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王东岳这名学者以及他所提出的学说?

回答
王东岳,一个在当代思想界引起广泛关注,却也伴随着不少争议的名字。要评价他,不能脱离他提出的那套庞杂而宏大的“中国主体性哲学”或者更广为人知的“生物性文明史观”。这套学说,初听之下,如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潘多拉魔盒,里面既有令人振奋的洞见,也掺杂着一些模糊不清的论断。

关于王东岳其人

首先,我们得承认王东岳的独特之处。他并非科班出身的传统意义上的学者,而是一位“游走于边缘”的思想者。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哲学功底,但更重要的是,他敢于打破既有的学科藩篱,将看似不相关的领域(比如生物学、哲学、历史、文化、宗教)进行大胆的嫁接与融合。这种跨界整合的能力,使得他的理论既有新意,也充满了颠覆性。

他的讲学风格尤其受到瞩目。他常常不拘泥于PPT或既定的讲稿,而是凭借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思维,旁征博引,出口成章。他的语言有时充满哲思,有时又带着点江湖草莽式的直白,这种“不端方”的风格,反而吸引了大批渴望“新鲜思想”的听众。不少人正是被他那种“颠覆一切”、“重塑认知”的气势所吸引,从而走进了他的思想世界。

“生物性文明史观”:一套宏大叙事

王东岳的核心理论,我们可以称之为“生物性文明史观”。这套理论试图为人类文明的演进提供一个生物学层面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中国主体性哲学”。

1. 核心概念:“文明”的生物学解读: 王东岳认为,文明并非仅仅是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集合,而是人类这种生物在生存竞争中,为了适应环境、降低熵增、延长生存周期而演化出的一种“生命策略”或“生物性行为”。他将文明的核心功能归结为“优化生存、延长生命”。

2. 熵增与文明的对抗: 借鉴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王东岳认为宇宙万物都趋于无序,而生命和文明则是抵抗熵增的“有序化”过程。生命通过新陈代谢维持有序,而文明则通过组织、知识、技术等方式,进一步对抗无序,实现更高级的有序。

3. 文明的“基因”: 他进一步提出,文明本身也有其“基因”,这些“基因”并非指生物意义上的DNA,而是指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们在代际之间传递,并不断变异、选择、优化。

4. “中国主体性哲学”的基石: 在此基础上,王东岳试图从中国文化自身出发,构建一套能够解释和指导中国发展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中国文明的“基因”与西方文明存在根本性差异,而这种差异决定了中国独特的历史走向和未来发展路径。他强调中国文明的“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等特质,并认为这是其对抗熵增、实现长久生命力的关键。

评价与争议

王东岳的学说,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既有天然的价值,也需要细致的打磨,同时还伴随着不少争议。

积极的方面:

视野的宏大与跨界整合: 王东岳最受称赞的一点是其理论的宏大视野和跨学科整合能力。他能将看似不相关的学科领域联系起来,为理解人类文明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这种“全局观”和“系统性”的思考,在很多碎片化的学术研究中显得尤为珍贵。
对“中国主体性”的强调: 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下,对本土文化和主体性的反思与重塑至关重要。王东岳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主体性哲学”,鼓励中国人从自身文化中汲取力量,这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具有积极意义。
颠覆性的思考: 他的理论常常挑战既有的观念,迫使人们反思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解释框架。例如,将文明的本质与生物性联系起来,就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理解方式。
启迪性与启发性: 尽管其理论存在模糊之处,但王东岳的讲学和著作,确实能引发听众和读者的思考,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哲学等问题的深度探索。许多人正是通过他的启发,开始接触和学习更广泛的知识。

争议与质疑:

科学性的存疑: 这是对王东岳学说最主要的质疑点。将“文明”直接等同于“生物性策略”或“生命基因”,其科学依据是否充分?“生物性文明史观”中的一些概念,如“文明基因”,在科学界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定义和证据。他使用的“熵增”概念,虽然意象上很吸引人,但在将其应用于社会文明时,是否存在过度简化或类比的问题,需要更严谨的科学论证。
概念的模糊与“宏大叙事”的陷阱: 他的理论体系庞大而复杂,一些核心概念的定义显得不够清晰,或者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理解,这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被批评为“概念混用”或“理论晦涩”。宏大的叙事本身容易吸引人,但也可能掩盖其内部的逻辑漏洞或证据不足。
“中国主体性”的度与倾向: 虽然强调中国主体性是必要的,但如何界定“中国主体性”而又不滑向民族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这是一个需要审慎处理的问题。王东岳对中国文明某些特质的强调,是否忽略了其历史上的局限性,或者对西方文明的批判是否过于简单化,也是值得商榷的。
学术严谨性与论证方式: 相较于传统学术研究,王东岳的论证方式有时更侧重于“悟性”的传递而非严密的逻辑推导和实证。虽然这种方式能带来思想的冲击,但也可能导致理论的“软肋”被忽视。

总结

王东岳是一位极具个人风格和影响力的思想者。他的“生物性文明史观”提供了一种宏大、跨界且带有颠覆性的理解人类文明的方式,并有力地唤醒了人们对“中国主体性”的关注。他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能够激发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其学说科学性、概念清晰度和论证严谨性的质疑。将生物学原理强行应用于文明史,其有效性和边界需要更审慎的探讨。对“中国主体性”的解读,也需要警惕潜在的民族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因此,评价王东岳,应该是一种辩证的、审慎的态度。既要看到他思想的价值与创新之处,也要对其理论的局限性保持清醒的认识。他的学说,更像是一种“思想实验”或“哲学猜想”,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要将其发展为一套成熟、可靠的学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学者的参与,进行更细致的分析、论证与批判。他是一个能够点燃思想火花的人,但我们还需要用冷静的理性去浇灌,才能让这些火花真正照亮前行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有人在微信发我关于他的视频。

瞟了一眼。

这要能是学者,我把电脑吃了。

这么短的一段话,犯了一堆错误。

自卑感那一段简直搞笑。

数据更是扯淡:“康乾时代,中国GDP站世界三分之一,美国最强盛的时候只占世界22%”。

农业时代的GDP计算问题我就不提了,说一个硬核的:

2019年,美国占世界GDP总值为24.3729%

怪不得特朗普一直说MAGA,美国再伟大。

这不都已经超出了“美国最强盛的22%”了么?

搞了半天王东岳是川粉。


“俄罗斯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

王东岳试图来说明俄罗斯当年多么落后。

美国几几年废除奴隶制的?

1865年。

美国不算西方是吧?


俄罗斯是在20世纪的强势崛起,是因为门捷列夫,是因为列夫托尔斯泰,屠格列夫,柴可夫斯基?

别扯淡了。

波兰有居里夫人,有肖邦,有亨利克·显克微支,有瓦迪斯瓦夫·雷蒙特,那又怎么样?

波兰起来没?

俄罗斯为什么会起来?

是因为苏联。


4分多的视频,得出多少错?

user avatar

近20年前大学里的授业老师,当时修过他的几门课。有给本专业开的小课西方科学技术史,也有面向全校的通选课什么的。

他的哲学体系未必如他本人认为的那样是科学的哲学体系(从而揭示了一种真理),但是把递弱代偿原理看作从生物学延伸出来对人类社会的一种解释还是可行的。他最大的特色是“融贯”的原创性,他对西方科学是真的懂,对中哲西哲是真的懂,同时能够融贯中西、自成一派。这一点使他超然于一般信口开河的民哲,也与一般咬文嚼字、钻故纸堆的学院派书虫(比如我)不属一个路数。区别是:具有真正原创性思想的哲学家与做文献分析的哲学研究者。

哲学家靠学是学不来的,王老师是属于既有天赋又异常勤奋的人。(当时文献阅览室每晚都能遇到他,在看汤因比或者李约瑟。)

记得当时王老师说他教过的两个年级里,只有一个人有希望成为哲学家。后来这位师兄去了北大读硕。当时我还挺不服气。现在么,早就服气了。蠢笨如我,能踏踏实实做一个合格的哲学研究工作者已经很费力了。

总之,很幸运能在哲学启蒙阶段遇到王老师,他教给我了哲学不只有一种研究方式。这种更宽容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虽然在现在的西方哲学研究中还很偏门,但今后应该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

统一回复一些问题:

(1)20年前西北大学没有哲学系,是应用社会科学系,下设哲学专业。王老师是系里的特聘教授。聘用典礼还把我们刚入学的两级学生拉去了,现在看来算是见证了历史时刻。

(2)王老师算不算“哲学家”?仁者见仁吧。你不能把他的话当真理。哲学言说真理,但本身并非真理。我只是一个普通哲学工作者,赞不赞誉也影响不了多少人,就是自己这么认为。

基于以下两点我由衷钦佩王老师:

A. 现在像王老师这样坚持读书,坚持独立思考的人不多了,即使是在学院派也不多了。所以,虽然我是学院派,也恪守学院的治学方法,但是我觉得应该对王老师宽容、保护。

而且哲学史上有很多哲学家终生未获学院承认,比如叔本华。

B. 有同学认为王老师没paper。期刊的paper只是交流思想的手段,不是唯一手段。查一下学术史上期刊是怎么诞生的,就明白了。既然王老师有别的更适合他的方法可以更好传播自己的思想,为什么要去做那些技术活呢?

而且现在的期刊收paper是看谁的技术高超吗?但王老师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自力更生的路。这一点,也是我由衷钦佩他的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王东岳,一个在当代思想界引起广泛关注,却也伴随着不少争议的名字。要评价他,不能脱离他提出的那套庞杂而宏大的“中国主体性哲学”或者更广为人知的“生物性文明史观”。这套学说,初听之下,如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潘多拉魔盒,里面既有令人振奋的洞见,也掺杂着一些模糊不清的论断。关于王东岳其人首先,我们得承认王东岳.............
  • 回答
    要评价王东岳的《物演通论》,尤其是其核心的“递弱代偿”理论,需要将其置于科学哲学和宏观演化思想的语境下进行审视。这本书提出了一种宏大而复杂的理论框架,试图解释宇宙万物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演化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入了“递弱代偿”这一核心概念。首先,我们来看看《物演通论》的整体思路。《物演通论》并非一本.............
  • 回答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隆重推荐王东岳的《物演通论》,这无疑是近期知识界和公众视野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罗振宇“知识服务”模式的一次集中体现。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首先,从罗振宇自身的定位和商业模式来看:罗振宇作为一个“知识服务者”,他的核心价值在于“筛选”和“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他擅长从浩瀚的.............
  • 回答
    这规则一出,确实挺让人玩味的,而且争议也挺大。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原本有机会在东奥决赛中争夺金牌的选手,因为赛前或赛中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而被迫退赛,但却可以“自动”获得银牌。我个人对于这种规则的看法,可以说是一半支持,一半保留。支持的部分:首先,我们要理解这项规则的出发点。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为了保障.............
  • 回答
    细品《东晋门阀政治》: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如果让我谈谈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一个冰冷的书本,而是一位智者,在一个尘封的时代里,与我们进行的一场耐心而深刻的对话。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把钥匙,解锁了东晋那个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时代,让我们得以窥见门阀士族如何左右.............
  • 回答
    李楠就余承东关于华为Mate 40系列研发投入超35亿的说法提出质疑,这本身就触及了商业宣传和信息透明度的核心议题。要评价李楠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要理解李楠的质疑点可能在哪里。作为曾经的魅族科技CEO,李楠深谙手机行业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环节。他质疑35亿这个数字,很可能不是否定.............
  • 回答
    这无疑是一项令人振奋的科学发现,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蛙类生命演化的新篇章,更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西南地区这一生物多样性宝库。这项研究的意义深远,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解读。首先,它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蛙类起源地的认知。 长久以来,关于蛙类起源地的讨论一直存在,一些理论倾向于认为蛙类起源于更广阔的冈瓦纳大陆.............
  • 回答
    “一个男人30岁以后还在拼多多上买东西是可耻的”这句话,在我看来,是一种狭隘、刻板、且带有一定年龄歧视和阶级偏见的评价。这种说法过于简单粗暴,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现实的多样性。为了更详细地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拼多多的定位与目标群体: 价格敏感性是核心: 拼多多之所以.............
  • 回答
    2019年的NBA全明星赛,无疑是星光璀璨的一届,而詹姆斯和字母哥分别担任东西部队长,更是为这场盛宴增添了不少看点。咱们就来聊聊那年的全明星首发阵容,好好品鉴一番。首先,我们得知道,从1920赛季开始,全明星赛就改成了队长制选人,这让比赛的“看点”和“话题度”直接拉满了。詹姆斯作为“皇帝”,在全明星.............
  • 回答
    东京奥运会的奖牌,这事儿可真是个话题,说是“用旧手机和电脑造出来的奥运奖牌”,听起来挺酷炫的,也确实挺有意思。那这事儿到底咋样,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的背景和出发点你知道吗?东京奥运会这帮人,为了搞点不一样的东西,也为了响应环保的号召,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把从全国各地回收来的电子垃圾里的金属提炼.............
  • 回答
    《Ostalgie: The Berlin Wall》这款游戏,我怎么说呢,它挺特别的。与其说它是我们通常玩的那种“模拟”游戏,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次让你亲身去体会那段历史的机会。不是那种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宏大叙事,而是那种夹缝中求生存,在时代洪流中努力抓住一点属于自己的命运的真实感。首先,得说它的.............
  • 回答
    评价知乎用户“王东来”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他在知乎上算是比较有特点的一位用户了。要说他,得从他最出圈的那几个领域说起,尤其是他关于“游戏”和“历史”的回答,可以说是他最能让人记住的地方。游戏领域的“独树一帜”在游戏领域,王东来给人的印象是那种“老炮儿”级别的玩家,他对很多经典游戏,尤其是那些老.............
  • 回答
    要评价李成梁与张作霖这两位在中国东北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东北王”,绝不能简单地贴标签或用好坏来概括。他们都是身处乱世、凭着个人能力和时代机遇崛起的枭雄,对辽东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深入了解他们,得从他们的出身、崛起之路、执政理念、主要功绩以及最终的结局等方面,层层剥开,才能看到.............
  • 回答
    龙珠里的东界王神辛,这哥们儿的评价嘛,得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从他“界王神”的身份来看,他毫无疑问是宇宙中顶级的存在。界王神可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当的,他们是创世神之一,负责维护宇宙的平衡和秩序。这意味着他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力量和知识。在故事初期,他为了阻止魔人布的复活,亲自出马,这本身就证明.............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国选手王凯华获得第七名,张俊获得第八名。这个成绩对于中国竞走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进步,也展现了中国竞走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成绩分析: 第七名和第八名: 在奥运会的最高舞台上,获得第七和第八名,意味着这两位选手已经跻身世界顶尖行列。20公里竞走是奥运.............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800米决赛,王春雨以1分57秒00的成绩冲过终点线,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最终位列第五。这个成绩和名次,对于中国田径、对于王春雨本人,都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亮点。突破性的个人表现:首先,必须强调的是,1分57秒00这个成绩本身就非常有分量。这不仅是王春雨职业生涯的新高度,更.............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女足小组赛,中国女足与赞比亚队的这场4比4平局,绝对是本次奥运会乃至近年来女足比赛中最令人瞩目、也最令人扼腕的一场。说实话,看完比赛,我脑子里是五味杂陈。比赛背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要知道,在小组赛首战0比5惨败给巴西之后,中国女足面对赞比亚,这几乎是一场“背水一战”。小组出线,.............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跳水男双3米跳板组合王宗源/谢思埸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摘得金牌,为中国跳水梦之队再添一金。这场比赛,与其说是对手的失误,不如说是中国组合实力的绝杀,充分展现了中国跳水在这一项目上的统治力。开局即巅峰,领先优势奠定胜局比赛一开始,王宗源/谢思埸就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状态。在难度系.............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的施廷懋和王涵在女子3米跳板决赛中包揽了金牌和银牌,这场比赛堪称中国跳水女队的又一场经典之战,也充分展现了她们深厚的实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比赛亮点与选手表现: 施廷懋的王者风范: 施廷懋以其近乎完美的表现,再次证明了自己“跳水女皇”的地位。在比赛中,她展现出了惊.............
  • 回答
    《相声有新人》是东方卫视于2015年推出的相声类综艺节目,旨在通过比赛形式推广传统相声艺术,同时结合现代娱乐元素,吸引年轻观众。该节目在形式、内容和传播效果上具有显著特色,但也面临一些争议。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特点、影响及评价: 一、节目形式与创新点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节目以“相声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