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引发疾病,就比如这两天讨论比较多的「趁热吃」,那究竟「趁热吃」的热应该是多少度呢?

回答
“趁热吃”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很多人认为食物刚出锅热腾腾的口感最好,但过高的温度确实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食道疾病等。那么,究竟“趁热吃”的“热”应该是多少度呢?

核心观点:过高的温度对食道黏膜有损伤风险,推荐的进食温度范围在“温热”而非“滚烫”。

关于“趁热吃”的“热”度,目前并没有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标准,但根据医学研究和专家的建议,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相对明确的范围和原则。

1. 食道黏膜的耐受温度:

人体的食道黏膜是非常娇嫩的,其耐受高温的能力有限。研究表明,当食物或饮品的温度超过以下范围时,食道黏膜就会开始受到损伤:

超过 65°C: 长期、频繁地摄入高于这个温度的食物或饮品,会逐渐损伤食道黏膜的表层细胞,导致黏膜的微小创伤、炎症,甚至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经将超过65°C的过热饮品列为2A类致癌物,意味着可能对人类致癌。
65°C 70°C: 在这个温度区间内,即使是短暂的接触,也可能引起食道黏膜的灼伤和疼痛。
70°C 以上: 这个温度已经属于高温,会对食道黏膜造成明显的损伤,导致急性灼伤。

2. 推荐的进食温度范围:

基于以上对食道黏膜耐受能力的了解,专家们普遍推荐的进食温度范围是:

建议的舒适进食温度:30°C 50°C
可以接受的最高温度:不超过 60°C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食物既能保持一定的“温热感”,又不会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

3. “趁热吃”背后的误区与真相:

为什么“趁热吃”的说法如此普遍呢?这背后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口感追求: 有些食物,如面条、火锅、汤羹等,在刚出锅的热腾腾状态下,口感确实会更佳,例如面条更筋道,汤汁更鲜美。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滚烫”。
杀菌消毒的心理: 有些人认为热的食物更卫生,能杀死细菌。但实际上,大多数食源性致病菌在烹饪过程中已经被杀死,而真正需要担心的是餐具、食材本身以及制作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保温的习惯: 在寒冷的天气里,吃热乎乎的食物能带来温暖舒适的感觉,这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

4. 如何判断食物的温度?

用嘴唇试探: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用的方法。用嘴唇轻轻碰触一下食物表面或沾一点汤汁,如果感觉“烫”,就说明温度过高。
耐心等待片刻: 将食物盛入碗中后,稍微等待一两分钟,让其自然降温。尤其是一些冒着热气的食物,如刚煮好的面条、饺子,它们的实际温度可能远高于你的感知。
利用体温计(非必需): 如果实在不确定,或者想要更精确地了解,可以使用不接触的红外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的那种,但要注意卫生)大致测量一下食物表面温度。但作为日常饮食,这个方法并不常用。
观察食物状态: 观察食物是否还在剧烈冒泡或冒着浓浓的蒸汽,如果还有,则说明温度可能偏高。

5. “趁热吃”可能引发的疾病:

长期过热饮食,最直接受损的是食道黏膜。这可能导致:

食道黏膜损伤和溃疡: 持续的烫伤会引起食道黏膜的红肿、糜烂,甚至溃疡。
食道炎: 食道黏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容易引发慢性食道炎。
食道增生和癌变: 长期、反复的黏膜损伤和修复过程,会增加细胞发生癌变的几率,特别是食道鳞状细胞癌。
影响消化功能: 过烫的食物可能抑制消化酶的活性,影响正常的消化过程。

总结一下,关于“趁热吃”的“热”度,建议大家采取以下原则:

避免滚烫: 坚决杜绝“刚出锅就大口吞咽”、“汤泡饭一口气喝光”等行为。
温度适宜: 将食物和饮品的温度控制在“温热”的范围内,最好在 30°C 50°C 之间,最高不超过 60°C。
耐心等待: 享受美食前,不妨给食物一点时间“冷静”一下。
细嚼慢咽: 无论食物温度如何,细嚼慢咽都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习惯,这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感受食物的温度和味道。

总之,“趁热吃”并非完全不可取,关键在于把握好那个“度”。把“热”理解为“温热”而非“滚烫”,才能既满足口感需求,又能守护好我们的消化道健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6年6月15日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署已经发表了相关研究报告。

对中国、伊朗、日本等经常高温饮茶国家进行了长时间调查研究,得出了饮用温度高于65℃会增加患上食道癌的风险。

在老鼠身上也有相关实验,经常饮用高温水的老鼠患上食物癌症的几率也大大增加。[1]

参考

  1. ^WHO研究报告 https://www.iarc.who.int/wp-content/uploads/2018/07/pr244_E.pdf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