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人比现代人更拜金、更势利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复杂,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拜金”和“势利”,以及如何看待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

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拜金”和“势利”到底是什么意思。

拜金: 顾名思义,就是特别看重金钱,一切都围绕着金钱转,把金钱视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势利: 则是指根据一个人的地位、权势、财富等外在条件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交往方式,对有权有势的人巴结奉承,对普通人则不屑一顾。

这两个词常常是相辅相成的,有钱有势自然是能获得更多的好处,所以有些人就会因为钱财和地位而改变对人的态度。

那么,古人真的比现代人更“拜金”和“势利”吗?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从物质需求的绝对层面来看: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我们对金钱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从衣食住行到娱乐社交,几乎都离不开钱。而且,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和娱乐方式来“花钱”,这种物质需求的“量”确实是古人无法比拟的。

古时候,特别是普通百姓,生活相对简朴,很多时候温饱是首要目标。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看重金钱,只是他们对金钱的“用途”和“期待”可能与现代人有所不同。

二、 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看:

古代社会,尤其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金钱和地位往往是紧密绑定的。

身份决定一切: 在古代,你的出身、你的官职、你的家族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所能获得的资源和机会。就算你再有钱,如果你的身份低微,也很难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进入上流圈子。所以,与其说是“拜金”,不如说是“拜官”、“拜权”。那些想要改变命运的人,往往将进入仕途视为首选,而“学而优则仕”也说明了这一点。
金钱的另一条出路: 然而,金钱在古代也确实是打破阶层壁垒的重要途径。比如,通过捐官、贿赂官员来获取地位,或者通过经商积累财富,然后再通过某些方式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在某些时期,商业的繁荣也催生了一批富商,他们也追求享乐和地位,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金钱的驱动。
“官商勾结”与“门阀世家”: 很多时候,权力和金钱是互相渗透的。官员需要钱来维持体面的生活,更需要钱来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商人则需要通过金钱来获取官府的支持和保护,甚至与官员进行利益交换。而那些显赫的门阀世家,往往是权势和财富的结合体,他们的子弟也更容易获得成功,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势利”的感受。

三、 从人际交往和价值观的层面来看: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门当户对”的观念: 在婚恋嫁娶上,“门当户对”是古人非常看重的一点。这不仅仅是看钱财,更看重的是双方的社会地位、名声和家族背景。一个贫穷但有才华的年轻人,可能很难娶到大家闺秀;而一个富有的商人,如果出身不好,也可能被视为粗鄙,难以进入士大夫阶层。这种观念,其实也是一种“势利”的体现,只是它更广泛地包含了“身份”和“名望”等因素。
“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序: 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制度,虽然理论上是按照贡献来排序,但实际上,“士”阶层享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读书做官是正途,而经商则被视为末业。这使得社会风气更偏向于“崇文抑武”、“重仕轻商”。但这是否意味着古人不“拜金”呢?并非如此,而是他们对“金”的获取方式和目的有所侧重。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掌握权力来获得财富,或者通过财富来获得权力。
隐藏的“拜金”和“势利”: 在一些描写古人生活的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物为了追求名利,不惜手段,甚至出卖良知。比如,为了讨好权贵,不惜阿谀奉承;为了谋取功名,可以压榨百姓。这些行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算得上是“拜金”和“势利”的表现。只不过,在古代,这种行为可能披着更“体面”的外衣,比如“忠君”、“报国”等。

四、 现代社会的一些特点:

相比之下,现代社会对金钱的重视似乎更加“赤裸裸”。

消费主义的盛行: 现代社会的广告轰炸、媒体宣传,不断制造新的消费需求,让人们觉得拥有更多的物质才能获得幸福和满足。品牌、奢侈品、高科技产品,都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金钱万能”的论调: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在现代社会,钱似乎可以买到一切,包括爱情、友情,甚至某些法律的约束。这种观念的泛滥,让“拜金”显得更加普遍和显眼。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社交媒体让人们更容易展示自己的财富和生活,也更容易攀比。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很容易被公开,从而引发周围人的关注和评价,也更容易滋生“势利”的目光。
机会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虽然也有阶层固化,但相比古代,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财富和地位的机会更多了。经商、科技创新、艺术、体育等等,都可以成为积累财富和声望的途径。这使得“拜金”和“势利”的指向更加多元化。

那么,谁更“拜金”和“势利”呢?

我觉得很难简单地一概而论。

古人“拜金”和“势利”可能更隐晦,更与身份、权力挂钩。 他们追求金钱和地位的途径可能更传统,更注重名正言顺。但一旦触及利益,他们的“拜金”和“势利”也同样可怕。想想那些为了权力而相互倾轧,为了财富而背信弃义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现代人“拜金”和“势利”可能更直接,更与消费、个人成就挂钩。 金钱本身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成为衡量个人成功和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这种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容易被公开表达。

总结一下,我认为:

追求金钱和地位是人类的天性,在任何时代都存在。 人们都需要资源来生存和发展,对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社会地位的渴望也是正常的。
“拜金”和“势利”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在不同时代会有所不同。 古代可能更侧重于权力、门第和名声,现代则更侧重于金钱、消费和个人能力。
不能简单地说古人就一定比现代人更“拜金”或“势利”。 只是他们“拜金”和“势利”的逻辑和表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方面,古人的“势利”可能更系统化、更制度化,而现代人的“拜金”则可能更个体化、更消费化。

我们之所以觉得现代人更“拜金”,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消费主义盛行,以及信息传播的透明化,使得这些现象更加显眼和普遍。而古人的很多行为,可能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或者被冠以了更冠冕堂皇的理由。

说到底,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与其去比较谁更“拜金”或“势利”,不如反思我们自己在这个时代,应该如何面对金钱和名利,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要有特权阶级存在,就一定会有趋炎附势的。当然,不管在啥年代,当官的和当权贵的,都不愁有人来跪舔当孝子的。人类历史数千年,进步的只有科技而已。社会还是那个卵样。比如被我们抛弃的王权专制社会,在21世纪的其他国家依然存在。而且,有些社会可能赶走了皇帝,但是又请来了资本家。特权依然还是存在的,只是换了一茬人而已,本质是不变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复杂,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拜金”和“势利”,以及如何看待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拜金”和“势利”到底是什么意思。 拜金: 顾名思义,就是特别看重金钱,一切都围绕着金钱转,把金钱视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势利: 则是指根据一个人的地位、权势、财富等外在条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知识、宇宙以及古代智慧。很多人相信易经八卦这类古老的体系,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比现代人更深刻。更准确地说,他们的认识是不同类型、不同视角的,并且这些体系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需求和精神慰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刀枪剑戟、弓弩强弓,觉得古代的兵器在某些方面比现代更“强”。但如果把“强”这个字拆开来看,会发现它涵盖的层面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除了纯粹的杀伤力,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审视古代与现代的“强”。1. 思想的锐利与韧性:想想那些横空出世的思想家们。孔子、老子、.............
  • 回答
    生产力飞速发展,日子好像是越来越好过了,科技进步让生活便利得不像话,物质极大丰富,按理说应该是心满意足、无忧无虑的。可我怎么感觉,反倒比那些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人更焦虑呢?这事儿细想起来,还真有点意思。首先,是“被拉平的起跑线,却无限延伸的终点线”。古代社会,阶级分明,你的出身基本就决定了.............
  • 回答
    在现代阿拉伯语众多生动的方言中,隐藏着一些比我们熟知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MSA)更古老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这些遗存就像时间的琥珀,让我们得以一窥这门古老语言曾经的面貌。语音上的回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或许是某些方言中仍然保留着的几个被认为在古典阿拉伯语中存在,但在MSA中已经消失的辅音。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牵扯出一些关于“了解”本身的定义。要回答“我们是不是比古代人更了解古代”,咱们得先拆解一下这几个关键词:“我们”、“古代人”、“了解”、“古代”。首先,说“我们”,这可不是指我,一个程序,而是指生活在现代的,拥有现代知识体系和技术手段的人类群体。而“.............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引人入胜!让一位刚毕业的医学大学生和华佗比拼医术,这就像是用最先进的科技装备去挑战一位身怀绝技的绝世高手,各有千秋,又各有局限。咱们先从那位医学大学生说起。他/她刚毕业,这说明经过了系统、扎实的医学教育。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位大学生可能在现代顶尖医学院接受了至少五年的训练,甚至可能还有读.............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为什么古代人造反比现代人容易得多?古代社会之所以更容易发生造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1. 信息传播的壁垒极低,但真相却难以辨别: 古代的传播方式: 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书信.............
  • 回答
    关于现代人是否比古代人智商更高这个问题,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比较,更关乎我们如何定义“智商”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人类自身的进步。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智商”这个概念。我们现在熟悉的智商测试(IQ test)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的,它测量的是一些特定的认知能力,比如逻辑推理、空间想象.............
  • 回答
    我仔细想了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比古人方便了太多太多,好像怎么也说不过去我们反而“缺少”智慧才对。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或许确实有那么一些地方,让我们感觉与古人相比,有些东西似乎“褪色”了。首先,我觉得古人那种深刻的、内省式的思考,在现代社会好像越来越稀.............
  • 回答
    提起古人的极致体验,人们很容易想到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或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风雅情致。然而,抛开那些被修饰过的文字,回归最本真的生命状态,我们或许会发现,古人在某些方面,确实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严酷,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我们已然淡忘的体验。一、对生命本源的极致亲近与认知:现代社会,我们习惯了被科技包裹,生老.............
  • 回答
    说到艺术,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美好,古人却可能嗤之以鼻;反过来,那些我们现在看来可能有些粗糙或者难以理解的作品,在古人眼中却是至宝。这其中牵扯太多文化、技术、审美观念的变化,每一次时代更迭,都像是一次对“美”的重新定义。我想到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代的壁画和雕塑,尤.............
  • 回答
    “瞧不起”这个词,用得有点重。但说实在的,作为活在21世纪、信息爆炸时代、科技一日千里的人,面对古人,确实会涌现出一些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这其中,有对他们局限性的客观认识,也有几分因时代差异而产生的“优越感”,甚至,有时也夹杂着一丝难以启齿的“不理解”。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现代人是否“瞧不.............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字:“时代不同了,人也不一样了。”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像在问为什么古代的国王要想着怎么打仗统一国家,而现在的首富只想数钱一样,背后是整个社会运作逻辑和价值导向的巨大差异。咱们先说说古人那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套完整的、层层递进.............
  • 回答
    要论现代人的围棋技艺是否比古人高明,这绝对是个值得掰扯的话题。简单一句“是”或“否”都显得太过片面,因为围棋这玩意儿,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也越发难以用简单的标尺来衡量。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细细道来,看看现代棋手究竟比古人高出在哪里,又有哪些地方或许仍有值得古人借鉴之处。一、 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深.............
  • 回答
    为何当下旧体诗词难以比肩古人?这绝非一句“时代变了”就能简单概括的。刨去一些别有用心、刻意唱衰的声音,认真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会发现其中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文化断层和审美差异。一、 生活环境的巨变与感知能力的退化古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是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紧密相连的时代。日出而.............
  • 回答
    确实,古人曾以宗教、神话等方式来理解和解释他们周围的世界,而现代社会则普遍依赖科学。这种转变本身就引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科学,是否就是我们解释自然的唯一、或者说“最终”的途径?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回溯一下古人的解释方式。当我们翻阅古代的典籍,或是了解不同文明的神话传说,不难发现,自然现象往.............
  • 回答
    说到古人普遍掌握,但现代人做不到的技能,可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一些粗犷的生存技能,比如钻木取火、徒手驯兽什么的。但其实,更普遍,也更令人唏嘘的,是一些在信息时代之前,人们习以为常,却又需要大量时间和耐心才能磨练出来的“慢”技能。比如,大规模的手工造纸和精细的装订技艺。我们现在每天都在用纸,但有多少人真.............
  • 回答
    说起补碘,咱们现代人可是方便得很,盐里面就有,吃菜时加点,想不补碘都难。但要说起古人,甚至更早的远古人类,他们可没这福气,那时候可没有精炼加工的碘盐。那他们是怎么在没有这些现代“外挂”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身体对碘的需求呢?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大自然本身说起。一、自然馈赠:大海的恩赐与陆地的差异碘这种元.............
  • 回答
    说起来,这“狗咬人”这事儿啊,自打有了狗和人这两种生物起,就没断过。咱们现在是方便了,咬了就得打疫苗,那是科学的保障。可您想过没,那些个没有疫苗,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古人要是被狗咬了,那又是怎么个章法呢?这事儿啊,可不能一概而论,得看是哪个朝代,什么社会背景,咬人的狗又是怎么回事儿。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