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我可以骚,你不能扰」,为什么总觉得哪里不对?

回答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这句话,乍听之下,好像有点道理,一种自我保护的姿态,想划清界限,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边界。但细品一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像是在玩弄概念,或者隐藏了更深层的逻辑问题。

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这几个词的含义。“骚”,在语境里,通常指的是一种带有性暗示、挑逗性的言行举止,或者是相对开放、大胆的生活方式。而“扰”,在这里,指的是这种言行举止带来的不适、冒犯、甚至是骚扰行为。

所以,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我可以用一种比较开放、有性意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生活,但你不能因为我的这种方式而对我有任何不妥当的反应或者行为。”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在说:“我先撩者贱,但你不能因此反击?” 这种感觉,就是很多人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为什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1. 责任的单方面转移,忽视了互动性: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是涉及比较敏感的“性”或“吸引力”话题时,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你的言行举止,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而对方的反应,也往往是基于接收到的信息。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这句话,就像是在说:“我抛出媚眼,但你不能因为我的媚眼而对我产生任何想法,更不能做出任何回应。” 这就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人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如果你的“骚”达到了某种程度,比如在不合适的场合、对不合适的人,那么对方产生不适甚至做出过激反应,并非完全是对方的错。这句话实际上是在把所有“骚”带来的后果都推给了“扰”的一方,而完全剥离了自己行为可能引发的责任。

2. “骚”与“扰”的界定模糊,容易被滥用: 什么是“骚”?什么是“扰”?这其中的界限非常模糊,而且高度依赖于文化背景、个人价值观、以及具体情境。
对于一个开放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玩笑,一个眼神,或者某种风格的打扮。
但对于保守的人来说,同样的举动可能就会被视为“骚扰”的信号,或者引起极大的不适。
这句话的危险之处在于,它把界定权完全留给了“骚”的一方。“我”觉得这不叫骚,或者“我”觉得我的程度刚好,你觉得被扰了,那就是你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骚”的一方可以随意越界,而当对方做出任何超出“我可以骚”范围内的反应时,立刻就可以用“你不能扰”来反击,将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

3. 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和不公平:
前提与结论不符: 如果“我可以骚”的前提是我想表达某种自由或者想引起某种注意,那么对方的“扰”可能恰恰是对这种表达的一种“回应”。虽然这种回应不一定恰当,但将其完全定性为“扰”并否定其存在的可能性,是站不住脚的。
双重标准: 这句话本质上是一种双重标准。它要求别人绝对的克制和忍耐,而自己却享有表达的绝对自由。但自由从来都不是无边界的,尤其是当它可能侵犯到他人的感受和边界时。

4. 可能隐藏着“受害者叙事”或者“控制欲”:
受害者叙事: 有时候,说出这句话的人可能真的有过被“骚扰”的经历,所以想用这种方式来避免再次发生。但这种表述方式过于偏激,将所有潜在的互动都预设为负面,也限制了健康人际关系的可能。它传递的是一种“我不安全,你们都得给我小心点”的信号,但忽略了构建安全感也需要健康的互动和相互尊重。
控制欲: 另一种可能性是,说话者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他人的反应。他们享受“骚”带来的关注或感觉,但又害怕这种关注会发展成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或者被视为轻浮、失格。所以,他们试图用这句话来预设一个“安全区”,既能享受吸引力,又能避免责任。

5. 对“扰”的定义过于狭窄: 很多时候,对方所谓的“扰”,可能并不是赤裸裸的骚扰行为,而是一种被冒犯、感到不舒服、或者对你的言行感到困惑和担忧。比如在工作场合,你的过于开放的言行可能会让同事感到不适,影响团队氛围。这时候,如果对方表达了不满,而被你用“你不能扰”堵回去,实际上是对对方正当反馈的压制。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女性在公司里穿着非常性感的衣服,言谈举止也比较大胆,偶尔会开一些带性暗示的玩笑。她认为这是她自由表达的一部分,是她的“骚”。

如果她用“我可以骚,你不能扰”来给自己辩护: 那么当男同事因此回避她,或者在背后议论她,甚至有人因此对她产生不当的念头并付诸行动时,她就可以说:“我只是穿着性感,开个玩笑,你们不能因此对我做出什么不好的事!”

但这里面的问题是:

她的“骚”是否会影响到工作环境和他人感受?
当她做出那些“骚”的举动时,是否也应该预料到这可能会引起某些不必要的联想或反应?
如果有人因为她的言行感到不适,并试图委婉地提醒她,她是否应该倾听,而不是直接用“你不能扰”来反击,将对方的提醒视为“骚扰”?

更健康的沟通方式应该是:

“我可以自由地表达我的个性和风格,包括我在穿着和言谈上的一些选择。同时,我也希望我的行为不会被误解或引起不必要的困扰。如果我的某些言行让您感到不适,请直接告诉我,我们可以一起找到一个双方都舒服的相处方式。”

所以,“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这句话之所以让人觉得不对劲,核心在于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单向的、且逻辑上存在问题的沟通模式。 它回避了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和互动性,试图用一句口号来否定他人感受和合理反应的可能性,最终可能导致的是沟通的破裂和关系的紧张。它听起来像是争取了某种自由,但实际上可能是在为自己的不顾及他人感受找借口,或者是在隐藏着某种更深层次的不安全感和控制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句话明面上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背后暗藏的立场逻辑就不是一句友善的话。

来换个类比句式看看: 我可以高呼自由,你不可以枪杀我。

好嘛,问题看出来了,作为没有动机枪杀她的你,突然被这么莫名其妙的质疑,莫名其妙的被推到了反自由的位置上。

你自然心理会不舒服。

这句话有问题的部分不是“骚”和“扰” , 而是“我” 和“你”。

这句话简单粗暴的把人群立场二元化的分成了“我”和“非我(你)”

也就意味着简单粗暴的把人群立场二元化分成“被迫害的女性”和“施加迫害的男性”

作为从未施加迫害的你,自然会觉得不友善。

即使只改一个字“我可以骚,不能扰” 多数人也会从被指控的心理不适中解脱,这句话敌意也就没这么明显了。

user avatar

1.大部分犯罪分子并不是因为不懂法而犯罪的,而是知道犯法依然会去干。所以要求犯罪分子不能扰没有丝毫意义,人家该干啥就干啥。


2.犯罪者减少犯罪,不是靠来个口号教育就行的,是靠整个社会治安体系和警力震慑做到的。维护治安和破案是需要成本的,所以这种“教育”犯罪分子的行为,结果只能是花费更多警力成本。


3.并不是所有案子都能完美破了的,所以以身犯险,实际上也提高了自己受害却没法讨回公道的概率。


4.就算案子完美破了,花费的更多警力也全社会买单了,但是受害终究自己受了。这种痛苦不是因为讨回个公道,惩罚个犯罪者,就能避免掉的。


所以,世上最傻的行为之一,就是为了政治正确,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用教育犯罪者的方式,希望避免被犯罪。

user avatar

除了我和你,还有他呢……

user avatar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四条 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因此,骚是有度的,扰也是有度的。如果二者超过了界限,都可以报警处理。

所以这句话应该是你不可以骚,我也不可以扰。

-----------------------------------------------------------

居然有好评~~好感动!

那就加一句吧

这里的你不能骚,不是我不让你骚,而是社会以及公权力不让你骚。

同样的,我不能扰,并不是你不许就怎样,而是社会公权力不允许我扰。

事实上题目中的我可以骚,你不能扰把这个逻辑变成了骚和扰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这是混淆了是非。现代社会的成熟恰恰不是建立在个人之间,而是建立在社会。就是说,无论你穿的什么样子,社会都不许我骚扰你。但是你若想在社会上待着,你也不能太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