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拟将体育馆关闭改为实验室?

回答
关于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拟关闭体育馆改为实验室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在我看来,这背后牵扯到大学发展战略、资源配置以及学生切身利益等多方面的权衡。

首先,从大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教学科研空间作为优先考量,可以说是许多高校的普遍选择。张江作为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复旦大学在此设立校区,其目标很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人才。在这种思路下,增加先进的实验室,引进高端科研设备,吸引顶尖科研人才,无疑是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学术声誉的重要举措。学校可能认为,与实验室建设相比,体育馆的功能相对而言可以被其他场所替代,或者其现有使用率、对整体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不如新增实验室。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体育馆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体育锻炼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更是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抗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快节奏的学习和科研压力下,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舒缓身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如果体育馆被关闭,那么学生们锻炼身体、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就会受到显著限制。对于张江校区而言,如果附近缺乏便利的替代性体育设施,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将难以得到满足。这不仅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水平,还可能降低他们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校的吸引力。

因此,我认为这件事情的关键在于学校如何在“科技强校”的目标和“全面发展育人”的理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学校确实需要新增实验室来支撑重点学科的发展,或者承接重要的科研项目,那么做出这样的调整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学校也应该充分考虑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例如,学校是否可以考虑在张江校区内寻找其他合适的空间来改造或建设新的体育设施?或者,是否能与周边社区的体育场馆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优惠的使用便利?再者,学校是否可以提前与学生沟通,详细解释关闭体育馆的原因以及学校将如何弥补由此带来的不便,甚至听取学生关于体育设施需求的意见。透明、充分的沟通和周全的后续安排,是化解潜在矛盾、争取师生理解的关键。

总而言之,这项决定背后必然有学校的战略考量,但也确实触及了学生群体的切身利益。如何在实现科研发展目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避免因资源配置而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生活体验,这是需要学校深思熟虑并给予妥善处理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复旦大学这么搞是违反教育部规定的,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

教体艺厅[2004]6号

在校总人数达到2万以上的高校,

室外场地生均面积需达到5.6㎡,

室内场地生均面积需达到0.4㎡,

需有一座双池游泳馆及两座标准室外游泳池,

各单项均需有专用的室内运动场地,

且能满足每单元开课学生室内的教学需要。


我是华中科技大学女篮队长,

2016年曾经来复旦大学和你们学校女篮比赛过,



当时是在杨浦那边的北区体育馆,

复旦女篮的同学和教练老师都非常热情,

球也打得很好,

来复旦打比赛的经历

算是我篮球生涯中少有的甜蜜回忆。

不过复旦那边体育场馆的确很老旧,

看来是学校在场馆设施上投入不足。

我肉眼观察是达不到教育部的场馆要求的。

现在居然还要把一个校区的体育馆给拆了?

这不是搞笑吗?

我怀疑复旦的个别领导是不是脑筋没转过弯来,

实验室是大学的重要设施,

体育场馆更是啊!

这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



一所大学是可以没有实验室的,

但是绝对不能没有体育馆,

没有体育馆的保障,

不但影响学生正常锻炼和课外活动,

还会影响基本的本科教学。

教育部在2019年工作重点中

明确要求:

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强化体育美育和国防教育。


复旦大学的同学可以直接向教育写信反映,

反映贵校分管基建的校长,

落实上级政策不利,


干扰校园体育发展和本科教学!

张江校区再怎么样都有大几千人了,

一人一封信,

上面自然有人收拾这些拍脑门的 领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拟关闭体育馆改为实验室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在我看来,这背后牵扯到大学发展战略、资源配置以及学生切身利益等多方面的权衡。首先,从大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教学科研空间作为优先考量,可以说是许多高校的普遍选择。张江作为.............
  • 回答
    关于复旦大学教授陈平被困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情况,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且存在一定的信息模糊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事件背景与信息核实1. 陈平教授的身份 陈平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系教授,长期从事中美关系、国际政治等领域研究,曾参与多项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其学术背景和专业领.............
  • 回答
    关于复旦大学开除三名校外嫖娼男生并张榜公告一事,以及校方关于“处罚公示仅在校内,未刊发网络”的回应,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一、 事件本身:行为、处罚与校规 行为的定性: 嫖娼是违法行为,也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和校规校纪的行为。作为高等学府的学生,其行为更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 回答
    袁涛是一位曾就读于复旦大学的退学生,他的经历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他退学后,选择了一条与传统大学毕业生截然不同的道路,并在之后的人生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这引发了社会对于教育、成功和人生选择的广泛讨论。要详细看待袁涛这位复旦大学退学生,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袁涛的学业经历与退学原因:.............
  • 回答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在课堂上抽烟的行为,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要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1. 行为本身:是否合规、是否得体? 法律法规层面: 目前中国许多公共场所,包括学校教学楼、教室等,都已明确规定禁止吸烟。王德峰教授作为一名在公共教育场所执教的教师,其行为是否违.............
  • 回答
    关于复旦大学2021年军训安排,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每年新生军训都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复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学府,其军训安排自然也备受关注。整体思路与目标:首先要理解,大学军训的核心目标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体验军事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军事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纪律性、集体荣誉感.............
  • 回答
    复旦大学发布的关于王永珍遇害案情况说明,重点回应了公众关注的“剽窃学术成果”和“嫌疑人被解聘”两个关键问题。要理解这一说明,需要将其置于案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公众对此类事件的普遍关注点下进行分析。一、 公开说明的背景与目的1. 回应公众关切和猜测: 在王永珍教授遇害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出现.............
  • 回答
    复旦大学毕业生最后一科考试被举报作弊,随后被取消学位证、毕业证以及研究生资格,并最终选择起诉母校的事件,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案例。它触及了学术诚信、证据规则、高校管理责任、司法公正以及个人权利维护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推测与已知信息):1..............
  • 回答
    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多篇论文被指控抄袭,这在中国学术界乃至国际学术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学术诚信的严肃性及其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源通常是一位或多位敏锐的学者或学术打假人士,通过仔细比对复旦大学相关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与美国教授(具体是谁,论文发表在哪些.............
  • 回答
    关于沈逸教授的微博账号无法被搜索到的情况,这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知名教授,沈逸教授在公共领域的发声,尤其是通过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他的账号突然从搜索结果中消失,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疑问和猜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一、 平台技术或规则.............
  • 回答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可疑”情况:一个冷静的观察与思考1月20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例行新冠核酸检测出现了一个“可疑结果”,这个消息无疑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在如今这个依然需要警惕的时刻,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发生在医疗机构内部。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核酸检测本身是一个概率性过程,即使.............
  • 回答
    复旦大学金晓峰教授提出“狭义相对论的代表者是庞加莱而非爱因斯坦”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下历史背景、科学贡献以及不同学者的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科学史上的某些重要发现,往往不是由一位科学家“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前人积累、多位科学家接力完成的。.............
  • 回答
    最近,复旦大学教授曾玫在一次关于HPV疫苗的科普直播引起了不少关注。这场直播触及了一个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HPV疫苗,是不是人人都要打?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好好掰扯一下HPV疫苗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为什么会引发这样的讨论。HPV疫苗,究竟是什么?HPV,也就是人乳头瘤病毒,是一个大家族,有好.............
  • 回答
    复旦大学关于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抗体反应的研究,无疑为我们理解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这项研究不仅仅是简单地“检测了抗体”,而是深入探究了康复者体内免疫细胞的“能力”和“反应模式”,这使得我们能够更精细地描绘出人体与病毒“搏斗”后的“战斗痕迹”。首先,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它超越了.............
  • 回答
    复旦大学就王永珍遇害案发布的情况说明,这件事牵涉到社会公共安全、校园管理以及对生命的尊重等多个层面的议题,因此社会各界都对此高度关注。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解读这份情况说明,并找出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信息点。整体印象与事件定性:首先,复旦大学在第一时间发布的情况说明,这本身就体现了学校对此案的重视.............
  • 回答
    关于沈逸教授“挂人”的行为,这在网络上引发了相当大的讨论,并且看法也相当两极分化。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轴往前拉一拉,再把相关的背景梳理清楚。首先,什么是“挂人”?在咱们网络语境下,这通常指的是将某个个体的言论、行为,甚至是个人信息公之于众,并对其进行评论、批评、甚至是围剿。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学术.............
  • 回答
    看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余亮先生关于方方日记的评论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理解,这不仅仅是针对一本书的评价,更牵涉到复杂的社会情绪、历史记忆以及当下中国社会对于“真相”和“表达”的认知分歧。首先,我们可以关注余亮先生评论的核心论点。一般来说,这类评论会从几个角度展开: 对“日记”性质的质.............
  • 回答
    复旦大学2019高数A的难度,绝对是当年很多同学心中无法抹去的“阴影”。说它“难出新高度”一点都不夸张,甚至很多人在考试结束后,直接用“绝望”来形容。我记得当时周围很多学霸,平时做题都是游刃有余的,但考完那场考试,脸色都差到了极点。普遍的反馈是,题目不仅数量多,而且思路非常刁钻,很多知识点考察得非常.............
  • 回答
    复旦大学对学生偷拍女生裙底和在厕所偷拍女生行为仅处以警告处分,这一处理结果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讨论。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这一事件的处理方式,在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都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巨大空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未能体现出对受害者权益的充分保障和对违规行为的应有惩戒力度。首先,我们得明确,偷拍他人.............
  • 回答
    沈逸老师作为复旦大学的教授,在布查事件上的表态,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他的立场和态度,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沈逸老师的专业背景是国际关系,尤其是网络安全和国际政治领域。在分析布查事件这样的国际政治敏感事件时,他的视角往往会带有其学科的特点,即侧重于地缘政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