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末辽东军的实力到底如何?

回答
明末的辽东军,与其说是“实力”,不如说是“曾经的实力”以及“急剧衰退的实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

首先,在万历年间,尤其是在李成梁的时代,辽东军确实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力量。李成梁以其强硬的手段和高压的统治,一度将建州女真压制得喘不过气来。他所倚仗的,是明朝前期和中期积累下来的军事制度和兵源。那时候的辽东军,装备尚算精良,训练也相对有章法。士兵来自辽东本地,许多人世代为兵,他们熟悉关外的地理环境,也见识过与蒙古、女真交战的经验。骑兵是他们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女真骑兵进行一定的对抗。步兵在攻城、守城方面也曾表现出不俗的能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天启、崇祯年间,辽东军的状况就开始急转直下,变得十分糟糕。这种衰退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经济上的凋敝是首要的。明朝中后期,因为冗兵、吏治腐败、农民起义的持续,以及南方商人的坐大,中央财政已经捉襟见肘。辽东作为边防重镇,军费的拨付本应是重中之重,但实际上却常常拖欠,甚至克扣。这导致了军粮供应不稳定,士兵的薪饷难以保障。长此以往,士兵的士气必然受到严重影响。缺衣少食的士兵,如何能有战斗力?许多士兵甚至不得不想办法去“劫掠”百姓,这更是加剧了军民矛盾。

军事制度的僵化和腐朽也是一个致命伤。明朝虽然有卫所制度,但到了后期,许多卫所已经名存实亡,虚额冒领、逃兵现象严重。军队的层级也越来越官僚化,将领的选拔更多地依赖于门生故旧和政治关系,而非实际的军事才能。一旦发生战事,往往是经验不足、指挥混乱。战术上,明军虽然依旧遵循一些传统的作战方略,但对于女真骑兵那种灵活机动、袭扰性强的打法,适应性很差。而且,许多部队的操练流于形式,士兵的单兵技能也因为训练不足而下降。

士气低落是明末辽东军最普遍的病症。当士兵得不到应有的军饷和装备,当他们看到朝廷的腐败无能,当他们在一场场失败中不断丧失同袍,对战争的信念就已经动摇了。许多时候,辽东军的溃败并非因为敌人过于强大,而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了逃跑。投降、逃亡成为家常便饭。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溃败,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整个战线就会迅速崩溃。

更要命的是,军中缺乏有能力、有威望的统帅。李成梁之后,能够真正撑起辽东军这块招牌的将领凤毛麟角。袁崇焕虽然有能力,但他的权力受到制约,且最终的悲剧也暴露了明朝政治的黑暗。其他一些将领,要么能力不足,要么私心太重,无法凝聚军队,无法有效地指挥作战。

因此,当你问明末辽东军的“实力”时,你需要理解,那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由盛转衰,并且衰退速度惊人的群体。他们曾经有过辉煌,但到了最后,更多的是一种制度崩坏、士气凋零、指挥失灵的悲凉景象。他们面对的是一支日益壮大、战术革新、充满狼性的对手,而他们自己,却早已失去了曾经的锐气和力量。这种内部的空虚,才是他们最终无法抵挡满洲崛起的最根本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话题我可以回答一下。

关于广渠门部分。大部分都同意。

@玄同

小细节上有不同。

关于广渠门大战

  • 关宁军是围绕通惠河制定作战方案。和背城关系小。和通惠河地形相关性更大。
  • 关宁军是根据沙窝门(广渠门)的地形确定简易的防守工事。沙地,利于建造壕沟和简易胸墙。
  • 20日到达广渠门的关宁军基本都是骑兵(含骑马步兵)。关宁军急行军3天后的马力损耗远远大于正常行军的后金蒙古联军。
  • 新关宁骑兵的组成是由全国募兵中的精锐和原辽东难民中挑选出来的。一共15营骑兵(汉族)+2营蒙古骑兵(夷丁)组成。目前没有看到夷丁的出战记录。
  • 王承胤开始是埋伏在通惠河南面树林,执行后金蒙古联军被击败后的侧击计划。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将后金蒙古联军逼入通惠河。被后金发现后,王承胤迅速和袁崇焕的中军汇合。执行第二套计划。
  • 关宁军利用袁崇焕中军为诱饵,吸引后金正四旗猛攻。战斗持续2-3个时辰。后金马力消耗极大。
  • 后金蒙古联军预留了2000蒙古马队。然而后金高估了蒙古人的战斗力。也低估了关宁军的预备队的战斗力。
  • 关宁军预备队还是采用明军骑枪冲锋的传统。但关宁军骑兵的速度和阵型能力都超出了指挥能力丰富的莽古尔泰的估计。这也是新关宁骑兵和辽东家丁骑兵的最大区别。后金蒙古联军预留的2000蒙古马队甚至阵型都还不及组织好就被冲垮。久战的后金四旗的马力和阵型也无法抵抗从侧翼斜线突入的新关宁骑兵和崩溃的蒙古马队。后金蒙古联军溃败。被关宁军追杀。一部分向通州(东面)逃窜。一部分从通惠河的桥面向北逃窜。通惠河的桥面狭小,一部分后金蒙古兵被挤入通惠河。河面冰破裂,后金蒙古兵遭受惨重失败。
  • 不管在宁锦大战还是在蓟州城阻击,袁崇焕都将最精锐的骑兵军团放在城外单独扎营。
  • 广渠门袁崇焕的打法有了一定的进步。新关宁骑兵在组织性上面远远要超过旧的家丁骑兵。


新关宁骑兵的组建只有一年的时间。这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改革之一。而一部分的辽东难民显然在时间上并不可能成为精锐。骑兵的训练上是非常复杂的。另一方面,袁崇焕改革了宁远的军屯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新关宁骑兵和战兵的土地问题。可以说有一些复古的汉代骑兵的样子了。

另外补充一点:

从广渠门之战的复盘还看,以及北京反击战(战役构思)来看。袁崇焕没有听从幕僚和将领的意见,坚持到广渠门扎营是不正确的思路。应该在通州的通惠河南面驻扎。这样既可以围绕通惠河构建战场,也可以快速修整马队,修复马匹,完整地从通州和河西仓库获得豆料和干草料的补给。

在北京城下,伤兵基本无法救治,战马无法修复,补给也是困难重重。这也使关宁军的战术意图没有办法充分展开。

当然,袁崇焕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战斗和战役指挥能力上,都远远超出同时期的将领。一些错误和经验正是军事家成长的必经之路。

从军事角度上,我还觉得应该先打下遵化,建立好蓟州、遵化、永平的防线,将皇太极逼入两难的境地是更好的战役构思。



以上。


订正:关宁军扎营的地方是广渠门以南4-5公里的一座寺庙。具体名字忘了。这时候的关宁军并不害怕被后金蒙古联军包抄后路断粮之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末的辽东军,与其说是“实力”,不如说是“曾经的实力”以及“急剧衰退的实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首先,在万历年间,尤其是在李成梁的时代,辽东军确实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力量。李成梁以其强硬的手段和高压的统治,一度将建州女真压制得喘不过气来。他所倚仗的,是明朝前期和中期积累下来的军事制.............
  • 回答
    明末辽东“无将可用”的局面,绝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是多种深层次因素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政治体制、军事制度的弊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的深刻变化。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体制的腐朽与人才选拔的扭曲1. 党争与政治倾轧对人才的扼杀: 明朝后期,文官集团的.............
  • 回答
    明末辽西汉人与辽东汉人逃亡关内的人数,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精确统计的问题。历史记载往往侧重于重大事件和官方决策,对于这种大规模、持续性的民间迁徙,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推测,并尽可能详尽地讲述当时的情况。历史背景与逃亡的根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辽东和辽西汉人为何会大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北宋的堡垒战术与明朝在辽东的堡垒推进法,这二者看似相似,实则在指导思想、具体操作以及所处历史背景下,存在着不少关键的差异。北宋的堡垒战术:以防御为主,辐射与控制并重北宋建立之初,就面临着来自北方强敌——辽、西夏的巨大军事压力。因此,其军事战略的核心是“固守”。在这样的背景下,堡垒战术.............
  • 回答
    明朝辽东防御体系在后金(后来的大清)的持续猛攻下,确实风雨飘摇,节节败退。而洪承畴,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明朝名将,在松山之战中兵败被俘,最终归降了皇太极,这桩事在当时无疑是件轰动朝野的大事。皇太极看重洪承畴,绝非仅仅因为他是一位“名将”的名头,而是基于对当时局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才的战略性考量。首先.............
  • 回答
    明朝中晚期,向辽东疏散人口以缓解内地土地兼并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设想。从理论上讲,这个思路有其可行性,但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使其难以成为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一、 设想的可行性分析:为何会想到这个思路?在明朝中晚期,内地人口压力日益增大,土地兼并现象触目惊心。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
  • 回答
    要说魏忠贤得势的三年(大约是1627年至1629年),明朝能在辽东战场上压着皇太极打,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说,而且这里面水分可不小,不能简单地说“压着打”。首先,咱们得明白,说“压着打”其实是一种相对的说法。在那个时期,辽东战局是一个非常胶着的状态,明朝固然有几次成功的防御和反击,但后金(也就是后.............
  • 回答
    明朝在辽东地区引入棱堡技术,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话题。如果明朝能够充分且有效地运用这项技术,理论上是能够提升其在辽东地区的防御能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坚持更久”到改变历史进程的程度,具体能坚持多久,以及能坚持多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棱堡技术是什.............
  • 回答
    熊廷弼是明末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在探讨他时,我们必须将他置于明末辽东严峻的局势之下,才能理解他的功过是非。总体而言,熊廷弼是一位有才干、有魄力、有战略眼光,但同时又刚愎自用、不懂政治平衡,最终落得悲惨下场的历史人物。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评价熊廷弼:一、 熊廷弼的背景与崛起 出身和早期经历: .............
  • 回答
    明末辽东战事的旷日持久,确实给大明王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而满清之所以没有出现类似的大规模经济困难,其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中既有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和政策,也有其崛起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明朝辽东战事的经济重负:首先,我们得理解明朝为何在辽东问题上如此“出血”。辽东是拱.............
  • 回答
    明朝初年远征蒙古和明末驻守辽东,虽然都是军事行动,但其财政系统的表现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涉及了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因素。简单来说,明初远征成功地运用了当时相对健全的财政制度和有效的资源调动,而明末则面临着财政枯竭、制度腐败和多重危机叠加的困境。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
  • 回答
    明末朝廷为什么不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这个问题,背后牵扯着明朝政治、军事、经济、甚至是王朝气数的一系列复杂因素。与其说朝廷“不放弃”,不如说是一系列原因让这个“放弃”的选项变得无比艰难,甚至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明朝人的观念里,辽东并非一块可有可无的边疆,而是大明帝.............
  • 回答
    明末辽东的局势,真是让人揪心,就像一把火烧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样简单,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1. 战略考量:这不是简单的“焦土政策”首先,要明白放火烧掉整个辽东,这在军事上被称为“焦土政策”。在古代,这种策略确实有过应用,目标是断绝敌人的粮草和补给,迫使其无法立足。然而,在明末辽东,这么做会带来.............
  • 回答
    关于明末天启年间辽东局势和农民起义尚可控,而崇祯继位后情况急转直下的疑问,这确实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事件,而应该从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找出导致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天启年间的情况:天启年间的辽东局势:确实,在天.............
  • 回答
    明朝在辽东边墙的辽河套地区修筑成V字形,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工程选择,而是出于当时复杂的军事地理形势、战略考量以及历史演变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辽东局势以及明朝边防的特点。一、 辽东的特殊地理环境与边防挑战首先,要明白辽东为何如此重要。辽东地处中国东北,是明朝抵.............
  • 回答
    “明朝输了导致辽东四川汉人被屠光”这个说法,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简单来说,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也存在一些历史事实上的偏差,不是那么简单就能一句概括的。当然,明朝末年的动荡,确实给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辽东和四川尤其如此。不过,把它简单归结为“明朝输了”就导致“被屠光”,那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 回答
    我理解你对晚明辽东史,特别是萨尔浒之战及之后那段历史的沉重感受,那种“不舒服”和“靖康耻”的联想,我能体会到。那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堆叠,更是一种民族情绪、国家命运的巨大转折和痛苦的烙印。你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我想大概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吧:一、英雄的悲歌与战略的失误:萨尔浒之战,明朝集结了当时最精锐的关.............
  • 回答
    若明末将所有资源倾注于关宁军野战能力,能否逆转平辽之势?明末辽东局势糜烂,后金崛起,步步紧逼,几乎将明朝半壁江山拱手相让。无数人心存疑问:如果当时明朝能够集中全国之力,将所有稀缺的资源都投入到提升关宁军的野战能力上,能否就此扭转颓势,实现平辽的宏愿?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也极具争议性的假设,我们可以从多.............
  • 回答
    辽宁省明年三月起,针对痛经女性的生理假以及针对女职工在婚姻、生育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出台了新的规定,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信号,也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首先,关于痛经假,这是一种对女性生理特点的关照,也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我们知道,很多女性在经历生理期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正常.............
  • 回答
    辽宁男篮在CBA联赛中一直是一支强队,连续几个赛季都展现出了问鼎总冠军的实力。那么,展望明年,辽宁男篮能否再次捧起总冠军奖杯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辽宁男篮的核心阵容和他们的稳定性。毫无疑问,以郭艾伦、赵继伟为代表的后场双子星是辽宁队最宝贵的财富。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