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房价下跌多少出生率才会提高?如果同时严格执行劳动法做五休二每天8小时大家轻松了生育率是不是就上去了?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房价下跌到某个数字,出生率就会提高”的公式,也没有一个单一的政策能直接保证生育率上升。我们可以从理论和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分析这两个问题:

房价下跌多少出生率才会提高?

理论上,房价下跌对生育率的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生育成本和提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降低生育成本: 住房是家庭开支的大头,尤其是在很多大城市。高房价意味着:
购房门槛高: 年轻人需要更长的时间存够首付,或者背负巨额房贷,这会推迟或阻止他们组建家庭和生育。
居住面积受限: 为了负担高昂的房租或房贷,很多家庭可能选择更小的居住空间,这不利于养育多个孩子。
教育资源与房价挂钩: 在一些地区,优质的学区房价格更高,进一步增加了生育养育的隐性成本。
提升家庭可支配收入: 如果房价下跌,家庭在住房上的支出减少,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其他方面,包括:
育儿支出: 奶粉、尿布、医疗、教育等直接育儿成本可以有更多缓冲。
改善生活质量: 家庭可以有更多的闲钱用于旅游、娱乐等,提升幸福感。

然而,房价下跌并不一定直接导致生育率上升,因为生育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 心理预期和信心: 生育决策往往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即使房价下跌了,如果人们对经济前景、就业稳定性、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信心,他们可能仍然不愿意增加家庭成员。房价下跌可能被解读为经济下行的信号,反而增加不确定性。
2. 其他生育成本: 住房只是生育成本的一部分。教育、医疗、托育服务等成本的高低对生育决策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如果这些成本依然高企,即使房价下降,整体生育压力依然存在。
3. 社会观念和文化因素: 生育观念受到社会文化、女性教育水平、职业发展、个人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物质条件改善,如果社会整体生育意愿不高,或者对“丁克”等生活方式的接受度提高,生育率也难以大幅提升。
4. 经济稳定性与收入增长: 人们更倾向于在经济稳定、收入有保障的情况下生育。如果房价下跌伴随着大规模失业或收入下降,那么生育率可能不升反降。
5. 政策的配套性: 如果房价下跌的同时,政府能够出台更多支持生育的政策,例如提高生育补贴、完善育儿假制度、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减轻教育负担等,那么房价下跌的效应会更加显著。
6. 市场恢复的预期: 如果房价下跌是短期波动,并且人们预期未来房价还会上涨,那么下跌本身可能不会立即改变购房和生育计划。

结论: 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房价下跌数字。理想情况下,房价下跌需要与经济的整体稳定、就业的保障、以及其他育儿成本的降低同步进行,并且最好能有配套的生育支持政策,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生育率。如果仅仅是房价下跌而其他因素恶化,生育率可能不会提升,甚至会下降。

如果同时严格执行劳动法做五休二每天8小时大家轻松了生育率是不是就上去了?

理论上,“做五休二每天8小时”的宽松工作制度,以及随之而来的“轻松”,确实可能对提升生育率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样不能保证生育率就一定上去。

积极影响的理论基础:

1. 减轻工作压力和疲劳: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会消耗个人精力,使人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和育儿中。更轻松的工作节奏可以释放这部分压力。
2. 增加亲子陪伴时间: 规律的休息时间意味着父母有更多机会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这对于家庭幸福感和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3. 平衡工作与生活(WorkLife Balance): 宽松的工作制度是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关键。当人们能够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时,生育的可能性和意愿可能会增加。
4. 提升生活幸福感: 更多闲暇时间可以用于个人发展、兴趣爱好、社交活动,甚至参与育儿分工,这有助于提升整体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可能增加生育的积极性。
5. 促进性别平等: 严格执行劳动法,确保男性和女性都能享有同样的休息和陪伴时间,有助于打破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鼓励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务和育儿,减轻女性的生育和养育负担。
6. 释放生育能力和意愿: 当生活压力减小,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家庭和下一代时,许多人可能会更愿意生育。

为什么不能保证生育率就一定上去?

1. 生育成本的整体考量: 即使工作轻松了,如果教育、医疗、托育等直接或间接的生育成本依然高昂,家庭依然可能因为经济负担而选择少生或不生。
2. 观念和文化因素: 如前所述,生育决策深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如果社会整体对“高质量育儿”有极高期待,即使工作轻松,父母也可能因为担心无法给孩子提供最优越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而犹豫。另外,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可能使一部分人更倾向于选择丁克或少生。
3. 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 虽然劳动法规定是平等休息,但在实际家庭分工中,女性可能仍然承担了大部分的育儿和家务责任。如果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未能同步提升,宽松的工作时间可能更多地转化为女性的“第二轮班”。
4. 经济不确定性: 如果宽松的工作制度是伴随着经济下行、收入不稳定、或者企业效益下降而来的,那么人们的生育意愿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因为他们会担忧未来的经济保障。
5.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的结构性问题: 即使工作轻松了,但如果社会缺乏足够的育儿支持体系,例如充足且可负担的托育服务、完善的儿童医疗保健、高质量且低成本的教育资源等,生育的门槛依然很高。
6. 生育的“机会成本”: 对于职业女性而言,生育和养育孩子可能意味着职业发展上的中断或损失,即使工作轻松了,这种“机会成本”依然存在。
7. “轻松”的定义和个体差异: “轻松”是一种相对概念,不同人对工作强度的感知不同。而且,即使工作时间缩短,如果工作内容本身的压力依然很大,或者通勤时间很长,也未必能真正达到“轻松”的状态。

结论:

严格执行“做五休二每天8小时”的劳动法,让大家工作更轻松,对于提高生育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有利条件。 它直接解决了“时间精力不足”和“工作生活失衡”的问题,能够显著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并为生育提供更好的基础。

但是,它并非“万能药”。 为了真正有效地提高生育率,还需要配合以下措施:

降低生育和养育的经济成本: 包括但不限于普惠性托育、免费或低成本教育、生育补贴、住房支持等。
完善育儿支持体系: 例如延长育儿假、提供灵活工作安排、鼓励父亲参与育儿、社区育儿支持等。
改变社会观念: 促进性别平等,提升全社会对育儿价值的认可,营造友好的生育环境。
保障经济稳定和收入增长: 让人们对未来有信心,敢于承担生育的责任。

简而言之,工作轻松是“绿叶”,生育率提高需要“红花”——即多方面的政策和社会支持才能真正盛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身边倒也有一些收入还不错,且每天就是上几个小时班,该放的假一个不少的朋友。

但这些人里打算生二胎的并没有几个。

你说是房价高?这些人以前就买了房子,对于他们来说,房价高低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他们看来,不想多生孩子,简单来说原因有几个:第一,多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会严重拉低自己的生活质量;第二,自己没信心一定能把孩子养好;第三,养孩子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会有影响。

第一点,理论上可以靠补贴来实现,但这也要看补贴力度。如果每个月三五千块钱,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他们也不差这点钱。而如果是三五万块钱,这又显然不是财政上能补贴的起的。

第二点,这就与补贴无关,关乎对孩子的期待。比如在教育方面,目前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在教育上的最大问题是,相比于父母一辈,孩子一辈的学历会普遍降低。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对,北京的985录取率是全国最高——但以北京高考考生5万人,985录取率5%来计算,每年能上985的北京考生大约是2500人左右。而单单人民大学这一所学校,毕业生留京的人数就超过了3000,更不用说其他的985院校。无论北大毕业生能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上个普通本科,但现实就是如此。

第三点,通常情况下,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看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如果说生1个孩子是完成任务,还能勉强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话,那么一旦生了2个、3个孩子,个人的职业生涯基本上就是停止了。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就算不生孩子,大多数人到最后也不会有太好的发展。但人的生活总要有个奔头。

最后,关于房价问题,实际上现在大城市最大的问题还真不完全是房价问题。高赞答案说:

这样一来,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大多数家庭只能买90平米套二时,那么生一个孩子就容易成为主流;大多数家庭能买120平米的套三时,那么生二胎的比例就会迅速提高;大多数家庭能住上150平米以上的套四时,那么三胎的生育意愿就会提升。而当年轻人头无片瓦的时候,不生就变得很正常了。

很多人会将买不买得起看作是多生育的主要条件。然而,相比于买不买得起,买不买得到才是最重要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格局是按照计划生育政策来进行规划的,这样导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小户型房子多,而大户型房子少。打开一些房产中介的网站,按照面积搜索二手房也可以发现,100平以下的房子几乎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140平以上的房子且不说价格高低,数量本身就非常少。

换句话说,假设现在北京的房子降到了1000块钱1平米,但140平的房子还是就那么多。房价降低并不会增加总供给,想要买大房子,仍然没有那么容易。

当然这也不是北京的问题。在当下大多数城市,基本都是按这个格局来建房子的。以重庆为例,江北区挂牌的二手房有17000多套,而120平以上的二手房则只有2559套,大约15%左右。

简单来说就是,在当下中国的大城市,差不多平均每7~10套房子中才有1套120平以上的房子,也就是说即便人人都有买120平以上的房子的能力,1套房子也还是要7~10个人抢。这也就意味着,除非你把市区的房子拆了重新盖一遍,否则大多数人也还是住不上生多胎需要的大房子。

当然肯定会有大聪明说,没必要在市区盖房子,我在郊区盖大房子,便宜卖行不行?理论上当然没有问题。只是现在大多数城市郊区也已经开发的差不多,再想要开发郊区,就只能向更远的地方开拓。到时候,就算房子价格很低,但上下班通勤要几个小时,也没几个人能受得了。

类似上面这种键政的观点,稍微想一下就知道脑洞开错了地方。

天津武清,位于京津城际高铁的中间,房价1万多一平,相对于京津两地的人均收入来说,都不算高。从武清出发到北京南站高铁仅需20分钟,这够方便了吧?

可如果这人在海淀工作,从北京南下了车,单单坐地铁也要一个多小时。

也不用说别的,你去北京随便拦10个人,问他们一下,我在武清送你一套200万、150平的房子,报销以后所有往返北京的高铁票,但要求是以后30年只能在这里生活。你看看有多少人愿意的。

至于所谓的三孩大学免费——现在中国大多数大学普通专业一年的学费也就是三五千块钱,但今天一个普通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至少也要一两千。我倒想看看有几个人愿意为了省这四年两万块钱的学费,而生一个孩子,让他花十几万读完这个大学。

另外,关于知乎上一些大聪明想出来的各种奇招,其实只要自己动点脑子,反例随便都能找:

1、高福利。北欧三国点了个赞。

2、发补贴。日本韩国点了个赞。

3、降低女性地位。印度、伊拉克点了个赞。

4、全面退回到经济不发达状态。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刚果、乌干达点了个赞。

5、发大招,强制生育。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搞月经警察的罗马尼亚点了个赞。

在过去几十年里,从发达国家到极度不发达国家,各国的管理者已经把人类能想到的各种刺激生育的办法全都试了一个遍。但目前为止,从未有一个方法真正奏效过。即便是现在仍然维持高生育率的部分非洲国家,其生育率相较于三四十年以前,也可以说是断崖式的下跌了。

当然,你要问我怎么整,我承认我没招。面对一个全世界各国都几乎束手无策的问题,我要能想出办法来,拿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应该不在话下。如果单单房价下跌再加上双休就能提高生育率,那这个发现也足以写入经济史了。

user avatar

全国任何城市,在夫妻双方均交满5年社保,且均处于育龄,名下没有任何房产情况下,可免费领取40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一套。

每个月只需要缴纳管理费,生育后免除管理费。

该住房无房产证,不可交易,且必须在拥有第一套房产或离婚时迁出。

配套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全部免费。

三孩大学免费。

如果你北上广深土地不够,那就在周边修。建造直达城市中心地铁。

地价不算,一平方米的建造价格是2000元。40平方米建造价格8万。还不用真给,可收回

这补贴够低吧?完全能做到。

什么?你说怕房价大跌?怕房东老爷收不到租?怕土地财政割不到韭菜?

呵呵哒,这时候你还想着割韭菜了,那当我没说。


从大概10年开始,实业就一片惨淡。做生意不如炒房几乎成为共识。

利润极其微薄。

利润是啥?利润就是传说中的剩余价值呀。

打工不致富,创业更败家,万般皆下品唯有买房高。

房价直奔天际。

可是,17年左右,我却仍然在某西部小镇看到1700块钱一平方的新楼盘,都懵逼了。

过后问我做土木工程的同学,被告知排除地价,无电梯楼房的建造成本在每平方1300-2700,电梯高层4000上下。

这么看来,房地产真心暴利。

然而,做房地产的同学却告诉我一点都不暴利,不过金钱游戏而已。涨得慢了利润低到剩下几个点,一有风吹草动就亏。涨得快了卖出了楼盘拿的钱却无法重新建一个一样的楼盘。只是疯狂借贷,扩张玩金钱游戏而已。

万一跌了……别想了,等死吧。

今时今日,房地产公司一个个强弩之末,半死不活。一个个全都是空壳。仿佛应证了我同学的话。

那么问题来了,钱去哪了?谁在剥削?谁让居民背负了庞大的债务,无力消费?谁在让年轻人绝育?

user avatar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对生活质量还是有一定追求的,比如底线是一家两代三口住套二,一家两代四口住套三,一家三代六口住套四等以此类推。

夫妻双职工的话,生一个孩子,在孩子三岁后,勉强可以夫妻两人靠自己,形成三口之家住套二;生两个孩子的话,那就至少需要一个老人帮忙,形成五口之家住套三;生三个孩子的话,至少需要两个额外帮手(老人和保姆都行),形成七口之家住套四。

这样一来,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大多数家庭只能买90平米套二时,那么生一个孩子就容易成为主流;大多数家庭能买120平米的套三时,那么生二胎的比例就会迅速提高;大多数家庭能住上150平米以上的套四时,那么三胎的生育意愿就会提升。而当年轻人头无片瓦的时候,不生就变得很正常了。

房屋面积可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并非住了那么大就一定会使劲生,但是住不了那么大,普通人真的没心情生,想想一家七口挤在套二里的拥挤嘈杂,又何必让孩子出来受罪呢。

所以结论就是,如果国家希望二胎成为主流,那么房价就要降低到大部分家庭能住进套三;如果国家希望三胎能成为主流,那么就要降低到大部分家庭能住进套四。没有这个必要条件,哪怕严格执行劳动法,大家生育意愿也不会上升很多。

严格执行劳动法,仅仅解决了养育孩子的精力问题,但是,精力充沛居住拥挤,那多余的精力八成是用来吵架,而不是用来生孩子。

去年疫情期间,作为志愿者,曾敲开过近1000户登记外来滞留人口自和独居老人信息,那是个“7090”政策下修建起来的小区,大部分是90平米以下的套二,甚至套一,见过太多夫妻+孩子+老人在一个套二里居住,这样的居住条件,想要大家生二胎甚至三胎,真的不太现实。

刚刚我查了一下各个城市居住面积(是按照城市分的,而不是全国平均),意外发现好些二线的人均居住面积,居然可以超过40平米,换句话说,理论上三口之家本该住着120平米的套三,如果还多一个带孩子的老人,那么该住着宽敞的160平米套四,那么现在那么多一家三/四/五口挤在90平米不到的套二里,是谁,是多少人把大家的平均数拿走了呢?

user avatar

你忘了另一种可能!

不生了是吧!

引入移民啊,黑人,东南亚!

你不干,有人干!

你不生,更好,让出空间,移民生!

追加。

大家不要认为中国人多,国内人都不好找工作呢,怎么还引进外国劳动力?

首先,东南亚的劳动力能吃苦,比如缅甸,越南。

引入劳动力,不一定是劳动力不足,而是便宜的劳动力不足!资本喜欢便宜的劳动力!

现在国内工资比缅甸越南贵了,引入移民劳动力,劳动人口更多了,竞争更激烈,自然人就便宜了!资本就更赚了!


追追更-------------

本人反对移民!反对移民的同志们,注意我是友军!

3追更--------------

说越南,缅甸等地的不来?首先这些人也能吃苦,即使不如咱们国人,可也算个劳力,起码能当个菲佣。去欧美,去日韩?他们想去就都能去上?要那么容易,也没他们份,中国人早就去了!卷死他们。。。

中国工资比他们高,去不了欧美日韩,来中国也能多赚些啊,虽然不如欧美多。

说1000万的缺口堵不上,来一百万行不行?关键是这些移民会拉低大家的工资水平,增加竞争烈度!

希望不要引进移民,改善国人生活,提高国人生育率,大家安居乐业。


4更-----------------

同志们,当下一些问题:

产业待升级

人口老龄化

人口萎缩

年轻人躺平

生活成本高昂

大致的处理方向:

1 降低生活成本,工作强度,调动起年轻人的积极性,高效科研。

2 继续高生活成本,996卷下去。饶毅 还是孤立无援。人口不够就引入便宜的移民对冲。

显然,咱们打工人想要方向1!那就让我一起见证(****过敏*****)的选择吧。

见证历史。

5更……………………………………………………………………

评论区的同志们!

这里主要讨论的是采取哪个方向?

1还是2?

不是移民来不来,来搞什么?

2方向,成不成另说。意思就是放弃咱们打工人了!

user avatar

这就很天真了。

房价,教育,医疗,加班这些问题是生育率提高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不解决,生育率不会提升。但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解决了,生育率就能提升。

你看看德国和北欧这些国家不就行了,他们基本就实现了你说的这些了。他们生育率比我们还低。

生育率低是经济发达,教育发展以后的必然现象,我们国家的这些措施也只能一定程度尽力改善,想着立竿见影这些做了就生育率提高,是不现实的

user avatar

最近我思考出一个框架,虽然比较粗糙,但还是可以分析一些问题。

在中国买房,其实是一种暗税。过去二十年,中国能大搞基建,成为基建狂魔的钱,主要就来自于此税。

单纯只是一种税,也还好。但糟糕就糟糕,在这种税和中国的传统风俗,强烈耦合绑定。

在中国的婚俗里,女方往往要求男方先买房后结婚,这就相当于要先交税,而后才能结婚和生娃。

房价的上涨,相当于这种税率的不断提高。之前,年轻人苦几年攒点钱,还能交得起税,然后结婚生娃。现在,掏空六个钱包,也交不起税的首付了。所以很多人干脆就放弃了,不交税不结婚不生娃。

  1. 做五休二八小时工作制能不能提高生育率?

从我的框架里看,是会有一定效果的。八小时工作制相当于把被资本家侵占的时间,还给年轻人。年轻人,可以用于恋爱,增进感情。可以用于做副业或打零工增加收入。这些都是有利于生育率提高的。但也不能太乐观,因为高税率不变,只能解放一部分离交税还有一点点距离的人,让他们有机会能交得起税。

2. 房价下跌生育率能不能提高?

房价下跌,相当于税率下降。当然有利于生育率提高。但房价是不能暴跌的,最多只能容许微跌和横盘。

那有哪些办法可能可以解决上面说的问题呢?

  1. 一个思路是买房和结婚解绑,改变中国的婚俗,推动不买房也能结婚,租房也能结婚。其次,买房才能享受的权益必须也解绑,如学区房。但这会损害某些群体的利益,她们会利用各种办法抵抗。所以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也不太乐观。
  2. 一个思路是鼓励非婚生子女,鼓励向黑人学习。但中国本身没有接纳非婚生子女的社会环境,而且会造成社会问题,似乎也不太可行。
  3. 一个思路是用收入增长来对冲税率,这是现在主要的思路,控制房价十年不涨,但收入增长,十年后买得起房的人会增多,生育率就有望回升。这是中长期的方案,也必然会牺牲掉现在适婚的一代人。
user avatar

生育率的问题其实就三个。

第一个是结婚率,直接影响可生育人口数量。


第二个是就业,直接影响的是孩子预期的社会地位,间接影响可生育人口数量,

结婚以后能生的基本就是一个上班养一家还有得多,否则物理上没有多生可能性。

靠老人带孩子本身就是极不稳定的社会状态。


第三个是观念,极端等级社会和优生优育把孩子当个人只能选一个,

要么极端等级社会+繁殖癖,典型印度,

要么社会平等,只要结婚满足条件,

要么不生,一生就是几个(北欧,至少我朋友公司里的北欧人只要不是单身,就生了几个)


跟房价有个屁关系。

很多事情不要看嘴巴上说什么,

结婚率、预期的社会地位、有没有把人当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明白着。

把孩子养育成人,根本不是钱的问题,钱只是小问题。

大问题是,这个社会有没有给你一个养育成人的平台。

很显然,没有,大家都没觉得自己像个人,那孩子怎么才可能有稳定的预期呢?


我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开化程度终于开始增加了,

繁殖是肯定不肯繁殖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教育和R策略、虫群策略是极为冲突的,工程师和红利不可能同时存在,

就算在历史的一段时期当中偶尔存在一阵子,也是极不稳定的状态,会迅速消失。


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譬如这个时候有人说,为什么不降低一下教育水平呢?

或者有人要说,采用精英教育让有些人只负责生孩子。

短期内是可以实现的,长期还是不行。

安徽是比上海穷,人口是比上海多,生的是比上海凶,教育是比上海少。

但是,安徽人聪明着呢,凭啥他们要负责生你们负责吃肉啊……

他们不瞎,也不蠢,还很聪明,很多事情不需要到课堂里就能学到的。

===========

评论区还有很多执迷不悟,分不清孰轻孰重,什么是表面什么是根本的,回去做个思考题吧。

很多不买房子的,譬如在天津有四套房的,房价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就会生了吗?

对于还是想不明白的,建议少刷知乎,多锻炼脑子,

先把逻辑里面的因果关系,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什么的,都整理清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房价下跌到某个数字,出生率就会提高”的公式,也没有一个单一的政策能直接保证生育率上升。我们可以从理论和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分析这两个问题: 房价下跌多少出生率才会提高?理论上,房价下跌对生育率的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生育成本和提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 回答
    关于房价,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又爱又恨、又盼望又纠结的问题。盼着房价跌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还没有买房的年轻群体,以及那些希望改善居住条件但又担心房价过高导致压力过大的家庭。那么,为什么大家这么期待,房价却好像总有一种“韧性”,降不下来呢?这里面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
  • 回答
    关于当前房价下跌是否只是暂时的,以及未来是否会再次上涨,这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理解影响房价的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当前房价下跌的性质:是周期性调整还是结构性转变?首先,我们要区分当前房价下跌的性质。是像历史上的几次房地产周期那样,经历一个相对短.............
  • 回答
    近年来,关于房价下跌的预测此起彼伏,仿佛成了一种普遍的共识。这种趋势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想要深入理解为何越来越多的人看空楼市,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这些表象,看看背后真正驱动着市场预期的力量。首先,宏观经济的挑战是不得不提的重中之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不确定性增加的局面,通货膨.............
  • 回答
    2021年10月,中国多地出现的房贷利率下调、优惠取消与房价上涨并存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市场信号。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政策调控、市场预期以及经济环境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动态博弈。房贷利率下调与优惠取消:政策调控下的微妙信号首先来看房贷利率下调和优惠取消这一层面。一般来说,.............
  • 回答
    “多地房贷首付比例最低降至20%”这个消息,确实让不少购房者看到了希望,尤其是那些资金相对紧张但又渴望拥有自己房产的群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是否是入手买房的好时机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首付比例降低的影响:1. 降低购房门槛,扩大潜在购房群体: 20%的首付比例相比之前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呀,确实让人挠头。晚上九点多,一个男领导约女下属去酒店房间,美其名曰“了解工作状况”,这怎么听都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一般情况下,工作上的事情,即使是比较深入的交流,白天在办公室,或者找个安静的咖啡馆、公司会议室,甚至是晚上加班时在公司里,都比去酒店房间来得更合适,也更不容易引起误会。酒店,尤.............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夜里两点,手机屏幕亮起,屏幕上显示的名字让小雅浑身一颤。是王总。她和王总因为一个项目出差,住的是同一家酒店,但不在一个楼层。小雅赶紧坐起身,脑子里嗡嗡作响。这个时间点,王总打电话过来,是什么意思?她昨晚也接到过类似的电话,当时王总也说是因为空调问题,问她有没有睡。小雅当时勉强搪塞了过去,王总也没再说.............
  • 回答
    房价下跌并非总是整齐划一,而是可能以多种形式、不同速度、不同地域的方式展开。以下是一些最有可能的房价下跌形式,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结构性下跌(最普遍且最有可能):这是一种更渐进、更具地区差异性的下跌,而不是一夜之间的崩盘。它通常由多种因素叠加而成: 地域性分化加剧: 一线城市相对.............
  • 回答
    房价下跌甚至腰斩,我敢不敢断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到个人实际情况的严肃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能适用于所有人。是否敢断供,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一、断供的直接后果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清楚断供的直接后果: 银行收回房产并拍卖: 这是最直接的后果。银行会通过法律途径收回房屋所有权,并进.............
  • 回答
    房价下跌前半年,市场往往会显露出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前奏性”表现。这些信号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和解读。如果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市场参与者,或是对房地产市场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人,你会发现这些变化并非无迹可寻。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宏观经济环境的转变。在房价真正掉头向下之.............
  • 回答
    房价下跌,这事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那种说跌就立刻腰斩的戏剧化场面(虽然偶尔也有例外,但那通常是更复杂更剧烈的经济动荡了)。更现实的说法,它更像是一场渐进式的渗透,或者说是一种“钝刀子割肉”的过程,只不过这个刀子有时候会有点快,有时候又磨磨蹭蹭。咱们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让这事儿更清楚点:1. .............
  • 回答
    房价下跌,这事儿说起来可复杂了,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房价下跌,有人欢喜有人愁首先,对于那些想买房,尤其是第一次买房的人来说,房价下跌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想想看,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大的房子,或者更心仪的地段,这谁不乐意?贷款压力也小了,还款负担轻了,这日子都能过得宽裕不少。但是,对于已经买了房的人,.............
  • 回答
    房价下跌时,手握房产,内心难免会泛起涟漪。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情况,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咱们的“小金库”。别急,咱们来好好捋一捋,看看手上的这套房,在这种时候,咱们该怎么“伺候”它,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还能伺机而动。首先,冷静!别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房价下跌,周围充斥着各种“抄底论”、“崩盘论.............
  • 回答
    2019年房价下跌,这在很多人看来是绝佳的“抄底”机会。按理说,在价格低迷时买入,等到市场回暖再卖出,就能实现盈利。那么,为什么在2019年房价下跌时,大家普遍不鼓励“抄底”,甚至还有些观望情绪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远非简单的“价格便宜”就能概括。1. 看不清的“底”在哪里,下跌只是开始?.............
  • 回答
    中国房价下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没有单一的原因或简单的解决方案。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首先,我们来探讨中国房价可能下跌的原因: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房地产市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然而,近年来,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政策调整开始显现出影响,导致部.............
  • 回答
    房价限跌令,这个听起来有点绕口但又关系到你我钱包的政策,究竟能不能真的阻止房价跌跌不休?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看明白它到底有多少斤两。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限跌令”。简单来说,它就是地方政府给开发商或者二手房卖家画了一条“底线”,告诉他们,你不能把房子卖得比某个价格低。这个“某个价格”通.............
  • 回答
    这事儿,听中介这么说,我一点儿也不意外。毕竟,他们是靠卖房子吃饭的,房价涨了,他们的收入也就跟着涨。所以,他们当然希望你能觉得房价还会继续涨,赶紧入手,他们好拿提成。不过,这房子是不是真的会继续涨,这事儿可不是中介说一句“暂时的”就能定论的。咱得自己琢磨琢磨,分析分析。首先,咱们得问问,为啥中介会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