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而疫情仍不明显?

回答
关于日本在新冠疫情初期和中期相对“不明显”的表现,以及其采取的措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没有采取强硬措施”或“疫情不明显”。事实上,日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只是这些措施的侧重点和公众的反应方式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同时,对其疫情数据的解读也需要审慎。

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日本采取的措施及其特点:

日本政府在疫情应对中,并非完全没有采取措施,而是采取了一种相对柔性、依赖公民自觉和社区力量的策略。其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避免“一刀切”的封锁(Lockdown):
法律限制: 日本宪法中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较强,政府难以在没有更充分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强制实行大规模的、强制性的封锁措施。日本的《感染症法》等法律允许采取措施,但更多是基于“劝告”和“建议”的层面,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
经济和社会考量: 日本社会高度依赖实体经济和人际互动,强制性的大规模封锁将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冲击,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紧急事态宣言”: 日本政府确实发布过“紧急事态宣言”,但这并非完全封锁,而是要求民众减少外出、保持社交距离、商家缩短营业时间等。宣言的执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众的自觉性,没有强制性的罚则。

2. 强调“3密”(三密)回避:
这是日本政府在疫情初期提出的核心口号,即“密闭空间”(密閉)、“密集场所”(密集)、“密切接触”(密接)。政府通过广泛宣传,鼓励民众主动避免这些可能导致病毒传播的场景。
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风险沟通和公众教育,试图通过提高民众的风险意识,引导其自我防护。

3. 大规模检测的局限性与策略调整:
早期检测策略: 在疫情初期,日本的检测策略相对保守,更倾向于检测有明显症状且有旅行史或接触史的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早期感染者的发现数量。
早期检测能力: 相较于韩国等国家,日本在早期大规模检测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后期的调整: 随着疫情发展,日本也在逐步扩大检测范围,但其检测量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仍然不高。

4. 医疗体系的应对:
分级诊疗: 日本拥有比较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患者通常会先去诊所,再根据情况转诊至大医院。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医疗压力。
感染者隔离: 感染者会被要求在家中或指定的隔离设施进行隔离,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医疗资源管理: 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确保医疗资源不被挤兑,例如鼓励轻症患者居家隔离,将重症患者集中到有条件的医院。

5. 科技的应用:
接触者追踪: 日本也曾尝试开发接触者追踪的应用程序,但其普及率和效果并不显著。

6. 国民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高社会规范意识: 日本社会普遍存在较高的集体主义和责任感,民众普遍愿意遵守公共卫生建议,并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戴口罩的习惯: 在疫情前,日本就有很多人在流感季或有轻微不适时佩戴口罩的习惯,这使得在疫情期间推广戴口罩更加容易。
公共卫生意识: 日本社会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较高,民众对传染病有较强的警惕性。
人际交往方式: 日本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保持距离的社交习惯。

二、 关于“疫情不明显”的解读与反思:

“疫情不明显”这句话需要更精确的理解。日本的疫情数据确实在某些阶段看起来比一些西方国家“温和”,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以下几个原因,以及需要进行的反思:

1. 检测量和统计差异:
低检测率的可能影响: 如前所述,如果检测量不高,可能导致大量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未被发现,从而在官方数据上显得疫情不那么严重。
死亡率的计算: 感染总数受检测量影响,死亡率的计算也可能因为统计口径(例如是否包含因新冠间接死亡但未检测呈阳性的案例)而有所不同。

2. 早期病毒株的毒性与传播力:
疫情初期,流行的病毒株(如Alpha等早期变异株)的传播力和毒性可能与后期出现的Delta或Omicron等变异株有所不同。
日本早期可能遇到的病毒株的传播模式或对人群的致病性,可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不那么“凶猛”。

3. 人群的免疫基础(推测):
疫苗接种: 日本在疫情后期也推进了疫苗接种工作,这有助于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既往免疫基础(争议较大): 有一些理论认为,日本人群可能因接触过其他冠状病毒,而拥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但这目前缺乏确凿的科学证据支持。

4. 地理和人口因素:
人口密度与流动: 虽然日本人口密度高,但其城市规划和交通方式(如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但乘客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毒的传播。
岛国特性: 作为岛国,在国际旅行限制方面,初期采取措施可能相对容易一些。

5. 对“死亡率”和“重症率”的关注:
许多国家在疫情初期非常关注“感染人数”,而日本政府和公众的关注点可能更多地放在了“防止医疗体系崩溃”、“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上。这是一种“弱化风险,但强调保护”的策略。

三、 总结与反思:

日本的疫情应对策略,可以被视为一种“以社区和个人自觉为基础,强调风险沟通,避免极端措施”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有效性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政府的非强制性引导策略。
国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配合度。
长期的公共卫生教育和习惯(如戴口罩)。
对医疗体系压力的精细化管理。
可能存在的统计学和早期病毒学因素的叠加。

然而,这种策略也伴随着争议和反思:

是否低估了疫情的真实规模? 检测量的限制始终是评估疫情真实程度的挑战。
对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影响? 虽然避免了大规模封锁,但长期的“紧急事态宣言”和民众的自我约束,对服务业和旅游业等仍然造成了显著影响。
对病毒变异株的适应性? 随着病毒变异株的出现,日本的策略是否能够持续有效,需要持续观察和调整。

总而言之,日本的疫情应对并非没有措施,而是采取了一种与许多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路径。其“不明显”的表现,是多种社会、文化、政治和科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简单的“没有强硬措施”就能解释。理解其策略,需要深入分析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政府的决策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在有些人看来,这都不是事。日本人可以靠自己的哲学扛过去。

具体可以看一看这篇文章,里面的槽点太多,看到最后都看乐了。

其中最让我乐的是这么一段话:

说完了真实的案例理性的思维,我想再说说灾难中的人文关怀……“臭名远扬”的“钻石公主号”,很少被国内媒体报道的是,这艘船归英国管辖,主要负责人也是英国籍的船长,日本政府并没有义务和责任却依然接纳了所有的乘客和工作人员,包括承担了所有患者的治疗费用。

这艘船是英国籍不假,可船上的乘客一多半都是日本人,而且这邮轮就停在你们家港口。难道非要把所有人都拉回英国,才算是负责?

那不妨看看中国对歌诗达邮轮的检测。歌诗达集团是外国公司吧?歌诗达邮轮是外国企业的财产吧?可是歌诗达游轮上大部分的乘客都是中国人,而且这船还是从天津母港出发的。如果歌诗达游轮上出现了疑似病例的时候,中国政府说“你们是意大利的公司,赶紧把人给我拉回意大利”,中国政府会不会被国际舆论给喷死?

至于说接纳其他国家的乘客和工作人员……这有什么好吹的?当然,歌诗达邮轮中没有检测出确诊病例,所以外籍游客也就各回各家了,可大陆境内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是有外籍人士的。比如这条新闻:

在今天(2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疫情防控组副组长、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通报,昨天(2月19日)中午在广州治疗的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外籍人士治愈出院,标志着在广东确诊的10例外籍患者全部救治出院,广东省是新冠肺炎确诊外籍病例最多的省份之一,截至2月19日12时,无新增确诊外籍病例。

看到这公众号的尬吹我真想问一句,对于这种大规模传染病,外籍人士在你的国土上感染了病毒,出于最基本的人道主义考虑,也不应该再让病人长途颠簸以免耽误救治——除非这个国家极度缺乏救治病人所需的医疗资源。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人类文明底线吧?当然,你要跟我说这10名外籍人士因为不是中国人,所以所有治疗费用必须全部自负的话,吹一吹日本倒还可以。可怎么日本就表了个态,就成了感动全球的大事件了?

user avatar

世界各国:努力减少感染者

日本:努力减少感染者数

user avatar

这事吧…………我这么说。

当年,哦不,当月,武汉还没有采取应急措施时,网上疯传武汉已经几千的感染者,但是!官方只说确诊小几百名而已。

当时你是怎么看的?

1、武汉官方没有重视,当鸵鸟不检测,没有测出来就不算咯?

2、武汉知道但不说,瞒。

3、我相信武汉还是愿意检测的,但是限于医疗资源不足,暂时超出了检测上限。

4、哎呀怎么可能,我相信就是疫情没那么严重而已。


喏,检测你双不双标的时候到了。

user avatar

北海道昨天确诊9例,今天又确诊8例。并且,很多确诊病例的居住地、工作、在哪感染,甚至活动路径,都会说明的很清楚。

为什么人口密度小的北海道反而确诊数如此之高,增长如此之快呢?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就是检查快,不那么拘泥于检查标准,很多人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只有一周左右。

而大阪东京,特别是东京这样的日本超一极大都市,反而每天只增长几例,有点不太科学。即使有增长,对确诊患者的详细内容介绍的也很少,能不提就不提。

试想一下,东京早上的满员电车里,如果有个新冠患者,会传染多少人呢?但现在的情况是,在人口密度如此高的东京,增长却极其缓慢。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东京地区能检查病毒的机构,一直以来,都在为了“钻石公主号”3700多名乘客的检测而忙碌,甚至还要包括横滨和羽田机场的检测机构。之前有日本媒体报道,东京地区,一天的检测上限只有300人左右,后来有一些大学研究所和外包公司加入,但估计也没多少明显增加。

要知道,单单钻石公主号上的3700多口子,从2月1日开始到直到今天23日,才勉强检查完,很多乘客都是2月初采样,接近20日才出结果。

可想而知,这检测能力确实还是很低。

而据日本网络上很多日本人反映,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检查标准定的依然很高,比如必须连续发热37.5度+4天以上,必须有强烈的无力感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必须发展成肺炎后才有机会接受病毒检测。

还有个问题是,很多医院故意不想对患者进行病毒检测,特别是私立医院,因为一旦在自己的医院确诊了新冠肺炎,就不会再有患者来看病,会对医院直接造成很严重的经济损失。

这点,在日推上也有人反映。

无论是官方还是各医院组织,大家都在各自的小算盘下,不约而同地走进了一个怪圈,那就是不想给患者进行病毒检测。

只要不检查病毒,确诊人数就不会增加。

看上图大阪府的数据,每天检查的数量,低到令人发指,大阪府这么多人口,难道能达到检测标准的人数这么少?

并且,一天,最多,只能检查90个人的量,90个人,是什么概念?

希望这只是假的。

反正现在日推上很多日本人都在求救,有的人发热一周以上强烈要求检查病毒,还是被保健所拒绝。有些医生甚至为了患者的安危,主动去与保健所再三沟通,还是被拒绝检查。还有日本孕妇在哭诉,说一直在担心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会不会一起死去。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第一,检测能力有限,检查的少,确认的就少;第二,因为检查能力有限,外加各地方自治体可能有的小算盘,小心思,能进行检测的标准设定过高,或者主观不愿意去给患者检查,造成了很多有症状的人无法得到检测。

东京是有奥运会,那大阪,是为了啥呢?难道就是单纯的能力不行?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我基于目前的情报进行的推测。

希望,日本官方能给个说明。


欢迎以你喜欢的方式关注我哈 ~~持续分享关于日本、日本留学、日语的所有点滴~~

我的公众号:日本留学生 ID:japankon 关于日本留学、生活、文化、时事等等各种哈~~

我的微博: 小早川SAN 各种日本评论吐槽

也欢迎加入日本、日本留学、日语、 日剧、 分享交流微信群 请加管理员微信 ID mixiliuxue001后拉入群

user avatar

疫情不明显只有两种原因:

1、疫情传播的不多,被遏制了


2、报道的不多,疫情被各种手段封闭在了人群中


品一品就明白了,1月1日-1月20日的武汉疫情也不明显的

user avatar

看日本人自己怎么说,以下来自“小野妹子学吐槽”的微博:








所以日本发布的人大部分都是重症,如果像中国这样治疗,重症只占全部感染者的3%。不治疗不知道会是多少,据说是20% ,那么日本的真实感染人数至少要乘以五。具体多少只有天知道。

user avatar

钻石公主号是全检测。确诊后接受的医疗和日本其他人一样。

同时因为平均年龄大,折算为正常人群时乘以高龄折算系数50%,得出死亡人数3.5,可以算出正常人群真实死亡率为3.5/697=0.5%

用本土死亡人数19乘以死亡漏报系数1.1再除0.5%得出真实感染人数4180

这里面的关键变量是高龄折算系数和死亡漏报系数,但应该不会造成最终结果的数量级差异。所以截止20200313,日本的真实感染人数最多应在1万-2万这个级别。

这证明了

普遍戴口罩对防止传染是非常有效的

日本的中重症医疗水平较高

日本有明显瞒报行为

只戴口罩不封城仅仅能拖延时间,最终仍然会造成灾难。



日本的倍增时间约为13天,意大利的倍增时间约为3天

如果这个周期不发生变化的话,日本击穿1/2000生死线的日期为4月27日。

user avatar

首先,日本人有个发烧咳嗽就戴口罩的习惯,确实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疫情的传播。

其次,下面内容我已在推特确认过…属实的。 @dhchen 之前发过。

再看下截止2.21日检测人数,本土1522人,比不过韩国一天检查的人数。

不检测,就没有感染!

但是今天已经23号了,是不是好奇为何只放21号的数据?

因为22-23是周末,不更新检查数据,哈哈哈!而且我还查了上个周末15-16日,同样没数据,再之前的休息日也没有数据。

mhlw.go.jp/stf/houdou/h

是因为检查机构放假?还是公布数据的公务员放假?那就不知道了…

随意日本新闻的不断更新,我的观点也在不断动摇…情感上希望日本政府的大号流感对策没问题,能对应过去,理智上说不可能,日本疫情扩大已经无可避免…

目前个人认为最大的对应问题是,有发烧或者咳嗽的轻症患者自己在家休养隔离。日本的条件没办法做饭完全自我隔离…独居的不想国内什么都有社区服务送到家门口,即使患者很自觉一切都快递送,起码也会接触快递员。有家庭的没有专家的全面指导而在家隔离,也有很大风险传染给家人。

下图是昨天日本政府召开专家会议给出的总结,扩大不可避免,是让崩盘还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扩大,就看2.25日今天日本政府出台什么对策了。

user avatar

这不是跟日本超低犯罪率,超高自杀率和非自然死亡率一个套路么……

反正也不检查,得了病不知道啥病,死了也不知道咋死的,最后一统计,今年这病没死几个人,自杀率倒是跳了0.1个百分点,小事儿小事儿。

user avatar

有没有任何研究能证明封城可以明显减少新冠疫情传播?能减少多少?

没有。

只是我们觉得能减少。

感觉而已,并不代表事实就是如此。

从我们常识来判断,封城应该可以减少疫情传播。

但是到底能减少多少传播?90%?80%,30%?20%,我们并不知道。

所以说现在我们并不能确定的说,封城可以有效减少疫情传播,日本不封城就一定会迅速传播。这个最终还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分析才能得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