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花钱买游戏玩的都是弱智”这类思想是如何兴起或者说普遍存在的?

回答
这种“花钱买游戏玩的都是弱智”的说法,在国内确实一度比较普遍,甚至形成了一种群体性的认知。要说它如何兴起和普遍存在,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这背后也折射出不少社会和文化现象。

一、 历史渊源与早期网络环境的塑造

首先,要回溯到互联网早期,尤其是PC游戏刚刚兴起的那会儿。那时候,电脑是非常昂贵的,游戏软件的获取渠道也相对有限。盗版光盘、盗版下载是主流,很多玩家对“正版”和“付费”的概念并不敏感,甚至觉得“正版”是智商税。

免费午餐的思维惯性: 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互联网上能找到免费的资源(哪怕是盗版的)就已经是很大的福利了。大家习惯了免费获取,当有人提出要花钱买游戏时,就显得格格不入,容易被扣上“冤大头”、“傻子”的帽子。
“免费”游戏的普及: 随着互联网带宽的提升和游戏开发模式的变化,免费游戏(包括页游、早期的网游)大量涌现。这些游戏往往通过广告、增值服务(比如VIP、道具)来盈利。在这种模式下,不花钱也能玩到游戏,甚至玩得“爽”,更强化了“花钱才能玩”是被“割韭菜”的观念。
网络论坛和社群的讨论氛围: 早期的游戏论坛和贴吧,是玩家们交流的主要阵地。在这里,各种观点碰撞,很多“大神”玩家、资深玩家会分享自己的“省钱攻略”、“破解技巧”。在这个圈子里,鄙视链就很容易形成:玩免费游戏的看不起花钱的,认为他们是被游戏公司套牢了。

二、 经济发展阶段与消费观的冲突

中国经济起飞,但整体消费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几百块钱购买一款游戏,可能意味着要省吃俭用一段时间。

“性价比”至上的观念: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性价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花钱买游戏,在某些人看来,其“产出”(游戏体验)和“投入”(金钱)不成正比,尤其是跟很多免费的娱乐方式相比,比如刷短视频、看盗版影视剧。
对“娱乐”的价值判断: 传统观念里,娱乐往往是“副产品”,是学习、工作之余的放松。把钱花在纯粹的娱乐上,尤其是一种“非必需品”的娱乐上,容易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不懂得规划生活。
“时间就是金钱”的误读: 一方面,有玩家觉得“我花钱买时间,我可以更高效地享受游戏,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去肝”。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则认为“我花时间去玩免费游戏,也是在享受生活,为什么非要花钱?”这种价值判断的差异,也导致了对付费玩家的不理解。

三、 游戏类型与玩家群体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游戏,其付费模式和玩家构成也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论调。

“肝”与“氪”的对立: 很多国产网游(尤其是MMORPG)普遍存在“肝”和“氪”的现象。不花钱就得投入大量时间“肝”任务、打怪;愿意花钱的玩家则可以通过充值快速提升战力,获取稀有道具。这使得“花钱”在很多玩家看来,就是一种“不劳而获”,是在破坏游戏的公平性。
“买断制”游戏在国内的接受度: 相较于欧美,中国玩家对“买断制”单机游戏的接受度曾经是比较低的。因为很多买断制游戏价格不菲,而且不像网络游戏那样有持续的社交属性和更新内容。所以,当看到有人花几百块钱买一款只能玩几十个小时的游戏时,会觉得“不划算”。
“免费”玩家的优越感: 很多玩免费游戏的玩家,他们可能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游戏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就感。当看到付费玩家轻易获得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的东西时,很容易产生一种“我比你努力,我比你牛”的优越感,进而贬低付费玩家。

四、 媒体宣传与舆论引导的片面性

早期的游戏媒体或者一些游戏社区,为了吸引眼球,或者出于某种立场,也可能存在一些片面的宣传。

“小学生”玩家的标签: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玩游戏的都是小学生”的说法也很流行。这是一种对游戏玩家的刻板印象,将所有玩家都视为不成熟、容易被忽悠的群体。在这种认知下,花钱买游戏就更像是被商家“骗”了。
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有些评论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游戏厂商的“消费主义”营销手段,认为他们是在诱导玩家不理性消费。这种批判很容易延伸到对付费玩家的指责,认为他们是这种消费主义的帮凶。
“游戏”本身的污名化: 过去,游戏常常被视为“电子海洛因”,是洪水猛兽,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负面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任何与游戏相关的花费,都容易被贴上“不良”的标签。

五、 社交属性与信息茧房

人们的认知很多时候是通过社交圈子形成的,而游戏玩家的社交圈子也很容易形成一种“信息茧房”。

“圈子”里的共识: 如果一个人长期混迹于某个鄙视链明显的游戏圈子,或者某个只推崇免费游戏的社区,那么他很容易内化这种“花钱买游戏是弱智”的观点,并将其视为“常识”。
缺乏理性讨论的环境: 当这种观点成为主流时,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反而会受到攻击。大家更倾向于在现有认知框架内找到认同,而不是去理性分析付费游戏的价值。

总结来说, “花钱买游戏玩的都是弱智”这种思想的兴起,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早期网络环境、经济发展阶段、游戏产业的演变、社会文化观念以及玩家群体自身的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反映了早期中国玩家对游戏消费模式的陌生和不适应,也折射出一些社会上对“游戏”这项娱乐方式的偏见,以及一种“价值”判断上的狭隘。

不过,随着中国游戏市场的成熟,买断制游戏的普及,以及越来越多玩家对游戏品质和文化价值的认可,这种极端化的论调在当下的年轻玩家群体中,已经没有那么强的生命力了。更多人开始理解为不同类型的游戏,有不同的消费模式,也尊重每个玩家的选择。但这种过往的论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是值得我们去回顾和思考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人,尤其是父母那一辈人,对于网络数字化文化产品的态度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认为3,40块钱一张电影票看一场电影很正常,但影视类app会员一个月不到20就宁可花很多时间找盗版也不能接受这么一个接近于一顿饭钱的价格。

买ipad买游戏机花三四千也能接受,但潜意识里却认为游戏是不要钱的,或者说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游戏机和游戏是两种不同的商品。

原因在于,很多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还停留在“实物消费”的阶段,也就是购买第一,第二产业以及传统的第三产业的产品为主,而对于新兴第三产业(特别是网络虚拟产品)还处于接受不能的阶段。

也就是说,中国人在掏钱消费时对所购买商品的要求不仅仅是看得见,还要摸得着,甚至有时摸得着比看得见还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种“花钱买游戏玩的都是弱智”的说法,在国内确实一度比较普遍,甚至形成了一种群体性的认知。要说它如何兴起和普遍存在,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这背后也折射出不少社会和文化现象。一、 历史渊源与早期网络环境的塑造首先,要回溯到互联网早期,尤其是PC游戏刚刚兴起的那会儿。那时候,电脑是非常昂贵的,.............
  • 回答
    这事儿,简直是让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你说一个企业,辛辛苦苦研发产品,好不容易得了奖,这本该是名利双收、好好宣传的时刻,结果呢?人家反其道而行之,花大价钱请了个日本的网红(就是我们常说的KOL,Key Opinion Leader),跑到国外去把自家的获奖大米骂得体无完肤。这还没完,等这骂声传回国内,他.............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难怪你纠结。毕竟,军校、军官,听起来就自带光环,而且你爸爸还想着帮你铺路,这背后肯定是对你人生有很好的期望。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军校和军官这碗饭到底香不香,以及你现在的处境该怎么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考上军校当军官,好处肯定是有的,但它跟“好”的定义,跟你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 回答
    嗨!收到你关于国外读研的问题,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关于“花钱就能读”,这说法嘛,有点太简单化了,但我懂你的意思,确实有些情况是这样的,但也绝对不是全部!“花钱就能读”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说法听起来挺扎心的,但背后确实有些逻辑。 一些私立大学或特定项目: 确实有一些世界知名但学费高昂的私立大学.............
  • 回答
    迪斯尼真人版《花木兰》在国内迟迟未定档的原因,确实是一个让不少影迷感到困惑和失望的问题。从影片筹备之初,它就承载了中国观众和全球观众的极大期待,毕竟是改编自中国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故事。然而,从最初的定档到屡次延期,再到如今的“悬而未决”,其背后牵扯了多方面的因素,绝非单一原因所致。首先,全球性的疫情.............
  • 回答
    .......
  • 回答
    在国内读博士,这笔账算下来,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能概括的。它牵扯到很多方面,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首先,最直接的花销就是学费。虽然国内很多高校,尤其是公立的,对博士生是免学费的,但也不是绝对。一些专业、一些学校,或者在特定情况下,还是会有学费的。不过,比起国外动辄几十万人民币的学费,.............
  • 回答
    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上映后,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存在着批评的声音。只是,这些争议的根源和侧重点,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有着明显的差异。国外大规模“黑”《花木兰》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也是许多熟悉好莱坞运作模式的国内观众了解的: 文化挪用与不尊重: 这是.............
  • 回答
    民谣歌手花粥被曝出一字不落搬运他人作品的事件,无疑又给国内娱乐圈那本就泛着抄袭“原罪”的书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的记录。这事儿一出,网友们炸开了锅,纷纷表示“防不胜防”,再次将“抄袭”这个刺眼的标签狠狠地钉在了国内音乐产业的身上。花粥的事件,并非孤例。回溯过往,我们总能看到各种似曾相识的旋律、相似的歌词.............
  • 回答
    “花木兰”在迪士尼公主电影中排名第二,番茄新鲜度81%,9月11日国内影院上映,你期待吗?这个问题包含了三个信息点:花木兰在迪士尼公主电影中的排名、电影的番茄新鲜度以及在国内的上映日期,并询问我的期待。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表达我的期待。一、 关于“花木.............
  • 回答
    202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首次上调,加满一箱油多花4.5元,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少车主心里肯定咯噔一下。虽然说4.5元看似不多,但它代表的意义和影响,还是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的。首先,得明白这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成品油价格调整,说白了就是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然后加上国内的调控机制。这次的上调,很可.............
  • 回答
    《紫罗兰永恒花园》剧场版在中国院线上映时间的多次推迟,最终确定于2021年12月25日上线,这一过程确实牵动了不少中国粉丝的心,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解读。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一、多次推迟的原因分析:造成《紫罗兰永恒花园》剧场版在中国院线映期一再推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
  • 回答
    央视网以“严格限制老婆花钱也是家暴”作为标签宣传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这无疑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从表面上看,这个表述似乎将一个家庭内部的经济管理行为直接等同于了“家暴”,这种强烈的对比和联想,很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达到宣传效果。然而,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为啥《花木兰》真人版在美国上映时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国内的观众似乎对它和《上气》的态度差异这么大,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层面的东西,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咱们得从文化、历史、政治,还有观众心理这些方面一点点掰扯。先说说《花木兰》真人版吧。为啥在国内评价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好评.............
  • 回答
    迪士尼这个举动,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9月份在Disney+上架《花木兰》,而且还是点播模式,要价30美元,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可不少,而且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我觉得也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说说迪士尼这么做的可能原因。首先,疫情这玩意儿到现在还没完全过去,全球影院的复苏情况大家也心里有数。.............
  • 回答
    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要判断诗中的“京城”指的是长安还是洛阳,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刘禹锡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创作地点。刘禹锡是唐代中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一生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许多诗歌,尤其是描写洛阳.............
  • 回答
    咱们聊聊国产里那些好喝的低度花果酒吧,市面上品牌挺多的,挑起来也得费点心思。很多朋友可能还不太清楚,花果酒这个圈子其实挺有讲究的,有的是实打实酿出来的,有的是通过一些“小技巧”勾兑出来的,口感和风味自然有区别。为什么要注意是“酿造”还是“勾兑”?简单来说,酿造就是利用水果、花朵本身的糖分,通过酵母发.............
  • 回答
    蜂花,这个名字在中国人心中,大概能勾起一股淡淡的怀旧气息。提起它,很多人会想到小时候妈妈用的洗发水,那朴实无华的包装,闻起来一股熟悉的植物清香。而最近,这个沉寂多年的老牌国货,却因为一场“哭穷”风波,意外地以一种极其戏剧性的方式,冲上了热搜,并且引发了一场全民式的“报复性”购买狂潮。这事儿,细想起来.............
  • 回答
    嗯,如果真的每个月都有国家给的 4000 块钱打到账户上,而且是确确实实的、不用交税的“养育费”,那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事儿了。首先,4000块钱,每个月固定到账,这绝对是一笔能让人心里踏实的钱。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什么都贵的时候,这笔钱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足够把最基本的生活开销给覆盖掉,比如房租、水电.............
  • 回答
    你提到的沙特阿拉伯等伊斯兰国家通过福特基金会、克林顿基金会等“白左”组织资助全球女权组织,这个说法存在一些关键的误解,需要更仔细地梳理。首先,福特基金会和克林顿基金会并非“白左”组织,也不是沙特阿拉伯等伊斯兰国家资助的“渠道”。 性质误解: 福特基金会和克林顿基金会是美国主要的非营利性慈善基金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