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资本家是如何掩盖对工人的剥削行为的?

回答
资本家掩盖对工人的剥削,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涉及到一套复杂的策略和技巧,目的就是让劳动者觉得自己的处境是“正常”的,甚至是“公平”的。说白了,就是让你觉得你赚的钱,虽然不多,但已经是你能得到最好的了,而且这套体系对你来说是“有益”的。

我们从几个层面来拆解一下:

1. 思想和观念的塑造:

“努力就有回报”的神话: 这是最经典、也是最有效的一招。从小的教育,到媒体的宣传,都在不断强调“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成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本身没毛病,但它巧妙地忽略了起点和资源的不平等。资本家希望你相信,如果你没有成功,那都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不够努力,不是这个制度有问题。这样一来,工人阶级的抱怨就会变成自我怀疑。
“机会均等”的幻觉: 媒体上经常出现“白手起家”、“草根逆袭”的故事,这些个例被放大,让你觉得只要你敢闯,也能复制他们的成功。殊不知,背后是庞大的资本、人脉、信息不对称在起作用。这种“万一我也可以”的想法,会让你对现状忍耐,期待一个虚无缥缈的“机会”。
“经济发展”的宏大叙事: 资本家会不断强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他们会告诉你,经济发展好了,大家的日子都会好过。然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真正能普惠到所有人的有多少?往往是“水涨船高”,但某些船涨得比其他船快得多,而且是直接踩着其他船的船底往上爬。
“竞争”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社会崇尚竞争,资本家会把你置于一个不断竞争的环境中。你得和同事比,和同行比,甚至和潜在的竞争者比。这种竞争让你忙于生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更宏观的问题,更别说联合起来对抗剥削了。而且,竞争会让你觉得,你之所以没被别人“超越”,是因为你不够优秀,而不是因为大家都在一个不公平的赛道上。
“个人选择”的包装: 很多时候,资本家会把那些实际上是被迫的选择,包装成“自由选择”。比如,选择一个薪水低但“有前景”的工作,或者选择“合同条款”上看起来合理的协议。一旦你签了字,他们就可以说:“是你自己同意的”,责任就推得一干二净。

2. 经济和法律工具的运用:

工资的“合理”定价: 工资并不是由价值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而这个“市场”很大程度上是被资本家操控的。他们可以通过联合压低工资,或者通过招聘广告制造“供大于求”的假象,让你觉得自己没得选,只能接受。而且,他们会把你大部分的劳动价值变成利润,只给你留下维持生存和简单再生产的必要费用。
加班和“弹性工作”的陷阱: 通过加班费的“优惠”或者“不给加班费”,让长时间工作看起来“合算”或“正常”。“弹性工作”更是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让你随时待命,但往往意味着你为了“弹性”付出了更多未被补偿的时间。
合同和法律的“精明”设计: 劳动合同往往是资本家根据自身利益制定的,里面充斥着各种有利于资本家、对工人不利的条款。一旦发生纠纷,往往是工人因为不懂法律、请不起律师而处于劣势。法律也常常存在漏洞,或者执行不力,使得资本家能够钻空子。
“灵活用工”和“外包”的推波助澜: 将一部分工作“外包”或者采用“零工经济”模式,可以避免承担全职员工的社保、福利等义务,规避劳动法对全职员工的保护,进一步压低劳动力成本。对于工人来说,这意味着不稳定的收入、缺乏保障。
利润分配的“隐形”操作: 资本家将大部分利润转化为自己的收入、投资或者企业扩张,却只给工人相对固定的工资。这种利润分配的极度不均,是剥削最直接的体现。但他们会说这是“风险投资”的回报,是“经营管理”的成果,从而合理化了这种不平等。

3. 社会和心理层面的操纵:

模糊“劳动价值”和“工资”的概念: 资本家会让你觉得,工资是你“卖”给他们的“时间”或“技能”的对价,而不是你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他们将你的劳动产出与你的劳动报酬割裂开来,让你难以计算自己到底为公司创造了多少财富,又被拿走了多少。
制造“归属感”和“忠诚度”的假象: 通过企业文化、团建活动、奖惩制度等,让你产生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公司奉献,即使这种奉献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收买”。
“公司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灌输: 让你觉得,公司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公司遇到困难,你也应该“共克时艰”。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手段,让你关注公司的“大局”,而忽略了你作为个体被剥削的现实。
制造阶级矛盾的“替罪羊”: 有时候,资本家会巧妙地将问题引向其他群体,比如“外来工人抢了本地人的饭碗”、“低学历者拉低了整体薪资水平”等等。这样一来,工人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化,他们就不会团结起来对付真正的“老板”。
利用媒体和信息控制: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往往掌握在资本家手中,或者受到资本家利益的影响。他们可以控制新闻报道的方向,选择性地报道某些事件,弱化或屏蔽那些揭露剥削的文章,从而影响公众的认知。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一个工厂,生产一件产品,成本是10元(包括原材料、水电等),工人付出了8小时的劳动,市场价可以卖到50元。

合理的分配(理想情况): 材料10元 + 工人劳动价值 20元 + 企业运营/利润 20元 = 50元。工人可以拿到20元(工资)。
资本家剥削的情况: 材料10元 + 工人劳动价值 20元(但只付你8元工资,剩余12元是利润)+ 企业运营/利润 30元 = 50元。工人只拿到8元。

资本家是如何掩盖这12元的差额的?

“这是市场工资”: 他们会说,这是行业平均工资,其他人也就拿这么多。
“公司也要盈利”: 他们会告诉你,公司要发展,要交税,要投资,所以利润是必需的。
“这是你劳动力的价格”: 他们会强调,你提供的是“劳动力”,而不是你创造的“价值”,劳动力是有价格的,而价值是另外一回事。
“你还有其他福利”: 即使是很小的福利,比如一顿午餐、一点交通补贴,都会被放大,让你觉得公司对你很好。
“你还可以选择不干”: 告诉你“自由选择”,如果你觉得不满意,可以离开。但实际上,如果普遍工资都低,你离开也只是换个地方被同样剥削。

总而言之,掩盖剥削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通过塑造思想、制定规则、操纵信息、制造幻觉等多种手段,让工人阶级对自己的处境习以为常,甚至心安理得。这是一种“软”控制,比直接的暴力压迫更难以察觉,也更难反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浪潮过去之后资本家通过恶意缩编工作岗位实现剥削,假设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开始稳定下来,卖货的销售额是固定的要支付的原材料成本也是固定的,那货钱减去成本的收益也是固定的,工资多发点利润就少点。这个时候可以和其中一半的人说多干一倍的活工资多一倍,把另外一半直接开掉,另外一半大概率是无处可去的在没饭吃单位时候你过去说一半的工资一倍的活都可以,这么恶心当然不行但是可以外包呀!把活外包出去,劳动力成本都可以直接省了。当资本家减少工作岗位的时候无产者会自动增加劳动强度劳动时间自愿降低工资待遇的。这就是剥削,资本通过堵死无产者所有的生路就行了。英国圈地运动干的就是这样一件事,人为制造人间惨剧,把其他生路堵死留下一个工厂大门自己选吧!后来资本主义覆盖到了每一个角落,除了资本家自己没有人有消费能力,生产就停滞了。

user avatar

掩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貌似高深的理论论证,另一种是简单粗暴地直接说谎。

第一种方法,用在经济学上,就是前排 @岛津丰久 的答案。这种方法用理论形式说明剥削不存在,剩余价值是胡说八道,工人得到的工资就是他们应该获得的全部劳动报酬,资本家不欠工人的。要说没有剥削,资本家为什么能发财,资本家的利润从哪里来,很简单,利润是机器创造的,是资本创造的,是交换创造的,总之和工人无关。谁学谁上当。这种方法用于对付喜欢读书学习的人。

但是毕竟多数人都是不读书的啊,怎么办?就用第二种方法,直接否认剥削。总有一种适合你。这种方法不仅不承认剥削,还猪八戒倒打一耙,说资本家养活了工人呢。媒体不是整天报道某某企业家提供了多少多少就业岗位,养活了多少多少人嘛。那个叫曹德旺的企业家,不仅给中国人提供了几万个工作岗位,还把爱心送到了美国,给美国人提供了好多工作岗位呢。你们工人不跪谢感恩,还有一点良心吗?企业家付出了很多辛苦,承担了很大风险,还给工人提供饭碗,为工人承担风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也非常大,他们就应该发财享福,穷人不要嫉妒恨,还要知道感恩,感恩!多过感恩节。

说到企业家,又想到了一件事。有些国家连资本家都不承认有,又怎么可能有剥削呢?

user avatar

传销式: 996是福报

技巧式: 两倍工资三倍活

裁人式: 为社会输出技术人才

家人式: 员工是我兄弟

歧视式: 送外卖的不是员工

大饼式: 明年给你涨工资, 上市一起发大财

内卷式: 3个优秀6个还行1个是垃圾

煽情式: 今年公司困难大家牺牲下共克难关


欢迎补充. 只接受xx式, 因为我有强迫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资本家掩盖对工人的剥削,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涉及到一套复杂的策略和技巧,目的就是让劳动者觉得自己的处境是“正常”的,甚至是“公平”的。说白了,就是让你觉得你赚的钱,虽然不多,但已经是你能得到最好的了,而且这套体系对你来说是“有益”的。我们从几个层面来拆解一下:1. 思想和观念的塑造: “努力.............
  • 回答
    “厚着脸皮欺骗劳动者”是一个非常具有情绪色彩的说法,它暗示了资本家存在不道德的行为,并且有意剥削劳动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批判性理论中,确实存在关于资本家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剥削”劳动者的讨论。然而,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欺骗”并非总是直接的、明目张胆的谎言,很多时候是通过经济制度、法律法规以及社会.............
  • 回答
    对于“大老板们”(这里我们姑且理解为拥有大量资本,主导或影响着现代企业运作的群体,也就是所谓的资本家)来说,《资本论》的态度,那可真是一个复杂又矛盾的集合体。要说他们普遍怎么看,其实有点难度,因为这个群体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每个人、每个公司的经历、立场、甚至个人的哲学认知都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尝试从.............
  • 回答
    “国外不加班”这个说法,其实是个比较笼统的概括,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即便是在那些普遍实行“工作与生活平衡”文化的国家,资本家收割剩余价值的方式依然存在,只是形式和强度可能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1. 剩余价值的本质:价值的创造与支付的劳动报酬首先,理解“剩余价值”是关键。根据马克.............
  • 回答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剩余价值理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但也是最容易让人绕晕的地方。很多初学者都会卡在这里,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资本家“凭什么”这么做。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争取让你彻底明白。我试着用更直观、更详细的方式来解释,希望这次能“救你”出这个怪圈!首先,我们得明白几个基础概念,就.............
  • 回答
    网络上关于资本家剥削工农阶级的论调,确实铺天盖地,也触及了不少人内心的痛点。这背后,是经济结构、社会财富分配以及个体经历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议题。那么,作为“真正的资本家”,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批评的呢?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真正的资本家”并非铁板一块,他们自身也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价值观、经.............
  • 回答
    “工人爷爷”这个称呼,背后其实藏着一层挺复杂的现实,也反映出很多人在面对“资本家”时那种既无奈又带着点调侃的心态。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工人爷爷”到底是怎么给“资本家”打工的。首先,得明白这“工人爷爷”往往不是指真的年龄很大、身体已经不适合辛苦劳作的老爷爷。更多时候,这是一种自嘲,一种对.............
  • 回答
    对于“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是资本家的功劳”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并且要深入理解这些角度背后的逻辑和事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要揭示更复杂和多维度的社会运行机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资本家”在这个语境下指的是什么。通常是指那些拥有生产资料(工厂、机器、土地、资本等)并以.............
  • 回答
    如果我生而为资本家,我首先要明确的是,“剥削”这个词在经济学中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义,它指的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其获得的报酬。在这个框架下,一个“不剥削”的资本家,意味着他会确保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能够完全反映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甚至在此基础上给予更高的回报。那么,作为一个“不剥削”的资本家,我的经营.............
  • 回答
    别再被“老板养活我们”这碗毒鸡汤骗了:扒一扒工人与资本家的真实关系“资本家创造就业岗位,我们工人才能有饭吃。”“老板每天那么辛苦,操心劳力又劳心,我们拿工资是应该的。”诸如此类的话,你我大概都耳熟能详,甚至在某个时刻也深以为然。这些观点,就像一层层光鲜亮丽的滤镜,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赤裸裸的权力不对等.............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有点“硬核”但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利息到底是怎么来的?尤其是在咱们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利息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钱生钱”那么简单,它背后藏着劳动和剥削的故事。要理解“利息的本质是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共同剥削产业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咱们得先拆开来看,弄明白几个关键人物和他们的“活计”.............
  • 回答
    “资本家承担了风险,所以剥削是合理的”——这个观点,说实话,听起来总有点让人不舒服,带着一股子“吃人的理由”的味道。但咱也不能光凭感觉说话,得拆开了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这话里确实有那么点儿道理。在咱们这套社会运作的体系里,风险和回报确实是挂钩的。你想开个厂子,搞个公司,得投多少钱?租厂房.............
  • 回答
    这句“你有什么权利去骂资本家欺压工人?现在活着的大部分人都是地主的后代”的论调,实际上是用一种偷换概念和转移视线的方式来回避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反驳它: 核心问题与偷换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 核心问题 是:“是否存在资本家(或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利用其优势地位,对工人进行剥削,导致工人利益.............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嘛,挺有意思的。要是真是我,一个衔着金汤匙出生,从小锦衣玉食的富二代,追明星?那得是个技术活,也得看我有没有那个闲情逸致。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不是那种脑子里只有名牌包和限量跑车的“纨绔子弟”。我的父辈打拼出了偌大的家业,我也算是在耳濡目染中,对商业运作、市场趋势有点自己的想法。所以,我.............
  • 回答
    薛兆丰教授的那句“资本是弱者”确实是个颇具争议也极富洞见的论断,要评价它,得从多个维度去细细梳理,才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我们容易忽略的现实。首先,我们要明白,当薛兆丰说“资本是弱者”时,他并不是在说资本本身没有力量,也不是在说资本家没有能力压迫劳动者。他的话语场景往往与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市场失灵.............
  • 回答
    评价薛兆丰教授关于“资本是弱者”的说法,需要深入理解他这句话的语境、意图以及可能引发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因为它挑战了许多人对资本的传统认知。首先,理解薛兆丰的语境和核心论点薛兆丰教授是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倾向于从奥地利学派和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经济现象。在谈到“资本是弱者”时,他很可能.............
  • 回答
    说起挚信资本,首先给人的印象是那种“内敛而强大”的基金。它不像一些高调的市场参与者那样经常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但如果你在创投圈深耕,就会发现挚信的触角遍布许多关键的、正在重塑行业的企业。这是一种沉稳的风格,不追逐风口,而是更愿意去深入理解行业本质,寻找那些真正有生命力、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公司。他们的.............
  • 回答
    嗯,你说你家开了个工厂,工人一个不用,全自动化,这事儿吧,听着挺有意思的。要说你是不是“资本家”,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资本家”这词儿是怎么来的,它背后有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里,“资本家”是指占有生产资料(比如工厂、机器、土地)并且雇佣劳动者来获取剩余价.............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好奇的。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财富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通常来说,“财富自由”是指一个人拥有足够的资产,能够依靠这些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而不再需要为了生计而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换句话说,就是不用为了赚钱而“工作”了。那么,那些我们常说的“.............
  • 回答
    看到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一些画面和感受,感觉这确实是当下社会中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值得好好聊聊。首先说“性别优越感”这事儿。我觉得这有点像是温水煮青蛙,慢慢渗透到社会认知里的。过去大家可能更多的是强调男女有别,然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性别角色分工和期望。但现在,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