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黑东北停停啊,哈尔滨这个样还真是超过谎言,可耻的谎言的统计数字。
你所理解的哈尔滨
实际上的哈尔滨
城区只占左上角那七区,而那七区中除了中间那三,剩下四个十年前还是农田。
所有来哈尔滨的人都会感觉哈尔滨应该是个2-300万人口的大城市。
实际人口超过1000万
和重庆武汉多中心强化连接不一样。
哈尔滨真就左上角那一点市区,对我们的市中心就市而言在角落里。
所以就成了这样,哈尔滨“市”人,不晓得我们收入那么低啊,感觉差不多吧,我也不是没去过外地。其他哈尔滨人,我这就一小村子收入也就那么那么回事,实在不行进市里打工。
当然同样情况的重庆牛逼。但这也不妨碍全国正宗九成重庆麻辣烫都是哈尔滨宾县的,造福全国人民,就是收入不归哈尔滨。
怎么会这样呢?
真对哈尔滨还是很有好感的,名字就洋气,而且街道很有异国风情。小时候大人出差带去过,大学里的房子都是苏式的,很神秘。太阳岛也很敞亮阔气。
相比之下,那时的杭州、南京都很寒酸。
现在怎么这样了呢?
作为一个甘肃人,我又想起来了陕西和西安。
从这个角度来看:
黑龙江人口三千七百万,陕西才三千八百万,西安一千万人,哈尔滨也一千万人。
哈尔滨西安都是内陆省份,比起沿海来说交通运输要贵一些。
黑龙江是共和国长子,西安也不差。黑龙江有矿,陕北也有矿。大庆有油,延长也有油。
总的来说,从大方向来看,两者有可比性,并且大差不差。
但是区别在于
1.西安寒冷天数较少,周围是河南,山西,四川这些人口和经济都在发展的省份,第二产业有巨大的市场,所以第二产业还是连年增长的。
黑龙江寒冷天数较多,就这一点,很大大工业有注定会衰落。大工业之间,利润差别一个点,两个点都会决定生死,在黑龙江光保温和取暖,成本没准就要高一个点。所以,参与全国竞争的工业生产一定会逐步搬离黑龙江,除非黑龙江能够给与长期的税收,土地等倾斜。当然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什么叫关门打狗。
我这十年来的观察,如果一个地方无法提供全国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工业品,那这个地方肯定是富不起来,比如说西安。富不起来和穷的区别在于,能否利用地利,采取”进口替代”的政策,比如说水泥这玩运输过程超过五百公里成本直线上升,甭管江苏的水泥多先进多牛皮,距你一千公里,它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所以你在本地开个水泥厂,肯定有你的市场份额。如果本地开了几十家水泥厂,有哥们一琢磨,我卖塑料编织袋,如果拿下这几个水泥厂,那有赚无亏。经过这个哥们的有效经营,人的塑料编织袋质量达标,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仅拿稳了本地的市场,而且还可以试试几百公里外其他地方的市场。这个就是一个产业链的形成和由本地市场培育本地据有竞争力的企业的过程。
现在西安还有可能循着这条线往上再走走。
但是哈尔滨目测已经没戏了。
2.对于这种地方和城市,其实也不一定非得发展工业,一定富起来。一般来说这些工业上没啥成长空间的地方,都地广人稀,景色优美,环境宜人。所以呢,可以发展第四产业:为国家培养人才!
我是觉得啊,国家一定要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具体来说就是生多少娃,怎么样把这些娃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才。作为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来引导和扶持!
煤矿和石油是资源,卖出去可以赚钱。技能工人也是资源啊,放出去也是为国家创造价值啊,煤矿和石油会枯竭,人力资源只要你政策合理,那他就是源源不断地不竭资源啊。
甚至可以设想,以后每个人的个人所得税,和创始人的企业所得税,可以按照比例,分别返还到他小学,中学,大学所在的城市教育体系。
说真的,黑龙江给国家培养了多少人才,我到现在为止,最喜欢的三个领导,全都是黑龙江的,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这说明黑龙江有孕育高级人才的土壤,现在社保都全国联网了,你说我们大西北,大东北,给长三角珠三角输送了多少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肯定是没有办法返乡回馈父老乡亲了,但是把这些优秀人才交的税,返回去给培养了他成长的地方,让这些地方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回馈国家。这样不就是正反馈建立起来了嘛!
这些产业不发达的地方,大都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而且居民淳朴憨厚,朴实刚健。你让它出产工农业产品很难,但是你可以让它出产“劳动力”这种产品啊,人力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
一年半产个牛仔,养殖者获利一两万,对整个社会的产出也就是这头一万多块钱的牛。十八年养一个人,最低最低,他每年能消费一万多(配合上面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他只要有点追求,初中毕业能写能读,参加就业,一年给社会创造的价值就至少由十万(当前价格)。如果他上个职校,有个分工职业,那么他一年给社会创造的价值至少20万。如果他上个本科当个工程师,那一年平均也有200万。假设万一出个大科学家,大工程师,大艺术家或者500强企业家,一个县二十年里面出一个,一年产生的价值可能是这个县自己搞二十年产业扶贫搞不出来的。
也就是对于国家来说,与其把钱投到某些地域产业扶贫这种黑洞里面,不如投资到当地的人口繁育和劳动力培训上。如此这般,霸业可期。
原贫困县,其实之前基本形成了财政转移——吃财政饭的主要消费者——围绕消费者的服务体系这种经济生态,要养人,无非是修改当地KPI,另外增加财政供养的范围而已。比如说在先定一千个县,这些县的人,生二胎,每个月发养育费一千。(三胎四胎看政策)。如果养的娃学习成绩优秀(全国期末统考,考满80就发钱,哪怕全部都考100,也只发80的钱),身体健康,养育费*2.诸如此类的调节方式来激活养儿育女的积极性。在这些地方,可能随便干点活,再养两个小孩,就能过上虽然不是那么富庶,但是还可以的生活。(比如刚才说的这么一个二胎的四口之家,最低收入一个月就有6000,不算多也不算少,一家四口紧吃紧用绰绰有余,但是过得也没多好。如果上面有老人需要赡养,那可能还不够,如果有一份工作,如果说两千来块,那就刚刚好。如果向往更好的生活,就可能需要一个人外出打工。我觉得这么分配是符合现实中国的需要的)
然后每个人将来工作之后,上缴的个人所得税,留一半,按比例分给他的出生地,他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所在地的教育部门。形成正向反馈。贫困地区乐于耐心培养人才,发达地区给贫困地区回血。(事实上中国是几个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对中西东北地区和山区形成了实质的商品倾销,金融掠夺,人才吸血,反向回血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现在的大扶贫是现在水平下效率比较低的一种方式,将来通过人才返税这种方式进行回血是伦理和实际操作平面最容易达成的。)
评论比点赞多。
就着这个话题,我继续伤害以下东北人民和西北人民的心。
我真的看不上有一些东北人一旦提东北衰退,跟祥林嫂一样说油田和煤矿铁矿的事情。伊拉克的油可比大庆和辽河的便宜多了,伊拉克富起来了吗?越南的煤矿也比鸡西的便宜多了,越南富了吗?沙特原油成本不到大庆的十分之一,辽河的二十分之一,产量是这俩加起来的二十倍。沙特富了不到一千来万人,剩下的一大半也就勉强小康。东北有将近一亿人的底子,因为资源致富的比五十万人要多多了。你要单比,那大庆比沙特可是毫不逊色啊。那大庆的部分老铁们,除了不能太过于公然的炫富,本质上跟沙特的王爷有啥区别呢?
国家的矿藏,归属权都是全民的,别说着说着就成你家的了。要照谁地下的矿挖出来,那就得沾点光,央行的黄金储备有三分之一来自我们甘肃文县的金矿,是不是央行有我们甘肃人三分之一的股份呐?
经济发展有客观规律,但是也有主观能动性,温州义乌这些地方也不是什么产业集聚的好地方,人家还是做起来了。外界环境的确很重要,一个地区的大局基本上外界环境所确定的,但是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是能够改变一些事情的,全国百强县在东北也不是没有。
我们大西北的人民,尤其是基层官吏,讲真,其实是想东北化而不得,讲关系找熟人咱的问题是没熟人。就治理能力而言,我还是要讲讲我的百万基干入长安期望,说真的不是怕你贪,主要是觉得咱就没这能力。
天府新区,兰州新区基本同时设置的,兰州新区还是国家级新区,六七年了,整出啥来了?连房价都整不上去。
同样是搞旅游,陕西比比四川,甘肃比比贵州。
你说都是穷乡僻壤,差距为啥就这么大。
继续脑洞
其实我觉得东北现在还有最后一线发展的大机会,现在国内对小钢铁和化工的打击一直在持续。21世纪的前十年,重工业从东北迁移到了河北和山东。现在呢,可以趁着这一波机会,让国家松松口,在辽东半岛和葫芦岛这几大片,靠海,自然承载力比较大的地方,把钢铁工业从河北再搬到东北,把化工从山东再挪回东北。以沈阳和大连为产业链的两端龙头,在辽东半岛上搞十几个大型的钢铁和化工园区,诚意做足,把人家请回来。不要被坑,也不要坑人。把这一套产业链搞起来之后,继而再激活东北的重工业体系。
哎,想起来可怜的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
一。气候寒冷。
二。人口稀少,运输成本高等缘故造成制造业成本高。
三。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失。
未来中西部的省随着出生人口补不上人口外流,也可能步入黒吉的后尘。(并不是指现在中西部省发展水平比黒吉高,而是发展困难甚至倒退。)
黑龙江简直是减丁党人心中完美的省。
一。人口稀少。
二。教育水平高。
三。部分地市房价低廉
四。计生效果好,好到人口负增长,年轻人交的养老金不够老年人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