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长途输电不采取低压高电流?

回答
长途输电之所以不采取低压高电流的方式,背后有着非常具体且关键的技术和经济原因。简单来说,低压高电流在这种场景下会带来巨大的能量损耗和安全隐患,完全不适用于远距离、大功率的电力输送。

首先,我们得明白输电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功率损耗。无论电压高低、电流大小,传递的功率 P = UI,其中 U 是电压,I 是电流。然而,电力在导线中传输时,导线本身是有电阻的。这个电阻会阻碍电流的流动,并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散失掉。根据焦耳定律,导线中的功率损耗 P_loss = I²R,其中 R 是导线的电阻。

现在我们来分析低压高电流为什么不行。

1. 巨大的电阻损耗:

导线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如上所述,功率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如果你想输送相同的功率 P,又选择低电压 U,那么根据 P = UI,电流 I 就必须非常大。假设要输送的功率为 P_0,在低压高电流情况下,电压为 U_low,电流为 I_high。在理想高压低电流情况下,电压为 U_high,电流为 I_low。如果 U_high >> U_low,那么 I_low << I_high。
例如,输送1000MW(10亿瓦)的功率。
如果用10kV(1万伏)电压输送,电流 I = P/U = 1000MW / 10kV = 1000 x 10^6 W / 10 x 10^3 V = 100,000A。
如果用1000kV(100万伏)电压输送,电流 I = P/U = 1000MW / 1000kV = 1000 x 10^6 W / 1000 x 10^3 V = 1000A。
你会发现,低压输电的电流是高压输电的100倍。

电阻与损耗的倍数关系: 损耗是电流的平方。这意味着,电流是100倍,损耗就是 100² = 10000倍!即,在相同导线电阻下,低压高电流的损耗会比高压低电流的损耗大成千上万倍。
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粗细的导线,那么其电阻 R 是固定的。
对于10kV输电,功率损耗 P_loss_low = (100,000A)² R = 10,000,000,000 R。
对于1000kV输电,功率损耗 P_loss_high = (1000A)² R = 1,000,000 R。
这还没考虑导线截面积的问题,下面会细说。

2. 导线截面积的巨大需求和成本:

导线允许载流量: 导线能够安全通过的最大电流取决于其材质、截面积以及散热条件。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导线温度会升高。如果电流超过允许值,导线可能会熔断或损坏。
低压高电流下的导线: 为了承受如此巨大的电流(比如10万安培),你需要使用极其粗的导线。粗导线的电阻会减小,比如导线电阻 R 随着截面积 A 的增大而减小(R ∝ 1/A)。
但结果仍然是灾难性的: 即使我们为了降低电阻而使用非常非常粗的导线,电阻 R 可能会减小到原来的1/10000(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假设,实际上不可能达到)。那么损耗 P_loss_low = I_high² R_reduced。虽然 R_reduced 变小了,但 I_high² 增大了10000倍。
假设初始导线允许电流为1000A,电阻为R0。用1000kV输电,电流1000A,损耗为1000² R0 = 10^6 R0。
现在换成10kV输电,电流100,000A。为了安全通过,导线截面积需要比1000kV输电时大10000倍(这是一个不精确的计算,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就算导线电阻缩小到R0/10000。
那么损耗就变成了 (100,000A)² (R0/10000) = (10^10) (R0/10^4) = 10^6 R0。
结论是:即使牺牲大量的导线材料,将电阻做到极小,在低压高电流下,损耗仍然难以控制,并且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材料成本和技术挑战。 制造和架设如此粗的导线,在机械强度、重量、成本上都是无法承受的。

3. 绝缘和安全问题:

高电压的优势: 高电压本身对绝缘的要求更高,但它带来的好处是电流小。电流小意味着产生的热量少,对导线的温升控制更容易。
低压高电流的恶劣影响:
绝缘设计: 虽然电压低,但极高的电流会产生巨大的焦耳热。这些热量不仅会通过导线散发,还会导致导线周围空气的电离,产生电晕效应,从而大大增加绝缘材料的损耗和损坏。
电弧效应: 在高电流下,如果发生任何短路或者接触不良,产生的电弧能量会非常巨大,足以熔化金属、点燃周围物质,造成严重的火灾和设备损坏。低电压下电弧虽然强度较低,但高电流会放大其破坏性。
触电危险: 虽然电压降低了,但直接接触到高电流的导体,其危险性是极高的。即使是较低的电压,如果电流足够大,同样可以致命。在输电线路上,维护和操作人员面临的风险会急剧增加。

4. 感抗和容抗的影响:

交流输电: 绝大多数长途输电采用的是交流电。交流电在传输过程中,导线会产生电感(感抗 XL = 2πfL)和电容(容抗 XC = 1/(2πfC)),其中 L 是电感,C 是电容,f 是频率。
感抗与电流: 感抗会阻碍电流的变化,并且在低压高电流的传输线路上,感抗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尤其对于长线路,集肤效应(电流倾向于在导体表面流动,导致有效电阻增大)和邻近效应(相邻导体间的电磁感应)也会加剧。
相位差和功率因数: 感抗的存在会导致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相位差,降低功率因数,进一步增加传输的无功功率,加剧能量损耗。而极高的电流会使得这些效应更加难以管理。

5. 变压器的作用:

升压和降压: 变压器是改变电压和电流的设备,它通过改变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比来实现。理想变压器的功率 P = U₁I₁ = U₂I₂。
经济高效的输电: 变压器可以在发电厂将电压升高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伏,以减小输电电流,降低损耗。在靠近用电区域时,再通过多级变压器将电压逐步降低到人们可以安全使用的电压(如220V、380V)。
低压高电流的挑战: 如果采取低压高电流,那么变压器需要能够承受和输出极大的电流。制造能够处理如此大电流的变压器,无论是体积、重量、损耗还是成本,都会非常巨大且难以实现。

总结一下,为什么长途输电要高压低流而不是低压高流:

1. 大幅降低线路损耗: 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高压意味着低流,能指数级减少能量损失。
2. 节约导线材料: 低电流允许使用更细的导线,大大降低了输电线路的建设成本和材料消耗。
3. 提高输电效率: 损耗的减少直接转化为更高的输电效率,使得电能能够更有效地从发电端送达用户端。
4. 保证设备安全和运行稳定: 低电流产生的热量少,对绝缘的要求虽然高,但更容易控制,也降低了电弧、短路等事故的风险。
5. 便于电压变换: 变压器技术成熟,能够经济高效地实现升压和降压,是实现高压低流传输的关键。

因此,长途输电之所以选择高电压、低电流,是为了在物理规律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最优解,确保电能能够高效、安全、经济地从远方输送到我们手中。这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和技术发展验证的最优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这个问题的解答涉及到几个方面,包括导线的发热理论和散热动态平衡方程式,还有电压损耗理论,以及短路理论。我们这就开始讨论。

我们先看看百度怎么说:

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的原因是:在同输电功率的情况下,根据公式P=UI,要使输电电流I减小,而输送功率P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这样高压输电就能减少输电时的电流,从而降低因电流产生的热损耗和降低远距离输电的材料成本。

由焦耳定律Q=I^2Rt,减小发热Q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减小输电时间t,二是减小输电线电阻R,三是减小输电电流I。可以看出,第三种办法是很有效的:电流减小一半,损失的电能就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要减小电能的损失,必须减小输电电流。

百度的说法属于经典表述,但这种表述对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们设导线的电阻是R,当经过时间t后,导线产生的焦耳热量Q为:

,式1

从式1看,增大电流I或者增高电压U,对于导线产生的焦耳热来说,似乎是一致的。我们看到,电压增加一倍,或者电流增加一倍,导线的焦耳发热量均增加四倍。不管是电压也好,是电流也好,并没有本质区别。

这正是题主的疑问之所在。

这里先打一个伏笔,就是电压U到底指的是什么电压。往下看就明白了。

我们知道,焦耳发热的热量作用在导线上,导线会产生两种作用:其一是导线温度升高,引起了热量的消耗;其二是导线向空间中散发热量,同样也引起热量的消耗。这两种热量消耗与产热之间存在热平衡关系。

我们设导线温度升高消耗的热量是Q1,导线散热消耗的热量是Q2,则有:

,式2

式2叫做导线的热量动态平衡方程式。其中的Q1,它等于导线材料的比热容c与导线质量m的乘积,再乘以导线的温度升高值Δθ,Δθ等于导线当前的温度θ与先前的温度θ0之差,即: 。

我们容易想到,导线持续输送电能时,经过一段时间,导线的温度必然会恒定,也即Δθ等于零。如此一来,Q1等于零。

我们再看式2中的Q2,它与综合散热系数Kt与导线的表面面积A,还有导线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τ的乘积有关,即: 。

我们由式2可知,当导线的表面温度稳定后, 。我们把Q的电压表达式和电流表达式代入,得到:

电流表达式: ,式3

我们知道,电阻 ,这里的ρ是电阻率,α是电阻温度系数,L是导体长度,S是导体截面积,θ是导体表面温度。再注意到导体表面积A,我们忽略掉导体的两个端面,于是导体表面积 ,这里的M是导体截面周长,L是导体长度。我们把这些都代入到式3中,得到温升的电流表达式:

,式4

从式4中我们看到,导体温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截面积S成反比,与导体截面周长也成反比。特别注意的是:温升与导线长度L无关!由此可知,导线的载流量与导线长度无关!

我们再看温升的电压表达式: ,式5

从式5中我们看到,温升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压降“U/L”的平方成正比。

前面的伏笔在此揭开了,原来式1中的电压其实就是导线单位长度的电压降。

我们来做一个段落总结:

当通电导线经过一段稳定时间后,它的温度已经稳定,此时导线的稳态损耗体现在导体相对环境温度的温升上。由式4和式5可以看出,温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线单位长度电压降的平方成正比。

可见,百度的说法是需要补充纠正的。

特别提醒:我们由 ,可以推出 。这个式子用一位著名科学家来命名的,叫做牛顿散热公式。这个式子是牛顿首先提出,并用在他的理论中。

从以上讨论中,我们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输电的损耗问题不但与温升有关,还与电压损耗有关。

翻开《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在第九章我们能看到有关输电线路的电压损耗表达式:

,式6

式6中,Δu%是线路电压损失百分数,Un是输送电的标称线电压,R0是三相线路单位长度的电阻,X0是三相线路单位长度的感抗,cosφ是功率因数,I是线路电流,L是线路长度。

提醒一下:式6不是超长距离输电线路的电压损耗。如果一定要给出超长距离的电压损耗,则必须考虑电磁场的许多效应。由此可见,这里面的知识量非常丰富。具体可见有关输配电和工业电磁场方面的书籍,此处不给予详细讨论。

我们从式6中看到,电压损失与导线和线路中流过的电流成正比。由此可以想到:如果把电压提高,把电流减小,那么就能减少线路中的电压损耗。

我们看下图:

从图2中,我们就能看到电压损失的情况。

我们看到,发电机所发的电压必须高于额定电压5%,而升压变压器T1的副边电压高于输送电线路额定电压10%。由于电压损失的原因,到达降压变压器T2的原边,电压已经降低到等于额定电压Un。在降压变压器T2的副边,同样需要把电压提升到高于副边线路额定电压的5%。

图2反映了在实际运行中,为了确保用电设备的电压符合标称电压要求,配电系统采取的电压调整措施。

现在,我们再看看当配电网发生短路时,导线的受力情况。

当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很大,导线之间的短路电动力F可以采用毕奥.萨法尔定律来分析,如下:

,式7

式7中的L是导线长度,d是导线间距,Kc是导线的截面系数,I是短路电流。

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看看短路电动力的大小:

设被考察的导线长度L是100米,导线间距是d是1米,导线的截面系数Kc=1,短路电流是100kA。把这些值代入到式7中,看看结果是什么:

我们看到,这100米的导线所受到的短路电动力是20408kgf,差不多相当于20.4吨的力!可见,支撑这些导线或者架空线的铁架该要有多结实。当然,线路保护也必须快速动作才行。

这么大的短路电动力,和电压有关吗?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式7与电压有毛关系。

在实际三相配电网中,当发生短路时,由于三相交流电相序的原因,A相和C相配电线路受到的短路电动力是2.65F,而中间B相配电线路受到的短路电动力为2.8F。

当发生短路时,电压会发生何种变化?我们看下图:

图3中,我们设电源电动势是E,线路电阻和电源内阻的合并电阻是r+Rx,短路点的等效电阻是Rk,则短路点的电压U为:

为了确保供电电压的稳定性,一般地,线路电阻(阻抗)必须小于短路点电阻(阻抗)的1/50。我们不妨设(r+Rx)=Rk/50,代入到上式中,得到:

,式8

原来,短路前后电压基本不变!我们把满足这种关系的配电网叫做无限大容量配电网。

我们周围的高压配电网都是无限大容量配电网,只有低压220V/380V配电网是有限容量配电网。尽管如此,由于短路时间很短暂,低压配电网在短路瞬间依然满足无限大容量配电网的特性。

我们看下图,此图是发生短路时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是我用CAD绘制的:

图4中,在时刻0的左侧,我们看到了正常的电压u波形和电流i波形。当在时刻0发生短路时,电流剧烈地增大到冲击短路电流峰值。之后,随着过渡过程的继续,短路电流成为到稳态值ik。

此时的电压有何变化?从图4中看到,电压U基本不变。

可见,从配电网短路故障情况看,不管是短路电动力冲击作用也好,是短路热冲击作用也好,均与电压无关。所以,在配电网中,我们尽量提高电压减小电流,以减小故障电流的冲击。

总结一下:

1)线路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配电线路单位长度的电压降的平方成正比。

2)降低电流提高电压,能有效地减小线路损耗,提高电网传输电能的能力。

3)提高电压,减小电流,能减轻配电网发生故障时的冲击效应,提高设备承受短路故障冲击的能力。

以上就是给题主的问题最终答案。

===================

晚上看了若干篇评论,似乎以中学生为主,而且纠结于最开头的式1,后面的内容没人讨论。

其实,这篇文档的涉及到的知识远超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的确,能看懂前面的式1就不错了。后面的内容,中学生们应当看不懂才对,这从评论中就能明确地看出来。

这篇文档对配电线路导线的发热做了讨论,并导出温升与电流的关系,以及温升与单位长度导线压降的关系。我们看到,从温升作用看,两者是等同的。

然而,从配电线路的电压损耗来看,它与电流密切相关,所以减小电流,就能降低电压损耗。

特别重要的是,从短路电流对配电网的冲击看,电流居于主导地位,而电压的作用却十分有限。由此可知,从配电网的稳定性来看,减小电流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主要就是这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长途输电之所以不采取低压高电流的方式,背后有着非常具体且关键的技术和经济原因。简单来说,低压高电流在这种场景下会带来巨大的能量损耗和安全隐患,完全不适用于远距离、大功率的电力输送。首先,我们得明白输电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功率损耗。无论电压高低、电流大小,传递的功率 P = UI,其中 U 是电压,I.............
  • 回答
    即使每次赌博的输赢概率都是 50%,长期赌博者仍然更容易倾家荡产,而不是达到收益均衡。这并非因为概率“作祟”,而是由于一系列与赌博行为本身、心理因素以及现实世界的金钱运作相关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赌场的“抽水”(House Edge)—— 现实与理想的鸿沟这是最根本也是.............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如何做到长途行军以少胜多,这确实是军事史上一段传奇。与其说是“为什么”,不如说是一系列因素的巧妙结合。抛开那些神话般的说法,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这些“为什么”究竟藏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明白,亚历山大并非孤军奋战,他身后是整个马其顿王国和希腊同盟的军事力量。而且,“以少胜多”这个说法,.............
  • 回答
    韩国铁路系统能同时运行高效的通勤列车和舒适的长途普速列车,这背后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了数十年的规划、投资和技术发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深入剖析:1. 铁路网络的战略规划与多层次设计韩国的铁路网络并非一开始就为满足两种截然不同的需求而设计,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逐.............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们社会对不同职业的认知和价值判断。其实,大家对机长和船长报以更多尊重的心理,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简单的职位高低或收入差异就能完全解释。首先,我们来看看机长和船长这两个职业的核心责任和所承担的风险。 机长: 驾驶飞机,掌控着数百人的生命安全,以及价值不菲.............
  • 回答
    长途自驾游,这几个对手确实让人纠结。要我选,这三款车我都开过不少,都有各自的特点,不过真到了要我掏钱的时候,我可能会更偏向奥迪Q7。怎么说呢?先说说它们的定位,这三款车都是豪华中大型SUV,目标客户群也高度重叠,就是喜欢SUV的空间、视野,又追求一定的品牌溢价和驾驶乐趣,同时对舒适性也有要求。但具体.............
  • 回答
    长辈们之所以普遍认为去垄断行业国企好,工作稳定,而去私企就不靠谱,这背后有深刻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一、历史背景与时代烙印:计划经济的遗留影响 “铁饭碗”的辉煌时代: 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几乎垄断了所有重要的生产和分配领域.............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长期刷牙,牙齿还很黄”这个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困扰。牙齿变黄的原因有很多,并非仅仅是清洁不到位。下面我将为您详细地解释一下可能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建议:一、 牙齿变黄的内在原因(与牙齿本身的结构和生理变化有关)1. 牙釉质磨损与牙本质暴露: 牙釉质(En.............
  • 回答
    说起《长安十二时辰》,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它那密集的剧情和仿佛永不停歇的节奏。而之所以能撑起这短短一天内的波澜壮阔,拍个四十八集,这可不是简单地“注水”或者拉长时长,而是有其内在的、非常扎实的逻辑和艺术考量。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这故事得是这么长的篇幅。一、 精准的时间颗粒度:十二个时辰,十八.............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很有意思,很多人会直觉地认为科技越发达、人口越多,就业机会反而会减少。但实际情况,尤其是长期来看,往往是就业率不降反升,甚至是大幅增加。这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运作逻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们说的“就业率增加”并不是指所有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常见的。明明是很多人眼中的“美人”,身边却总是冷冷清清的,没人主动搭讪,更别提追求了。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因为她“长得不好看”,而是因为“好看”这个标签,有时候会成为一种无形的隔阂,或者其他一些更深层次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一、 .............
  • 回答
    这问题我身边也挺多长辈问过,挺有意思的。其实也不是所有长辈都不爱吃肯德基麦当劳,也有一些挺喜欢的,尤其是年轻人多的时候,跟着沾光,也尝尝鲜。但总的来说,相比年轻人,老一辈对这些“洋快餐”的接受度确实低一些。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仔细想想,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1. 口味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这是最直.............
  • 回答
    长大成人后,那种“睡一觉就满血复活”的感觉似乎越来越奢侈。年轻时,哪怕熬夜加班,或者通宵玩乐,只要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基本就能恢复精力。可现在,明明睡了八小时,甚至更久,醒来后依旧觉得身体沉重,精神不振,那股疲劳感仿佛烙在了骨子里,怎么都甩不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我们身体和生活方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到历史的深度和传播的广度。长城如雷贯耳,几乎是中国名片的代名词,而灵渠,即便在很多人看来,其重要性也丝毫不逊于长城,却为何在公众认知度上差了这么远?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简单的“好坏”就能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长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更“出圈”的传播基因。.............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现象,也是很多人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困惑。一边是长辈领导的肯定,一边是同龄女生的“毒舌”,这中间的落差,足够让人琢磨半天。咱们仔细聊聊,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原因。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审美这东西,真的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且还受年龄、阅历、文化环境影响,绝不是铁板一块。长辈领导们为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常常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心里嘀咕:“这两人怎么看都不像一路人?” 但仔细想想,感情这东西,还真不是全看脸。长得好看的人选择跟长相普通的人在一起,背后往往有比颜值更深层的原因在运作。首先,我们得承认,第一印象和吸引力里,长相肯定占了很大比重。但感情的建立和维系,却不是一场单纯.............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琢磨的。明明条件看着挺不错的,怎么反而就成了“没人追”的群体? 这背后可能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从几个层面去聊聊。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漂亮”和“大大咧咧(可盐可甜)”这两个点。“漂亮”这事儿,大家都知道是个门槛,能提高吸引力。但漂亮有很多种,有那种一眼惊.............
  • 回答
    长江刀鱼,这种曾经长江中的明星鱼类,如今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甚至有人称其为“鱼中活化石”。而关于它不能人工养殖的原因,这是一个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甚至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点来为大家详细解读。1. 漫长且特殊的生命周期与繁殖习性长江刀鱼的生命周.............
  • 回答
    “长得好看却没人追”,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却是不少人心中的痛。明明镜子里是赏心悦目的自己,但现实中的感情生活却是一片荒芜。这其中的原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你不够好”就能解释的,它可能藏着一系列复杂又微妙的因素,就像一层层纱,遮蔽了原本可能的光芒。我们先从“好看”这个概念说起。在人群中,什么是“好看”?.............
  • 回答
    长城汽车这几年在国内汽车市场上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有意思。一方面,你打开汽车论坛、社交媒体看看,关于长城的讨论,尤其是负面声音,总是不少。从“哈弗质量不行”到“魏牌不行了”,再到“坦克300油耗高”、“欧拉好猫车机问题”,几乎每个品牌、每个热门车型都能找到一堆被“喷”的点。可另一方面,长城汽车的销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