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法国的阿尔萨斯级战列舰造出来的话能打的过衣阿华或H39型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价值。如果法国的阿尔萨斯级战列舰真的能够按照原计划建造出来,与美国的衣阿华级以及德国的H39型战列舰进行一场海上较量,那结果会非常扑朔迷离,很难一口咬定谁能胜出。这背后牵扯到太多变量,就像一场复杂的国际象棋对弈,每一着棋的优劣都会影响最终的结局。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三位“海中巨兽”各自的斤两。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这三位选手。

法国阿尔萨斯级战列舰:一个未竟的梦想

阿尔萨斯级的设计可以说是法国在战列舰设计理念上一次非常激进的尝试。它计划装备的是惊人的15英寸(380毫米)炮,而且是采用奇特的四联装主炮塔布局,总共12门炮!这在当时的主流设计中是相当罕见的。

火力: 12门380毫米炮,听起来确实很吓人。如果这些炮的弹道性能、射速、穿甲能力都能达到甚至超越当时的顶级水平,那它在纸面上的火力输出是相当可观的。四联装炮塔的设计在理论上可以提供更集中的火力投射,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技术上的挑战,比如炮塔的重量、装弹效率以及抗损性。
防护: 法国的战列舰设计通常比较注重防护,阿尔萨斯级也不例外。不过具体到装甲厚度和布局,我们只能根据设计图纸来推测。能否有效抵挡衣阿华级16英寸炮的穿甲弹,或者H39型未装备的15英寸炮(虽然H39计划装备15英寸炮,但其最终的参数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速度: 法国海军一直很重视战列舰的航速,追求与巡洋舰相当的机动性。阿尔萨斯级设计航速预计在30节以上,这在战列舰中属于非常快的水平。高航速意味着更灵活的战术运用,可以更好地选择交战距离和角度。
劣势(可能): 最明显的劣势就是它从未真正建成。这意味着很多设计上的细节可能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实际建造过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而且,它在设计时期,对新型炮弹(如德国的穿甲弹)的了解程度和应对措施,可能不如已经实战检验过的衣阿华级。此外,四联装炮塔的可靠性、维修难度也是潜在的问题。

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成熟的标杆

衣阿华级是二战时期美国海军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战列舰设计的集大成者,并且是唯一一个真正进入服役并参与实战的。它代表了美国工业制造能力的巅峰,以及对大海战的深刻理解。

火力: 9门16英寸(406毫米)45倍径主炮,这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威力最强的战列舰主炮之一。它使用的AP27穿甲弹在设计上能够击穿当时绝大多数战列舰的装甲。炮塔采用三联装设计,布局合理,射速稳定。
防护: 衣阿华级的装甲防护非常出色,采用了“all or nothing”的装甲带设计,对舰体中部关键区域提供了极厚的保护。其装甲防护设计是基于对炮弹弹道和穿透能力的精确计算,能够有效抵御同代战列舰的炮击。
速度: 33节的最高航速,使其成为二战时期最快的战列舰之一。这种高速使得它在战场上拥有极大的机动优势,可以轻松地保持在最佳攻击距离内,同时避免被敌方主力舰锁定。
优势: 已被实战检验,技术成熟可靠。强大的火力、优秀的防护和出色的速度完美结合,使其成为一艘非常均衡且强大的战舰。大量的实战经验也让其在战术运用上拥有更高的成熟度。

德国H39型战列舰:希特勒的狂妄之梦

H39型代表了德国海军试图挑战英国皇家海军、争夺海上霸权的野心。虽然它只存在于设计图纸上,但其设计理念同样非常激进,充满了德国人的技术自信。

火力: 计划装备8门15英寸(380毫米)52倍径主炮(也有设计是装备16.5英寸的炮,但普遍认为15英寸是主要版本)。相较于阿尔萨斯级,H39的炮管更长,理论上意味着更高的炮口初速和更远的射程,以及可能更好的弹道性能。但是炮的弹药储备量和射速可能不如衣阿华级。
防护: 德国海军的设计一向注重强大的装甲防护,H39型同样如此。它的装甲设计据称会非常厚重,尤其是在关键部位,以应对同级别战舰的火力。不过,其设计是否能抵御16英寸炮的穿甲弹,这一点存在争议,尤其是在远距离和近距离的交锋中。
速度: 设计航速约为30节。虽然比衣阿华级稍慢,但对于一艘吨位和火力都如此巨大的战列舰来说,这个速度仍然是相当不错的。
劣势(可能): 和阿尔萨斯级一样,H39型也从未真正建成,因此其性能许多都停留在理论推测阶段。德国海军在战列舰的建造技术和经验上,相比美国海军也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德国海军的总体资源和工业产能能否支撑起这样的大型战舰项目,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还有一点是,德国海军的设计理念中,常常会为了某些特定目标(比如炮击精度)而牺牲其他方面的平衡性,这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弱点。

谁能笑到最后?一场纸上谈兵的较量

现在,让我们把这三位放到假想的战场上,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对决情景。

1. 双方距离与交战方式:

远距离(30公里以上): 在这个距离上,谁的炮弹能飞得更准、更远、穿透力更强,谁就占有优势。H39型的长管径炮可能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衣阿华级的16英寸炮同样射程远且弹道优良。阿尔萨斯级的炮弹如果能保持稳定且穿透力足够,12门炮的齐射数量优势会非常明显。此时,火控系统的精度、弹道计算的准确性变得至关重要。谁的火控系统更先进、探测能力更强,谁就能先发制人。
中距离(1530公里): 这是战列舰交战最常见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火力、防护和速度的综合优势开始显现。衣阿华级的16英寸炮威力巨大,其装甲防护也能提供良好的生存性。阿尔萨斯级的12门炮齐射可以迅速倾泻火力,但如果防护稍有不足,很容易被重创。H39型的设计也是以强大的火力为卖点,其防护能否顶住16英寸炮是关键。
近距离(10公里以下): 这是最残酷的距离,双方的炮弹往往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高航速在这里尤为重要,能够帮助舰艇调整角度、规避伤害,甚至通过“踩舵”来改变受弹面。衣阿华级的速度优势会非常明显,它可以轻易地穿插到敌舰的侧翼。阿尔萨斯级如果能保持高速,也有一定的周旋能力。而H39型如果速度不足,则可能陷入被动。

2. 火力对比分析:

数量: 阿尔萨斯级(12门380mm) > H39型(8门380mm,或更少/更多) > 衣阿华级(9门406mm)。
口径与威力: 衣阿华级(406mm)> H39型(380mm)≈ 阿尔萨斯级(380mm)。406mm的炮弹在动能和穿透力上理论上会更胜一筹,但380mm炮在弹道和射速上也可能有所补偿。
弹药: 假设各方都能装备当时最先进的穿甲弹。衣阿华级的AP27弹药是经过实战检验的。H39型和阿尔萨斯级的弹药性能,在未建成的情况下难以准确评估。

3. 防护对比分析:

装甲厚度与布局: 衣阿华级的装甲设计非常成熟且可靠。H39型的装甲理论上也很厚重,但实际效果取决于具体设计和承受能力。阿尔萨斯级的装甲是其潜在的短板,尤其是在面对衣阿华级的406mm炮时,其装甲带的防护能力是个未知数。
抗损性: 德国和法国海军都注重内部隔舱和水密性的设计,但衣阿华级的损管能力经过了实战的考验,其抗沉性和抗损能力通常被认为是非常优秀的。

4. 机动性对比分析:

速度: 衣阿华级(33节)> 阿尔萨斯级(>30节)≈ H39型(约30节)。衣阿华级的速度优势非常明显,可以提供极大的战术灵活性。

5. 其他影响因素:

火控系统与雷达: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能先发现对方,并且更准确地命中。虽然我们没有具体的火控数据,但衣阿华级在雷达技术和火控系统方面是当时世界顶尖水平。H39型和阿尔萨斯级的火控系统,如果是以战前标准来衡量,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战术运用: 即使纸面数据占优,实际的战术运用也非常重要。指挥官的经验、舰队的协同能力,甚至战场的天气和海况,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建造与维护: 已建成的衣阿华级在维护和技术支持上具有天然优势,而未建成的舰艇则可能面临各种未知的问题。

可能的结局推测:

如果阿尔萨斯级能克服技术难题,并且其装甲能够有效抵御406mm炮弹的攻击,那么它凭借12门380mm炮的火力密度,在火力上可以与衣阿华级抗衡,甚至在数量上占优。其高速也能提供一定的机动性。但是,如果它的装甲防护不足以抵御衣阿华级的重炮,那么它的数量优势将很快被摧毁的代价所抵消。
H39型与衣阿华级对决,很可能是一场火力与装甲的硬碰硬。如果H39型的装甲能够承受衣阿华级的炮击,那么它的长管径炮或许能在远距离上提供优势。但衣阿华级更加均衡的设计和更快的速度,可能让它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阿尔萨斯级对阵H39型,则更像是火力密度与炮弹威力的较量。12门炮的齐射威力巨大,而H39型在炮管长度和弹道性能上可能略有优势。谁的装甲更可靠,谁的火控更精准,谁就更有可能获胜。

总结来说,这是一场“如果”的游戏。

从纸面数据和成熟度来看,衣阿华级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它是在实战中被检验过的最优秀的战列舰之一,拥有均衡的火力、强大的防护和领先的机动性。
阿尔萨斯级是一匹充满潜力的黑马,但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设计能否在实际建造中得到完美实现,尤其是在装甲防护方面。 如果它能克服技术挑战,其12门炮的火力绝对不容小觑。
H39型则代表了德国海军的极致追求,但它的不确定性最大。 如果它的设计能够完全转化为现实,它将是一艘非常可怕的战舰,但如果它在关键技术上存在短板,就可能无法与衣阿华级这样的成熟设计匹敌。

最终,如果真的发生这场对决,很可能不是一场简单的数值比拼,而是一场综合了技术、战术、勇气和一点点运气的较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三者能够同时出现在战场上,那必将是一场震撼世界的钢铁巨兽之间的终极对决。而从现实角度看,只有衣阿华级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成为了一代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打大和没戏,所有45年之前有可能造完的战列舰里面只有蒙大拿有资格挑战大和。单挑情况下衣阿华不行,狮子也不行,阿尔萨斯更加不行。

打俾斯麦的话,黎塞留就已经够用了。战列舰3要素,火力防御航速上黎塞留几乎全面占优。黎塞留和俾斯麦都是8管380,黎塞留胜在穿深,俾斯麦胜在装填速度,双方算是平手。防御方面黎塞留采用了重点防护,并且因为全前置主炮缩短核心区长度还附带装甲内倾,使得黎塞留拥有全二战第二名的防御强度,在防御端远胜于俾斯麦的设计。航速方面则因为法国人的魔法锅炉使得黎塞留对俾斯麦也持有航速优势。

排除一些小概率事件(胡德.jpg),黎塞留基本上是稳赢俾斯麦的。那么换成多了50%火力的阿尔萨斯的话怕是会变成类似于DOY打沙恩那种单方面碾压了。

user avatar

大概很多人知道的阿尔萨斯级都是长这个样子的,


但是现实中阿尔萨斯级真的建成后是更接近这个样子的,

法国人设计阿尔萨斯级时搞了三个方案,方案一9门15寸炮,方案二9门16寸炮,方案三12门15寸炮,最后选定了最为短平快、最便宜、技术上最简单的方案一

这个船真造出来的话和俾斯麦级对抗肯定还是游刃有余的,对抗大和……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jpg


(顺便说一句,阿尔萨斯级真的建成了,会和大和/改大和/510炮超大和/蒙大拿/lowa/(可能的)5万吨带狮/H39/23NU/24这些标排5~7万吨、主炮口径最低16寸的家伙们同时竞技……MN自敦刻尔克-黎塞留两级短暂的世界一流水平高速主力舰之后,再次回到了1910年代新舰建成即二流的困境……

四个ⅤV之后没有新BB计划的RM:没事有我帮你垫底
















更正:关于RM新BB计划的情况,可以参考意军吧大佬59juju @善良的59式 的评论(

关于阿尔萨斯级的更多资料,可以参考另一个回答(

本菜鸡就是来抛砖引玉的,现在引到玉了,很开心(

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