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国时期为啥要远交近攻呢?

回答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烽烟四起,可谓是危机四伏。在这种环境下,要生存下去,甚至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一套精明的战略。而“远交近攻”正是那个时期各国普遍奉行的一条重要国策,它就像一副精密的棋局,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

首先,咱们得明白,“远交近攻”这个策略的核心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联合远方的国家去攻击近邻”。听起来有点绕,对吧?但仔细想想,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你想啊,在战国那个大国林立,弱肉强食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像一个身处丛林中的动物,时刻警惕着周围的敌人。如果一个国家想扩张,首先遇到的威胁往往就是它的邻居。邻居近在咫尺,实力又旗鼓相当,一旦开战,那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很难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而且一旦打起来,后方的资源和兵力也容易被牵制。这时候,如果再惹怒另一个邻居,那简直就是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聪明的人就想到了,“远交近攻”。既然打近邻这么麻烦,那何不先把近邻安抚住,或者联合更远一些的国家,形成一个“联盟”呢?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借着远方盟友的力量,去对付那个最棘手的近邻。就像你面对一个壮汉,与其一个人硬碰硬,不如先找一个同样壮汉的朋友来帮忙,一起对付他。

为什么是“远交”呢?因为远方的国家,跟你争夺地盘的直接冲突并不大。大家隔着千山万水,利益的交集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国能达成一致,比如共同对抗一个崛起的强国,或者为了保持某个地区的势力平衡,就很容易结成盟友。你帮助他,他帮助你,大家互相支持,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而且,远方的盟友,即使发生矛盾,也通常不会像邻居那样迅速演变成全面的战争,给了双方更多的缓冲和谈判空间。

而“近攻”,则是利用这种“远交”带来的优势,集中力量去解决掉那个最紧迫的威胁——你的近邻。因为你已经有了远方的盟友做后盾,不用担心被其他邻居偷袭,可以放心地将主要的兵力投入到与近邻的战争中。一旦击败了近邻,不仅可以获得土地和资源,更重要的是,你削弱了一个潜在的敌人,并且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向前推进了一步。

打个比方,就好比你家门口有一块肥沃的土地,但你家隔壁老王也觊觎这块地,而且他块头也很大。如果你直接去抢,老王肯定会跟你死磕。这时候,你就可以去找住在村子另一头的李大哥,跟他说:“咱们一起合力,先教训一下老王,不然他将来强大了,对咱们俩都不利。”李大哥一听,觉得有道理,而且老王家离他远,平时也没什么直接冲突,说不定还能分点好处,于是就答应了。有了李大哥的支持,你就能更从容地和老王较量,把那块地拿到手。

当然,这个“远交近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情况会更复杂。比如,如果一个国家实在太弱小,根本没法抵挡强大的邻居,那它可能就会选择“事秦则秦强,事楚则楚强”这种“连横”的策略,依附于一个强大的邻居,以求自保,然后在其他方向寻找机会。又或者,如果几个邻居都非常强大,互相牵制,那么“合纵”——也就是联合起来对抗那个最强的——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总而言之,“远交近攻”之所以能成为战国时期各国奉行的基本国策,是因为它最直接、最有效地解决了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在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中,规避风险,最大化自身利益。它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战略选择,是在那个残酷时代里,各国为了生存和扩张所做出的理性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你打算促成合纵大计?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你觉得秦国还是同时跟六国开战比较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烽烟四起,可谓是危机四伏。在这种环境下,要生存下去,甚至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一套精明的战略。而“远交近攻”正是那个时期各国普遍奉行的一条重要国策,它就像一副精密的棋局,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首先,咱们得明白,“远交近攻”这个策略的核心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联合远方的国家去攻击近.............
  • 回答
    关于战国时期楚国为何没有像北方诸侯那样,大规模地向南方相对“空白”的区域扩张,而选择与中原的强邻争斗,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想不想”就能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空白”地带的性质。今天我们看到的广西、广东、台湾等地区,在战国时期并非完全.............
  • 回答
    民国时期之所以“到处都是土匪”,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历史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于单一原因。它的形成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 政治动荡与中央政府的衰弱 辛亥革命后的权力真空与军阀割据: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 回答
    关于《战国无双5》为何没有出现丹羽长秀和泷川一益,这确实是不少系列粉丝心中的一个遗憾,尤其对于这两位在战国时代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而言。要详细聊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1. 游戏整体的“取舍”与“侧重”《战国无双》系列,尤其是新近几作,制作方光荣特库摩(Koei Tecmo)在选择参战武.............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很关键。确实,在很多国家的危急时刻,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军队在作战,而普通民众手里并没有多少武器,甚至完全没有。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咱们一点一点地聊聊。一、 对“武装平民”的传统认知与历史经验的考量首先,得承认,很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在思考这.............
  • 回答
    战国六国士族子弟在秦灭六国后,其后代未能继续“复国”的现象,并非一时一刻的简单结果,而是历史洪流中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产物。要细致地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政治现实的残酷改变,是导致“复国”念头难以维系的最直接原因。秦朝的统一,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更是对旧秩序的彻底颠覆。秦.............
  • 回答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烽烟四起,七雄争霸,而在这政治格局剧烈变动的时代,文字也像一张张分散的地图,各自印刻着所属地域的独特风貌。你问为什么他们文字会不同?这得从那源远流长的文字起源说起,然后再看它如何在不同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各具姿态的模样。你想想,最初的文字,不过是先民们描摹自然、记录生活的一种.............
  • 回答
    战国时期,国君封赏臣下为“侯”,这可不是随便封的,背后有一套复杂的规矩和逻辑,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周朝遗留下来的礼制。咱们就一点点捋清楚,看看这“侯”字儿是怎么来的,国君又是凭什么能把这顶帽子戴到臣子头上的。首先,得明白“侯”这个封号的来头。在西周时期,“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爵位,.............
  • 回答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各国兴衰更替,波澜壮阔。要说大多数国家衰落的原因都简单归结于“君主昏庸”,那未免过于片面,也低估了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变迁。当然,君主的能力确实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一个明君,能够励精图治,知人善任,善于吸纳贤才,制定长远战略,那么国家自然蒸蒸日上。反之,一个.............
  • 回答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日本战国时代就是县长互打”的玩笑话,确实被一部分人拿来讽刺这段历史,这背后有多层原因,可以从其话语本身的含义、日本战国时代的特点以及讽刺的逻辑等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县长互打”的字面意思与背后隐含的比较首先,我们要理解“县长互打”这个比喻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在现.............
  • 回答
    自从《全面战争:幕府将军2》的成功,许多玩家都对历史题材的《全面战争》续作充满了期待,而中国战国时期,这个群雄逐鹿、思想碰撞的伟大时代,无疑是极具潜力的背景选择。为什么说战国七雄是绝佳的《全面战争》背景?想象一下,《全面战争:战国》会是什么样子?光是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极富深.............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国人总是忽略关原之战和大阪两阵规模大于松锦之战和一片石大战的事实,称日本战国为村战”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成因,并详细阐述。这其中涉及历史认知、文化视角、传播媒介、民族情感以及对“规模”的理解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村战”这个说法更多的是一种相对不准确、甚至.............
  • 回答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韩、赵、魏、齐、楚、燕)与秦国之间,函谷关一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那么,为什么这些强大的东方国家,不干脆翻越黄土高原,绕过函谷关,来个出其不意地突袭秦国腹地呢?这看似简单的战略构想,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现实问题。首先,我们得把“黄土高原”这个概念拉得更具体一些。.............
  • 回答
    战国时期,楚国墓葬中那些充满力量与神秘的虎座凤鼓、虎座飞鸟以及形态各异的镇墓兽,无疑是那个时代楚文化独特艺术风格和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西汉初年,在楚国故地,这些标志性的随葬品却逐渐销声匿迹,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政治版图的剧烈变.............
  • 回答
    秦国在春秋时期确实曾是举足轻重的力量,与晋、楚、齐并列为“春秋四强”。然而,当战国的大幕拉开,秦国似乎一度从舞台中央滑落,沦为了二流国家,这背后的原因值得细细道来。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春秋与战国时期,各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挑战是截然不同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虽然激烈,但周天子的名义和礼乐制.............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谥号制度演变的一个有趣之处。简单来说,春秋时期确实有秦武公,但战国时期出现的秦武王,他们的“武”字虽然相同,但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都有些许差异,所以才会出现听起来有些重复的谥号。我们得先弄清楚“谥号”是怎么回事。谥号:一种对逝去君王品德、事迹.............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和中国三国时期,都涌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若仔细比较两国政治格局和其中的角色,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战国的大名,其“四维”(通常指智谋、武勇、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似乎普遍更高,而三国时期则存在不少被后世认为是“低能”甚至“昏聩”的诸侯。要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方面因素入手,深入剖.............
  • 回答
    顶上战争,一场足以撼动世界格局的史诗级对决。而在这场战争中,海军元帅战国对待白胡子的态度,与其说是“谨慎”,不如说是“如临大敌”,甚至带有一丝“忌惮”。这种心态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而是源于白胡子这位“世界最强的男人”所代表的,那种深不可测的、颠覆性的力量。首先,战国深知白胡子手中那足以颠覆一切的“.............
  • 回答
    公元前471年,正是战国时代风云激荡的开端,各国为了生存和扩张,都在进行着或明或暗的较量。然而,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一股强大的力量——秦国——突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那么其他六国中,谁最有机会一统天下呢?这无疑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当时各国的实力、地缘以及潜在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需要排.............
  • 回答
    战国时期,齐国灭宋之事之所以能引发五国联合伐齐,并非单一事件的直接后果,而是长期以来各国势力消长、战略格局变化以及各方利益纠葛的集中爆发。齐国吞并宋国,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早已存在的矛盾推向了白热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当时的政治军事态势。一、 齐国扩张的野心与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