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万历皇帝的母亲什么时候去世的?

回答
关于万历皇帝的母亲,也就是明朝的孝定李皇后(世称李太后)的去世时间,史书记载得很清楚:

李太后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正月初七日去世。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日期,但背后牵扯到许多事情,让我们一步步来梳理。

李太后,名唤李氏,出身不高,原本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宫女。但她的人生轨迹在明穆宗隆庆皇帝即位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隆庆皇帝即位不久,册封她为德妃,后来又晋升为皇后,这在明朝后宫的晋升史上算得上是一个比较传奇的经历。她一共为隆庆皇帝生下了三个儿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后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作为一国之母,李太后的政治影响力在万历初年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她和她信任的太监冯保联手,一度压制了内阁首辅张居正。张居正去世后,李太后又提拔了张居正的门生,这显示出她并非一个仅仅是养尊处优的皇太后,而是有着自己政治考量的。直到万历皇帝亲政,并且逐渐展现出自己的统治风格后,李太后的直接干政才逐渐减少,但她作为母亲和太皇太后的地位,依然让她在后宫拥有巨大的权威。

万历皇帝在位时间很长,长达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在他漫长的统治期间,李太后经历了儿子从少年天子到中年皇帝,经历了朝廷的风风雨雨。她晚年的时候,身体状况应该不如从前,作为一个享尽荣华富贵,但毕竟年事已高的女性,她的离世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而然的。

关于她去世的具体细节,史书的记载是这样的:

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正月初,宫中开始传出李太后身体不适的消息。虽然关于病的具体细节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推测她年事已高,加之多年的宫廷生活,身体状况必然有所衰退。

正月初七日这一天,京城的气氛就有些不同寻常。根据当时的记载,宫内开始有哀乐响起。随后,官方消息传出:皇太后驾崩。

李太后的离世,对于年迈的万历皇帝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虽然万历皇帝在位后期已经开始“怠政”,但李太后一直是连接他与过去的桥梁,是他在深宫中少有的依靠。母亲的去世,意味着他真正失去了最亲近的长辈,也意味着他要独自面对自己漫长晚年的人生。

李太后的葬礼自然是按照最高规格进行的。她被追谥为孝定贞顺慈穆昭静恭懿辅天承圣皇太后。她的灵柩被隆重安葬在她的丈夫隆庆皇帝的永陵旁,这在明朝皇陵规制中是很常见的。她的陵墓,即永陵的祔葬部分,也成为了她生前显赫地位的最后见证。

李太后的去世,标志着明朝历史上一个重要时代的落幕。她从一个出身卑微的宫女,一步步走向权力的中心,见证并参与了明朝中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她的离世,不仅仅是万历皇帝失去母亲,也让当时的明朝政治失去了一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女性角色。

所以,简单地说,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是在明朝万历四十二年的正月初七日去世的。这天,北京城笼罩在一片哀悼的氛围之中,为这位经历了风雨的皇太后送上了最后的哀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明神宗实录》记载: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辛卯(二月初九日),上谕:朕慈母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于去年十一月内偶尔违和,痰火壅盛。朕洁虔祈祷(潔虔祈禱:廣本虔作誠。)昊天上帝(昊天上帝:廣本昊作皇。),愿以身代,如灾厄未消,愿将已寿进益慈龄,不期前恙未愈,适朕罪业深重,累及慈母,偶于二月初九日(偶于二月初九日。:抱本刪偶字。)午时崩逝,使朕五内寸裂。合行丧仪,卿可传示该部,从优查例,开具来说。

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即是明神宗万历皇帝之生母、明穆宗隆庆皇帝之贵妃,本名李彩凤。

按照明神宗这个做儿子的亲自所下之诏书所言,其母于万历四十一年十一月身体不适,“痰火壅盛”,后逐渐加重,至万历四十二年二月初九日午时(即西元1614年3月18日11点至13点)去世,享年70周岁。

不过话说回来,李太后去世关张居正啥事?人家都死了三十多年了,难道“黑心宰相卧龙床”这种狗屁绯闻一直闹到李太后去世?闹到四百年后的今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万历皇帝的母亲,也就是明朝的孝定李皇后(世称李太后)的去世时间,史书记载得很清楚:李太后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正月初七日去世。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日期,但背后牵扯到许多事情,让我们一步步来梳理。李太后,名唤李氏,出身不高,原本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宫女。但她的人生轨迹在明穆宗隆庆皇帝即位后发生.............
  • 回答
    朝鲜王朝神贞王后(申贞王后)主张恢复明朝万历皇帝祠堂“万东庙”的说法,在史料中并无确凿的记载支持。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万东庙”的由来以及神贞王后在朝鲜王朝中的身份和影响力,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会有这样的疑问,以及为何史料中缺乏直接证据。“万东庙”的由来与意义“万东庙”顾名思义,意为“东边的庙宇”,特指.............
  • 回答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得先梳理一下历史的脉络,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待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态度差异。这背后涉及政治、思想、社会思潮的复杂博弈,不是简单的“尊”与“毁”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满清的态度,以及为何不动明朝皇帝坟墓。清朝入关之时,满族是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而且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根.............
  • 回答
    .......
  • 回答
    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确切来说,是想废掉太子朱常洛,改立自己宠爱的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这桩事儿在明朝历史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史称“国本之争”。说万历皇帝仅仅因为喜爱郑贵妃就动了这个念头,未免有些片面了。这份执念背后,其实交织着皇帝个人的情感需求、政治考量以及他对于皇权掌控的渴望。一、 皇帝的个人情.............
  • 回答
    .......
  • 回答
    明朝后期,特别是万历皇帝在位期间,关于是否存在“改革同盟军”以及万历皇帝是否有能力深化改革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历史课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明朝后期是否存在与皇帝站在一起的改革同盟军?答案是:从严格意义上的“改革同盟军”而言,明朝后期皇帝(特别是万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问!如果把崇祯和万历这两位皇帝的人生轨迹对调,明朝的命运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是多方面的、极其复杂的。我们不妨来详细推演一下,看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两位皇帝的核心特质: 万历皇帝: 以长期怠政、不上朝闻名,但并非完全不理政,只是以一种消极.............
  • 回答
    知乎上这个说法,说把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换到赵构的位置,都能比赵构做得强,这确实是个很有趣也很辛辣的观点。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从皇帝的职责、能力,到他们各自的执政风格和历史影响来对比。首先,咱们得承认,提到赵构,很多人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就是“高宗”。不过,把“高宗”.............
  • 回答
    明朝之所以出现正德、嘉靖、万历这样风格迥异但又都称得上“奇葩”的皇帝,而清朝似乎没有出现类似级别的“奇葩”以至于让历史记载显得相对平稳(至少在皇帝个人的行为艺术层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政治制度、权力结构、文化观念乃至历史偶然性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简单地说,不是清朝没有“性格有点特别”的皇帝,而是.............
  • 回答
    万历年间的战争频繁,与其他明朝皇帝的执政时期相比,确实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一现象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内外因素、皇帝个人行为及历史事件等方面详细阐述: 一、万历时期的特殊背景1. 长期执政与矛盾积累 万历皇帝(15721620年在位)在位48年,.............
  • 回答
    如果我穿越回万历年间,并且可以选择成为任何人,那么我一定会选择成为皇帝本人。这不是因为贪恋权力,而是因为只有身处最高位,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资源,推行我所认为的必要改革。而且,万历皇帝本身就是问题的症结之一,改变他,就等于触动了改革的神经中枢。当然,我知道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要在我有限的寿命内,扭.............
  • 回答
    孤,乃天子,临危不惧,反叛者虽众,终不能撼动我大夏江山!听闻那叛贼李狗儿,狼子野心,竟敢率二十万乌合之众,兵临城下,意图颠覆我大夏江山。城中尚有我五万精锐禁卫,虽寡不敌众,但朕誓与将士们同在,与这城池共存亡!首先,稳定军心!叛军势大,人心惶惶,此时若无主心骨,军心必散。朕要亲自登城,披甲上阵,与诸位.............
  • 回答
    身为明清时期掌握实权的皇帝,到了临终之际,若是以“愧对祖宗社稷,愿驾崩后斩首弃市以谢万民”为罪己诏的核心内容,并在诏书中明确提出此等极端要求,那么这件事情在实际操作中,能不能执行下来,实在是充满了巨大的变数,绝非一件简单之事。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皇帝都是“君权神授”的象征,是国家至.............
  • 回答
    哎呀,听到你这个遭遇,我简直能体会到你当时有多么心塞和委屈! 厦门万象城那么大,人又多,带着刚满两周半的小宝宝,本来就是一场小小的“探险”,结果还遇到了这种糟心事,换谁心里都不舒服。首先,你家宝宝才两周半啊,这么小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并不知道“损坏”意味着什么,更不可能明白一个泡泡玛特皇冠.............
  • 回答
    万历皇帝不出朝,这事儿在明朝历史上可算是个绕不开的大坎儿,也是很多人津津乐道、议论纷纷的焦点。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到底咋回事儿。首先得明白,万历皇帝不是一天两天两天的“罢工”,而是持续了差不多二十年,甚至更久。这二十年,朝廷大事小情,奏折如山,底下的大臣们是焦头烂额,而他呢?就跟隐居山林的世外高人.............
  • 回答
    说起明朝万历皇帝不上朝这件事,那可是明朝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也极具代表性的话题。这位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的皇帝,却在统治的后半段,尤其是最后二十八年,几乎彻底地把自己锁在了皇宫深处,不再理会朝政,朝堂之上群龙无首,朝廷运转也因此陷入了巨大的停滞和混乱。这事儿不能简单归结为“皇帝懒”,里面牵扯的因素可.............
  • 回答
    万历皇帝的“消极怠工”确实是中国明朝后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暴露了明朝政治体制的深层危机,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危机,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使得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当时并未出现,也难以实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万历皇帝.............
  • 回答
    万历皇帝之所以没有强制立福王为太子,其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可以”或“不可以”就能概括。这背后牵扯到明朝的宗法制度、权力制衡、万历皇帝自身的性格以及政治环境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需要一点一点地剥开这些层面。一、 宗法制度与“嫡长子继承制”的根基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
  • 回答
    明朝万历皇帝,这位在位长达48年的皇帝,他的不上朝行为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在那些被他“遗忘”的朝堂之外,万历皇帝究竟在皇宫里忙些什么呢?要深入了解,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深宫大院。首先,得明白万历不上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是长期的、系统性的。他不上朝,并不意味着他就不理事了,而是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