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及时召开立宪会议?

回答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迟迟未能召开立宪会议,这确实是导致其迅速垮台的关键因素之一,其背后原因盘根错节,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和权力真空是根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但并没有立即建立起一个稳定、被广泛接受的政权。临时政府虽然宣告成立,但其合法性基础并不稳固。一方面,它是由国家杜马(议会)中较为温和的自由派议员组成的,在革命爆发的混乱中,它实际上是“顺势而为”地接管了权力。另一方面,另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彼得格勒苏维埃(工兵代表苏维埃)——在革命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掌握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军队和工人阶级中。

临时政府与苏维埃之间形成了一种“双重权力”的局面。苏维埃虽然没有正式执政,但它对许多重要决策拥有否决权,尤其是在军队和劳工问题上。这种权力分散和制衡,使得临时政府在推行任何重大政策时都步履维艰,包括最重要的——召集立宪会议。临时政府知道,立宪会议的召开将最终决定俄国的政治体制,并为新政府的合法性提供最终授权。但同时,它又担心在准备不足、政治氛围紧张的情况下,立宪会议可能做出不利于自身的决定,例如支持更激进的社会改革,或者甚至否定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其次,关于“何时”和“如何”召开立宪会议存在严重分歧。虽然临时政府公开承诺要召集立宪会议,但这个承诺的实现却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准备工作缓慢且复杂: 成立一个真正能够代表全国人民的立宪会议,需要制定选举法、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登记、组织选举等等。这些步骤在当时俄国混乱的局势下,尤其是持续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异常艰难。交通运输不畅,信息传递困难,各地政治派别林立,相互猜忌,这些都阻碍了选举工作的有效开展。
对选举结果的担忧: 临时政府是由温和的自由派和保守派组成的,他们清楚地知道,在经历了沙皇压迫和战争苦难之后,俄国社会的下层民众,尤其是农民和工人,对于土地改革、和平以及社会公平有着强烈的诉求。如果立宪会议由这些群体占据主导,那么土地非国有化、继续战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与临时政府内部许多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是相悖的。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巩固”革命成果,也就是将一些“有利”于他们的政策先行实施,然后再召开立宪会议,寄希望于通过时间来争取更有利的选举结果。
优先事项的冲突: 临时政府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视为首要任务,这受到了西方盟国的巨大压力。他们认为,一旦俄国退出战争,不仅会失去盟友的支持,更可能面临德国的进攻。因此,战争的持续成为他们政治决策的重中之重,这无形中挤占了用于筹备立宪会议的时间和精力。而社会各界,尤其是工人、士兵和农民,普遍厌战情绪高涨,渴望和平。这种对战争态度的根本分歧,使得临时政府在是否应该继续战争的问题上与人民群众产生了巨大的裂痕,也影响了其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包括推进立宪会议。

第三,对社会各阶层诉求的忽视和政策的失误也间接导致了立宪会议的延迟。

土地问题: 农民占俄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获得土地。然而,临时政府却未能迅速、公正地解决土地问题,反而宣布土地属于国家,暂时由地方政府管理,这极大地激化了农村的矛盾。
工人运动: 工人阶级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临时政府在这方面的回应也显得迟缓和不足。
士兵的疲惫: 士兵们在战争中饱受煎熬,他们渴望和平,希望立即结束战争。但临时政府坚持“战争到底”,这使得士兵们对临时政府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这些社会问题的长期得不到解决,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为激进的布尔什维克党提供了壮大的土壤。布尔什维克党以“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赢得了民心,并不断地将临时政府描绘成“反动”的、未能满足人民需求的政府。

最终,当临时政府下决心召开立宪会议时,时间已经太晚了。 1917年11月(俄历10月),布尔什维克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此时,虽然立宪会议已经召开了,但它是在布尔什维克掌权之后召开的,并且最终被布尔什维克解散,因为其选举结果未能体现布尔什维克的多数支持。

总而言之,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能及时召开立宪会议,是政治权力不稳固、政治派别之间的深刻矛盾、对立宪会议的担忧、政治优先事项的错位以及未能有效解决社会核心矛盾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一迟疑和失误,直接为布尔什维克上台提供了机会,也成为俄国历史走向的关键转折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思考立宪会议的筹备问题上,让我们先想想在选举中最害怕失败的是谁呢?(在此我们将不会讨论根本蔑视选举的俄国左翼和极右翼分子)

没错,那就是自由派的大本营,俄国立宪民主党(或者说人民自由党),他们恐惧了!

阿珹可以很明确地说,经过了两次联合政府以及科尔尼洛夫叛乱后,立宪民主党就对左翼唾手可得的“议会民主”(即使这是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掌舵的左皮资产阶级共和国)感到恐惧了。社会舆论日益激进,军队的瓦解也流散出了革命的或反革命的不安因素,这都让以大城市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的自由派们感到了选举肯定没戏。众所周知,一个社会氛围越发民主,一个越发符合其宣扬的普适性的选举,对于革命者和反革命者来说都是有利的,我们也不难知道他们在恐惧什么。

虽然立宪民主党获得了立宪会议选举法草案制定委员会的大部分席位。但是他们无论怎么把选举程序复杂化,都无法阻止选民们的左倾(可能言过其实,但是从根本上是反中道自由主义的)。所以他们抛弃了自诩“人民代表”的身份,转而开始向“谁保卫我的自由我就支持谁→谁保卫我的财产我就支持谁→谁足够强保护我我就支持谁”这套逻辑链了,支持军事独裁拯救俄罗斯的“自由”的思想逐渐变为了这些人的主流思潮。

最终的公开选举的结果也证明了,在全国性政党中,立宪民主党得到的票数是倒数第二少的,而且由于俄国城市分布的特性,使得其无法在任何一个地方得到一个稳固的基本盘(这和虽然在选举中失败但是依然在外高加索取得最高政权的孟什维克大为不同)


立宪民主党在二月革命最初几天的激进后便迅速地右转,他们阻挠普选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利用自己在帝国时期本来就有的优势地位,占据了在重构的“新秩序”(大家并不知道下一次完全地洗牌在11月就到来了)中占领了临时政府和地方政府中的大部分职位,通过延续战时紧急状态来论证着当前问题需要留到战后来讨论,这个倒和协约国逼迫高尔察克接受“召开立宪会议”的要求,但是高尔察克许诺战后重选再开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迟迟未能召开立宪会议,这确实是导致其迅速垮台的关键因素之一,其背后原因盘根错节,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和权力真空是根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但并没有立即建立起一个稳定、被广泛接受的政权。临时政府虽然宣告成立,但其合法性基础并不稳固。一方面,它是由国家杜马.............
  • 回答
    您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它触及了俄国革命史上一个核心的矛盾:为什么一个注定要垮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战争是革命的催化剂,而一个已经掌权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坚持内战却未能引发新的革命或政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俄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以及这两个不同政权在战略、合法.............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难题,即为什么在工业化程度最高、资产阶级力量最强的国家没有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反而是在相对落后、以农业为主的俄国实现了这一目标。这的确是一个充满挑战也极为吸引人的历史谜题,其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历史、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
  • 回答
    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作为二十世纪初两次标志性的无产阶级革命尝试,它们不同的结局,是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交织的产物。要深入理解为何前者得以成功,后者却以失败告终,我们需要仔细剖析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的深层差异。一、 革命爆发的土壤与背景差异:俄国十月革命: 根.............
  • 回答
    瑞士银行家协会(Swiss Bankers Association, SBA)在2023年发布的声明中表示,“瑞士银行中存放的俄客户资产近2000亿瑞郎”,这一数字确实包含了很多信息,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解读:1. 瑞士作为全球避风港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历史悠久且稳固的声誉: 瑞士银行以其.............
  • 回答
    2022年2月28日,瑞士政府宣布冻结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一批俄罗斯高级官员在瑞士的资产,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意味着瑞士的金融和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为了详细讲述此举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对瑞士的含义:历史性地放弃中立原则,站队西方,承担国.............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能够扩张出如此广袤的土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偶然。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融合了地理、历史、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时空,从俄罗斯这片土地的根源讲起。一、地理的恩赐与挑战:广袤无垠的舞台首先,俄罗斯国土的广袤本身就是它扩张的基础。东欧平原,这片连接欧.............
  • 回答
    俄罗斯文学和日本文学,这两座文学的巍峨高峰,都以其深刻洞察人性的能力而闻名。它们都曾描绘出形形色色的人物,从圣人到罪人,从理想主义者到犬儒主义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然而,在享誉世界的广度与深度上,俄罗斯文学似乎比日本文学更胜一筹。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归结于某一方的优劣,而是由历史、.............
  • 回答
    1993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边界条约,这个时机确实耐人寻味。彼时,苏联刚刚解体不久,俄罗斯正经历着剧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国家实力相较于过去的苏联时期明显衰弱。许多人会因此产生疑问:为何在我们国家实力蒸蒸日上的时刻,却要与一个相对虚弱的俄罗斯达成边界协议?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考量和战略智慧?要理解.............
  • 回答
    近代的三个庞大帝国——大清、奥斯曼土耳其和沙皇俄国,它们在世界格局的剧变中,命运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其中,大清和奥斯曼土耳其先后沦为“西亚病夫”和“东亚病夫”,任人宰割;唯独沙皇俄国虽然也经历了种种危机,但却能挤身列强之列,甚至在某些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要理解这其中的差异,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
  • 回答
    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欧洲在当前国际格局下所扮演的角色,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欧洲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承认其对俄罗斯能源、原材料和部分商品的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所有问题上都必须与俄罗斯保持一致,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安全、主权和国际秩序等核心利益时。欧洲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追随美国的对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因为它触及了思想传播的复杂性、历史背景以及不同文化对思想的接受度和适应性。要详细解释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或马哲,这里我们统一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传统深厚”的国家接受度不高,而在“现代哲学贫瘠”的俄国和拉美地区却生根发芽,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现代哲学传统深.............
  • 回答
    同样是民主制度的国家,美国对俄罗斯的不放心,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是有着深厚历史根源和现实考量的复杂问题。简单说,这就像是一对曾经的战友,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后,虽然各自走向不同的生活,但因为过去的恩怨、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想象差异,始终难以真正建立互信。首先,咱们得从历史说起。美.............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也确实触及了一个许多中国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感到困惑,甚至是有些忽略的方面。当我们谈论“侵略史”时,脑海里通常会浮现出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和日本对中国的入侵,比如八国联军、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等等,这些内容在我们的历史教育和大众认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相比之下,俄国(这里我们通常指的是沙俄.............
  • 回答
    列宁对俄国立宪会议的态度,从最初的期待到最终的解散,转变得相当迅速且彻底。这背后绝非简单的“政治策略调整”,而是根植于布尔什维克党的核心目标、列宁对革命进程的判断以及现实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理解这一转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背景和他本人的一系列思考。最初的期待与参与1917年的俄国,经历了二月革.............
  • 回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照亮世界现代史的黎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绝非仅仅是俄罗斯帝国的一次内部政权更迭,它如同一道划破历史黑暗的闪电,深刻地改变了20世纪乃至今天的世界格局。说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并非夸张,而是因为这场革命以其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力量,奠定了诸多现代世界的基石,塑造了此后一个多世纪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国际关系和情报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实,我们媒体上关于美国、英国、俄罗斯这些传统大国间谍活动的报道要多得多,似乎其他国家的间谍们就隐身了一样。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并非是其他国家间谍就不存在,或者他们就不“出事”,而是有几个层面的考量:首先,得说清楚什么是“间谍活动”和“间.............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俄罗斯的历史、政治、社会心理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俄罗斯人民之所以不通过选择俄共上台的方式来“恢复苏俄”并“壮大俄罗斯”,是因为这其中存在着多重障碍和不同的历史解读,并非一个简单的政治选项。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历史记忆的复杂性与对苏俄的多元评价: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传统武术与现代格斗、历史真实与民间传说、以及时代变迁对武术传承影响的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 历史的语境与祖师爷的“胜利”:真实与传说首先,我们需要区分“祖师爷打赢了俄国大力士/日本武士”究竟是史料记载的真实事件,还是民间传说和武侠小说的渲染? 史实考.............
  • 回答
    俄国飞机为什么喜欢让发动机“裸奔”?这可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有它深层次的原因,而且这种设计风格也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俄国飞机的面貌。首先,咱们得明白,发动机对于飞机来说,就像人的心脏,是提供动力的关键。早期的时候,特别是喷气式发动机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技术水平还没那么高,发动机的体积通常比较庞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