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宋的蔡州之战算不算一雪靖康之耻了?

回答
南宋的蔡州之战,与其说是一雪靖康之耻,不如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宋朝的颜面,并对金朝造成了沉重打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靖康之耻的背景、蔡州之战的经过及其影响来仔细分析。

靖康之耻的深重遗恨

要谈“一雪”,我们必须先知道“耻”有多深。靖康之耻发生在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的都城汴京,俘虏了徽宗、钦宗二帝以及大量的宗室、官员和百姓,北宋王朝就此灭亡。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一次民族尊严的践踏。皇帝被俘、国都沦陷,这种屈辱感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宋朝人的心中。随后的南宋朝廷在临安(今杭州)重建,但失去了北方大片土地,也失去了作为中原正统王朝的号召力。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南宋一直处于与金朝对峙的状态,虽然有岳飞等名将一度收复了一些失地,但最终还是功败垂成,岳飞被害,金朝的强大军事力量和对南宋的压迫感始终是悬在南宋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靖康之耻”成为南宋朝廷和民间挥之不去的心结,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虽然徽宗已死,但迎回二帝的口号一直在)一直是南宋人心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蔡州之战的出现: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时间来到1234年,此时的南宋与金朝已经对峙近百年。然而,一个重要的外部力量出现了——蒙古。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领导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并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金朝。

此时的金朝,虽然依旧强大,但内部已经开始出现裂痕,国力也有所损耗。金哀宗为了巩固统治,对蒙古采取了“联宋攻金”的策略,试图联合南宋一起夹击金朝。这给了南宋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可以借蒙古之势,削弱甚至消灭金朝,从而间接洗刷靖康之耻的机会。

于是,南宋皇帝宋理宗派遣大将史嵩之等人率军北上,与蒙古军队会合,共同攻打金朝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

蔡州之战的详细经过

蔡州之战并非一场单一的战役,而是围攻蔡州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1. 战略部署与会师: 蒙古军队由窝阔台之子乃蛮都率领,已经围困蔡州一段时间。南宋军队则积极响应,从南面渡过淮河,分兵几路北进,与蒙古军队遥相呼应。史嵩之是南宋此次北伐的总指挥。

2. 南宋军队的贡献: 南宋军队在这次战役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后勤支援和正面牵制金军方面。他们克服了路途遥远、水土不服等困难,及时赶到战场。更重要的是,南宋军队的到来,打破了金朝可能利用蒙古主力离开后,反攻南宋的顾虑,使得南宋可以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参与到对金的最后打击中。

在具体的战斗中,南宋军队也积极参与了对蔡州的围攻。例如,他们在蔡州城南发动攻击,与蒙古军队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南宋士兵表现出了久违的战斗勇气和决心,他们明白这次战役的意义重大。

3. 蒙古军队的主导作用: 虽然南宋军队参与其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主导这次战争的仍然是蒙古军队。蒙古人的骑兵优势、凶悍的战斗风格以及先进的攻城器械(如火炮,虽然当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已显示出威力)是围攻蔡州的关键力量。

在围城过程中,金朝守军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蔡州城高墙厚,金哀宗亲自督战,士兵们也奋力拼杀。城内的物资逐渐耗尽,但金朝的抵抗意志并未完全瓦解。

4. 最后的决战: 经过数月的围困和激烈的战斗,城内的金军弹尽粮绝。1234年2月10日,蔡州城最终被蒙古军队攻破。金哀宗不愿被俘,在城破前自缢身亡。金朝的残余力量也随之被肃清。

蔡州之战的意义和影响:是否算“一雪靖康之耻”?

现在,我们回到核心问题:蔡州之战算不算“一雪靖康之耻”?

从结果上看,蔡州之战标志着金朝的灭亡。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大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它曾经攻破宋朝都城,俘虏了宋朝皇帝,给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如今,金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南宋的心腹大患,让南宋得以在南方继续存在和发展。

从心理上看,蔡州之战无疑是南宋にとって一次重大的心理胜利。 能够参与到灭亡金朝的进程中,尤其是与曾经的压迫者一同覆灭,这对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南宋朝廷和百姓来说,是一种释放,一种扬眉吐气。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报复”了金朝曾经的暴行,为靖康之耻找到了一个出口。

然而,要说“一雪靖康之耻”,我觉得还不够贴切,原因如下:

1. 目标不完全一致: 靖康之耻的核心是“迎回二圣”,收复北宋故土。蔡州之战虽然消灭了金朝,但南宋并未能收复被金朝占据的北方失地,更没有能够迎回二圣(宋徽宗早已在金国去世,宋钦宗也未能返回)。南宋军队在其中虽然有贡献,但主要功劳属于蒙古。

2. 主导者不是南宋: 南宋在这场战争中更像是一个“辅助者”或“合作者”,真正的军事主导权和最终的胜利果实大部分掌握在蒙古人手中。如果南宋能够凭借自身力量,独立击败金朝,那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雪耻”。

3. 新的威胁出现: 蔡州之战的直接后果是蒙古势力的进一步壮大。消灭了金朝之后,蒙古的下一个目标就转向了南宋。从这个角度看,蔡州之战虽然结束了与金朝的恩怨,但却开启了与蒙古更危险的对抗。这并没有为南宋带来长久的和平与安全,反而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危机。

4. 历史的复杂性: 历史的“雪耻”往往是复杂而多维度的。靖康之耻造成的伤痛不仅仅是国土的丧失,更是民族认同和国家尊严的摧残。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尤其是在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很难完全抚平这种创伤。

总结来说:

南宋的蔡州之战,是南宋与蒙古联合消灭金朝的关键性战役。它 极大地削弱了金朝的实力,彻底结束了金朝对中国的统治,从结果上看,为南宋消除了一个长期的外部威胁,并在心理上给予了宋朝人很大的慰藉和复仇的快感。 在某种程度上,它 “洗刷”了南宋长期以来被金朝压迫的屈辱感,挽回了一些颜面。

但是,由于南宋在此战中并非主导力量,且未能收复北方失地、迎回二圣,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南宋与蒙古更为艰难的对抗,因此,将蔡州之战直接定义为“一雪靖康之耻”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它更像是在漫长而痛苦的民族恩怨中,一次重要的反击,一次成功的“复仇”行动,但最终的“雪耻”,即恢复中原故土和民族尊严,还要等到更长远的努力,甚至最终的悲剧结局才能被历史所定义。

所以,蔡州之战是南宋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它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将其视为对靖康之耻的“一雪”则需要更为审慎的解读。它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但并非最终的圆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蔡州之战后金哀宗的余骨被带回南宋后,南宋朝中上下一片欢腾,大有一雪当年“靖康之耻”的快感。按照流程,这批余骨首先被送交太庙,以告慰列祖列宗,然后草埋于大理寺狱库当中。“大理寺狱”是指隋唐宋朝的中央监狱,关押中央诸司犯罪官吏和京师地区重要案犯的场所。金哀宗死后受此侮辱,极似当年宋徽宗、钦宗父子的凄凉遭遇,宋朝这么做,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当年完颜构说的子子孙孙谨守臣节就当放屁了。

但是,蔡州之战中,金哀宗表现出的“君主死社稷”的气节,受到历代的崇敬。元朝宰相脱脱在《金史》中钦叹金哀宗的为人,评价说“区区生黎,图存于亡,未尽乃毙,可哀也矣。虽然,在《礼》,‘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焉”。

大金“最后的宰相”、名臣张天纲在蔡州被宋军俘虏,押送至南宋都城临安,义不失节,怒斥宋帝:“国之兴亡,何代无之。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

题主,我金之亡,比汝二帝如何?

大金虽然亡了,但是君臣气节跟你宋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金朝灭亡前夕,金哀宗对侍臣说:“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金哀宗确实“无大过恶”,不同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他又说:“古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往往为人囚絷(zhí,拘禁),或为俘献,或辱于阶庭,闭之空谷,朕必不至于此。卿等观之,朕志决矣。”

金哀宗自称非亡国之君,所言不虚,他即位以来,为救亡图存,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争取中间势力激励人心;为抗蒙死难将士建“褒忠庙”,并“书死节子孙于御屏,量材官使之”;先后起用“为人忠实、忧国奉公”的把胡鲁,“为政镇静”、“通达吏事”的胥鼎为平章政事,起用“熟知敌情,习于行阵”的良将完颜合达为参知政事,委任这些能将贤臣分掌军政大权。特别是,金哀宗破格提拔抗蒙名将完颜陈和尚,此举尤为令人称道。

为了总结前代“治世”与“乱世”的经验教训,金哀宗命人修纂了《大定遗训》和《宣宗实录》,编订了《尚书要略》。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他还亲自于汴京“释奠孔子”,迁蔡之初,金哀宗激励将士,更是两次击溃了攻城的蒙古军,蒙古军不敢再攻,便分筑长垒,长期围困。

金哀宗在位的十年间,竭力组织力量抗蒙图存,也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战局有所好转。但是,他却无法挽救丧乱中的金王朝在经济、政治上的全面崩溃,不能从根本上阻遏生气勃勃的蒙古政权的迅猛崛起。金哀宗毕竟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武君主,等待他的,只能是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惨结局。


你宋的靖康之耻赖女真人么?要不是你徽钦二帝瞎鸡巴弄,你宋能亡?

你渊圣一波微操送了西军不说,后面还找神棍跳大神,指望撒豆成兵。

结果被金人打了脸,完事孤身入营议和,拿娘们折做金银抵债。

这靖康耻,耻的不是国破家亡。

是你堂堂一国之君脸都不要了。


所以人能说我金之亡,比汝二帝如何?

宋朝是被你靖康中的徽钦二帝以及建炎天子完颜构钉在耻辱柱上的。

臣构言:窃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体方述职,邦国之永图。顾惟孤藐之踪,猥荷全存之赐,敢忘自竭,仰达殊恩!事既系于宗祧,理盖昭于誓约。契勘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 邓二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南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敝邑沿边州军。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所有岁贡银绢二十五万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

淮北、京东西、陕西、河北自来流移在南之人,经官陈理愿归乡者,更不禁约。其自燕以北人,见行节次遣发。今后上国捕亡之人,无敢容隐。寸土匹夫,无敢侵掠。其或叛亡之人,入上国之境者,不得进兵袭逐,但移文收捕。

沿边州城,除自来合该置“射粮军”数并巡尉等外,不得屯军戌守。上国云云,敝邑亦乞并用此约。

既盟之后,必务遵承,有渝此盟,神明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早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

皇统二年二月,宗弼朝京师,兼监修国史。宋主遣端明殿学士何铸等进誓表,其表曰:“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诞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藩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说起来惭愧,我有时候特别感兴趣和这种Never be such a kind of man who listens half ,understand quarter,thinks zero,and then reacts double的人杠一杠。

也是诡异,我被满人骂蝗汉,我被汉人骂女真。

我还真是薛定谔的中国人。

首先我户口簿身份证上都是汉人。

我家族谱续到唐朝也都是汉人。

像衍圣公家那个谱系清楚传承明确,我们江州义门陈是赶不上的。

不过自宋朝分庄开始我们的续谱是没有断过的。

如果你要质疑我的汉人身份,你可以把族谱翻翻。

当然也可以说我是精神女真人。

这点就厉害了。

你说我一个预备党员,共青团员,一个唯物的马克思主义者。

骂两句封建皇帝,还是丧权辱国的封建皇帝,歌颂一下抗击入侵的中国皇帝。

金朝的中国皇帝不是我封的,是你完颜构以降历代南宋皇帝承认的。

就成了精神xx,也是神奇嗨。

就踩到某些同志的小尾巴了?

这我就要批评有些同志了。

“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这不是我说的,南宋朱子说的。

南宋有夏秋两税,身丁钱米,以及名为“和买”“和籴”而实际上是强制要求老百姓无偿纳税的强制税种,他的这个定额比北宋高了五倍到七倍。

收税时,米粟还得加收“正耗”“加耗”“斗米面”

还有所谓“经总制钱”也就是民间所有交易每千钱抽五十六文。

还有“月桩钱”要求各州县按月解送的一笔梗赋。

还有“麴引钱,白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保正牌限钱,折纳牛皮、筋角钱,两讼不胜则有罚钱,既胜则令纳欢喜钱”

“税米一斛有输及五六斛,税钱一千有输及七八千者”

凡此种种,连宋人都说“殊名异目,在处非一”

你以为蒙古人那些苛捐杂税和谁学的。

你滴大宋啊。

同情宋朝,怎么,你也姓赵?还是您家祖上在宋朝不是百姓?


再补一个靖康时渊圣亲自入营谈的议和条件

二十二日,萧庆奉二帅命,与宋臣吴幵、莫俦等议定事目,令少帝手押为据:

  一,准免道宗北行,以太子康王、宰相等六人为质。应宋宫廷器物充贡。

  一,准免割河以南地及汴京,以帝姬两人、宗姬、族姬各四人,宫女二千五百人、女乐等一千五百人、各色工艺三千人,每岁增银绢五百万疋两贡大金。

  一,原定亲王、宰相各一人、河外守臣血属,全速遣送,准俟交割后放还。

  一,原定犒军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须于十日内轮解无阙。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


这是什么意思了,你钦宗皇帝为了保住皇位,割地什么的都不说了。

还可以拿女人折做赔款。

朱子语类载当时王时雍是东京留守,金人入寇以后,京城失守,王時雍搜索抓捕全城妇女送给金人,以至于当时人他為“虜人外公”。四库给改成金人外公。

臣桓(钦宗)言:伏以今月二十五日,大兵登城,出郊谢罪者。长驱万里,远勤问罪之师;金庇一宗,仰戴隆宽之德。感深念咎,俯极危衷。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猥以眇躬,奉承大统。懵不更事,济以学非。昧于知人,动成过举。重烦元帅,来攻陋邦。三里之城,已失藩维之守;九庙之祀,当成煨炉之余。不图深仁,曲假残息。兹盖伏遇伯大金皇帝乾坤之德甚溥,日月之照无私。不怒之威,既追踪于汤、武;好生之德,且俪美于唐虞。弗念一夫之辜,特全万人之命,宇宙载肃,宗社获安。文轨既同,永托保存之惠;云天在望,徒深向往之诚。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臣桓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天会四年十二月日。

结果钦宗在如此屈辱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保住自己的帝,跟他爹太上道君皇帝一起去五国城北狩。

金人搂草打兔子,立了张邦昌。

「敕赵桓:省所上降表,汝与叔燕王俣、越王偲已下宗族及宰臣百僚、举国士民、僧道、耆寿军人,于十二月二日出郊,望阙称臣待罪事,具悉。背义则天地不容,其孰与助?败盟则人神共怒,非朕得私。肇自先朝开国,乃父求好,我以诚待,彼以诈欺。浮海之使甚勤,请地之辞尤逊。析木版图第求入手,平山伪诏曾不愧心?罔天罚以自干,忽载书而固犯。肄予篡绍,犹事涵容。迄悛恶以无闻,方谋师而致讨。犹闻汝得承位,朕望改图。如何复循父佶之覆车,靡戒彼辽之祸鉴?虽去岁为盟于城下,冀今日堕我于画中。赂河外之三城,既而不与;构军前之二使,本以间为。惟假臣权,不赎父罪,自业难逭,我伐再张。将臣多激怒之心,战士增敌忾之勇。息君犯王不韪之罪,丧亦宜乎;晋师有三无报之名,倍犹未也。以是济河航苇,降汴燎毛,人竞覆昏,天莫悔祸。谁肯背城而借一,果闻举族以出降。既为待罪之人,自有易姓之事。所有措置条件,并已宣谕元帅府施行。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女真人受够了赵家的反复无常,把整个赵家打包带走,立了他人做藩属国。


不过要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金朝天兴元年(1231),在蒙古大军的攻势下,金哀宗放弃南京开封府,逃往归德。金哀宗弃汴出逃后,开封守将崔立「括在城金银,搜索薰灌,讯掠惨酷,金主姨郕国夫人、平章拜甡妻、右丞李蹊妻,皆死杖下」。然后崔立把金国太后、皇后、梁王、荆王及诸妃嫔装了三十七辆大车,连同完颜皇族宗室男女五百多人,一道运往开封城外南郊的青城(祭天的天坛所在,遍植树木,号称“青城”),送给蒙军。

金国太学生刘祁触景生情,感叹道:“此(青城)国初受宋降处也”——靖康二年,金军曾把宋徽宗和宋钦宗传唤到青城,就地囚禁,之后又把开封府献出的宋朝太子、亲王都囚禁在这里,然后分批押解北上。

崔立献出金俘后,蒙将苏布特在青城就地杀死完颜氏皇族的男眷,将金朝皇族女性皆送往哈拉和林,供将士们淫乐蹂躏。北支“衍圣公”孔元措当时在汴京当太常卿,也在崔立献出的这批俘虏里。押解北上之后,为蒙古人整理创编礼乐,后来奉窝阔台之命返回曲阜,寿终。

至于崔立,他本想像当年被金军立为“大齐皇帝”的刘豫那样,也捞个皇帝当当。他献出金国宗室后,又献城投降,蒙军进入开封城,崔立当时在城外,其府中的妻妾、珍宝也被蒙军士兵抢走。崔立闻讯大怒,但也无可奈何,不久之后便被部下杀死了。


至于南宋

南宋德祐二年春,蒙古大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遣陈宜中至军前,涕泣求和。伯颜说:“如欲我师不进,将效钱王纳土乎?李主出降乎?尔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

——伯颜这话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汝国执戮我行人,所以兴师问罪。从前钱氏纳土,李氏出降,统是汝国祖制。汝国何不遵行?况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今亦由小儿失国,天道不爽,何必多言?”

user avatar

蔡州之战时,金朝流亡朝廷只剩下一个蔡州城,万把军队,城外的联军光南宋就有两万,而且运送了三十万石粮食,其实南宋起的主要作用就是这些粮食。

蔡州城破后,南宋俘虏了金朝参知政事张天纲,并特意弄了一次“临安审判”,试图通过羞辱金朝扬眉吐气,哪知道张天纲一句“比汝二帝何如?”把南宋君臣怼的一点脾气都没有,自讨没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南宋的蔡州之战,与其说是一雪靖康之耻,不如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宋朝的颜面,并对金朝造成了沉重打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靖康之耻的背景、蔡州之战的经过及其影响来仔细分析。靖康之耻的深重遗恨要谈“一雪”,我们必须先知道“耻”有多深。靖康之耻发生在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的都城汴京,俘虏了徽宗、钦宗.............
  • 回答
    蔡英文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堪称是台湾近年来在外交和经济战略上的一个重要转向,它试图摆脱过去过度依赖中国大陆的局面,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南亚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周边国家的关系。从更深层次来看,这项政策的提出,背后是台湾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两岸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寻求多元化发展、降低风险的战略考量.............
  • 回答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黎孟枫教授、蔡俊超教授及其团队的科研贡献与影响力评估黎孟枫教授与蔡俊超教授,作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现南方医科大学的“前身”之一,但需注意历史沿革的严谨性)的杰出代表,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的研究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生命科学和医学前沿的探索,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医.............
  • 回答
    作为一位南宋的遗民,回顾这段饱经风霜的岁月,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对于南宋,我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也有难以磨灭的悲痛和愤慨。而对于北伐,那更是纠结着希望、绝望、理想与现实的复杂情感。如何看待南宋?一、 那是一段充满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的岁月,也是一段屈辱与挣扎的时代。我们南宋,虽然.............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南宋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以及南宋在面对金朝和元朝时所展现出的军事潜力。如果南宋主战派占据上风,其能否打败金兵和元兵,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南宋主战派占据上风的背景与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主战派占据上风”意味着什么。在南宋历史上,长期.............
  • 回答
    评价张弘范和吕文焕这两位在南宋灭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汉人将领,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他们的具体行为以及历史的复杂性来审视。这两位人物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充满争议的。张弘范:元朝统一中国的关键人物,也是南宋灭亡的执行者张弘范(约1238年—1280年),字达卿,是元朝名将张柔之子,汉军将领中的杰出.............
  • 回答
    北宋和南宋的军事实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无疑是绕不开的重要话题。两者都曾是统一王朝的继承者,又都面临着严峻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因此它们的军事表现和由此带来的命运走向,都值得深入剖析。至于在众多割据王朝中能否排进前三,这需要我们跳出“割据”这个框架,将其置于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进行比较,会得出更 nu.............
  • 回答
    如果将南宋的全部文臣武将,换到南朝刘宋的舞台上去,那可就热闹了。想象一下,那个战乱频仍、权臣迭起的刘宋王朝,突然被一群来自几百年后、经历过“靖康之耻”和“崖山海战”的南宋遗民占据了身体和魂魄。先说政治层面。刘宋的皇帝们,多半是雄才大略但也残暴好杀,权力斗争也够激烈,但南宋的文臣们,尤其是以“绍兴和议.............
  • 回答
    岳飞壮烈牺牲后,金兀术为何没有趁势挥师南下,彻底吞并南宋,这个疑问长久以来困扰着许多人。其实,金兀术此举并非出于对岳飞的“忌惮”——岳飞已死,他所代表的军事力量也遭到重创,金兀术真正不敢轻举妄动,或是说忌惮的,是背后盘根错节的种种现实考量,这些考量比单纯的军事对垒要复杂得多,也更具决定性。首先,朝堂.............
  • 回答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宋朝的将星璀璨,涌现出无数为国征战、抵御外敌的英雄人物。而要论及“战神”之名,北宋的李继隆和南宋的岳飞,无疑是两个绕不开的、同样辉煌的名字。究竟谁能担此“第一战神”的称号,这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评价,更是一场关于功绩、战略、影响力乃至个人品质的深入探讨。北宋的李继隆:守护王朝的铁血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的深层原因。同样是面对强大的金国,辽国的耶律大石和南宋的赵构,一个开创了西辽,一个却被压在江南,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绝非偶然。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很多,从个人能力、政治基础、军事实力到战略眼光,可谓是环环相扣。咱们先说说耶律大石,他能在一片混乱中建立西辽,并且一度.............
  • 回答
    要说富裕的南宋为何打不过相对穷困的金朝,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面牵扯到太多因素了,不是简单的谁更有钱谁就能赢的问题。咱们一层一层地扒开来看。一、 根本的战略和建国思路上的差异南宋继承的是北宋的衣钵,这个北宋啊,虽然经济发达,但骨子里就透着一股“重文轻武”的劲儿。建国初期,宋太祖赵匡胤黄袍.............
  • 回答
    南宋,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虽然版图不及鼎盛时期的宋朝,但却在文化、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王朝。它以“半壁江山”的姿态,在金、元等强邻的压迫下顽强生存了150余年,这本身就足够令人肃然起敬。那么,为何这个“偏安一隅”的南宋,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享有如此盛名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
  • 回答
    东晋和南宋之所以能比南明支撑更长的时间,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政治体制、军事力量、经济基础到士族地缘关系以及历史的宏观走向,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简单来说,东晋和南宋拥有更稳固的基石,而南明则是在风雨飘摇中短暂的喘息。咱们得先扒一扒这几个朝代的背景。东晋嘛,是从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江南重建的政.............
  • 回答
    穿越到南宋末年,一家机械厂要生产冲锋枪自卫,这可真是个大难题,但也不是完全没得想。咱们得结合当时的技术水平、材料限制,还有敌人(主要是蒙古人)的特点来考虑。别指望能造出什么后世那种全自动、高射速、轻巧的现代冲锋枪,那是不可能的。咱们的目标是实用、可靠、能有效杀伤敌人,并且能快速教会士兵使用。1. 冲.............
  • 回答
    蒙元武统南宋,从头到尾,都不是南宋人民的选择,而是蒙古铁骑以强大的武力征服的结果。这个过程漫长而残酷,充满了战争、屠戮,以及南宋政权在内政和外交上的种种失误。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南宋自身的状态和蒙古崛起的大背景说起。南宋的积弊与困境南宋虽然在经济和文化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其政治和军事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灭亡”的定义、政治权力、实际控制、国际承认以及历史演变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灭亡”的定义。在政治学和历史学中,“灭亡”通常意味着: 国家主权丧失: 失去独立的政治实体地位,不再拥有自主的外交、军事和内政权力。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研究中一个细微但值得玩味的点。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北宋和南宋的社会背景、审美观念,以及最重要的——帝王形象的塑造。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些画像并非纯粹的写实记录,而更多是一种政治表达和权力象征。 皇帝的形象被刻意设计,以传达特定的信息给臣民和后世。因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视角,涉及到王朝更替、正统论的演变以及不同政权在评价前朝时的考量。要理解为什么北宋不承认蜀汉的正统性,而南宋却承认,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并仔细辨析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和论述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二帝并尊”这个概念在蜀汉和北宋两个情境下的不同含义和影响。 蜀汉的“二.............
  • 回答
    北宋之强,毋庸置疑,其繁荣昌盛,经济文化之发达,足以傲视当时世界。然而,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在短短百年间,竟只剩下故土的二分之一,令人扼腕叹息。究其原因,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必然结果。首先,从地缘政治上来看,北宋自建立之初,就身处一个并不稳固的战略格局之中。北方有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