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跟视频里一边推销“十年磨一剑”的无声书籍一边吹捧音乐“可能高于哲科”的搞笑艺人“观点类似”,声称“只有音乐能做到在一个体育场几十万人在一块很 Happy 很激动”,你可怜可怜他罢。
- 那位学长可以了解一下希特勒的演讲,了解一下我国历史上那些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时刻。
- 如果害怕那些场景,可以了解一下演唱会的舞台效果有多大程度依赖灯光,或者了解一下那种体育场本来是用来干什么的——别忘了这几年在我国是谁说足球是艺术的。
- 二十世纪有段时期,摇滚巨星被人们捧到了接近人间之神的地位。摇滚巨星本人的感受并没有那么美好。
- 而且,这位搞笑艺人连“随书附送一张光盘,里面是公有领域的伟大音乐作品”都没有做,这是一种行为艺术哦。
如果喜欢看人们批判这位搞笑艺人的水平,你可以直接知乎搜索他的名字,也可以参照此处:
科学对审美的认识不是那么好听。人的审美关联到寻找模式,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作用,能找出一些表观遗传影响,并高度依赖后天学习、社会构建、模因的传递。
- 审美倾向不直接对应到具体的神经回路或某个/某些基因,而是依存于“人脑对模式的识别和预测能力”[1],个体差异、后天环境塑造的认知对这些倾向造成的影响是使其多样化。
- 识别并预测模式是关系到生存的基本技能:人脑会从零散的视觉·听觉·嗅觉信息中自动筛选模式特征,来寻找潜在的危险生物与食物、自动判定“此处是否适合短暂休息/长期栖息”等,例如“这片沙沙作响的树叶后面有没有老虎”“我闻到的这些烟味是不是意味着野火在逼近”。
- 人早已不再居住在山洞里、不再随便猎取野生动物、不再随便去摘野果吃,对天然环境的“审美倾向”已经没有什么演化上的优势,但作为无害的中性性状可以继续维持。
- 这机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或许产生了意料之外的作用:艺术与审美。系统不再满足于塑造机体,它开始塑造这个塑造的过程。人们对音乐、抽象画的喜爱都有类似的原因。
- “音乐能调动情绪”没有任何神奇之处。
另一方面,“艺术不分高低贵贱”这种理想化的观点,说出来很好听、很有人文关怀,但艺术市场的定价不以此为转移。显然,坐在地铁口卖十块钱一张速写的青年画家所从事的艺术跟往墙上贴个香蕉就能卖 12 万美元的大艺术家所从事的艺术在收入上的地位并不那么一致。
所以,你可以比较一下顶级音乐家的收入和其他艺术形式的顶级从业者的收入。当然,这不必是“艺术形式的高低贵贱差别”。
- 根据福布斯发布的数据, 2019 年世界收入最高的音乐人是泰勒·斯威夫特,1.85 亿美元,她同时也是 2019 年世界收入最高的娱乐业名人;2020 年世界收入最高的音乐人是坎耶·韦斯特,1.7 亿美元。
- 根据福布斯发布的数据,2020 年世界收入最高的娱乐业名人是 Kylie Jenner,5.9 亿美元(虽然福布斯一度怀疑此人夸大营业额,但最终还是将其列为榜首)。她是一位真人秀明星、网红、“化妆达人”,曾在 2019 年以 1.7 亿美元成为世界收入第二高的娱乐业名人。
- 2020 年世界收入第二高的娱乐业名人是上面已经提到的坎耶·韦斯特(1.7 亿美元)。
你看到了:网红的收入已经超越顶级音乐家了。行为艺术有点厉害啊。
那么,我建议你考虑收入最高的网红:
- 2020 年,马斯克的薪酬约为 110 亿美元(价值 133 亿美元的期权奖励。为了行权,马斯克将花费约 23.6 亿美元),他的其他收入就不要放出来制造精神焦虑了。
因此,你可以说,对于收入上的地位,行为艺术是最厉害的艺术。这不代表高级,但这可以很好地说明为什么视频里的搞笑艺人这样热衷于行为艺术。
参考
- ^ 你可以类比“人类为什么能学会自然界里没有的炒菜技巧,是预先写在基因里了吗”之类问题:基因里不需要针对“炒菜技巧”写什么,有观察和学习的能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