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有种感觉,即在各种势力的围追堵截中,可能只有加贝老师才寻找到了郭楠唯一正确的道路。
加贝老师是郭楠的红太阳。
我替国内智库写过研报,不止一家。
其实智库研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知乎很多帖子照样能上研报,只是没上罢了。实际上我看过的商业机构的研报的水平其实还高过智库,很多智库都是拍脑子。
智库的待遇不高,说不好听的,就是操卖白粉的心,拿白菜工资,平时乱七八糟的行政事务本来就多,根本没有沉下来的心思真的去写。
所以不要把这玩意当回事。
这篇研报出来后,实际上还改了,题目说的是:
实际上更改为:
为什么要改?
因为弄出舆情来了。
可是这个公众号本身就是“舆情数据中心”,是关注舆情的,也就是自己搞舆情的,搞出来舆情了。
这是俄罗斯笑话吗?
从更改过的页面,你会明显看到匆忙行和不合理性,既然说了“虚拟偶像产业或将带来以下经济隐忧”,那么隐忧是什么呢?
“二是虚拟人近乎甚至超越真人的体验,会让用户情感得到极致的满足”.
这叫“隐忧”?
那换一下:虚拟人带来很差得到体验,让用户情感完全的得不到满足-----难道这是好的?
即便是想要表达这个意思,也应该这么写:
“二是虚拟人可能会引发单身族经济风险,单身族们的储蓄倾向要明显低于家庭,边际消费的倾向却要远高于家庭,双人经济的成本要远低于单身经济,且单身族盲目冲动消费会反过来让单身族陷入生活困境。”
从关爱单身族的角度上去写,这不就结了?
当然,我并不认为单身经济是一个“问题”,单身经济是“现象”,因为可不是只有中国有,全世界都有,催生单身经济得到本源才是真正的问题。
不过说实话,我看也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这个话题不如不提。
建议虚拟偶像禁止单身。
下一步要推出虚拟偶像家庭,没有三胎的虚拟偶像都没有牌照。
你把微博封了
我保证中国结婚率能提高1个百分点
单身经济是啥?
是先有单身的状态,才有对应的商业形态
好比“一人食”火锅的出现,是单身的人多了,人家才开始做一人食的设计
你总不能结婚率低,赖人家开一人食火锅的商家吧?
我TM不结婚是因为我喜欢吃一人食火锅是吧?
我脑子有问题是吧?(狗头)
我说句可能不中听的话,全世界所有国家,注意,是所有国家,都没有任何办法有效刺激生育率(尤其是如果生育率降下来之后,你再想提升),只要经济发展一定会让生育率降低到2左右。你不信你去百度下各主要经济体的生育率变化,你会惊讶的发现一个很绝望的规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这么一个脏乱差的国家也一样生不动了,连非洲很多国家也是,但凡他不战乱了,生育率立马降下来。
只要不战乱,优生优育是正常家庭都会做的选择,哪个国家能牛逼到让人优生优育四五个孩子?
哪怕是我们鼓吹的西方福利社会,也不过是勉强维持2个孩子这个水平(生育率2只能保证人口不萎缩,不然你以为西方国家为啥需要移民)。
而如果你深究,很多西方国家看起来还不错的生育率会发现根本不靠谱。
比如美国,很多生育率都是靠大家看不上的移民人口(黑绿墨)撑着,或者靠那些红脖子信教的人撑着。比如欧洲的德国,生育率是靠土耳其人撑着,你觉得这理想吗?
所以洗洗睡吧,这事真的无解,你新闻上再怎么骂也没用,咱小老百姓就自己过好日子吧,
天塌了也不能赖我吧,我TM一个臭打工的。
也别扯什么发钱,首先财富不是凭空出现的,任何财富必有代价,羊毛出在羊身上,懂得都懂。
其次你给我一百万我肯定去买房了,买了房我该不生也一样不生,根本没用。
性需求是低俗的,要管起来,要封杀
但是三胎是高尚的,每个人都要
《我打算退网了》
我打算退网了。现在满嘴都是v圈黑话,现实生活朋友家人都拿我当低能贵物,现在最基本的交流都做不到了。我原本以为看v的都跟我差不多,没想到90%的都是富哥富姐们。我现在整天除了对着嘉然傻笑就是在那里溜切片,一天到晚贴吧b站来回高强度冲浪,什么国家大事俄乌战况抗疫大局莫德呐公司制毒真相都不关心,却在关心猫雷直播那点鸡毛蒜皮的破事。跟女生聊天不超过五句,但给塔菲发私信滔滔不绝。我连打扮都不会,平时出门都是一件衣服,但b站上各种虚拟主播的装扮却五花八门。为了给主播刷个提督差点爆父母的金币,壁纸歌单全是asoul的,每天都在抖音网易云上高强度巡逻,看看谁不知道嘉然。我的同学都谈恋爱的谈恋爱结婚的结婚,而我像一个废人。我已经走火入魔了,再不回归现实真就成亲戚朋友眼里的树先生了。虚拟世界确实能弥补我的空虚,但不是长久之计,我打算回归现实世界了【永雏塔菲_拜拜喵】【永雏塔菲_拜拜喵】【永雏塔菲_拜拜喵】
对郭楠的规训和吸血是这片土地上的结构能够正常运行的底层逻辑之一,是成立之本,不能接受任何程度的动摇。
因此无论是对虚拟偶像和二次元魅宅手游的高压管制还是在知乎等郭楠平台高强度的言论管制,都是对这一基础的维护。也就是拳塔一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女拳打拳和娱乐圈腐臭化会使虚拟偶像产业愈演愈烈。
要治就治根。
毛泽东同志曾经在《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中发现,在寻乌这座赣南小城中,游民和娼妓占人口的比重相当大。“不工不农不商”的游民居然占到人口比重的第三名,而娼妓更是数量惊人。以下为寻乌调查的表格:
职业 人口数 百分比
农民 一,六二○ 六○
手工业者 二九七 一一
游民 二七○ 一○
娼妓 一六二 六
商人 一三五 五
政府机关 一○○ 四
地主 七八 三
宗教徒 二二 一弱
共计 二,六八四 一○○
这些游民没有固定职业和住房,靠东游西荡打灵活工来维生(像不像阿Q),而当时的闲暇娱乐就是赌博和嫖妓来满足自己的心理生理需求。养活了一大批赌坊和游娼。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单身经济”。
《兴国调查》里毛泽东发现,20%的人占有了80%的生产资料(土地),这个县城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为少数人打工。而且“卖奶子”现象十分普遍,(客家话“孩子”的发音类似“奶子”,即是卖孩子),因为养不起小孩,大部分的农民都有卖孩子的经历。可见如果避孕措施廉价且普及,则很多小孩是根本不会出生的。
也就是说,在解放前,“单身经济”就已经很旺盛了,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近年来才出现的虚拟偶像。
而解放前生育率很高,原因是避孕措施普及率低和娱乐方式的匮乏。就算现在打掉一切娱乐行为,只要避孕措施普及率依然高,那么生育率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做调查的时候,当地有个美国传教士几乎在同时也做了一个调查。作品如上图,不才翻过一点,美国牧师和毛泽东同志的看法截然不同。
毛泽东同志在做了各种调查之后认为“中国革命大有可为!前途是光明的”。而美国牧师的看法则非常悲观,就差把“完蛋了”仨字刻上去了。
一更,评论区有朋友质疑说卖小孩的事是我胡编夸大,我特意把《寻乌调查》的原文搬来了。如下。
主席在最后感慨:“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的关系”
1917年鲁迅写狂人日记,写明旧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而之后二十八画生则亲身调查后记录下旧社会是怎么吃人的。两大伟人面对同一样事物跨越时空达成了共识。
陨石为什么总是落在陨石坑里?
曾经弱智吧的经典问题竟然会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官媒之上,还是严肃的社论,这现实未免太过魔幻了点。
更加魔幻的是为了不让陨石落陨石坑里,就给陨石坑改名,从此禁止叫陨石坑陨石坑。
说实话这撮人是最应该感谢电子游戏、漫画动画、虚拟偶像的。没有这些东西来消解不满情绪,现在他们很可能就在路灯上晃悠着呢。
用游戏用语来说就是,这些虚拟玩意给这撮人更高的容错空间。就像你玩英雄联盟出门自带狂徒铠甲,然后还被对面按着锤,最后怪狂徒多占一个格子影响发挥。又菜又爱玩,还喜欢堵人嘴。
我说句公道话
虚拟偶像普通人追不到,搞得好像真实偶像网红追的到似的
追的到的人你猜人家有没有老婆/老公孩子?
整天批评二次元,文娱产业已经是shi中找米了还接着加料呢!
先管管所谓的偶像剧吧
《三十而已》主角之一王曼妮一个柜姐看不上正科级干部
啧啧啧
谁在促进单身经济啊
不会真的有人以为封杀了虚拟偶像,郭楠们就会去捧小仙女们的臭脚,然后婚恋并生育吧。他们从以前到现在都是如此傲慢呢
我只知道一点,色情电影不会让人不想结婚,不想交女朋友。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从事实来看的确有这样的趋势。但是人民网攻击的对象搞错了。
真正符合人民网这个观点的是针对女性的现实偶像,以及傻白甜电视剧。他们才是真正使单身经济愈演愈烈并且大发单身财的那群人。
我打一个比方,虚拟偶像和芒果台都是菠菜公司。他们的存在最开始是仅仅的有需求,于是他们出现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芒果台是csgo的菠菜公司。依靠这种需求起家,而起家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后反过来控制自己所寄生的群体。
芒果台就是csgo以及dota的菠菜公司。
他们最开始是为女生们提供了一个梦。后来他们在这个行业中大赚特赚,于是开始更加渲染爱豆的美好。
于是单身经济愈演愈烈,而他们在这之中谋取的利益也越来越多。
而换成虚拟偶像这一块,他们仅仅停留在还在为需求服务的初期。在我看来他们是lol的菠菜公司,靠这个需求吃饭但没能力反过来控制需求。
而他们说的使单身经济愈演愈烈的确存在,但搞错了攻击对象,虚拟偶像现在还远远没这个能力去影响单身经济。
真正使单身经济愈演愈烈的是芒果台这些拍傻白甜电视剧的大资本,而这片文章说的有道理,但最关键的攻击对象搞错了。
如果真的想提高结婚率,应该先拿芒果台这种专门给女性编造梦的开刀。
国男是一直活在现实中的,因为我们有生存的压力。真正活着虚拟中的是,这些被傻白甜电视剧洗脑的女性。
只有把这些女性从虚拟拉回到现实,结婚率生育率才会好起来。
未来可能虚拟偶像的确会发展到文章所说的这一步,但肯定不是现在。
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把锅扣在虚拟偶像上,是掩耳盗铃。
虚拟偶像和二次元流行的原因是现实吸引力的价值降低与代价昂贵,这种反差促使更多人去拥抱虚拟偶像和二次元,然后这两者又潜移默化的制造错位软色情,从而使受体在现实中,进行现实的性追求的动力和能力(在统计学上)降低。
长期迷恋虚拟偶像,可以以非常低的入门成本(几乎相当于免费)获得一个完美伴侣,这个伴侣毫无缺点,其形象映射到脑中后,可以满足人类受体的一切幻想,除了不能直接接触,所有的受体对于伴侣或者性伙伴的期望都有了一个完美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空想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情感产生的多巴胺。
与现实中的可选择伴侣相比,性价比极高。
同时,部分虚拟偶像和二次元形象,出于满足用户更多需求的目的,软色情因素很多,从而用完全与现实不同的方式制造了明确的性特征,长期迷恋于此的受众,有概率产生性错位,从而导致现实中的性特征效力丧失,性冲动下降,性能力降低。
这些当然会导致单身率上升。
但根源是没有这些奶头乐,很多人本来就在当前教育下,不具备正常的交往能力和交往价值。
在指责虚拟偶像之前,不妨想想,是什么东西制造了这样的年轻人。
不要怪阉割用的手术刀。
要反思一下是什么逼迫年轻人躺上了手术台。
小时候看《快乐星球》,我妈在我背后说《快乐星球》宣扬一种“有问题就去找外星人帮忙,不想回到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
如果你们能看懂我的第一段话,那么提问者提到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帮人实际问题解决不了,但是从不忘记在每时每刻都要做全世界的爹(笑)
看得出来,着急了。
这着急的是哪些人呢?其实是个很宏大的产业。
虚拟偶像强占的是什么市场,咱们都清楚,真人偶像这个市场嘛,大家注意力就那么多,每天能消耗在娱乐上的精力就那么点,你虚拟人都占了,我以真人为核心的偶像工业怎么办。
其实这篇报告里面罗列出来的风险,你换成真人偶像,效果更加。
比如资本野蛮生产,说的好像范爷那事儿没发生过一样,说的好像三大平台烧了1000多亿没出个好影视作品是平行宇宙的事情一样,说的好像208万一天的是发生在韩国一样。
比如偶像失格,怂恿粉丝消费打榜、教唆粉丝群体互撕,这不是虚拟偶像发明的吧,这是对现在真人偶像现状的一个精准描述;至于说设计形象太多露骨,为青少年传递不良价值,那是没看过一部分女团舞的设计对吧,说实话玉女心经配上音乐,绝对打榜神舞。
这里面我觉得提的最好玩的,是塌房。
咱们现在看真人明星,那才是塌房重灾区,背后的原因很多,有人说是因为明星独特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错过了完整健全的教育,有人说是因为高收入导致的道德缺乏,有人说就是管不住丁丁。
虚拟偶像,能塌房的话,莫非是元宇宙约pao或者招piao?
虚拟偶像反而最不容易塌房,虚拟偶像不光管得住自己的欲望,还绝对管得住自己的嘴。
背后的团队可以很好的进行风控和审核,反观真人偶像,很多时候是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拉不住他们发微博。
而且哪怕是资本乱象,哪怕虚拟偶像完全继承真人偶像的乱象,至少虚拟偶像自己是不拿工资的,也不会有天价片酬,更不会要求一天2000元的伙食费,随行人员也不需要住五星级酒店。
咱们再来说,虚拟偶像如果发展起来,对真人偶像可能是全方位的降维打击。
理论上,工作量没有上限,只要背后团队撑得住,还能影分身。
接广告,少了真人偶像拿大头,经纪公司可以压价,压得很低。
形象维护,不需要管住嘴,不需要防狗仔,不需要担心卖青春人设结果谈恋爱导致脱粉或者没生到三个孩子违反政策。
学历上,也不怕造假了;黑历史上,也不怕当年侮辱女性的言论爆出来了。
你品,多香啊,莫得感情的赚钱机器。
至于争议最大的三句话,我觉得也很有意思。
第一句,虚拟人实现了年龄和容貌等方面平权,或导致虚假宣传、恶性营销类乱象频发。
我其实不太理解为什么平权就会虚假宣传和恶性营销。
能把这个归因为隐忧的话,只能说对于在现实世界通过颜值获得利益的群体会受损,莫非写这个报告的是一个高颜值的调查员。
第二句,虚拟人近乎甚至超越真人的体验,会让用户情感得到极致的满足。
这句最初的版本是导致单身经济越演越烈。
嗯,我觉得这话本质上没毛病,但是导致单身的原因并不是有虚拟偶像的出现,单身经济在虚拟偶像成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你看咱们国家禁小片片那么多年了,生育率不也没拉起来了,这完全是两码事。
比如一人住、一人吃、一人游,这些新的消费业态就去年的时候还是「撬动新风口」呢。
到今年就变成隐忧了?
第三句,焦虑经济,诸如虚拟汽车等产品,易将现实世界中用户焦虑情绪通过虚拟人传导至虚拟世界中,导致焦虑经济泛滥。
这话我实在是没看懂,焦虑是如何通过虚拟人传递到虚拟世界。
是虚拟人穿金戴银?真人偶像住的是什么宅子,开的是什么车,过的是什么生活,没看到有人批判流量明星带来焦虑,都是抓着罗振宇他们搞知识付费的在骂的嘛。
是虚拟人诱导大家购买虚拟汽车?看直播直播的时候,刷兰博基尼那套么,那真人也在做啊,虚拟人哪怕让大家刷火箭,也仅仅是对真人进行了一个顶替嘛。
我唯一能感受到焦虑的,是虚拟人出现导致真人偶像产生焦虑,莫非写这个报告的不光是是一个高颜值的调查员,还是一个小偶像?
这年头都这么卷了么。
反正不是很看得懂这篇研究报告。
说的没问题啊,怎么,戳破了某些人的想法了么?
还拿治安问题来威胁zf,看来你们也就拿键盘来撒撒泼了
几百个评论,我就看出你们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乐子人和无能狂怒者最后的疯狂妄想
我早就说过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让那些满脑子妄想的人借此安慰自己了
笑看生育率的,还有老龄化的这些人,本质上就是绝望中的疯狂幻想,或者说是灭亡前最后的无能狂怒
大龄未婚多了,社会会如何,看看三国电视剧,尤其是老版的,去看看到底最后是谁买单,谁受罪
有的人幻想会让上面遭殃吃苦,实际上,上面不会有啥影响,反倒是那些年纪大的未婚的会倒霉,那些所谓的单身青年也不是傻子,他们只会向那些大龄老龄单身的下手,对于那些保护力量强的势力,他们就算敢也没法靠近。
你们翻开族谱看看,你会发现我们的祖上都有做官的记录,真正的平民早就在春秋时代灭绝了,这就是客观规律,哪怕是乱世,死的多的也是平民,每死去一个官僚和贵族,就有上百上千户的平民陪葬,注意是户,不是个,无论是比例还是数量都是平民多,所以能延续下来的大多是上等人,然后和他们家族里跌落的人。
短暂的黄巾之乱之后就是前汉诸侯逐鹿中原,汉献帝还活得好好的,刘禅还做了安乐公,曹家之后还是活了不少,江东那边更是投降之后位置继续,对上层而言,这种事情大多也就是换一张皮而已,这之中死了多少平民,又死了多少贵族,哪个死更得多呢?
这些人就是绝望中最后的疯狂幻想而已,他们拿着这些东西来自我安慰,给绝望中的自己带来一点麻醉。
明末的王公贵族是死了,但在此之前,这是以多少饿得走投无路的尸骨换来的?
即使是明末和唐末,拿去做福禄羹的也大多是老百姓,等死了千万户老百姓才轮得到县太爷,而且对于各地守官来说,打了败仗也有大概率投降换旗继续做位置,也就是说死了千户万户百姓也未必换掉一个县太爷
不妨想想看,什么叫先捏软柿子,看看华尔街那些人为什么大楼下面乱成这样,闹成这样,他们还敢开香槟围观,一个道理,这个年代底层也只能底层咬底层发泄罢了。
老版《三国》就是从开头的黄巾讲了这个事情,新野去江夏,江东群臣为何求着投降,无论世道怎么乱,上层还是照吃照喝,就是死也得拉着万户平民陪葬,从来不亏,疯狂的幻想还是醒醒
这还是三国年代,那个冷兵器,通讯不便的农业社会,如今的社会还有国家机器更是难以撼动,最终灭亡的,只是这些乐子人而已。
牛不肯生小牛,我只会抽他,外加减少饲料,你跟我摆烂,看看谁先饿死,我大不了等你饿死了我吃了你的牛肉,卖了你的牛骨赚最后一波
你想用牛角拱我也可以,首先这个时代有监视器,你拱我之前我就可以察觉把你先干掉,你要跟我正面决斗也行,这个时代是热武器和信息化的时代,百里开外我就可以把你打成筛子
我也可以开发新技术,给的牛脑子装个芯片,让你干活就干活,让你生犊子就生,反正我不会给你让利一分
奉劝某些乐子人和神神看清楚,不要觉得这个年代摆烂和反抗会有好果子吃
我今天看了一个关于专家谈人口的问题
一大堆人yygq说会有几千万的独狼,然后云云,一副幸灾乐祸的事情
我就说了一句
“你猜猜那些独狼饿极了会咬谁?你们才是肉,再说了,狼不可怕,几千万印第安人下场如何?200万南方土匪在60年代变成了什么?工业时代的马恩河,在信息化时代,管住和处理这么多人并不难”
之后我在下面科普了一下中与苏之间的区别,打断了他们这种重演819的美梦,结果················
结果不到一个小时,几百条破防的人的激动词语外加私信,刚刚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yygq样子,转眼破防
不是乐子人么?这么容易就破防了?
一些人成天拿苏联 拿罗马尼亚举例子,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看过苏联解体后那几年是啥样,那种样子是他们所谓的胜利么?你们是不是真觉得苏联解体是自上而下的[飙泪笑]天天拿苏联举例子,你看看现在俄罗斯史学是怎么评价的,叶利钦时代可以铁血收拾不服的人,也就车臣跳了几次,俄罗斯自己都说这是一场高层内斗罢了
现在俄罗斯吸取了苏联的教训,把寡头,军队和官僚三位一体,连列兵都是半黑拿红包的
现在的俄罗斯,就算是克里姆林宫前堆满饿死的人,大帝依然稳坐泰山,这群人是根本不明白现代国家机器的厉害
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在绝望中发出了最后一丝疯狂的妄想,如果他们不这么妄想,那么自己该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他们不肯承认自己是行尸走肉,就只能靠这种疯狂的妄想让自己还有活下去理由
中国对偶像的要求只有两个字:“圣人”,不让虚拟人来难道还让真人来吗?你让孔老二来也难保不翻车啊。
单身经济现象愈演愈烈不是经济隐忧。中国存在数以千万计的单身青年群体,市场自然会针对这个庞大的群体提供更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商品。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森林里总会有草本植物,那么就会有与草本植物互相利用的虫类和鸟类一样。
这篇文章主要还是在谈舆情管控问题的。看看这个圈子里的人如何看待社会现象,他们的价值观又是怎么样的,这种观察也是有意义的。
我和 @安好心 聊现在年轻人社交机会太少,很多都必须建立在花钱消费的情况下,所以大家线下见面越少,两性沟通越少,彼此的隔阂与刻板印象越厉害。从此恶性循环。
当话题聊到当年玩的游戏的时候,安好心指出,男玩家玩剑三,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女玩家,进而促进了解,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妄自揣测。
我想了想,确实魔兽世界、守望先锋之类相比之下就没那么多机会了(女玩家稍少一些),但这还算好的,到了LOL、DOTA这类「女人只会影响我挥刀的速度」就强调竞技性,开始内卷了;至于如果抛开游戏限制,直接看Asoul了……那就完全陷入垂直领域,难以自拔了。
当然不管什么文化产品,总有人能从中找到女性同好并与之交往,不过僧多粥少,不具统计学上指导意义。
不过说来男玩家也不会去玩什么恋与制作人嘛。女玩家玩这类垂直的东西久了也容易陷入幻想。这点和男性向消费垂直化是一样的。
目前的文化消费就是这么个情况:你越是喜欢的,越是垂直细分领域的推荐算法研究出来的产品让你依赖和上瘾;完全按照自己喜好来,那就自然要拥抱单身经济,没有几个人愿意跟自己过不去而去离开垂直领域,所以嘛……
发泄情绪是容易的,但是事实上他没有说错,虚拟偶像当然会刺激性魅力上的吸引,从而导致对于现实的伴侣的一种疏离,因为一个人的情感需求总值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有无限的热忱投身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不过很多人他只看到圈出来的那一段红字,不会去看整个全篇,整个全篇讨论得更加奇葩,感觉好像没有什么逻辑。
让我们把目光离开这个红圈,看一下他这个文章到底讲了什么。
看到这一段啊,他第1条他说会产生颜值经济,这个我是比较赞同啊,确实会产生颜值经济。但是这个表述很奇怪,什么叫做实现了某某方面的平权,然后会导致“虚假宣传”。简单的说就是想构筑一种因果关系,平权反而是一种虚假?
第2条就不说了,来看第3条。想请问各位网友们,你们有多久没有听说过虚拟汽车这个词了?我想可能是自从QQ空间关闭了那个汽车占位游戏之后吧。也就是说从这个点我们大概可以看出这个作者他掌握的所谓虚拟偶像的资料,至少还包括十年前的,感觉一点都不前瞻呀。
然后我们把这篇文章往下拉,看到非常奇葩的一段话:
你前面都在说,观众会沉迷其中,后面你就在说,观众会觉得他都是假的。自己写完之后不看一下自己的观点会有冲突吗?
好,我们再退一万步讲,就看这个文段,你的小标题起的是虚拟偶像的舆论健康度堪忧。
那你这第1个原因很明显就是不堪忧啊,网民认为虚拟偶像是不真实存在的,是一种虚假的完美,那说明网民的认识很好很健康啊。
所以给我的感觉像什么呢?像大一的学生在上新媒体课的时候,有一章讲到了虚拟偶像,然后呢,我作为一个老师说,你们交个小组讨论作业吧。
这就是交的作业。
逻辑混乱、举例滞后、用词极端、解决措施泛泛而谈没有任何落地。
你说这可咋整?
难道没有虚拟偶像,宅男宅女就会去找女/男朋友吗???
难道没有虚拟偶像,男/女屌丝们就会有老婆/老公孩子吗???
可笑。本末倒置。
底层人连自我安慰的资格都要被剥夺。
不知道有多少答主认真看了全文,反正我读完全文就一个感觉,这篇文章充满了落伍于时代的刻板印象。
我猜这个文章的作者是个精通饭圈的上一代小仙女,所以把饭圈那一套生硬套进虚拟偶像群体,你看这文章里随处可见的“塌房”、“翻车”、“互撕”、“打榜”之类的词,把这篇文章里的虚拟偶像批量替换成饭圈都毫无违和感。
但只要真的是虚拟偶像受众,就会知道这些词都是扯淡。虚拟偶像比饭圈后现代得多,很多饭圈觉得很严重的事情或者难解的问题,在虚拟偶像这里都不是个事。
其中最让我觉得作者落伍的是这一段——“中游风险层面:人设运营若出现与初始人设反差较大的行为,很可能导致人设‘塌房’。”这明显是对虚拟偶像毫无了解的人写出来的,拿饭圈那一套自我想象。
虚拟偶像最大的传播和互动方式是高强度直播,在这种强度之下,中之人和皮套设定性格差距必然会显现,根本不可能长期演下去。但在这种高强度互动之下,粉丝会自然而然接受这种性格变化,就像你会自然而然接受亲近之人的性格变化一样。
因为这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长期高强度互动中逐步显现的。比如A-soul中某人,我就不点名了,一开始设定是高冷女神,后来就装不下去了,但粉丝们依旧接受,而且衍生出很多梗。
总而言之,看这个玩意儿让我想起春晚努力追网络热词的尴尬,都是一群人不懂装懂。只是有点感慨,中国发展果然很快,饭圈也这么快落伍了。
至于这篇文章的意义,那完美符合女权主义念经人最喜欢的“凝视”、“他者”理论。作为【他者】,虚拟偶像被饭圈女孩以及她们所代表的饭圈理论【凝视】着,在互联网舆论空间这个【暧昧的他者场域】中,虚拟偶像及其粉丝成了失语的【客体】,完全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你看这经文,简直不能再精准了。
至于以为禁了虚拟偶像,大家就会结婚的想法,那还是趁早洗洗睡吧,我都懒得说。
PS.这里贴一下我前段时间写过的一个想法,也是关于虚拟偶像的。
我这两天思考为啥虚拟偶像能缝合各类亚文化,以及什么是虚拟偶像最典型的后现代性,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自我解构才是虚拟偶像后现代性的精髓。
以往的饭圈,无论外界怎么看,对于饭圈内部的人来说,偶像是他们的核心精神寄托,带着不容解构的神圣性。所以不同饭圈群体会有强烈冲突,因为他们会互相解构这种神圣性。
而在虚拟偶像的粉丝群体中,不等其他群体来解构,他们自我就已经把虚拟偶像解构干净了。你在B站上看到的A-soul二创,都带着强烈的恶搞和解构,大家一起发精神病。
如果说饭圈人士都有点狂信徒气质,那虚拟偶像粉丝都带着点玩世不恭精神病气质,更确切来说是一种神神气质。
他们说出来的话,有种不知所谓,非神非兔,神兔合一的感觉。看那些粉丝的言论,你都无法确定他到底是真心还是恶搞,说不定他自己都搞不清楚。
在这种自我解构之下,就不会有神圣性冲突,各种亚文化就能以模因玩梗的方式在虚拟偶像评论区缝合起来。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你已经完全解构掉自己的偶像之后,仍然还在坚持的那一点感动就是最最纯真的感动,最最纯真的信仰。
就像《圣经·约伯记》所启示的那样,当你行义依旧被上帝惩罚,当上帝不仅不保佑你还粗暴地虐待你的时候,你还会不会有信仰?这时候留下的信仰,那就是再也动摇不了的信仰。
在这些神经病一样的粉丝言论之下,是一种强烈的精神信仰,强烈到能让他们与虚拟偶像这种完全虚假的套皮人产生超强的共鸣,为这些虚拟偶像贡献出自己所有的、为之自豪的、为之卑微的梗和自尊心。
他们每一个神经病言论背后,是一种无法动摇、无法解构的热爱。
婚姻自由
=> 单身自由
=> 关你屁事
嘿嘿,你禁了我也不去找小仙女。
有本事把移动互联网全禁了
把所有母的东西都不允许上屏幕
不然我看只猫也眉清目秀
又有谁不喜欢可爱听话的猫猫呢
≧ω≦
这文写的真好,看V多年的这群老二刺螈,都没想过还有这么个夸人的角度——虚拟人近乎甚至超越真人的体验……
我的天,再这么夸都不好意思了。
这句话从语文角度来分析,就是虚拟人和真人最起码一样好,而且很多还超过真人。那还要什么真人!三次元这不是不如拍扁的嘛!
这说明什么?
说明锅喃还是和过去一样,一点桶蘸价值都没有。
有些人不要以为今年开始形式好转了,都是幻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