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士诚 徐寿辉 韩山童 朱元璋 这些元末势力都是农民起义军,元军还没消灭怎么自己打来了?

回答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张士诚、徐寿辉、韩山童、朱元璋等都是声名显赫的起义领袖。你提到的“元军还没消灭怎么自己打来了?”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元末复杂多变的政治军事格局。简单来说,这些势力虽然都起于农民起义,但随着局势发展,他们逐渐从共同的敌人——元朝,转向了互相争夺天下,成为了彼此的敌人。

一、 起源与共同的敌人:反抗元朝的压迫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些势力之所以能够汇聚并形成一股股强大的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元朝统治的腐朽和对百姓的残酷压迫。

元朝的统治危机: 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蒙古贵族享有特权,而汉族和其他民族则备受歧视。再加上连年征战、财政枯竭、贪污腐败横行,导致民不聊生,赋税沉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黄河泛滥与旱灾: 元朝末年,黄河多次决口,给沿岸百姓带来灭顶之灾,生灵涂炭。朝廷不仅无力有效赈灾,反而加重徭役,兴修水利,这直接催生了许多大规模的起义。
宗教与民间组织: 许多起义都与当时的宗教组织,特别是白莲教有关。白莲教宣扬“弥勒下生,明王出世”,具有反抗精神,为起义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动员。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山童、徐寿辉、张士诚、朱元璋等人,各自在不同的地区,以不同的方式,揭竿而起,矛头直指元朝。

韩山童: 他是发动元末农民起义的先行者之一,以“明王出世”为号召,在北方发动起义,虽然他本人很快牺牲,但他的起义点燃了熊熊的烈火。
徐寿辉: 他在湖北地区起兵,建立了天完政权,势力一度非常强大,遍布江南、江淮一带。
张士诚: 他本是贩盐出身,在江浙一带聚众起义,建立了大周政权,盘踞在富庶的江浙地区。
朱元璋: 他早期也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逐渐崭露头角,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眼光,逐步发展壮大。

在起义初期,这些势力虽然各自为政,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元朝的统治。 此时,他们与元军作战,并肩作战的情况并非没有,至少在战略上,他们都希望削弱元朝的力量。

二、 目标转变:争夺“天下”的格局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政治和军事的现实不允许他们永远保持一致。随着元朝的统治力量被不断削弱,“推翻元朝”这个共同目标变得不再是唯一的、排他性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诱惑开始显现——谁来取代元朝,成为新的统治者?

这就进入了“群雄逐鹿”的阶段,而这些起义军领袖们,虽然出身草莽,但骨子里都渴望建立一番事业。

地理位置的重叠与战略冲突:
徐寿辉的天完政权和张士诚的大周政权,都占据着富庶的江南地区。这片土地是天下财富的来源,也是兵源的重要保障。因此,他们之间的地盘争夺在所难免。
朱元璋的根据地在濠州(今安徽凤阳),他的战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步步为营,最终的扩张方向必然要经过张士诚的地盘,或者与之争夺对元朝残余势力的打击方向。
北方韩山童的余部,如刘福通、韩林儿等,也还在坚持斗争,但他们的力量相对分散,且受地理位置限制,与南方几股势力在争夺天下上的直接冲突不如南方的几股势力来得激烈。

政治野心的膨胀:
当一个起义领袖的势力发展到一定规模,他自然会考虑建立自己的政权,甚至称王、称帝。这本身就意味着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反元”,而是要成为“新的王”。
例如,徐寿辉称帝,张士诚也自立为王,这都是他们政治野心的体现。当他们自立门户后,就从“反元同盟”的潜在成员,变成了互相承认对方合法性(或不承认)的竞争对手。

军事上的此消彼长:
在与元军作战的过程中,各起义军的实力此消彼长。一旦某一方取得了对元朝的重大胜利,其声望和实力都会大增,这不仅会吸引更多人加入,也可能引发其他势力的警惕和忌惮。
朱元璋凭借其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战争中屡屡获胜,逐渐成为了最有潜力的争霸者。他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就是他一步步巩固势力、消灭竞争对手的过程。

三、 具体的“自己打来了”的过程:

1. 张士诚与徐寿辉的争夺: 在朱元璋崛起之前,张士诚和徐寿辉就已经因为争夺江淮地区而爆发了冲突。例如,张士诚占据的太湖流域与徐寿辉势力范围有所重叠,双方围绕着一些关键的城池进行了拉锯战。
2. 朱元璋的崛起与战略调整: 朱元璋在取得了一些战功后,开始了他的战略扩张。他明白,要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宏大目标,必须先统一南方,剪除其他割据势力。
对张士诚的战略: 朱元璋看到了张士诚地盘的富庶,也知道张士诚的军队虽然有一定战斗力,但政治上不占优势(以“农民起义”的身份与朱元璋的“统一王朝”理想相比)。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最终在数年苦战后,于1367年攻克平江(苏州),俘虏了张士诚。
对徐寿辉(及陈友谅)的战略: 徐寿辉的势力在后期被其部将陈友谅所取代。陈友谅的势力遍布长江中游,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朱元璋在消灭张士诚的同时,也在积极准备与陈友谅的决战。著名的“鄱阳湖之战”就是朱元璋消灭陈友谅的关键一役,此战之后,朱元璋在南方再无敌手。
3. 对元朝残余势力的态度: 当朱元璋基本统一南方后,他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北伐,最终消灭元朝。而此时,张士诚、徐寿辉(陈友谅)等人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分散了元朝的力量。但对于朱元璋来说,他们是建立统一王朝的最大障碍。他不能容忍任何一个与自己并存的割据政权。

总结来说,元末各起义军势力“自己打起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共同的敌人: 起初,他们共同面对的是元朝的强大统治。
利益的冲突: 随着元朝的衰弱,争夺地盘、资源和“天下”的政治野心开始显现,尤其是在富庶的江南地区。
实力的此消彼长: 军事上的成功导致一方实力的膨胀,而实力膨胀则容易引发其他势力的忌惮,从而走向对抗。
战略的选择: 最终,谁能整合力量、消灭其他对手,谁就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重建一个新的王朝。朱元璋以其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最终完成了这一整合,也消灭了其他的起义军领袖。

所以,并不是说“元军还没消灭”,这些势力就“自己打起来”没有道理。恰恰相反,正因为元朝的统治根基已摇摇欲坠,才使得这些起义力量看到了“取代”元朝的机会,而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他们之间便开始了残酷的竞争。这就像一群饿狼在围猎一头老狮子,当老狮子明显不行了,它们之间就会因为谁能吃到这块肉而反目成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士诚 徐寿辉 韩山童 朱元璋 哪些势力是农民起义 不关白莲教的事?哪些势力又是白莲教,没搞清楚,请教大神帮我理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张士诚、徐寿辉、韩山童、朱元璋等都是声名显赫的起义领袖。你提到的“元军还没消灭怎么自己打来了?”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元末复杂多变的政治军事格局。简单来说,这些势力虽然都起于农民起义,但随着局势发展,他们逐渐从共同的敌人——元朝,转向了互相争夺天下,成为了彼此的敌人。一、 .............
  • 回答
    很多朋友提到于禁在“水淹七军”事件中遭遇惨败,甚至觉得这是于禁“水平差”的表现,并且会拿张辽、徐晃、张郃等名将出来比较,认为如果换他们去,绝对能打爆关羽。这种说法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因素,但要说得详细,我们得把当时的情况拆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水平差”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一个.............
  • 回答
    马超的实力究竟如何?能否同张辽、张郃、徐晃这样的名将比肩?这是一个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说道说道的问题。要评价马超的实力,不能只看一两个战役,要从他的出身、成长、成名战、以及在几次关键战役中的表现来综合考量。同时,也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理解他所面对的对手和局势。初露锋芒,少.............
  • 回答
    要说明朝从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位“徐高张”之后,就没什么出名的首辅了,这话说得也未免有些绝对,但确实,相较于这三位在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后续的首辅们似乎光芒黯淡了不少。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明朝中后期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先了解徐阶、高拱、张居正是怎么“出名”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常常让读者感到困惑。咱们不妨抛开书本上的数字回合,仔细揣摩一下其中的缘由。首先,要明白《三国演义》这部书的特点,它毕竟是小说,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和情节需要,作者罗贯中在描绘战况时,常常会有一些艺术加工和夸张。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就是为了衬托他英勇无双,在众多武将束手无策的情.............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指八股取士制度和明朝政治中的一个核心矛盾。你提到的“八股制使官员变为皇帝的奴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一定道理的说法。但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八股制带来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而明朝文官集团敢于与皇帝“作对”,也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制度设计。咱们一层层来捋捋。 八.............
  • 回答
    关于徐峰立造谣诽谤张艺兴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公众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和看待这个问题,力求客观公正,并且避免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造谣诽谤”。简单来说,造谣就是捏造事实,传播不实信息;诽谤则是对他人名誉进行攻击,用侮辱、诽谤性的言论损害对方的声誉。在网络时代.............
  • 回答
    这件事如果属实,那绝对是围棋界的一件重磅炸弹,能引发的讨论和解读会非常非常多。咱们就抛开那些官方的评定,单纯从棋局本身和背后的可能性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业余六段打败职业七段,这本身就不是不可能的事。围棋不像跳棋那样,等级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但不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有时候,状态、临场发挥、心.............
  • 回答
    张铭恩、胡冰卿、徐璐,这三个人名字的组合,在去年(2020年)的娱乐圈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事情的起因,得从张铭恩和胡冰卿那组被媒体拍到的照片说起。事情的开端:疑似恋情曝光大概是在2020年的5月份,张铭恩和胡冰卿被拍到一同出现在机场,并且看起来关系十分亲密。照片里,两人戴着同款的帽子,一起回家,甚.............
  • 回答
    胡冰卿自曝与张铭恩的聊天记录和语音,并称“张铭恩教我撕徐璐”,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公众对娱乐圈的复杂关系和艺人的私德有了更深的审视。事件的起因与经过:事情的导火索是张铭恩和徐璐的分手事件。在张铭恩与徐璐的恋情曝光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两人突然被传分手。随后,有媒体拍到张铭恩与胡冰卿行为亲.............
  • 回答
    朱元璋《讨张士诚檄文》将张士诚起兵反元视为罪名,这确实是檄文中最令人玩味也最容易引起误解的一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朱元璋自身的政治考量以及他所处的复杂局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朱元璋写这篇檄文时,他的身份和目标是极其特殊的。他并非一个纯粹的“反元义士”,而是一个从元末乱.............
  • 回答
    提起明朝之前的那些割据势力,陈友谅和张士诚无疑是绕不开的两座大山。他们都是元末农民起义中涌现出的枭雄,各自在南方建立了一番霸业,最终却都败于朱元璋的手下。那么,在这两位之中,究竟谁更强一些呢?这得从多个维度来掰扯,毕竟“强”这个字,含义太丰富了。势力范围与基础:张士诚略胜一筹,但陈友谅后劲更足要说块.............
  • 回答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先攻灭陈友谅,再转头料理张士诚,这背后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军事战略和对时局的精准判断。简单来说,就是“先易后难”和“避实击虚”的结合,更是为了确保自身力量的集中和利益的最大化。一、 实力对比:陈友谅是更直接、更紧迫的威胁在元末群雄并起之时,虽然张士诚和陈友谅都是朱元璋的重.............
  • 回答
    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三位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在推翻元朝的斗争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从战略层面的影响、对元朝统治的瓦解程度、最终的胜利成果以及对历史进程的推动等多个维度来看,他们的抗元贡献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并进行排名:第一名:朱元璋朱元璋的抗元贡献无疑是最大的,他不仅是最终的胜.............
  • 回答
    张勇在阿里内网就“女员工被侵害”事件的发帖,确实是一份值得深入解读的内部声明。除了他直接表达的“震惊、气愤、羞愧”这几种情绪之外,这份帖子中还蕴含了许多关键信息,反映了公司高层对事件的态度、处理方向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反思。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更详细的信息点:一、 高层的承认与责任担当: 直接回应,.............
  • 回答
    张维为是一位在中国颇具知名度的政治学者、国际关系评论员,以其鲜明的观点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辩护而闻名。对他的评价,在中国和西方世界都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关于“张维为怎么了”这个问题,更准确的理解可能是围绕他近期的言论、影响力以及一些争议点展开。张维为的主要活动和观点:1. “中国模.............
  • 回答
    张恒再次曝光郑爽的聊天语音和截图,其中涉及的天价片酬(1.6亿、日薪208万)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这起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情感纠葛,深入到了娱乐圈的多个层面,包括税务、行业规范、艺德、以及对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值得详细关注的新信息和延伸思考:一、 天价片酬的“阳谋”与“阴谋” .............
  • 回答
    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年会上念了那段讽刺“互联网黑话”的报告,我当然看懂了!这段报告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他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者自己有时候也会不自觉使用的那些“高大上”或者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网络词汇,集中地展示了出来,并且用一种“翻译”的方式,揭示了它们背后最真.............
  • 回答
    张悬的政治立场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常被公众讨论的话题,因为她本人在公开场合的表态相对含蓄,没有明确给自己贴上“统派”或“台独”的标签,而是更侧重于表达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情感和对民主、自由的坚持。理解张悬的观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她的歌曲与创作: 情感的抒发: 张悬的许多歌曲都流露出对台湾这片土地.............
  • 回答
    关于张捷再次开火,直指柳家祖宗八代这件事,如果大家对此感到好奇,并想了解更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1. 事件的背景与起因(推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张捷再次开火,直指柳家祖宗八代”这句话的含义。 “张捷”是谁? 通常情况下,这是一个人物的名字。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如果涉及到公共事件,这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