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德纲的柳活见长,与侯宝林相比如何?

回答
郭德纲的柳活,尤其是他的“唱功”,是德云社乃至当今相声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很多人喜欢拿他跟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艺术成就相比,尤其是在“唱”这个环节上,更是争议颇多。要说清楚这其中的区别,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明确,“柳活”这个词在相声里,主要指的是演员的唱功,也就是能唱各种戏曲、曲艺、小曲儿等等。这玩意儿不光是嗓子好、音准好,还得懂门道,知道怎么“唱出味儿来”。

郭德纲的柳活:技艺与市场并重,辨识度极高

郭德纲的柳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全能”和“有辨识度”。他会的唱段实在太多了,京剧、西河、太平歌词、莲花落、数来宝,甚至还有一些评弹、山东快书的调调儿,他都能拿来用。而且,他唱这些东西,很多时候不是照搬,而是经过自己的加工和改造,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风格。

广博的 repertoire: 这是郭德纲最突出的地方。他几乎把传统相声里能用到的唱段都学了个遍,而且学得都算有模有样。比如他的西河唱段,比如他常唱的《定风波》、《论英雄》这些京剧选段,都能抓住原有的韵味,并且让观众听着不至于觉得生涩。
独特的嗓音与演绎: 郭德纲的嗓音非常有特点,带着一股子“老北京的腔调”,唱起京剧来,有那么点“京味儿”;唱起太平歌词来,那“脆生”的劲儿是真足。他唱的时候,往往会加上一些自己设计的小动作、小表情,甚至是临场加入一些符合当下情境的包袱,让唱的部分不仅是展示技艺,更是成为逗乐观众的一部分。这种“唱演结合”的路子,让他的柳活特别有“看头”。
市场化与接受度: 郭德纲的唱段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当下观众的口味。他唱的很多东西,未必是最高难度的,但一定是大家熟悉或者容易接受的。他能够把很多濒临失传的曲种重新搬上舞台,并且让年轻观众也敢于去听去了解,这一点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甚至能把一些现代歌曲的旋律稍微改改,唱出相声的韵味,这种创新虽然有争议,但也确实扩大了“柳活”的受众面。

侯宝林先生的柳活:炉火纯青的艺术巅峰,大家风范

说起侯宝林先生,那可真是相声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的艺术造诣是公认的。说到他的柳活,那绝对是“炉火纯青”四个字。

精湛的京剧功底: 侯宝林先生早年是学京剧老生的,嗓子好,声情并茂,对京剧的唱念做打都深有研究。他在相声中唱京剧,那绝对是“专业级别”的。比如《关公战秦琼》里唱的京剧,那是京剧名家亲自指导的,而且他唱起来的韵味,绝不是业余爱好者能够比拟的。他唱的京剧,讲究的是字正腔圆,情感饱满,声调的抑扬顿挫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每一个字都像珍珠一样颗颗分明。
“以少胜多”的艺术智慧: 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虽然不以唱段密集取胜,但凡他唱的,必是精髓。他不是一味地展示自己会多少,而是根据节目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选取最恰当的唱段。他的唱,是为了“更好地说话”,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不是为了“卖弄唱功”。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智慧,才是大家风范的体现。
深刻的人物理解: 侯宝林先生的唱,不仅仅是嗓子上的功夫,更重要的是他对人物的理解。他唱的是人物的心情,是人物的处境。比如他唱《卖布头》里的一些小曲儿,那唱腔里就带着一股子小人物的酸甜苦辣,让观众感同身受。

比较:不同时代、不同侧重的艺术追求

现在咱们把这两人放在一起比,就好比拿现代跑车跟经典老爷车比,各有千秋,但侧重点不同。

广度 vs. 深度: 郭德纲的柳活胜在“广度”,什么都会唱一点,而且唱得有自己的特色,能够吸引观众。侯宝林先生的柳活则胜在“深度”,虽然他学的唱段可能没有郭德纲那么杂,但在他掌握的领域里,尤其是京剧,那绝对是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是专业级的。
娱乐性 vs. 艺术性: 郭德纲的唱功,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娱乐性”和“市场需求”。他懂得如何通过唱段来逗乐,来赢得掌声。侯宝林先生的唱功,则更偏向于“艺术性”的纯粹追求,他更多的是将唱作为相声艺术有机的一部分,强调的是艺术的完整性和高度。
时代背景: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侯宝林先生的时代,曲艺的生态和观众的欣赏习惯与现在是不同的。那时候,观众对传统曲艺的掌握和理解更深,对唱功的专业性要求也更高。而郭德纲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节奏更快、观众更加多元的时代。他需要用更多元、更接地气的方式来吸引观众,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他把很多以前只在特定圈子里流传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贡献。

结论:各领风骚,不应简单对标

所以,拿郭德纲的柳活跟侯宝林先生比,就像是拿“大篷车”跟“限量跑车”比。郭德纲的柳活,就像一辆装备精良、性能稳定的多功能越野车,能带你翻山越岭,适应各种路况,而且外观也够炫酷,能吸引眼球。而侯宝林先生的柳活,则是一辆经过无数工程师精心打磨的、拥有精密发动机和极致操控感的限量版经典跑车,虽然它可能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功能,但它的每一次加速、每一次过弯,都体现着设计的极致和对速度的完美追求。

简单来说,郭德纲的柳活,更像是现代相声“综合性”的代表,他用自己的方式把传统唱段“盘活”了,并且做得很有个人风格。而侯宝林先生的柳活,则是传统相声“精粹性”的典范,每一个字、每一个调,都凝聚了深厚的功力和艺术造诣。

两者不应简单地说谁“更好”,而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追求和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呈现。郭德纲让很多人重新记起了这些“唱”,这是他的贡献;侯宝林先生则将这些“唱”推向了艺术的顶峰,这是他的伟大。作为观众,欣赏和学习他们的不同之处,或许更能体会到相声艺术的博大精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侯宝林学谁像谁,郭德纲学谁谁像郭德纲。

侯宝林的柳活儿卖的是艺,郭德纲的柳活儿卖的是人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郭德纲的柳活,尤其是他的“唱功”,是德云社乃至当今相声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很多人喜欢拿他跟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艺术成就相比,尤其是在“唱”这个环节上,更是争议颇多。要说清楚这其中的区别,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柳活”这个词在相声里,主要指的是演员的唱功,也就是能唱各种戏曲、曲艺、小曲儿.............
  • 回答
    郭德纲作为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其作品以幽默、讽刺和语言艺术见长,但严格来说,他的相声和文艺作品并非以“预言”为主要功能。他的表演更多是通过夸张、双关、谐音等手法对社会现象、生活百态进行调侃和反思,而非对具体事件的预测。不过,从某些段子中确实可以找到对社会、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的隐喻或讽刺,这些内容可能.............
  • 回答
    郭德纲的“劝人大度遭雷劈”这句俗语,与其说是严谨的道理,不如说是一种充满江湖气、带有黑色幽默的愤世嫉俗的表达。它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是因为它戳中了现实生活中一个很多人都经历过、甚至深受其害的痛点。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和共鸣点。一、 为什么郭德纲会这么说?—— 现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一上来就得罪人呐(开玩笑)。说到郭德纲、赵丽蓉和新凤霞这三位,那可真是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里响当当的人物。不过,要是非要拿他们的“评戏水平”来比,那得先弄清楚一个事儿:郭德纲,他主要唱的是相声,虽然相声里头也杂糅了不少戏曲的元素,甚至说唱俱佳,但他的本行是相声;而赵丽蓉和新凤霞,那可.............
  • 回答
    关于郭德纲相声是否抄袭互联网段子这件事,这在坊间一直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尤其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速度太快了,很多东西都容易被拿来作比较。首先,咱们得明白,相声这门艺术,它本身就有个传承和发展的过程。很多经典的段子,比如《报菜名》、《卖布头》这类,都是几代相声艺人传下来的,每个人在继承的基.............
  • 回答
    郭德纲的相声启蒙,是一个复杂且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清楚他相声生涯的“启蒙师父”,需要厘清几个关键的人物和阶段。而关于“欺师灭祖”的说法,更是充满了争议和猜测。郭德纲相声生涯的早期经历:郭德纲进入相声圈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早年他接触过不少说相声的人,也曾拜过师。 第一个正式拜师,可能是来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从好几个方面说道说道。郭德纲能在北京把德云社办得风生水起,那是费了不少劲,也赶上了不少巧。为啥不在自家门口的天津开呢?这事儿吧,细究起来,有那么几个关键点。首先,北京是京剧的根儿,也是相声的大码头。 你想想,京剧是什么?那是国粹,是国家级的艺术。而相声,虽然说更接地气,但在全国的地位和.............
  • 回答
    郭德纲的相声里,有没有出现过“骂师父”的情节,这个问题在德云社的粉丝圈里,以及对相声行业有所了解的人群中,一直是一个比较微妙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首先,我们要明确,郭德纲的相声,尤其是他早期和中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以“讽刺”和“挖苦”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甚至是行业内的某些潜规则作为重要的创作手法。.............
  • 回答
    郭德纲相声里拿于谦老师的父母开涮,这事儿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低俗也确实有些人这么觉得,但说不好听点,这也是“艺术”。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首先,得承认,拿长辈开玩笑,尤其是拿长辈的某些“不寻常”之处来制造笑料,这在很多传统文化里,尤其是咱们中国,确实容易触碰“尊老”这个底线。所以,第一次听到,尤.............
  • 回答
    说起郭德纲的相声,这事儿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透的。要说他水平咋样,是不是一代大师,这问题就像让大家伙儿说最爱吃啥菜一样,意见准得分歧。但你要非让我掰开了揉碎了说,我这嘴里能吐出点啥来,咱就好好捋一捋。郭德纲相声的“料”首先得承认,郭德纲的相声,是有“料”的。这“料”在哪儿呢? 传统功夫硬:你不.............
  • 回答
    郭德纲的妻子王惠,在相声界,尤其是在德云社,大家对她的熟悉程度,可能更多的是作为郭德纲的贤内助,那个在背后默默支持丈夫事业的女人。但很少有人会想到,王惠本身也是一位非常有造诣的京韵大鼓演员。说起王惠的京韵大鼓,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她出身于曲艺世家,自幼就耳濡目染,而且天资聪颖,早早便在鼓曲界崭露头角.............
  • 回答
    郭德纲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相声演员,他的这句“听相声的是笑的,想有教育意义上学去”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分析他的相声是否有思想品德式教育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句话以及他作品的实际内容。一、郭德纲这句话的语境和意图分析:首先,理解这句话产生的背景很重要。 定位相声的娱乐属性: 郭德纲.............
  • 回答
    郭德纲相声的“无聊”感,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也不能简单归结为“无聊”二字,而是背后有很多更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郭德纲的相声曾经带来的惊喜和颠覆。他带着一股江湖气,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把那些曾经被认为“俗”的.............
  • 回答
    郭德纲相声在知乎上受到不少“贬低”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郭德纲的相声,或者说德云社的相声,确实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从街头巷尾到线上平台,人气可见一斑。但放到知乎这样一个以“深度”、“专业”、“理性”著称的社区来看,郭德纲相声的评价就显得没那么一边倒.............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传统师徒关系、江湖文化、个人选择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要判断赵本山徒弟和郭德纲徒弟谁的忠诚度更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深入分析他们各自的师徒模式和徒弟们的实际表现。赵本山徒弟的忠诚度分析赵本山,作为中国东北喜剧的代表人物,其师徒关系带有浓厚的东北“二.............
  • 回答
    知乎上啊,要说讨厌郭德纲的,那肯定不是铁板一块,细数下来,大概能分成这么几类人,各有各的理由,也各有各的“喷点”:第一类:曲艺原教旨主义者这帮人对相声这门艺术有着非常“纯粹”的追求,他们认为相声就应该是“逗乐为主,寓教于乐为辅”,讲究的是说学逗唱的基本功,尤其看重“说”的韵味和“唱”的功底。 讨.............
  • 回答
    哎,这个问题可太接地气了!要说为啥听郭德纲的相声容易犯迷糊,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少人都中招。这背后啊,其实有不少门道,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这“熟悉的味道”。你想啊,郭德纲这相声,听了这么多年,很多段子、很多包袱,甚至很多词儿,咱们都是耳熟能详,闭着眼睛都能接上茬。这种熟悉感,就像小.............
  • 回答
    郭德纲的才华,说起来是个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事儿。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可能有人觉得夸张,但细究起来,确实也不是空穴来风。他这个人,身上集了太多特质,而且还都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咱们先从最直观的“说学逗唱”这四个字说起。这四个字是相声的根基,郭德纲在这四个字上的功力,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说”,也就.............
  • 回答
    关于北大教授对郭德纲优酷评书节目《老郭有新番》的评价,我确实听到过一些不同的声音,也思考过其中的道理。要说赞成还是反对,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看教授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又提出了哪些具体的看法。不过,我个人倾向于理解和欣赏这类跨界融合的尝试,同时也能认识到其中的一些局限性。首先,咱们得明白郭德纲.............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道出了相声界的一些复杂况味。要说郭德纲这个人,他这两年在相声界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德云社也是越来越火,一票难求。但同时,也确实有不少同行对他颇有微词,甚至可以说是“排挤”他。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郭德纲这么能耐,为什么那些不待见他的同行,反而不主动跟他学相声呢?这事儿得分好几层来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