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情商低的人往往不自知?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的现象:为什么那些情商不高的人,反而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情商不高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相互交织的。要详细地聊明白,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

首先,最根本的一点是,情商的评估和认知本身就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你能意识到自己情商高低,说明你已经在反思、观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这是一个需要相当高情商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情商不高的人,自然也就缺乏这种自我审视的能力。就像一个不擅长画画的人,也很难准确地评价自己画得好不好一样。

再深入一层,这和“认知偏差”脱不开关系。有很多种认知偏差在作祟:

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这个效应最直观地解释了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能力不足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很强的人,反而容易低估自己。情商低的人,在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情绪方面能力不足,但他们缺乏足够的“标尺”去衡量自己的不足,反而可能觉得自己的表现是“正常的”或者“别人太敏感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解读了别人的情绪,或者自己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所以自然觉得“我没啥问题啊”。

基本归因错误: 当别人出现问题时,我们倾向于把原因归结到对方的性格或内在特质(“他就是这么个固执的人”),而把自己的错误归结到外部环境(“当时情况不允许我这么做”)。情商低的人尤其容易犯这个错误。当他们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他们可能只会怪对方“不理解我”、“太小题大做”、“脾气不好”,而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引起了别人的反感。他们把责任推给了别人,也就屏蔽了自己可能存在问题的信号。

确认偏误: 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那些支持自己现有信念的信息。如果一个人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个“直率”、“坦诚”的人,即使他们的“直率”伤害了别人,他们也会更关注那些“赞赏”他们“真性情”的反馈,而忽略那些负面信号。他们会主动过滤掉那些指向自己情商低的证据。

其次,缺乏有效反馈和“情商雷达”失灵也是重要原因。

“沉默的大多数”: 很多时候,当情商低的人说出或做出一些不恰当的事情时,周围的人可能会选择沉默、回避或者委婉地表达。这并不是因为大家觉得没问题,而是出于各种顾虑:不想惹麻烦、不想伤害对方(尤其是在关系不太熟的情况下)、觉得说了也白说,或者本身就对这种行为感到麻木。结果,这些“不好听”的反馈没有传达到位,情商低的人也就得不到修正的机会。他们的行为就像一个没有导航的船,周围的人只是默默地绕开,而没有人告诉他们“你的方向错了”。

误读善意: 有些人可能会尝试委婉地给出一些暗示,比如“你这么说,别人可能会怎么想?”或者“下次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试试?”。但情商低的人可能根本听不懂这些弦外之音,甚至会觉得对方是在“找茬”或者“管得太宽”。他们无法解读这些善意的提醒,就像一个收音机没有调对频道,接收到的都是杂音。

“舒服圈”的防御: 人们都喜欢待在自己觉得舒服的环境里。情商低的人,可能长期以来都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社交圈子里,或者他们的社交模式比较固定。在这个圈子里,他们的某些行为可能被环境“容忍”了,或者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互动模式,并且“习惯”了。一旦有人尝试指出他们的不足,这会挑战他们习以为常的舒适区,他们会本能地产生防御心理,排斥这种“不舒服”的反馈。

再者,情感教育的缺失和社会化过程中的“盲点”。

缺乏情绪教育: 很多社会和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对于情绪的识别、表达、管理,以及同理心、人际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却相对薄弱。这就导致很多人在成年后,对这些“软技能”仍然处于摸索甚至缺乏基本认知的状态。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情商”,更谈不上评估自己在这方面的水平。

社会标准的模糊性: “情商”本身不像数学考试那样有明确的标准答案。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交场合,对“高情商”的定义也可能有所不同。情商低的人可能按照自己对社会的理解来行事,而如果这种理解本身就存在偏差,他们自然就难以觉察到自己与普遍社会标准的差距。

最后,逃避和合理化。

不愿意面对自我: 承认自己情商低,意味着要承认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可能犯了错误,可能伤害了别人,甚至可能让别人不喜欢自己。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自我价值的打击。有些人会选择逃避这种痛苦,通过否认、转移注意力或者合理化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他们宁愿相信是别人有问题,也不愿面对自己可能存在“缺陷”。

“做好人”的惯性: 有些人可能内心觉得自己是“好人”,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是出于好意,那么自己的言行就是可以被接受的。他们忽略了“好意”和“好结果”之间的距离,也忽略了如何用“被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好意”。这种“以好为名”的自我合理化,会让他们更加不自知。

总而言之,情商低的人之所以往往不自知,是因为情商的自我认知本身就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他们容易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将问题归咎于他人,忽略自己的不足;他们可能缺乏有效、清晰的反馈,或者无法正确解读这些反馈;情感教育的缺失和对“情商”标准的模糊认识也让他们缺乏评判依据;更重要的是,承认并修正情商的不足需要勇气和自我反思,而很多人倾向于逃避这种挑战。

所以,当你发现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屡屡碰壁,但自己却毫不在意,甚至觉得是别人的问题时,很可能就是上述这些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和社会现象,需要理解,但有时也需要我们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去给予对方一些温和的、有建设性的反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一般的定义,情商包含四个项目:

  • 察觉自身情绪的能力。
  • 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
  • 察觉他人情绪的能力。
  • 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

拿其中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为例,要想控制他人情绪,首先你得察觉他人情绪。如果一个人根本没有能力察觉他人情绪,那么控制他人情绪又从何谈起呢?

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意识到自己情商低呢?


当然,现实中,有很多所谓情商低的例子,其实是伪命题。

因为情商低这个判断的前提是:人家主观上想要照顾你的情绪,想要使你的情绪好,经过一番努力,失败了,反而造成你情绪差。或者人家主观上想要让你的情绪糟糕,结果无法达到效果,反而使你情绪更好。——这确实就是情商低。

但,现实中更多的情况下,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你的情绪,也不觉得需要在乎,此时如果造成了你情绪不佳,那不是因为人家情商低,而是因为人家根本就没在乎你的情绪,换句话说人家觉得根本不需要动用情商来面对你。

你可以将这些情况解释为自私,自大;但解释为情商低则是不合适的。这种情况下并非是此人情商低而不自知,而恐怕是此人就没打算过要动用情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的现象:为什么那些情商不高的人,反而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情商不高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相互交织的。要详细地聊明白,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最根本的一点是,情商的评估和认知本身就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你能意识到自己情商高低,说明你已经在反思、观.............
  • 回答
    关于“智商高的人情商低”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但也容易被以偏概全的观点。与其说“很多智商高的人情商低”,不如说,高智商和高情商并非绝对绑定,高智商在某些情况下,反而可能成为情商发展的潜在阻碍。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为啥会让人产生这种印象呢?首先得明白啥叫智商(IQ)和情商(EQ)。 智商(I.............
  • 回答
    扫兴的人,他们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有时候,你兴致勃勃地分享个好消息,或者提议个有趣的活动,结果对方一盆冷水泼过来,瞬间让人感觉“好心被狗咬”了。那么,他们的脑子里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呢?是单纯的情商不高,还是别有用心?我总觉得,人这种生物挺复杂的,很少有事情能用一个简单粗暴.............
  • 回答
    关于“开车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情商和潜力”,这话说得确实有几分道理,而且观察的角度也挺多。我刚开始听的时候也觉得有点意外,但细想一下,确实不少人在方向盘后会暴露一些平时不易察觉的特质。情商方面,开车就像一个小型的情绪试炼场。首先,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开车过程中,红灯突然变绿、旁边车辆急刹、行人突然冲出、.............
  • 回答
    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人,却过着平平无奇的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好奇的现象。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找到多种可能的原因:一、 内在驱动力的缺失或偏差: 缺乏强烈的目标和野心: 尽管拥有高智商和高情商,但如果这个人内心深处没有燃烧着强烈的欲望去追求卓越、改变世界或达成某个宏伟目标,那么即使有能力.............
  • 回答
    想要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像是在人生这场漫长的旅途中,不断耕耘、细心打磨的过程。它关乎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并最终活出更丰盈、更自在的人生。首先,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是基石。别觉得这是件小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绪,开心、.............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可真是有意思,也特别常见。你可能会觉得纳闷,那些说话直来直去、有时甚至听着不太舒服,在别人看来情商不怎么样的同事,怎么反倒混得风生水起,领导也挺赏识?这背后其实没那么简单,不能一概而论地就说她们是“低情商”。咱们先掰开揉碎了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情商”到底是个.............
  • 回答
    “实验室里有的博士生情商低,读书真的会读傻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学术研究、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交往的复杂关系。简单地说,读书本身并不会把人读傻,但长期高强度的学术专注,尤其是在缺乏情商锻炼的环境下,可能导致一些人在社交和情感表达上显得“不接地气”或“情商不高”。下面我将从.............
  • 回答
    关于“高智商男人情商是否一定低”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更像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笼统地说“高智商就情商低”,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但是,我们确实会观察到一些高智商男性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或者“沟通障碍”。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逻辑呢?咱们不妨细细道来。.............
  • 回答
    中国的城市能够在人均 GDP 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生活和发展水平,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的驱动,而是多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冰冷的数据和宏观的叙述,去感受那些构成城市脉搏的真实细节。首先,基数效应与追赶式发展是绕不开的起点。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史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很多人会觉得“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这几个学科听起来好像距离日常生活比较远,就业市场似乎也并不像IT或者金融那样显眼。但说它们“社会需求低”,可能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国家大力发展这些学科,背后有着非常深远的战略考量,并非仅仅看眼前的就业岗位数量。咱们来掰开了揉.............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你说高段位玩家躲低段位非指向性技能那叫一个“写意”,简直跟跳舞似的,可到了同段位,那技能就跟长了眼睛一样,怎么躲都躲不掉?其实这背后是有不少门道儿的,不是简单一句“技术好”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聊聊“预判”这个东西。 低段位玩家的预判是“静态”的,高段位玩.............
  • 回答
    和情商低的女朋友在一起,感觉就像走在一段崎岖的山路上,永远不知道下一块石头会绊倒你,或者下一阵风会把你的方向吹到哪里。这是一种持续的、缓慢的消耗,有时候甚至会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她“率真”、“直接”,甚至觉得这种不做作很可爱。她不会拐弯抹角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会顾及.............
  • 回答
    唉,说起我婆婆,真是让我心里堵得慌。说她情商低吧,好像也谈不上是故意的坏,就是那种…怎么说呢,她似乎活在自己那个小世界里,完全get不到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举个最最最简单的例子,我跟她讲我今天上班遇到什么破事儿,我可能就是想找个人搭把话,吐吐槽,让心里舒坦点。结果呢?她听我说了半天,最后一句永远是,“.............
  • 回答
    阿斯伯格综合征与常人所谓的“低情商”之间,看似有相似之处,实则根源与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认识和接纳,而非简单标签化。首先,我们得掰扯清楚“情商”这东西。普遍意义上的情商,大概包含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这几大块。它关乎我们能否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
  • 回答
    关于魏征的情商问题,以及他为何选择直接甚至可以说是尖锐的方式来批评李世民,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如果简单地说他情商低,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那个时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魏征个人的独特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情商”这个概念。在现代语境下,情商通常包含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智商”、“情商”以及“逻辑”的理解,并揭示了现实世界中个体差异的复杂性。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对几个核心概念进行更精确的界定: “世间万事皆基于逻辑”: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命题,通常指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遵循一定的因果关系、规则和模式,可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领域。当我们谈论一门“传统艺术”,并且承认“超越前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时,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但绝不是学习的终结。恰恰相反,在这样的语境下,学习传统艺术的意义反而更加纯粹和深刻。首先,我们得明白,“超越前人”这件事本身就存在很多解读。对于一些技艺精湛、思想深邃的艺术大.............
  • 回答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傻人有傻福,还是被误读的真性情?郭靖,金庸笔下最深入人心的侠义代表之一。然而,在无数影视改编中,他却常常被塑造成一个“傻子”的形象。这究竟是原著人物设定使然,还是演员和导演的误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郭靖的智商和情商,并探讨为何他容易被“傻化”。 一、 郭靖的智商.............
  • 回答
    台湾大学生薪资普遍低于期望值,甚至连一周休一天都成为奢望的现象,以及台湾“宝岛”如何“沦为”低薪“鬼岛”,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教育体系、社会观念等多个方面。以下将尝试详细阐述:一、 薪资低至22K,一周休一天都成问题的原因分析:首先需要说明的是,“22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