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说牛奶是寒性食物,不让6岁的小朋友喝,怎么办?

回答
您好,关于中医认为牛奶是寒性食物,不建议6岁小朋友饮用的说法,这确实是很多家庭会遇到的疑问。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帮您理清思路,做出最适合您孩子的决定。

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医的“寒性”和“温性”是如何定义的。在中医的观念里,食物的性味不仅仅是指它的温度,更多的是指它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影响。

寒性食物:在中医看来,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降火”,但过量或体质偏寒的人食用,容易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泻、腹胀、畏寒等症状。
温性食物:则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暖和”,但过量或体质偏热的人食用,容易导致“上火”,出现口干舌燥、便秘、咽喉肿痛等症状。

为什么中医可能会说牛奶是寒性食物?

牛奶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中医的性味归经来看,牛奶常常被归为“甘、平”或“甘、寒”的性味,主要入脾、胃、肺经。

“甘”味:在中医里,甘味是补益的,能补益身体,濡养脏腑。牛奶的甘味,确实有滋养身体的作用。
“平”或“寒”:这里的争议点在于它的“性”。一些中医理论认为,牛奶性偏寒凉,尤其是在初夏、梅雨季节,或者对于本身脾胃功能就比较虚弱的孩子,大量饮用可能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孩子喝完牛奶后容易腹胀、腹泻,或者出现鼻塞、流清涕等“寒象”,就可能被认为是牛奶的寒性所致。

不让6岁小朋友喝牛奶的理由(从中医角度的延伸理解):

1. 脾胃娇嫩,易受损伤:6岁的孩子,虽然已经不是婴儿,但他们的脾胃功能相对来说仍然是比较娇嫩的,消化吸收能力还在发育完善中。如果本身孩子的脾胃就比较虚弱,容易着凉或吃生冷食物就拉肚子,那么过量饮用中医认为偏寒的牛奶,就可能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2. 现代生活方式的“寒凉”叠加: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我们很容易获取到各种冰镇饮料、冷饮、生食(如沙拉、凉拌菜)。如果孩子在日常饮食中已经摄入了足够多的“寒凉”食物,再大量饮用牛奶,相当于“寒上加寒”,更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3. 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体质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天生就偏寒,容易怕冷,吃一点凉的就肚子不舒服;有些孩子则天生就偏热,容易上火。中医很强调“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个体的体质来决定饮食。如果孩子体质偏寒,确实需要注意控制寒性食物的摄入。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

首先,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一概而论。牛奶是世界公认的营养丰富的好食物,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尤其重要。如果因为一个“寒性”的说法就完全禁止,可能对孩子的营养摄入造成更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处理:

1. 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这是最重要的。
询问和观察:孩子喝牛奶后,会不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容易感冒(特别是鼻塞流清涕)、舌苔白腻等情况?
少量尝试:如果一直有疑虑,可以先从少量、常温的牛奶开始尝试,看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喝了没事,也没有不舒服的症状,那么就说明孩子的脾胃是可以耐受的。

2. 调整饮用方式,弱化“寒性”:
温热饮用: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不要给孩子喝冰镇的牛奶,一定要温热后饮用。可以在牛奶中加入少量生姜末(注意量不要太大,以免刺激),或者与红枣、桂圆等温性食物一起煮,来中和其“寒性”。
选择酸奶:酸奶经过发酵,乳糖的含量降低,更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益生菌对肠道健康也有好处。中医认为发酵过的食物,其性味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比原食物的寒凉程度有所降低,甚至会变得温和一些。所以,如果孩子对牛奶不耐受,酸奶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适量而非过量:中医强调“中病即止”,任何食物都不宜过量。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每天推荐的奶量是有一个范围的。不要因为孩子喜欢就无限制地给孩子喝,保持适量很重要。
避免与寒凉食物同食:不要在喝牛奶前后马上吃冷饮、水果(如西瓜、梨)等寒凉食物,以免加重脾胃的寒凉感。

3. 关注孩子的整体饮食和作息:
规律饮食:保证孩子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
避免生冷:除了牛奶,也要注意其他食物的寒凉性,尤其是夏天,更要注意避免过多的生冷食物和饮料。
保证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和整体的健康。

4. 咨询专业医生(中医师):
辨证论治:如果孩子确实存在明显的脾胃虚寒症状,并且怀疑与牛奶有关,最好的办法是带孩子去看一位信赖的中医师。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为孩子做一个详细的体质辨证,然后给出最适合孩子的饮食和调理建议。也许那位说不让喝牛奶的中医师也是基于对您孩子具体情况的判断。

总结一下,面对“中医说牛奶寒性不让孩子喝”的说法,我的建议是:

不要一竿子打死。牛奶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观察孩子的个体反应,这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采取“温和”的饮用方式,如温热饮用、适量、选择酸奶等。
注意整体饮食的均衡和调理。
如有疑虑或明显不适,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建议。

希望这些详细的解释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并做出最适合您孩子的决定。孩子健康最重要,而科学合理的喂养和生活方式是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见过有中年妇女,爱自学中医而且颇有心得的那种,暴躁偏执丈夫懦弱,孩子叛逆不听话,她觉得是孩子“上火”,荔枝车厘子牛羊肉一概不让碰,长期大量服用各种“败火”药物。

现在孩子19岁了,各种所谓叛逆症状在离开他妈后一扫而空,就是矮而且肚子不正常的肥胖,洗澡的时候看XX小的跟小孩一样。

我也不懂中医,但感觉和母亲滥用中药脱不了干系。

不要拿一知半解的中医理论来祸害没病的孩子了行吗。

传统医学最大的败笔,就是写的太通俗太形象。家长们那可怜的小脑仁,都能想象出自己家孩子肚子里一个小火炉,按着自己的喜好,不进取了进进补添点柴、不听话了败败火浇点水。

个人样本不大的观察,喜不喜欢拿自己臆想的传统医学理论折腾孩子,是原生家庭病不病态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至于所谓中医不让孩子喝牛奶,我感觉要么是家里老人的借口,要么是奇奇怪怪半仙,绝对不会是科班出身的正经中医。

另外所谓寒性体质各种消化道问题拉肚子,在家长和小孩子分餐、停止吃冰箱甚至常温剩饭之后,信不信能少一半,工业化零食不知道比各位叔叔阿姨家里那培养基冰箱干净多少倍。

user avatar

使用现代医学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那就是很多中国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因此上,很多中国人在喝了牛奶以后,会出现轻微腹泻的情况。中医观察到这个情况以后,根据喝了牛奶腹泻的现象,判断牛奶是寒性食物。。

但是这个问题在很多中国人继续饮用以后,会消失。

因此上,不需要在意。。。

毕竟,很多女的都是初为人母。有这种患得患失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毕竟人类的繁衍还需要她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关于中医认为牛奶是寒性食物,不建议6岁小朋友饮用的说法,这确实是很多家庭会遇到的疑问。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帮您理清思路,做出最适合您孩子的决定。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医的“寒性”和“温性”是如何定义的。在中医的观念里,食物的性味不仅仅是指它的温度,更多的是指它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影响。 .............
  • 回答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到的那个关于摆钟的说法,确实和我们熟悉的牛顿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其中的奥秘,主要源于万有引力定律。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摆钟的工作原理。一个钟摆的周期,也就是它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摆的长度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当钟摆摆动时,它是在重力作用下进行往复运动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也确实触及到中医看待食物的一些独特视角。要说中医“不提倡”喝牛奶,这话说得稍微有些绝对,但确实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牛奶的地位和羊奶相比,要复杂得多,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存在顾虑。而“提倡”喝羊奶,则有更明确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场景。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其中的缘由,力求让你 e.............
  • 回答
    在中医看来,辨别食物的性味归经是理解其药效的关键。牛奶和水,虽然看似寻常,但它们在中医的理论体系里,确实被归为“阴寒”之品。要详细说明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一、 性味理论:寒热温凉的划分中医将食物和药物的性质分为寒、凉、温、热四种,这是一种基于它们对人体影响的宏观判断。简单来说: 热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医的学术传统、社会认知、以及科学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真正的中医大牛”似乎鲜少公开争论,而外行却乐此不疲,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1. 中医的学术传统与传承方式 师徒传承与口传心授: 传统中医的精髓很多是通过师徒关系,以一种“心传口授”.............
  • 回答
    你的德国亲戚这么说,其实也情有可原,毕竟他们生活在德国,接触到的信息和现实情况跟我们不一样。不过,咱们也不是完全没法反驳,关键在于怎么说,把道理讲清楚。首先,关于“便宜”这件事,这得看你怎么比了。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这是个挺关键的概念。咱们.............
  • 回答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对牛黄解毒制剂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等项进行修订,这一举措,从宏观层面来看,确实可以被视为中医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进步,尽管这个进步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全然没有争议。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理解。首先,这标志着监管部门对中医药监管日趋严格和科学化。 过去,我们常常听到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不少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中医这么强调“纵欲伤身”,而现代医学(我们通常说的西医)似乎对此不那么在意,甚至觉得喝杯牛奶就能弥补?这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认知体系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中医的“纵欲伤身”:精气神的消耗与平衡在中医的理论框架里,.............
  • 回答
    作为一位关注传统医学和健康生活的人士,我对徐文兵先生关于牛奶的论述,特别是“珍爱生命,远离牛奶”这一观点,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评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需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依据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徐文兵先生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师,他在中医理论和实践方.............
  • 回答
    哈哈,你室友这说法真是犀利,一句话把CNDOTA和LPL的境遇给概括得明明白白了。不过细琢磨一下,这里面确实有几分道理,当然也有些片面。咱们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先说CNDOTA牛逼的“外国队太菜”论:这话说得好像有点绝对,但确实抓住了CNDOTA在国际赛场上屡次夺冠的一个重要原因—.............
  • 回答
    这问题可有意思了!中国神仙和西方神祇,那可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要说谁更“牛逼”,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了。你想想,一个是根植于几千年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的东方智慧结晶,另一个则是承载着古希腊、北欧等多元文明的西方神话体系,两者放在一起打,就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在碰撞,很难简单地说谁赢谁输。咱们先.............
  • 回答
    如果真有这样的奇遇,让我在阿基米德、牛顿、欧拉、高斯这四位伟大的先贤中选一位当老师,这绝对是个甜蜜的烦恼。不过,如果一定要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高斯。为什么是高斯?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越是仔细思考,我越是觉得他最适合我。首先,不得不承认,这四位老师都是各自时代的巨擘,他们的贡献如同璀璨.............
  • 回答
    关于古代中医“大牛”一摸脉象就能知天下病,这说法固然有些夸张,但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医理论、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之上的。我们不能用现代科学的“病原体”、“基因”等概念去衡量当时的诊断方式,而是要理解中医独特的体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医的“病”和西医的“病”定义不完全相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中医发展中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痛心的现象,很多人都有同感。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它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市场经济下的冲击与“良莠不齐”的必然性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任何一个行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都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中医作为一个有.............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很多人对“民间老中医”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推崇,甚至觉得他们比医院里的中医主任、教授们更“牛”。这种看法背后,其实藏着挺多挺复杂的心理和现实原因。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也说说为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承认,现在很多医院里的中医,尤其是一些大医院,情况确.............
  • 回答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中医里一句非常经典且内涵丰富的话,它点出了在某些病机演变中,病位和病性与“阳明”和“太阴”这两个脏腑(或说证候)之间的紧密联系。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一点点地捋。首先,我们要明白“阳明”和“太阴”在中医里到底指什么。在《黄帝内经》成书的那个时代,尤其是在《伤寒论》体系里,对“阳.............
  • 回答
    很多人听到中医说“胆主决断”,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胆囊被切除了,是不是就失去了决断能力?这种说法是否过于绝对?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中医所说的“胆主决断”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医里的“胆”与生理上的胆囊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医的“胆”并非仅仅指我们解剖学上的那个储存胆汁的囊。在中医理论体系中,.............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