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中写到的妻子或情人都是什么样子的?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中,女性角色虽然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她们的出现却为梁山好汉们的命运增添了色彩,也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她们的身份各异,性格也千差万别,有的是泼辣强势的悍妇,有的是温婉贤淑的良妻,有的是风情万种的情人,还有的则是命运多舛的牺牲品。

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水浒传》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妻子或情人,并尽量深入地描绘她们的形象:

一、 王婆:精明算计,风月老手(情人撮合者)

身份: 街头媒婆,皮肉生意经营者。
形象与性格: 王婆是《水浒传》中一个极其精明世故的角色,虽然年老,却老而弥辣,洞悉人性,尤其擅长利用人的欲望和弱点。她经营着一桩暗地里的皮肉生意,并且乐于充当男女之间的“撮合”角色,从中牟利。她对金钱有着强烈的渴望,因此做事不择手段。
与西门庆、潘金莲的关系: 她是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成奸的罪魁祸首。在武大郎出门后,她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巧言令色地挑拨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关系,并用一套“唆了狮子打老鼠”的理论劝说潘金莲“破瓜”。她不仅提供了机会,还为他们的淫乱提供场所,并从中收取好处。她的精明和算计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
详细描绘: 王婆的住处虽然简陋,但却是一个集交易、联络、说合于一体的“社交场所”。她善于观察,能够一眼看出潘金莲心中的不甘和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也清楚西门庆好色贪淫的本性。她利用潘金莲的孤独寂寞,用甜言蜜语攻破其心理防线。在整个过程中,她始终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冷静地操控着一切,丝毫不顾及道德伦理。

二、 潘金莲:美艳淫荡,命运悲剧的女人(情人)

身份: 武大郎之妻,后成为西门庆的情人,并参与谋杀武大郎。
形象与性格: 潘金莲是《水浒传》中最具争议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之一。她长得花容月貌,姿色出众,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贫困生活的不满、对情欲的强烈渴求和对自由的向往。她泼辣大胆,敢爱敢恨,一旦被激起情欲,便会不顾一切。然而,她的“大胆”也走向了极端,成为了邪恶的代名词。
与武大郎的关系: 她被迫嫁给了身材矮小的武大郎,并对他百般嫌弃。她认为武大郎是“三寸丁谷树皮”,配不上自己的美貌。在寂寞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驱使下,她对武大郎毫无感情,甚至在心中早已有了别的男人。
与西门庆的关系: 她与西门庆一拍即合,两人迅速发展出一段禁忌的恋情。在这段关系中,她扮演了主动和放纵的角色,完全沉溺于情欲之中。为了与西门庆长相厮守,她甚至参与了对武大郎的谋杀,并在王婆的帮助下逃避罪责。
详细描绘: 潘金莲的外貌描写非常细致,如“水蛇腰、削肩膀、眉如远黛、唇似红莲”,她的美貌是她吸引男性,也招惹祸端的根源。她的内心世界复杂,既有对生活苦闷的怨恨,也有对情爱朦胧的向往,但最终被欲望吞噬。她为了自己的欲望,可以抛弃一切道德底线,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凶手。虽然她生活在男权社会下,但她的反抗也带有极端的色彩,最终也逃不过命运的惩罚。

三、 孙二娘:妖媚泼辣,心狠手辣的“菜园子”(妻子)

身份: 梁山好汉张青之妻,人称“菜园子”。
形象与性格: 孙二娘是梁山泊上为数不多的女性头领之一,她长得身材魁梧,相貌粗犷,性格泼辣果断,心狠手辣。她与丈夫张青一起经营一家黑店,以人肉包子为幌子,专门谋害过路客商,以赚取钱财。她身上散发着一种江湖的匪气和野性,但同时也有着作为妻子的果敢和对丈夫的支持。
与张青的关系: 她是张青的贤内助,也是他犯罪事业上的得力帮手。两人之间的感情可以称得上是“患难夫妻”,他们共同经营黑店,共同面对危险,彼此支持。当张青被判刑时,她甚至敢于闯官府救夫,显示出她对丈夫的忠诚和勇敢。
详细描绘: 孙二娘的形象非常突出,她不像一般女性那样柔弱,而是充满了力量感。她敢于杀人越货,经营黑店,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罕见的。她的“妖媚”更多的是指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粗犷而又带有一丝危险的女性魅力,以及她面对危险时的镇定和果断。她和张青的结合,是两个江湖草莽的相互吸引和结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充满了暴力和血腥。

四、 扈三娘:英姿飒爽,命运多舛的“贞义”女将(妻子)

身份: 扈家庄的女儿,后来被俘虏后嫁给矮脚虎王英。
形象与性格: 扈三娘是《水浒传》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意义上的“女将”,她武艺高强,英姿飒爽,有“一丈青”之称。她虽然身处战场,却不失女性的柔美,而且在被俘虏后,她表现出了坚韧和隐忍的一面。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与丈夫王英的关系: 扈三娘在战场上被梁山好汉俘虏,后来宋江为了拉拢扈家庄,将她许配给了“矮脚虎”王英。王英身材矮小,而且好色,而扈三娘则是巾帼英雄,两人在形象和性格上都有着巨大的反差。虽然扈三娘被迫接受了这门亲事,但从她的表现来看,她对王英并没有真正的感情,只是迫于无奈。在征讨方腊时,王英战死,扈三娘悲痛欲绝,最终也出家为尼。
详细描绘: 扈三娘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她不是一个被男权社会压迫的弱女子,而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女英雄。她的武艺高强,出场时“浑身上下,粉妆玉琢,半边红脸”,英气逼人。然而,她的命运却是不由自主的。被俘虏、被迫嫁给不喜欢的男人,最后眼看着丈夫战死沙场,她的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悲凉。她的“贞义”体现在她对丈夫的忠贞,即便是在被迫的情况下,她也表现出了女性的坚守。

五、 潘巧云:贪图富贵,红杏出墙的少妇(情人)

身份: 石碣村渔民的女儿,嫁给了病关索杨雄,后与僧人裴如海私通。
形象与性格: 潘巧云长得眉清目秀,身材苗条,是个标准的江南美女。她虽然嫁给了杨雄,但却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她贪图享乐,看不上杨雄的粗鲁和贫穷。在与杨雄关系不睦的情况下,她勾搭上了和尚裴如海,并与他私通。她表面上温顺柔弱,内心却充满了虚荣和淫荡。
与杨雄的关系: 她对杨雄并不满意,觉得他是个粗鄙的汉子,配不上自己。在寂寞和诱惑下,她与裴如海勾搭成奸,并将自己的私情告诉了丫鬟迎儿。她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但最终还是被揭露出来。
与裴如海的关系: 她与裴如海的私情是她性格中放荡和虚荣的体现。她享受着裴如海提供的温存和情趣,也享受着这种禁忌关系的刺激。她是一个典型的追求感官享乐的女性。
详细描绘: 潘巧云的美貌是她吸引异性的资本,但她的性格缺陷也注定了她的悲剧。她利用丫鬟迎儿作为自己的信使,与裴如海暗通款曲。她的行为暴露后,引发了杨雄的愤怒,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她的故事揭示了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婚姻往往是身不由己的,但同时她的不轨行为也反映了部分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安分和对情欲的追求。

六、 顾大嫂:勇猛豪爽,江湖女侠(妻子)

身份: 孙新之妻,人称“母大虫”。
形象与性格: 顾大嫂是孙新的妻子,她长得豹头环眼,身体粗壮,性格勇猛豪爽,丝毫不逊于男子。她跟着丈夫孙新一起经营一家酒店,并且武艺高强,能够轻易制服醉汉。她是个敢作敢当,有情有义的女子。
与孙新的关系: 她是孙新忠贞的妻子,两人感情很好。在孙新因为救哥哥孙立而惹上官司时,顾大嫂毫不犹豫地跟随丈夫一起行动,并表现出了极强的能力和胆识。她与孙新是梁山泊上的一对“夫妻档”,共同闯荡江湖。
详细描绘: 顾大嫂是《水浒传》中为数不多的正面女性形象之一。她不像潘金莲那样被欲望吞噬,也不像孙二娘那样以杀人为业,而是以其豪爽的性格和高强的武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她能文能武,在梁山泊成为骨干后,她也积极参与战斗,并且在很多场合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她代表了那个时代少数能够摆脱男权束缚,在江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女性。

总结:

《水浒传》中的妻子或情人,从她们的命运、性格和行为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多重压迫和对女性的复杂态度。

悲剧的牺牲品: 潘金莲、潘巧云等女性,因为美貌、欲望和身不由己的命运,最终走向了悲剧。她们在男权社会下,成为男性欲望的玩物或犯罪的工具。
反抗的女性: 顾大嫂、孙二娘等女性,则展现了另一种女性形象。她们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江湖中生存,甚至成为一方势力。她们虽然行为带有江湖的粗犷,但却有着自己的个性和价值。
道德的沦丧与人性的扭曲: 王婆、潘金莲等人的故事,揭示了当道德沦丧、欲望膨胀时,人性会发生怎样的扭曲。她们为了私欲,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导致了更多的悲剧。

总而言之,《水浒传》中的女性角色并非简单的脸谱化,她们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她们的故事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情百态,为这部英雄史诗增添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但其中对市井风情的刻画,直接影响和带动了世情小说的创作。

本文以《水浒传》为样本,简要分析书中涉及到的婚恋情况,从中一窥宋元明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

先明确一个前提:

古人的婚姻和感情始终被置于“男权体制”之下,从法律和伦理上都体现出“父权和夫权”的特点。

但是,“男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而应该视为“掌权者对无权者的权力”。

这种“权力”可能源于双方的地位、阶层、财富、智慧、体力、甚至年龄与相貌的差距。

上述种种,都可以构成“权力”的本体。

娘家的实力

案例一:梁中书与蔡夫人

梁世杰贵为大名府留守,“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最有权势”。怎奈,他的岳父是当朝太师蔡京,权倾朝野,他的留守一职,也全赖老泰山的提携之恩。

这样一来,梁中书在妻子面前,不要说摆出“丈夫的权威”,就是说话也得小心翼翼,时时不忘“感恩”:

梁中书道:“世杰自幼读书,颇知经史。人非草木,岂不知泰山之恩,提携之力,感激不尽。”

蔡夫人有父亲的权势做背景,在家庭中也就拥有了“话语权”。

案例二:张青和孙二娘

官场靠权力,江湖靠武力。

菜园子张青早年在大树十字坡一带剪径当强盗,被孙二娘的父亲“山夜叉”孙元一匾担打翻,然后收为徒弟,继而招赘为女婿。

不过,从书中来看,张青夫妇之间地位比较平等。

张青可以吩咐妻子“三不杀”原则(但明显没有执行到位),孙二娘也可以嘲笑老公“天下只有你乖,你说这痴话”。

金圣叹批“张青一对如此可爱”,也是对他们夫妇关系和谐恩爱的肯定。

不知道是不是岳父已经去世的缘故。

阶层的差距

案例三:王英与扈三娘

扈三娘原为地主豪强的女儿,后来被另一个地主家庭宋江家族收为义女,宋江当时又是山寨的二把手。

而王英的出身只是一个搞物流运输的车老板,宋家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哪怕是义女)下嫁给他。

所以,在这桩婚姻中,王英只能是入赘。

宋江唤王矮虎来说道:“我当初在清风山时,许下你一头亲事,悬挂在心中,不曾完得此愿。今日我父亲有个女儿,招你为婿。”

案例四:小霸王周通的失败婚礼

小霸王周通在桃花庄,也是准备入赘刘家,当上门女婿。

周通一出场就是“山大王”,绰号又是“小霸王”,很威武的样子,然而却并不能因此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

在与地主刘小姐的婚姻中,他仍然只能采用入赘的方式。

萨孟武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是“占山为王”成为了强盗,像周通这样地位低下的男性,恐怕一辈子都不能获得与地主小姐成亲的机会。

现在,经过努力,再借助武力,他终于获得了当赘婿的可能。

贫穷的限制

梁山上,有相当数量出身社会底层的男性,因为家境贫寒、出身低微,在男权体制中被边缘化,几乎丧失了婚配的可能。

且不说地煞中的一堆山大王,就是在天罡中,也有不少穷得赤条条只剩一条命的光棍:刘唐、李逵、石秀、阮小五、阮小七……

“不好色”,作为江湖好汉们所推崇的行为准则,与其说是出于道德,不如说是出于无奈。

案例五:阮小二的妻子是寡妇

以三阮为例,他们是普通的渔民,其家庭的贫困可从吴用的眼中看出:

到得门前看时,只见枯桩上缆着数只小渔船,疏篱外晒着一张破鱼网。倚山傍水,约有十数间草房。
那阮小二走将出来,头戴一顶破头巾,身穿一领旧衣服,赤着双脚……

兄弟三人中只有老大阮小二一个人结了婚,然而养了老婆,便养不起老娘,阮母只能与弟弟小五同住。

而且,阮小二娶的应该是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

第十五回中提到:

阮小七宰了鸡,叫阿嫂同讨的小猴子在厨下安排。

“小猴子”,即小男孩。以阮家之贫困,肯定雇不起仆童,他也肯定不是阮小二的儿子,否则直接说“阿嫂与侄儿”即可。

此处特别写成“讨的小猴子”,应理解为阮小二讨老婆时,一起跟着嫁过来的男孩子。

哪怕三阮在晁盖、吴用等人眼中,被视为“真有义气的好男子”,但在男权体制下,男性没有财富,即等同于没有结婚的资格。

即使勉强能够娶妻,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外乡人的处境

中国人安土重迁,流落异乡的人生存处境必然变得很艰难。

《水浒传》中,流亡者在婚姻关系中常常处于明显的弱势,男女皆是。

女性这边,前有金翠莲,一嫁镇关西,再嫁赵员外,不是小妾就是外室;后有阎婆惜,典卖给宋江为外室,虽然宋江是单身,但她仍无明媒正娶的机会。

男性这边,前面有林冲救过的李小二,流落沧州,被王氏夫妇收留,招为赘婿;接着有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做生意折了本钱,回不了东京,于是入赘青州农家;最后有杀人逃亡到房州的王庆,不要聘礼,入赘段家庄。

此处再提另一个案例:病关索杨雄。

案例六:杨雄与潘巧云

《水浒》原著中,并没有明写杨雄是入赘,但却处处体现出他在婚姻关系中,作为外来女婿而仰人鼻息的状态。

首先,杨雄夫妇与岳父潘公同住。

古代女子出嫁,即“从夫居”,就算在公婆双亡或者父子分家的情况下,男性也会自立门户,而不与女方的父母同住。

事实上,杨雄不仅与岳父同住,某些时候,还要仰仗作为本地人的岳父帮他出头。

比如石秀初遇杨雄时,他正被本地破落户“踢杀羊”张保等一伙人欺负。

原因很简单,就是看这个外地人风光了,心里不爽:

为见杨雄原是外乡人来蓟州,有人惧怕他,因此不怯气。

随后,岳父潘公即带着五七个人赶来帮忙:

只见杨雄的丈人潘公,带领了五七个人,直寻到酒店里来。杨雄见了,起身道:“泰山来做甚么?”潘公道:“我听得你和人厮打,特地寻将来。”

潘公已经年迈,尚能招呼到五七个人做帮手,而杨雄是公门里的两院押狱,一打起来,“小牢子们各自回避了”。

后面潘公听说结拜了石秀弟,非常高兴,说道:“我女婿得你做个兄弟相帮,也不枉了!公门中出入,谁敢欺负他!”

言下之意,杨雄在本地并没有关系很铁的哥们儿,被欺负似乎不止一次了。

其次,杨雄娶寡妇潘巧云为妻,而潘氏居然在家中为前夫做功果。

寡妇再嫁之后,仍要祭奠前夫,倒也没什么不妥,不过,通常是去坟前或者寺庙中祭扫。

直接在自己的新家里,大张旗鼓为前夫做功德,未免不合情理。就是换到现代,这种操作也比较谜。

难怪金圣叹有批:

杨节级家里,却与王押司做周年,真是老大不堪之事。

大概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释:

这个房子、这些家当,原本就是王押司留下来的遗产,而不是杨雄购置的。

因此,外乡人杨雄实际上娶了本地一个有些资产的寡妇,而且住到女方家中。

为了回避这令人尴尬的场面,杨雄以晚上要当牢值班为名,直接回避了。

有意思的是,在杨雄故事里,还有另一个外乡人“拼命三郎”石秀的存在。

石秀有精细的头脑和不怕死的狠劲,但在蓟州的处境却比杨雄惨得多,只能靠卖柴度日,没个正经工作,更不要说成家立业。

后来靠着杨雄,他才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份体面的营生。

虽然,他住的房子、开的肉铺很可能来自潘家的资本,但在石秀的眼里,他要感谢的人必然只是杨雄一个。

“兄弟感承哥哥把做亲骨肉一般看待”,当是实话。

其实作为一个新蓟州人,杨雄在异乡可算混得相当不错,不仅有公务员的职位,还有美丽的妻子,可以成为新移民的榜样。

然而,石秀却看到了杨雄安稳生活背后的残酷:

妻子潘巧云并没有把这个新婚不到一年的丈夫太当回事,直接让奸夫登堂入室,全然不顾父亲和小叔还在家中。

丈夫是只身在此的外地女婿,举目无亲;小叔又是流落异乡的孤家寡人,只是寄居在自己家,如果识相一点,应该会装做不看见,闭上嘴才是。

潘巧云的胆大妄为之中,多少有点有恃无恐的意思。

石秀说:“哥哥如此豪杰,却恨讨了这个淫妇!”这里面的愤愤不平,恐怕包含了同为异乡人的命运自叹。

家暴的情况

案例七:孙新与顾大嫂

通常情况下,男性在体力方面都远胜过女性。

但是,《水浒传》中有一个特例:

书唯一明确写到的“家庭暴力”,是女对男。

参见第四十九回,母大虫顾大嫂的赞诗:

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

孙新绰号“小尉迟”,肯定也是有武艺的人,然而他的本事及不上老婆,于是在家里只有挨打的份。

解珍道:“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孙新这等本事也输与他。”

虽然无从知道孙新的头被打破过几次,但看伯伯孙立被弟媳妇威胁的样子,也能够猜个大概了:

顾大嫂道:“既是伯伯不肯,我们今日先和伯伯并个你死我活!”顾大嫂身边便掣出两把刀来。
孙立叫道:“婶子且住!休要急速,待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乐大娘子惊得半晌做声不得。

虽然《水浒传》一直担着“歧视女性”的恶名,但书中“打老婆”的男人是一个也没有,倒是有个惯打老公的女人,实在无愧“母大虫”的名号。

可见,婚姻中的“强弱关系”与性别无关,某些时候还是取决于男女双方的能力。

语言的暴力

案例八:潘金莲与武大郎

如果说,顾大嫂对老公主要是行动上的暴力,那么,潘金莲对丈夫武大郎则更多表现为“语言上的暴力”。

潘、武的婚姻是《水浒传》在现代最受诟病的地方之一。

但是检点这对夫妻的生活日常,很难说潘金莲是“弱势”的一方。很多时候,丈夫武大被她呼来喝去,各种责骂。

比如武大、武二兄弟重逢一段,因为潘金莲的关系,显得比较别扭。

武松进门后,武大即被妻子支使去买酒食,潘金莲自己则留在家中陪小叔聊天,还毫不客气地当着弟弟的面嘲弄哥哥:

那妇人道:“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

武大买酒食归来,喊妻子下楼到厨房收拾,又被一顿抢白:

那妇人应道:“你看那不晓事的!叔叔在这里坐地,却教我撇了下来。”

武松答,嫂嫂请自便。

潘金莲还不肯下楼,让武大去找隔壁王婆来帮忙,顺便再加了一句埋怨的话:“只是这般不见便!”

酒菜布置好了,三人的座位又是一场戏:

武大叫妇人坐了主位,武松对席,武大打横。

妻子是一家之主,兄弟是客人,哥哥只是负责烫酒筛酒的:

武大只顾上下筛酒荡酒,那里来管别事。那妇人笑容可掬,满口儿叫:“叔叔,怎地鱼和肉也不吃一块儿?”拣好的递将过来。

武大郎在家中的地位和日常的夫妻关系,从这一顿饭中已经表露无疑。

再后来,暮雪房中叔嫂翻脸,潘金莲把一腔怨气都撒在丈夫身上,什么“糊突桶”、“浊物”、“混沌魍魉”、“腌臜混沌”都来了,武大郎一概逆来顺受,骂不还口。

当然,武大郎本性软弱,脑筋也不好使,远不及妻子伶牙俐齿,只是在这一段不般配的婚姻中,男方的弱势也显而易见。

美貌的力量

案例九:郓城知县与白秀英

案例十:宋徽宗与李师师

这两对当中,前者男方是一县之长,女方是卖艺兼卖身的女艺人;后者男方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女方是烟花女子。-

相对女性的社会地位而言,男性的社会身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然而,女方的年轻美貌却构成了另一种能够与之抗衡的权力,让她们可以较轻易地达成自己的诉求。

白秀英的父亲被雷横打了,她立刻乘上轿子,来到知县情人那里,“守定在衙内,撒娇撒痴”,立等差人把雷横捉拿到官,当厅责打。这还不算,她还要求把雷横捆在自家戏院的门口,扒了衣服示众。

而知县大人对她言听计从,毫无违逆。

看上去,这个“枕边灵”真是灵得很。

李师师也惯用“撒娇”这一招,哪怕对方是一国之君。

燕青以她表弟的身份,向宋徽宗讨一纸赦书,眼神一转,李师师已经会意:

李师师撒娇撒痴,奏天子道:“我只要陛下亲书一道赦书,赦免我兄弟,他才放心。”……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纸笔。

更有甚者,童贯、高俅大败于梁山泊的事,通过宿太尉这样的高官上奏都不一定管用,非得是靠着李师师的美色才能上达天听。

这一点,“风月丛中第一名”的燕青看得很明白:“他却是天子心爱的人,官家那里疑他?”

只不过颜值的力量,相对于社会阶层、经济实力、地方人脉这些来说,是两性关系中最弱的一种。

一者,如汉武帝的李夫人所言“色衰则爱弛”,一旦人老珠黄,则恩情不在。

二者,具有可替代性,相信白秀英死后,知县大人可以轻易找到另一个年轻美貌的粉头。

普通人家的贤内助

很多人提到《水浒传》中的人妻,通常只关注里面的“淫妇”,即出轨的妻子。

但其实,《水浒》当中人妻形象很多样,有忠贞的妻,如林娘子;有狠毒的妻,如刘高老婆;有跋扈的妻,如蔡夫人;有野蛮的妻,如顾大嫂;还有聪慧的妻子,如缉捕使臣何涛的妻、忤作何九叔的妻等等。

案例十、十一:何涛夫妇、何九叔夫妇

书中,何涛妻的戏份不如丈夫多,但她的聪明乖觉却远在丈夫之上。

她很贤惠,小叔来访,丈夫正在气头上,她主动出面,热情款待,缓和兄弟矛盾;她又很机灵,一听出小叔话里有话,马上让丈夫刨根问底。

何涛要是有妻子这点头脑,估计也不会让宋押司钻了空子,走漏了风声。

何九叔因为检出武大郎是中毒而死,害怕陷入西门庆与武松的纷争,一时束手无策,只能假装中邪晕倒。

回到家中,把事情和老婆一说,妻子却道“如今这事有甚难处”,然后从容说出一套应对之法。

何九叔听了,忍不住赞叹:“家有贤妻,见得极明!”

何涛与何九叔是基层公务人员和办事员,妻子也应该是门当户对的小户人家之女,他们的婚姻体现了一种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在这个阶层中,妻子的能干和智慧对家庭生活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产阶级的岁月静好

梁山上单身汉居多,已婚人士主要是朝廷降将和原来有体面生活的小业主,如萧让、金大坚、朱富等等。

其中,军官们属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中产阶层,故而结婚较为容易。

案例十二:徐宁夫妇

徐宁是金枪班教师,住在首都东京城。

书中特别借“鼓上蚤”时迁的眼睛描绘了徐宁一家的生活:

厨房下灯明,两个丫环兀自收拾未了。金枪手徐宁和娘子正对坐炉边向火,怀里抱着一个六七岁孩儿。
衣架上挂着各色衣服。徐宁口里叫道:“梅香,你来与我折了衣服。”下面一个丫嬛上来,就侧手春台上先折了一领紫绣圆领,又折一领官绿衬里袄子,并下面五色花绣踢串,一个护项彩色锦帕,一条红绿结子,并手帕一包。另用一个小黄帕儿,包着一条双獭尾荔枝金带,也放在包袱内,把来安在烘笼上。

很长的一段闲笔,连丫鬟折的衣服都一件件详细写出:圆领、袄子、踢串、锦帕、结子、手帕、金带(时迁眼神真好,连腰带的细节都看得清楚)。

徐家不光服饰花样多,还养着两个丫鬟,外面另有当值的伴当做跟班。妻子日常并不需要操劳家务,徐宁清晨出门上班,太太都不用起床,自有丫鬟服侍。

这种生活比起济州城里的何涛一家,又高了一个档次。

在任何一个时代,中产阶级永远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一个阶层。

曾几何时,八十禁军教头林冲的生活也是如此舒适、安适、闲适,夫妇相敬如宾。

常有人评价林冲不愿意放弃当下的安稳,过于懦弱,其实这样的岁月静好,有谁愿意轻易抛却?

三十五六岁的林冲毕竟不是二十刚出头花荣,动不动就要“舍着弃了这道官诰”,和上司拼个你死我活。

只不过无论怎样选,最后大家都一起走上了梁山。

小结

《水浒传》真实地呈现了宋元明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反映了男权体制下的婚姻状况,从中大致可以看出如下特点:

1、婚姻关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双方的社会地位、出身背景、经济实力,其次是个人的体力、智力。

门当户对的婚姻,夫妇关系都比较和谐,地位也相对平等。

2、“性资源”分配不均。

社会地位高、经济上富有的男性结婚较为容易,还可以娶妾,甚至与人妻通奸、乃至霸占他人的妻女。

处于社会底层的男性被排斥在婚恋市场之外,将“不好色”奉为道德准则之一。

女性则没有嫁不出去的情况,有姿色者,亦不愁没有出轨的对象。

3、当男方地位较低或流落异乡时,通常采用入赘的方式结婚。

当然,成为赘婿不代表夫妇不和,从张青、李小二、曹正等人的案例来看,夫妇关系是和睦的。

4、女性可以靠依美貌攀附阶层较高的男性,但仍然只能充当小妾、外室或情妇。

5、在实际婚姻生活中,女性不一定都处于“弱势”。

《水浒传》特别写到了不少强势的妻子,却几乎没有丈夫不尊重妻子的情况。

有大男子倾向的丈夫,只有卢俊义一例有些沾边。

因贾氏劝阻他出远门,卢员外便道:

你妇人家省得甚么!……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大概中下层男性娶妻不易,没什么资本在家中摆谱。

而卢老爷自视甚高,老婆、管家、梁山贼人都不放眼里,结果,这些人联合起来,让他吃尽了苦头。


2021.12.1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中,女性角色虽然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她们的出现却为梁山好汉们的命运增添了色彩,也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她们的身份各异,性格也千差万别,有的是泼辣强势的悍妇,有的是温婉贤淑的良妻,有的是风情万种的情人,还有的则是命运多舛的牺牲品。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水.............
  • 回答
    你说到《水浒传》里董平杀程太守全家、抢其女儿的剧情,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令人侧目和引发争议的情节,尤其考虑到董平后来也位列梁山“八骠骑”之一。要理解这个剧情,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水浒传》这部书,它写的是“好汉”,但这个“好汉”的定义,和咱们现在理解的道德模范可不是一回事。.............
  • 回答
    《水浒传》中对人物饮食的夸张描写,绝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或罗贯中)精心设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方面的深刻用意。这些惊人的食量和豪放的吃喝场面,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传奇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作者对人物性格、社会现实以及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和表达。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作者为何要这样写:一、.............
  • 回答
    《水浒传》虽然故事背景设定在北宋末年,但书中描绘的生活细节却是宋朝和明朝的混合体,并且在许多方面更倾向于明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明朝的视角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施耐庵本人是元末明初人。他创作《水浒传》时,身处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
  • 回答
    .......
  • 回答
    当把那股子草莽英雄的江湖气,一股脑儿地泼到《三国演义》那错综复杂的庙堂权谋与宏大战争之上,嘿,那可真是什么也遮不住,一眼望去,便是另一番光景。就仿佛把关西的泼皮无赖拉到洛阳城里头去,让他指点江山,评头论足,那股子味道,别提多地道,多冲鼻了!你想想,那《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豪杰,个个都是讲究个“名节”、.............
  • 回答
    夜色,总是能吞噬一切,连那座巍峨的梁山,也只是模糊的轮廓。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湿润的泥土味,夹杂着远处飘来的酒气,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属于野兽的,粗粝的气息。宋江,他总是站在某个暗影里,手里握着一杯烈酒,眼神却仿佛穿透了重重黑夜,望向遥不可及的远方。不是为了什么宏大的目标,只是因为,他在这片土地上,.............
  • 回答
    啊啦,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否曾听过一个关于梁山泊的故事?这可不是什么寻常的少年热血故事哦,虽然里面确实有许多热血的少年郎,但故事的主角们,却是一群被体制逼得无处容身,最终选择了……嗯,怎么说呢,一条“非常规”的道路的汉子们。想象一下,故事的开端,并非是什么龙傲天主角的诞生,而是我们那可怜又可敬的,名.............
  • 回答
    《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写下反诗,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直接导致了他被捕下狱。然而,将宋江最终被判重刑,甚至差点丧命的罪名坐实,并将其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背后确实有一位“小人”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个人就是黄文炳。要详细说明黄文炳如何陷害宋江,我们需要分几个关键点来叙述:一、宋江写反诗的.............
  • 回答
    宋江的《西江月》是《水浒传》中一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唱词,说它“写得好不好”,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笼统地说,它“好”,但这种好并非纯粹的文学造诣高,而是巧妙地融合了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形成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艺术效果。为何说它“好”?1. 精准刻画了宋江的内心世界与矛盾: 这词最成功的地.............
  • 回答
    理解你的感受,读完《水浒传》的结局,那股子憋屈和心酸,确实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明明是一群轰轰烈烈的好汉,最后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想来谁心里都不好受。咱们仔细掰扯掰扯,这结局为啥这么写,也许能帮你把心里的疙瘩解开一些。首先,这得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说起。《水浒传》写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是梁山好汉.............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晁盖与宋江之间的权力关系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人性格、政治智慧、权力结构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晁盖为何无法驾驭宋江: 一、性格与价值观的冲突1. 晁盖的理想主义与宋江的现实主义 晁盖作为梁山泊的早期领袖,性格正直、重义气,追求“替天行道”的理想主义。他重视.............
  • 回答
    《水浒传》中晁盖的“被架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过程,涉及权力转移、人物性格差异以及梁山内部派系斗争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分析: 一、晁盖的崛起与初始权威1. 智取生辰纲的功勋 晁盖作为《水浒传》中“聚义”的核心人物,最初以“七星聚义”劫夺生辰纲的壮举闻名。这一事件不仅让梁山从草莽.............
  • 回答
    《水浒传》之所以如此精彩,除了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梁山好汉之外,那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也功不可没。他们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展现人性百态,或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人物。以下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几位我认为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配角:一、 孙立——治军严谨,深藏不露的“军师”孙立,人称“病尉迟”,是.............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一部以“逼上梁山”为主题的古典小说,着重刻画了一群被逼无奈、有血有肉的梁山好汉,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故事的主线。然而,仔细审视小说内容,确实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水浒传》中的好汉,基本上都是由社会上的某些特定阶层或群体涌现出来的,很少有我们通常理解的、在底层辛苦劳作的小喽啰(例如普通农.............
  • 回答
    关于阎婆惜为何不珍惜宋江,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阎婆惜“不识好歹”。宋江给她的钱财固然不少,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远不止是金钱可以衡量和维系的。咱们一层层地掰扯掰扯。首先,得看宋江给了阎婆惜多少钱财,以及这些钱财对阎婆惜来说意味着什么。宋江那时候在郓城县也算是个.............
  • 回答
    关于晁盖在临死前为何不将头领之位让给宋江,反而把“梁山泊主”的重担托付给捉住射死自己的英雄(也就是吴用),这确实是《水浒传》中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情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晁盖当时的心境和临终遗言的真实意图。晁盖在射箭那一刻,受了致命伤,生命垂危。这个时候,一个.............
  •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宋江的形象,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焦点。要断言他是绝对的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恐怕难下定论,更像是一个披着侠义外衣的复杂个体。从他初登场时的“孝义黑三郎”,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梁山好汉。他对父亲的孝顺,对朋友的仗义疏财,这些无疑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品质。尤其是在江湖.............
  • 回答
    《水浒传》中的王伦,作为梁山泊早期的一位首领,他的错误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错误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以及梁山泊的发展停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分析:一、心胸狭隘,妒贤忌能:这是王伦最致命的错误。他本身武艺平平,虽然因为早年在江湖上的资历和一些权谋,成为了梁山泊的头领,但他的能力和格局与后来的.............
  • 回答
    《水浒传》里那些让人背后发凉的细节,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说完的。咱们不聊那些广为人知的情节,就抠抠那些藏在文字缝隙里,细一琢磨就让人心底发毛的玩意儿。1. 鲁智深与金翠莲的“缘分”:一场悲剧的冷酷开端大家对鲁智深路见不平,拳打镇关西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鲁智深和金翠莲母女的这次相遇,看似是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