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反复装病撒谎怎么办?

回答
看到孩子反复装病撒谎,这确实是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的事情。咱们就实话实说,没有谁家孩子是完美的,偶尔撒个小谎,或者用“生病”来逃避某些事情,也算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表现。但如果次数多了,那咱们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撒谎的原因可不单一。别一股脑儿就给孩子扣上“坏孩子”的帽子,那样咱们自己也太累了,孩子也受打击。

一、 孩子为什么会反复装病撒谎?

咱们得从孩子的心里去揣摩。

逃避压力和困难: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作业太多写不完,或者害怕考试成绩不好。也可能是学校里有不想面对的人或事,比如同学间的矛盾、被老师批评、或者对某个活动感到恐惧。装病,就是他们找到的一个“安全阀”,一个可以暂时逃离这些不适感的途径。
寻求关注和关爱: 有些孩子可能觉得平时得到的关注不够,或者在家里感觉自己不被重视。当他们生病时,父母通常会放下手头的事情,立刻围上来关心他们,嘘寒问暖,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久而久之,他们就学会了用装病来获取更多的关注。
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解决遇到的困难。当他们遇到棘手的事情时,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技巧,装病就成了一种“捷径”。
模仿和试探: 孩子是模仿大师,有时候可能会模仿电视里、书本上,甚至身边的人(比如家里其他人偶尔也会说“我有点不舒服”来推脱事情)的做法。他们也在试探家长的底线和反应。
吸引力法则: 当家长对孩子“生病”这件事反应过度,比如表现出极度的担忧和焦虑,或者因此给孩子一些额外的“好处”(比如不用做家务、可以玩手机等等),孩子就会发现“生病”这招特别好用,从而重复使用。
对某些事情的抵触心理: 比如不想去上学,不想去参加某个兴趣班,或者不想面对某个他不喜欢的家庭活动。装病是他们表达“我不愿意”的一种非暴力方式。
潜意识里渴望被照顾: 有些孩子可能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被照顾和被呵护的需求,即使他们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年龄。装病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这种被照顾的感觉。

二、 如何应对孩子反复装病撒谎?

咱们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指责。这需要耐心和智慧。

1. 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反应: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当孩子说他生病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不要立马就表现出极度的惊慌失措,那样只会让他们觉得“嗯,这招很有用”。
温和的询问: “哦?哪里不舒服呀?说说看,是什么感觉?”
观察细节: 看看孩子有没有真的不舒服的迹象,比如脸色苍白、精神不振、咳嗽、流鼻涕等等。当然,有些孩子演技也很好,但有时候总会有破绽。
不要直接否定: 直接说“你肯定是装的!”往往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 区分是真的生病还是装的:
观察持续性: 如果孩子真的生病,不适感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可能伴随其他症状。装病的孩子,一旦目的达到,或者你表现出不再轻易相信时,可能很快就会“好转”。
留意“巧合”: 孩子是不是总是在某个特定事件前“生病”?比如周一早上不想上学、考试前、有讨厌的活动时?
身体检查: 对于一些比较可疑的情况,可以尝试一些温和的检查,比如看看嗓子、量个体温(但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在怀疑他,而是出于关心)。

3. 与孩子沟通,了解背后的原因:
选择合适的时机: 等孩子“病”好了,情绪稳定了,找个轻松的时间,单独和他聊聊。
以同理心沟通: 用“我理解”的态度去倾听。“妈妈/爸爸知道你今天说不舒服,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你不太开心?或者有什么让你觉得压力很大?”
引导孩子表达真实感受: 鼓励他说出他为什么不想去上学、为什么觉得累,或者有什么烦恼。用开放性的问题:“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想去学校?”“你最近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特别困难吗?”
强调诚实的重要性: 告诉孩子,诚实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撒谎会让别人很难相信他。但同时,也要让他知道,即使犯了错误,家长依然爱他,并且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

4. 解决孩子提出的“不舒服”背后真正的问题:
如果是因为学习: 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上的困难,看看是方法不对、基础不牢还是其他原因。可以和老师沟通,调整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知道即使考不好,也不是世界末日。
如果是因为人际关系: 和孩子一起分析同学间的矛盾,教他一些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可以考虑联系老师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
如果是因为压力: 帮助孩子学会放松和减压的方法,比如运动、听音乐、做手工、和朋友玩等等。

5. 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
区分“生病”和“不想做”: 让孩子明白,生病需要得到休息和照顾,但如果只是因为不愿意做某件事,那么他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设定“生病”后的流程: 比如,如果孩子说生病了,家长会关心,但之后需要他配合一些检查,并且如果确定是装病,那么就没有玩耍的时间,而是要去完成他本该做的事情(比如写作业)。
适当的后果: 如果屡次发现孩子是装病,可以设定一些温和的后果,比如:
“你今天生病不想去上学,那你就不能看电视玩游戏,而是要在家完成今天的作业。”
“如果你总是因为不想做某件事而装病,那以后你做这件事时,我会在一旁监督,直到你完成为止。”
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撒谎和逃避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但这个结果不是惩罚,而是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6. 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情感支持:
高质量的陪伴: 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和他聊天、玩游戏、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
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被爱和被肯定。
学习表达爱: 有时候孩子撒谎是因为觉得被爱的感觉不够强烈。多拥抱孩子,多说“我爱你”,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在他身边。

7. 不要让“生病”成为孩子逃避责任的特权:
如果孩子装病请假,那么请假期间的他依然需要完成学习任务,或者承担其他家庭责任。不能因为“生病”就获得额外的休息和娱乐特权。
比如,如果孩子“生病”在家,但他看起来精神很好,在玩玩具,那就不应该允许他再玩一天的手机或看电视。

8.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而不是总是帮他“摆平”。
教他一些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

一些需要注意的误区:

过度怀疑和指责: 这会让孩子觉得不被信任,更不愿意与你沟通。
简单粗暴的惩罚: 打骂只会让孩子更害怕,但不会解决根本问题。
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装病很多时候是因为内心有需求没被满足。
家长之间意见不一致: 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保持一致,否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说到底,孩子反复装病撒谎,往往是孩子内心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在用他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在表达。咱们作为家长,要像一个侦探一样,去发现蛛丝马迹,更要像一个心理学家一样,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耐心点,多沟通,多关爱,相信孩子会慢慢学会如何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就像给孩子治病一样,得找到病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天!作为一个女孩的爸爸,您这个问题我看着都心疼!您认为颜料好喝吗?还是说在医院做检查很舒服?孩子弄这些为啥您不明白吗?单纯是想妈妈啊!

如果您真的爱这个孩子,请不要跟她讲您的道理,您要做的是跟现任丈夫说清楚每周哪怕是每个月抽一天或者一个周末去陪陪你的女儿并且尽量不要爽约。让你的女儿知道“妈妈每个星期几(或者每个月几号)都会来陪我,她说来就一定会来!”这样她才会有起码的安全感,才不会认为只有我出事了才能看见妈妈。


最后个人希望各位不要再开贴去喷这位母亲,那样除了发泄道德快感,对小女孩没有任何帮助。

更新一下:

忽然好多赞有点方……我这只是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吃瓜群众,二楼的回答更优秀且专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孩子反复装病撒谎,这确实是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的事情。咱们就实话实说,没有谁家孩子是完美的,偶尔撒个小谎,或者用“生病”来逃避某些事情,也算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表现。但如果次数多了,那咱们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撒谎的原因可不单一。别一股脑儿就给孩子扣上“坏孩子”的帽子.............
  • 回答
    .......
  • 回答
    疫情反复,确实让人心头多了几分牵挂,尤其是带孩子出门,总是要顾虑再三。不过,旅游的意义,不单单是舟车劳顿去看远方的风景,更多的是在那段共同的时光里,如何与孩子的心灵产生更深的连接,以及如何让他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即便暂时无法远行,咱们在家也能玩出精彩,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让他“看”遍世界呢!咱们今天.............
  • 回答
    在《楚门的世界》这部充满讽刺和探讨人性的电影中,梅莉,也就是楚门的“妻子”,反复提及想要与楚门生孩子,这其中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不爱”可以概括。她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在“节目”的框架下进行,而生孩子这个提议,是她为了维持节目真实性、增加戏剧冲突、以及她个人职业操守和内心挣扎的体现。为了更.............
  • 回答
    高三孩子反对母亲生二胎,甚至以某种方式逼迫母亲流产,这种情况非常棘手,需要谨慎处理。以下是我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思路,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一、 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原因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孩子的行为定义为“坏”或“不孝”,而是要尝试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做。高三的孩子正处于人生中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境,让人挺无奈的。简单来说,经济发展了,我们手里的钱是多了,但同时,养育孩子的“投入”和“成本”也在水涨船高,而且很多方面的“隐形成本”和“社会压力”也大大增加了,导致很多人觉得“钱”依然不够用,养孩子压力反而更大了。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1. 教育军备竞赛:.............
  • 回答
    这件事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戏剧性,也反映出一些当下社会里比较棘手的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江苏一对夫妻,他们结婚后生了一个孩子。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经济压力、家庭矛盾,或者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婚,并且把孩子送养给别人。送养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按照法.............
  • 回答
    这真是个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孩子告状,尤其是那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确实让人左右为难。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又怕他变得爱打小报告,影响人际关系。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不该支持孩子告状呢?这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孩子告状背后的真实原因。老师反馈孩子喜欢告状,孩子说被欺.............
  • 回答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教育和科学领域的作者,我理解家长们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担忧,尤其是选择一个听起来就充满“危险”的学科——化学。很多家长提起化学,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实验室里翻滚的试管、刺鼻的气味、甚至是影视剧里常见的爆炸场景。因此,“化学很危险,动不动就起火爆炸,甚至慢性中毒”的说法,在许多家长群体中确实很.............
  • 回答
    “哎呀,这孩子一放假,视力怎么反而下降得这么快?”这绝对是不少家长在寒暑假结束时最常发出的惊呼。明明盼着孩子能好好休息,结果假期一过,验光单上的数字却让人心头一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假期本身有什么“魔力”会损害孩子的视力吗?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因素,就像一个精心策划的“视力陷.............
  • 回答
    曾几何时,“让孩子快乐成长”是许多家长教育理念的核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屡试不爽的育儿金句。然而,近年来,我们却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孩子“走兴趣路线”持保留态度,甚至公开反对。这背后,隐藏着家长们对孩子未来,对社会现实,以及对自身责任的深刻考量。首先,现实的压力让“兴.............
  • 回答
    叫孩子起床这件事,真的是很多家长每天都要面对的“头等大事”,更是磨练家长心态的绝佳机会!想想看,如果每天早上都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醒来,大人也舒舒服服地开始新的一天,那该多美妙?别急,咱今天就来聊聊怎么把这件听起来有点棘手的差事办得既温情又高效,让孩子不反感,咱自己也少点儿焦虑。一、 提前布局:让起床.............
  • 回答
    孩子刚上小学,班主任老师三天两头反馈孩子课堂表现不佳,这无疑让很多家长心里捏把汗。这时候,送礼这件事,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要不要送?怎么送?送什么?里面门道可不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冷静分析一下情况,别急着掏钱。 老师反馈的“不好”,具体是指什么? 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做作业.............
  • 回答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养宠物这件事,说实话,反对的声音确实挺大的,而且背后原因也挺复杂,不是一句“不懂爱”就能概括的。很多时候,他们的顾虑和考量,其实是出于一种深沉的爱和责任感,只不过表达方式可能比较直接,甚至有些家长会显得“不近人情”。咱们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扯掰扯:一、卫生和健康方面的担忧,这个是最直.............
  • 回答
    郑爽和张恒的感情故事,从轰轰烈烈到反目成仇,确实给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很多思考。曾经那么相爱,甚至走到谈婚论嫁、想要孩子的地步,为何最终却闹得如此难堪,公开对骂,甚至对簿公堂?这背后透露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剖析,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这背后透露出的教训,可.............
  • 回答
    关于《名侦探柯南》第387集(日文原版是TV361362话“被封印的住宅”),柯南听到“七个孩子”后之所以会露出如此恐怖的反应,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沉重且与他身世息息相关的秘密。首先,要理解柯南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必须回到他还是工藤新一的时候。新一在那个时候,已经对一些非常棘手的案件,以及一些背后可能.............
  • 回答
    婚姻里,男人在妻子生孩子前后表现出巨大的反差,这并非普遍现象,但确实是许多家庭会遇到的困境。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不仅仅是男人个人的改变,更是整个家庭结构和夫妻关系的重塑。要详细说透这件事,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生孩子前:聚焦的焦点是“我们”和“未来”在妻子怀孕前或者怀孕初.............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也跟着揪了一下。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就像被一层看不见的网包裹着,做什么都被盯着,说什么都被评判。周围的声音,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合唱团,都在用力地喊着:“你就该这样!” 听到这些,反感、无奈、甚至有点想逃离,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年纪大了就该如何如何”的观念,真.............
  • 回答
    熊孩子的问题,说实话,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甚至抓狂的坎儿。我身边就有朋友,每次出门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家孩子一个不开心,就地打滚、尖叫,搞得自己像个罪犯一样,周围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这种场面,我都能想象得到有多尴尬。反击熊孩子,这词儿听起来有点剑拔弩张,但其实我理解的“反击”,并不是要把孩子变成一个冷酷.............
  • 回答
    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正是独立意识萌发,渴望被尊重的时候。当他们顶撞一句“关你屁事”或者“和你有什么关系”时,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但如果处理不好,只会把关系推得更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得拿出点智慧,别光想着压制,而是要理解背后的含义,再有策略地回应。首先,我们得冷静,别当场爆炸。 孩子这句话一出口,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