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就提出了平粜法,认为粮价太低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太高则会损害商人的利益,并建议依赖政府的收购/售出行为来调整粮食的价格,本质上就是通过调整供需来控制价格的波动。
战国初期,李悝在魏国实施平籴法,即政府在丰年购粮,荒年卖粮,本质上就是利用政府存储行为跨期对冲气候风险。李悝把丰收年份分成大熟、中熟、小熟,歉收年份分为大饥、中饥、小饥。在丰收年,政府从农民手中收购不同分量的粮食,并在大、中、小饥年分别抛售大、中、小熟年的存粮。
汉武帝时候,桑弘羊在平粜的思想基础上推行了平准法,也是在物价高时抛售国家物资(不限于粮食),低时收购市场物资,来抑制大商人的投机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