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很乱,大家就这样看看吧
本人四川人,其实觉得还好,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方言,每种方言都有让人喜欢的地方也有搞笑的地方。在座的广东人我说你们说话像鸟语,不信你们用粤语读一下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歌。(大雾)当然这句话是开玩笑的,抱歉。
下面是我根据我用四川话打一段字(里面四川方言的地方的发音是我认为的发音,希望不要介意哈)
我真滴(的)没jiodei(觉得)四川话有啥子(什么)搞笑滴地方,哪个地方莫得(没有)自己滴方言嘛,真滴是(真的是),我想的脑壳都nu(懵)了还是想不到哪里搞笑。我不得扯谎(撒谎),真滴不ho(哄)你们。
诶,你们笑个喘喘,信不信老子给你两jio尖(脚尖)?恩施是(硬要;非得)要我发火lo(了)才dei行(可以)蛮(吗)。
哦哟,你还笑!你恩施是阔以哟,笑得给个瓜娃子样,憨口水(口水)都流出来了,算咯算咯,给你两个说话费口水子,老子不说咯,眼lu水(眼泪)。你要咋块(怎样)就咋块。
还有的话,可以在科普一些土话,不过这些一般四川年轻人都不怎么用了。
撒午:中午,晌午
吃撒午:吃午饭
包谷:玉米
倒拐子:胳膊肘
客膝板:膝盖
勾子:屁股
黑漆马孔:形容没有光线,很黑
爪子:干什么?
坐倒起:坐下
秧秧:叶子,树苗,菜苗等
里头:里面
你把盖子给我邹到起:你把盖子帮我盖住
折耳根:鱼腥草
脑壳:脑袋
kaka角角:角落
hanghang里头:巷子里面
楼透jio:楼下
你在爪子。:你在干啥
今天写到这里,有机会了再更,
另外,四川人很少有人能说出标准的普通话,基本上说的都是川普,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有口音就去嘲笑四川人,我每次和外省的朋友说话时他们都会笑话我的口音,虽然每次都只是笑笑,都会解释,但是每次都很无奈。
和四川人说话,不要去纠正他们的s和sh,r,z和zh,l和n,en和eng,on和ong我们是真的分不清楚这几个口音,短时间是改不了的。(至少我是这样)
因为四川话土,土得恰到好处,既土到了日农垮兮、飞天玄火的,又还没有土到让人听不懂的程度。国内同样的情况还有东北苞米茬子味儿普通话,同样也很土,但也没有土到完全听不懂。
这种方寸的拿捏非常重要,你晓得龟儿子在说土话,瓜迷日眼的,但是大概能猜到是啥意思。一方面因为土所以有幽默感,一方面又还没有那么土所以能听懂,具有传播性。两方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完全字正腔圆像新闻联播那种发音就没什么幽默感,而太过于深奥如湖南话客家话广东话,则不会有太大的传播范围,幽默感虽有,传达不过去。
东北苞米茬子话在传播性这一点上比四川话要强一些,大概还是普通话的底子加上了东北关外的苞米茬子味,但凡听得懂普通话就听得懂东北话,有利于幽默感的广泛传播。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才有赵本山的存在,老赵的梗,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get到。
四川话就吃了这个亏,毕竟是西南官话的底子,出了西南三省一市一自治区,幽默感就要打一点折扣,甚至完全get不到了。在这种条件下四川好多大佬其实才华不输本山大叔,可惜就是走不出大西南。
我们亲爱的李贝贝就遭中央电视台豁了,豁得金叫唤。
就产生的土壤来说,四川话和东北话也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
第一个是都怕老婆。东北老娘们与四川婆娘,中国别的地方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俩地方是妇女们只手遮天。倒不是说这俩地方男人弱,而是单纯的女人强,自古女性地位高,劳动参与率高,男女平等意识很浓厚。这就产生了很多笑料和段子。比如说,四川管怕老婆的男人叫“耙耳朵”,老婆教训老公叫“车24频道”。说怕老婆的男人耳朵软,能像老式黑白电视机的频道转换开关一样,整整拧两圈。
第二个是,都是典型的农耕区,物产丰富生活安逸,生存压力没有那么大。这样才有充足的时间去冲壳子摆龙门阵,茶馆头一坐就是一天。东北也是一样,漫长的冬天又没啥事好干,闲唠嗑是主要的消遣。要是喊你龟儿一天奔命一样的做不完的活路,看你个舅子还吹牛皮挂裤裆两根jio杆响当当?
第三个是文化包容性强,随便开玩笑不容易得罪人。东北是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四川是多民族混居。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四川话可不是一种方言,不同片区方言差异很大,甚至这一片都不止一种语言,除了汉语,还有藏语、彝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长期的历史融合让这里人政治敏感度比较低,开个玩笑不至于上纲上线,轻易不翻脸。你要是在美国、北欧,乱开玩笑反手就是一个政治正确打得你生活不能自理。久而久之自然人人自危,谁还敢随随便便开玩笑。
这些因素造成四川人比较热衷于扯把子,求钱没得一分还一天到黑p话多。
在“后本山时代”,在互联网上四川话作为一种小众幽默方言,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在讲究多元化的互联网世界,中国人可不能光靠着赵大忽悠老师活着,同样具有幽默感也具有一定传播性的四川话就赶上了好时代。
前面图片里那个玩儿双节棍的地中海头型爆烟子老头儿,名叫“李伯清”,四川人民亲切的称为李贝贝,别号“金叫唤”,英文名“贝尼马列斯(背你妈的时)”。他主要以“散打评书”著称,这人年轻时候在成都拉过板板车,踩过Y三轮,底层生活经验很丰富。评书内容主要也是家长里短、鸡鸣狗吠,堪称四川话6级标准教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