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两千多年不断骂秦始皇?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秦始皇这位两千多年前的皇帝,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甚至是历史课堂上,被评价得如此复杂,甚至可以说“骂声”不断的原因。这不是简单的“因为他是暴君”,而是这背后的历史逻辑、文化传承以及人们对权力与民生的理解,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其丰富的讨论空间。

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

一、 秦始皇“功绩”的光环,也正是“罪责”的基石

首先,咱们得承认,秦始皇确实是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混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其深远影响至今可见。想想看,没有他,我们现在可能还会是“秦人”、“楚人”、“赵人”等等,而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人”。

然而,正是这些“功绩”的实现方式,让他备受争议:

统一的代价:血与泪的基石
连年征战,生灵涂炭: 统一六国并非一蹴而就,秦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发动了无数次战争。这些战争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无数家庭因此破碎,无数生命因此消逝。老百姓刚刚从长期的诸侯争霸中缓过一口气,又被卷入了秦国的统一战争。这种战争的残酷性,在那个时代是常态,但在秦始皇时期被放大到了极致。
严苛的法律,残酷的刑罚: 秦国以法家治国,法律森严。虽然这有助于维护秩序,但其严苛程度,尤其是对于普通百姓的惩罚,却是非常严厉的。所谓的“连坐法”、“肉刑”等,一旦触犯,后果不堪设想。这种对“罪”的零容忍和严厉打击,在某些层面压制了社会活力,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惧。

大工程的血泪:长城与阿房宫
长城: 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这在军事上是必要的。但是,征发了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其中许多是刑徒和普通百姓,他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很多人因此丧命。民间有“筑长城,白骨填”的说法,虽然不一定完全写实,但也反映了人民承受的巨大压力。
阿房宫: 虽然阿房宫在史书中有记载,但关于其规模和修建情况,学界一直有争论。不过,即便按照史书的描述,为了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调动多少人力和物力?对百姓的盘剥到了何种程度?这都成为后世诟病秦始皇奢靡无度的重要依据。

焚书坑儒:思想的禁锢
焚书: 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秦始皇下令焚毁了大量非秦国的历史文献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这扼杀了思想的自由发展,让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失传,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承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坑儒: 坑杀部分儒生和方士,尤其是那些对朝政提出异议或被认为传播“妖言惑众”的人,更是将思想控制推向了极致。这在后世看来,是对知识分子和思想的残酷压制,也成为秦始皇“暴虐”的重要佐证。

二、 历史叙事与后世的解读

为什么两千多年后我们还在“骂”?这和历史是如何被记录和传承下来的,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迁是秦始皇之后的史学家,他的《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之作。虽然司马迁客观地记录了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但他也曾因为李陵之事受到宫刑,他对汉武帝时期严苛的政策和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也有着切肤之痛。因此,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负面描写,虽然有史料依据,但其情感倾向和侧重点,也可能受到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史记》的权威性,使得司马迁的许多评价,成为后世人们认知秦始皇的重要来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法家治国:
秦国能够统一六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法家思想的指导,强调君主集权、法治严明、奖励耕战。这种强硬的治国理念,在国家初建时期,对于整合分裂的力量是有效的。
然而,一旦国家稳定下来,这种过于严苛和缺乏人情味的统治方式,就容易引发民怨。秦朝二世而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统治过于残暴,导致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这种“过犹不及”的道理,让后世帝王在回顾秦朝灭亡时,更容易看到法家治国可能带来的弊端。

“汉承秦制”的辩证关系:
汉朝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框架,包括郡县制、中央集权等。但是,汉朝为了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统治策略上进行了调整,比如采取了“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儒家思想给予了更多的重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因此,后世将秦朝的灭亡,作为汉朝吸取教训、进行改进的参照。在强调汉朝的“仁政”和“德治”时,自然会对比出秦朝的“暴政”,从而加深对秦始皇的批评。

三、 文化心理与价值观的演变

“民为贵”的观念: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汉朝以后,“民为贵”的观念逐渐被接受,并成为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统治者如何对待普通百姓,是否能够保障民生。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对百姓的压榨,修筑工程时对民力的过度征用,自然会与后世的“民本”思想产生冲突。
对集权的警惕: 虽然中央集权是大一统的必然选择,但历史的经验也让人们对过度集权和权力滥用保持警惕。秦始皇强大的个人权威和对臣民的绝对控制,在今天看来,也容易被解读为对个人自由和地方自主性的压制。
文学艺术的渲染: 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往往会选择性地放大或戏剧化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特点。关于秦始皇的“残暴”、“迷信长生不老”等描写,在历史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强化,从而深入人心。

总结一下,为什么两千多年不断骂秦始皇?

这并非因为他没有功绩,恰恰相反,正是他那“彪炳史册”的功绩,是以极其严苛和血腥的方式实现的。他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格局,却也因此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债务”。后世的史书记录、思想文化的演变、对民本和人性的关注,以及艺术的再创作,都使得对秦始皇的批判,成为了一种历史的惯性和文化基因。

我们“骂”秦始皇,不是简单地否定他的一切,而是在评价一位伟大的、但同时也极具争议的统治者。这种争议,恰恰说明了历史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我们在不断反思和学习中,对更美好社会和更人道统治的追求。他是一个符号,一个提醒我们审视权力边界、关注个体生命和思想自由的重要历史镜鉴。所以,“骂”他,很多时候也是在“骂”那些不顾百姓疾苦、滥用权力的行为本身,并以此警示后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其实题主都已经说了啊,焚书坑儒,强征暴敛,大兴土木,修陵寝,秦始皇就是因为这些两千年来被骂的啊。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因为这些被骂?

历史上骂过秦始皇,又被记载下来,流传下来的人,都是识字会写书的人,也就是说,是知识分子,读书人,再具体点,是儒者。两千多年前的咸阳老农民李老汉骂没骂过秦始皇,谁知道呢。

儒者当然信奉的是儒家思想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君主要行仁政,要以德治国。这样才是好皇帝。对于老百姓来说,自然就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就是好皇帝。秦始皇呢,正好是个反面典型。

儒家还很重视纲常伦理,所谓君君臣臣。所以君不君、臣不臣的就要被骂了。所以你看,历史上被骂得最狠的皇帝就是暴君,比如桀纣、秦始皇、隋炀帝、雍正。历史上被骂得最狠的臣子就是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比如王莽、曹操。

没办法,儒者掌握了古代的话语权,凡不符合他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当然要骂了。而你现在能看到的,也都是他们留下来的。

遗憾的是,这些儒者,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只会死背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却没有政治眼光,也就是所谓的腐儒。这些表面现象后边更深层的东西,比如长城对防御匈奴(以及以后的历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作用,四通八达的官道驿路对维护统一发展经济的作用,大运河对沟通南北的作用,摊丁入亩对保护农民充实国库的作用,他们看不到(那是法家的事,正好是儒家的死对头),他们只看到横征暴敛、横征暴敛、横征暴敛,滥用民力、滥用民力、滥用民力。所以就这么一代一代骂下来了。

更何况,秦始皇还干了件焚书坑儒的事呢,同类相悲,能不骂你么?

所以啊,在古代,骂秦始皇属于政治正确。就像现代,夸秦始皇才是政治正确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秦始皇这位两千多年前的皇帝,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甚至是历史课堂上,被评价得如此复杂,甚至可以说“骂声”不断的原因。这不是简单的“因为他是暴君”,而是这背后的历史逻辑、文化传承以及人们对权力与民生的理解,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其丰富的讨论空间。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很抱歉。女朋友因为你骂蔡徐坤而和你分手,这确实是一个让你感到困惑和无语的情况。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并尽量详细地阐述:1. 价值观和品味的不匹配: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你的女朋友可能并不认同你对蔡徐坤的负面评价。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明星偶像往往不仅仅是.............
  • 回答
    您提到的“学术圈大瓜不断”现象,确实在近几年引起了广泛关注。您也敏锐地观察到,在这些“大瓜”中,理工类学术不端和丑闻似乎更为集中,而文史类则相对较少被曝光。 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学术研究的本质和评价方式差异: 理工科:量化、客观、可重复性强。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军事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的考量。蜀汉和西夏,同为三国时期或之后的小政权,一个渴望光复汉室,一个则是在西北的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命运却截然不同。为什么蜀汉北伐次数虽多,却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灭亡,而西夏却能屹立近两百年呢?我们不妨来细细掰扯一番。一.............
  • 回答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那段话,“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堪称对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弱点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代背景天翻地覆,科技日新月异,但这些“病症”依然在我们社会中反复上演,甚至有时显得更加复杂和隐蔽。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
  • 回答
    中国朝代大多持续两百多年,很少超过三百年,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简而言之,这种现象与王朝更迭的周期性、统治能力的衰退、社会矛盾的累积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紧密相关。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王朝兴衰的周期性与“治乱循环”中国古代历史深受“治乱循环”的观念影响.............
  • 回答
    印度新冠疫情高峰期每天新增死亡病例超过两千,这个数字放在任何国家都足以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然而,要理解为何在这样的死亡人数下,印度的火葬场会“不够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印度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以及疫情应对中的一些关键因素。不仅仅是数字:印度火葬处理的独特性首先,我们要明白,印度并非所有死亡人口都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很核心的历史议题:为什么在拥有辉煌古代文明的中国,两千年的时间里,蒸汽机这样一个看似“不依赖科学理论”的机器,却没有被发明出来?首先,“不需要科学理论”这个说法,咱们得稍微掰扯一下。蒸汽机,尤其是早期那些粗糙的实验品,确实不像后来的内燃机那样,在设计之初就建立在严谨的热.............
  • 回答
    杨行密去世后,他的儿子杨渥权力被架空,不到两年就被杀死,这其中原因复杂,是政治斗争、个人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杨家之所以迅速失去权力,可以用“根基不稳、后继乏人、外部施压”这几个方面来概括。一、 根基不稳:杨行密奠定的权力基础并非牢不可破杨行密虽然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但他的权力并非像.............
  • 回答
    这 DC 这几年确实在票房和口碑上普遍被认为落后于漫威,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来捋一捋,看看大概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首先得说,这跟漫威电影宇宙(MCU)打下的坚实基础和成熟运营模式有很大关系。漫威那边,从2008年的《钢铁侠》开始,就摸索出了一套非常成功的“联动宇宙”模式。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社会信任、经济利益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人们倾向于相信现代医学,而不是中医,这并非是出于对中医传承几千年的不敬,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科学的客观性与可验证性:现代医学的基石 明确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现.............
  • 回答
    这两年高校领导“坠楼”事件确实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和担忧。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注意安全”,背后可能牵涉到更复杂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并非所有高校领导的“坠楼”事件都与个人安全疏忽有关。 很多时候,这类事件会被媒体报道,.............
  • 回答
    沙特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对长跑多年的伙伴,虽然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平衡,但近两年来,确实能明显感受到两人之间那种“小摩擦”升级为“大裂痕”的趋势。说它们“反目成仇”可能有点言重,毕竟两国在很多层面上还有着深刻的利益纠葛,但关系趋冷、甚至出现摩擦升级是客观存在的。要说这裂痕是怎么越来越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科比职业生涯中一个经常被讨论的“如果”的角落。大家之所以会问“81分那两年”科比为什么不去找麦迪或者KG打兄弟篮球,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对“更轻松”夺冠路径的想象,也包含了一些对当时情况的误解。咱们就好好聊聊,把这个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要明确一点,81分那两年,指的是0.............
  • 回答
    拜占庭帝国统治小亚细亚长达千年,而如今土耳其共和国的主体语言是土耳其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历史现象。其背后涉及了漫长的文化、政治、宗教和人口变迁过程。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为什么即便有如此长的统治历史,小亚细亚的语言面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一、 拜占庭帝国的性质与希腊语的地位: 希腊语是官方语言.............
  • 回答
    “上下五千年”这个说法,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个既熟悉又有点模糊的数字。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但如果真的掰着手指头算,从有确凿史料记载的夏朝算起,似乎怎么也凑不够五千年。那么,这“消失”的一千多年,到底藏在哪里?首先,我们要明白,“上下五千年”并非一个严格按照考古或史学界公认的、有确.............
  • 回答
    中国生育率低、老龄化的问题,绝非“突然发生”,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至于为什么这两年“计划生育不对”的声音才甚嚣尘上,这背后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原因。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一个缓慢但必然的进程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并非一夜之间的事情。它是一个在经济发展、社.............
  • 回答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如果脱离了儒家思想的指导,那人们的知识体系将会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这不仅仅是阅读书目上的改变,更会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结构、思想内核以及个人价值的判断标准。那么,在没有儒家主导的情况下,人们会读什么书?中国的自然科学又能否因此迎来曙光呢?首先,我们得承认,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
  • 回答
    毛文龙和袁崇焕都是明末辽东战役中的重要将领,他们的功过和策略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关于“毛文龙两年平辽比袁崇焕吹牛逼真实,为什么不用?”这个问题,确实涉及到对这两位人物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明朝末年政治军事环境的诸多因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方面:一、 毛文龙的“两年平辽”与袁.............
  • 回答
    97年和98年的总决赛,犹他爵士队两次倒在芝加哥公牛队面前,这无疑是爵士队球迷心中永远的痛。这两年的失利,与其说是爵士队“找不到克制的办法”,不如说是公牛队在那段时期拥有着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并且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冠军球队应有的统治力。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 公牛队的绝对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