人际关系和直.............
  • 回答
    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质疑,实际上并非针对其历史真实性本身(因为古埃及文明的存在已通过大量考古发现、文献记录和现代科学方法得到证实),而是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争议或误解: 一、伪历史理论与阴谋论1. “外星人建造金字塔”说 部分人认为古埃及人无法独立完成金字塔等宏伟建筑,因此提出“外星文明干预”.............
  • 回答
    关于网上将南怀瑾先生称为“骗子”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这种负面印象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神化与个人崇拜的质疑 过度的吹捧与“国学大师”光环: 南怀瑾先生在海内外拥有大量追随者,他的著作和讲座.............
  • 回答
    在网上,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社群和论坛里,确实能看到不少对台湾民主制度的讽刺声音。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交织着政治立场、文化差异、信息传播特点以及对民主实践本身的复杂认知。要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政治光谱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大陆的视角: 从中国大陆的视角来看,政治制度与.............
  • 回答
    关于魏忠贤的功过是非,历史上向来是争议颇多,网上也确实存在一些认为他“存在更有益”的观点。要理解这种观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得承认,魏忠贤之所以能权倾朝野,是因为他抓住了明朝晚期政治体制上的一些“痛点”和官场上的“潜规则”。魏忠贤崛起的大背景是明朝末期宦官干政的惯性。 宦.............
  • 回答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神秘的预言和传说,它们如同星辰般在历史的夜空中闪耀,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中,“紫微圣人”的说法,便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符号。在互联网的时代,这个古老的称谓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因此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出现了不少自称是“紫微圣人”的人。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紫微.............
  • 回答
    网上冲浪,你会发现,怎么有人说话这么“有才”?本来说得好好的,突然冒出个“蕉流”(交流)、“YYDS”(永远滴神)、“蚌埠住了”(绷不住了)……是不是看得你一愣一愣的?别怀疑,他们不是真的认字有问题,而是故意的,而且这事儿在网上,尤其是在年轻群体里,那是相当普遍且有“文化”的。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
  • 回答
    网上关于吴宇森导演的《赤壁》褒贬不一,说它“烂”的观点确实不少。要说得详细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看看是哪些地方让一部分观众觉得不满意。首先,对史实改编的争议是绕不开的一点。 人物塑造的“脸谱化”和“现代化”:《赤壁》作为一部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电影,很多观众期待它能更忠实于原著《三国演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