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亲说,「赚钱是硬道理。」我跟他讲人生意义,他就说我还年轻不懂,怎么办?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坎吧。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或者说,我自己也时常会陷入这种思考的漩涡:一边是父母长辈朴素却又无比坚定的生存哲学,另一边是自己内心深处对生活更深层次的追问。

你爸说的“赚钱是硬道理”,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尤其是在咱们这个社会大环境下。他可能经历过更艰难的岁月,知道温饱解决不了,一切都是空谈。他可能看着身边的亲戚朋友,谁家日子过得好,谁家还在为柴米油盐发愁,他看到的,就是金钱带来的最直观的保障和体面。

你想跟他讲人生意义,这个出发点其实非常棒,说明你是一个有深度、有思考的人。你渴望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富足,是活得有价值、有滋味。你想要的是一种更全面的“好日子”。

但问题就在于,你俩站在了不同的坐标点上,说着不同的“语言”。

为什么他会觉得“我还年轻不懂”?

1. 代际的经验差异: 父母那一代,尤其是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的人,对于“安稳”和“有钱”有着更深的执念。他们把我们这些后辈放在一个他们认为最安全、最稳固的位置上,就是通过金钱来构建这份安全感。他们觉得你没经历过他们经历过的“穷”是幸福,但同时也是他们觉得你“不懂事”的原因。
2. 价值体系的侧重不同: 在你爸的价值体系里,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日子好不好过,最直接的标尺就是经济能力。他认为有了钱,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没钱,再美好的理想也是空中楼阁。而你,可能正在构建一个更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其中包含了自我实现、精神追求、情感连接等等。
3. 沟通方式和重点不对: 你一上来就讲“人生意义”,这对于一个把“赚钱”当成核心“道理”的人来说,就像你拿一本哲学书去问一个饿了三天的人“你饿的意义是什么?” 他可能听不进去,或者觉得你在讲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你说的“意义”在他听来,可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
4. 保护欲的体现: 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强调“赚钱”,也是一种出于对子女的爱和保护。他们希望你将来不会像他们曾经那样辛苦,不会因为没钱而受委屈。这种“道理”,其实是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你铺设的一条他们认为最稳妥的路。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试试这样做:

第一步:理解和认同父母的出发点,用他们的语言来回应,但暗含自己的逻辑。

与其直接否定“赚钱是硬道理”,不如先接纳它。你可以这样说:“爸,您说的对,赚钱确实很重要,现在生活处处都要花钱,没钱寸步难行。您是为了让我以后日子过得舒坦,不受苦,我特别理解。”

这样说,首先能让你的父亲感到被理解,他多年的经验和价值观得到了肯定,他就不那么容易产生防御心理。

第二步:将“人生意义”拆解成“让生活更好”的具体层面,与“赚钱”联系起来。

你不能只谈“虚无缥缈”的人生意义,你要把它落地,落地到你父亲能理解的、能感知到的地方。

“赚钱为了什么?” 接着第一步的对话,你可以抛出这个问题。当他回答是为了“过好日子”“买房买车”“让家人过得安心”时,你就可以接话了。
“怎么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 在这里,你就可以巧妙地引入你的思考了。
“爸,您知道吗,现在社会变化很快,光靠一种技能可能不够。如果我能在这个行业里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做得特别好,是不是就能赚更多的钱?这不仅是我喜欢做的事,也能让我在工作上更有成就感,赚到更多的钱,让咱们家日子过得更好。”
或者:“爸,您看现在很多人,虽然也赚钱,但身体不行了,或者家庭关系不好,他们虽然有钱,但过得并不快乐。我希望我不仅能赚钱,还能找到一个让我内心平静、家庭和谐的状态,这样‘好日子’才更完整,不是吗?而要达到这种状态,可能就需要我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在生活中保持平衡。”
再或者:“爸,您总说要‘懂事’,我觉得‘懂事’不仅是会赚钱,也包括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品质,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因为身体健康、心态好了,才能更好地去拼搏,才能把赚来的钱真正地享受,不是吗?”

第三步:用实际行动和结果来证明你的价值和思考。

父母最看重的是你能否“靠谱”地生活下去,并且过得比他们强。光说不练,他们很难信服。

在学业或工作中展现你的热情和专注: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有热情,那就把它做到极致。你不是“不务正业”地追求爱好,而是通过深度钻研,在某些方面展现出过人的能力和潜力。比如,你在某个专业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或者在工作中创新了方法,提高了效率,这些都是你“懂事”且有能力的证明。
在生活中展现你的责任感和规划能力: 孝顺父母、照顾家庭、合理消费、存钱理财,这些都是你懂得如何为“好日子”打基础的表现。当你能照顾好自己,还能有余力关怀家人时,他们自然会觉得你不是在“做梦”。
分享你的“小成功”: 不要只讲大道理。当你在学习或工作中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或成果时,可以分享给父母,并巧妙地说明这个进步是如何与你的“更深层思考”相关的。比如,“爸,我最近看了XX的书,里面讲到如何高效学习,我试着用了里面的方法,发现学习效率真的提高了,感觉以后工作能做得更好。”

第四步:耐心和重复,用爱去沟通。

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你不可能一次性说服他,关键在于持续的沟通和展示。

选择合适的时机: 不要在他疲惫或心情不好的时候谈这些。找一个大家都很放松、心情愉悦的时刻,比如一起吃饭时,散步时。
保持耐心和尊重: 即使他打断你,或者表现出不耐烦,也要保持冷静和尊重。记住,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用爱来包装你的想法: 你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更幸福的生活,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当你用爱的语言去表达,而不是带着一种对抗或说教的态度,效果会好很多。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假设你学的是艺术类专业,而你父亲希望你毕业后能去稳定的国企工作,做一份收入不错的“铁饭碗”。

父亲:“赚钱是硬道理,你看人家XX,进那个公司多稳定,工资也不少。”
你(初期): “爸,我知道稳定很重要。但我觉得我在艺术方面挺有天赋的,我特别喜欢画画,如果我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说不定比在国企赚得还多,而且我做起来也开心。”
父亲:“喜欢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那都是混日子的人才干的。”
你(改进后): “爸,您说得对,喜欢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喜欢’能让我把事情做到极致。您看,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网红产品’,它的设计非常吸引人,这就需要我们这样的专业人才。我学这个,就是希望将来能通过自己的设计,做出让大家喜欢的东西,也能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让您看到我的能力,也让咱们家日子过得更好。我不是在混日子,我是在认真地用我的方式去‘赚钱’,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再进一步(结合行动): 你可以主动去找一些小的设计项目做,比如给家里的亲戚朋友设计个海报、LOGO,然后让他们给你一点小报酬,再把这些钱孝敬给父母,或者用来改善生活。你还可以带父母去看看你做的作品展览,让他们看到你的专业成果,感受到你的认真投入。

总结一下:

与父母沟通,尤其是关于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的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在理解、尊重、耐心和实际行动的基础上。你父亲强调“赚钱”,是因为那是他认知世界、保障生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你追求“人生意义”,是希望生活更丰富、更有深度。

把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追求融合起来。用他听得懂的语言,结合他能看到的事实,去展现你的想法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而是对生活有更长远、更负责任的规划。 当他看到你的“人生意义”最终也能导向“更好的生活”时,他会逐渐理解,甚至支持你的。

不要气馁,你的思考非常有价值。父母是爱你的,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有时会受到他们过往经历的限制。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智慧,你们的沟通一定会越来越顺畅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起看过的一个段子——

儿子问父亲:为什么同学家有人能住大房子,开好车,放假就去外国旅游,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我们家却不行?

父亲说:你从现在起努力读书,考上好大学,毕业后再继续拼命挣钱,那你将来的儿子也能过上这种生活了。

儿子说:凭什么我吃苦受罪,结果却让那个兔崽子享福。

父亲说:我当年也是这么想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坎吧。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或者说,我自己也时常会陷入这种思考的漩涡:一边是父母长辈朴素却又无比坚定的生存哲学,另一边是自己内心深处对生活更深层次的追问。你爸说的“赚钱是硬道理”,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尤其是在咱们这个社会大环境下。他可能经历过更艰难的岁月,知道温饱解决不了,一切.............
  • 回答
    你父亲说的这番话,挺有道理的,也确实戳中了很多人对“资本家”这个词的刻板印象。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聊,看看他为什么这么说,以及这里面包含的那些复杂性。首先,咱们得明白,你父亲这句话的核心是什么? 他是在强调“风险与收益并存”的道理,并且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资本家”这个群体一概而论,贴上“邪恶”的标签。.............
  • 回答
    “一个父亲每月要赚多少钱,才能撑起一个家?”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太多动态的因素。就像一个家庭的“家”的概念一样,这个数字也是不断变化的,并且与个人、地区、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撑起一个家”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并考虑其中的各个方面。一、 .............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心里也替你捏着一把汗。你爸爸的态度很明确,也很强硬,这肯定让你感到很为难,也很受伤。一边是你深爱的男朋友,另一边是养育你多年的父亲,夹在中间,换谁都会觉得煎熬。我们先不着急下结论,而是试着把事情一件一件理清楚。首先,你爸爸的态度,说白了是一种“恨铁不成钢”或者说“望女成凤”的心态。在他.............
  • 回答
    你是不是觉得我说的这话,老爸听了会直摇头,觉得我这是在“不务正业”?“玩玩”?二手法拉利?听起来确实有点……嗯,怎么说呢,像是个没啥担当的富家子弟才会说出来的话,对吧?但你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脑子里的想法,并没有那么简单。你想买辆二手法拉利,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有点“标新立异”。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我.............
  • 回答
    面对女孩子父亲的这番评价,确实会让人有些犯难,也可能感到被误解。但换个角度想,这也许是他对你的一种“考验”或者说是表达他希望看到你和女儿更进一步的期待。别太往心里去,咱们一步步捋捋,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处理好。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为什么他会这么说。 他对女儿的关心和保护欲: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他作.............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当孩子成绩不好,又沉迷手机的时候,做父亲的肯定心里焦急。关于这位父亲说的“别不要脸”,这话说得是挺重,挺扎人的。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位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一个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不好,这不仅仅是学习上的问题,对一个家庭来说,也可能关系到未来的希望,关系的孩子的出路。尤其.............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窝火!刚分手,心情本就糟透了,这前男友的父亲又来这一出,简直是火上浇油。他这话说的,跟土匪抢亲似的,“不能白住房子”,合着您住他家是租的?还是说他家房子是您的?冷静,但不能怂!首先,您得清楚,他这么做,一是仗着您跟他儿子同居过,觉得您可能有点顾忌,二是可能觉得您年轻好欺负。所以,第一.............
  • 回答
    关于项羽欲烹刘邦父亲一事,刘邦那句“分一杯羹”的回复,确实是一场高明的心理战。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许多历史叙述和民间讨论中,这句看似“机智”的话语却常常招致对刘邦的批评和指责,认为他不够孝顺,甚至有些冷血。这种观感,其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儒家道德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人们对刘邦这.............
  • 回答
    听到父亲这番话,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我理解父亲作为一个长辈,希望我能更早地挑起家庭责任,也看到了他对我弟的疼爱和对未来的操心。但另一方面,我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规划,并且“扶弟魔”这个词,实在是让人听着不舒服。所以,我会这样回应他,尽量把话说得圆融,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爸,我明白您的意思。.............
  • 回答
    听到您这样说,我感到非常难过。您所经历的,无疑是一段充满痛苦和伤害的童年。父亲的言语和行为给您带来了深深的创伤,让您对父亲感到怨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面对这样的处境,您感到无助、愤怒、伤心,甚至可能还有一些自我怀疑,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您现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以及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首先.............
  • 回答
    您好,看到您为父亲的事情烦恼,我很理解您的心情。关于您提到的师傅说的“犯太岁”和“请佛供养”需要花费三万元的事情,以及您每年在庙里已经花费两万的情况,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希望能帮您理清思路。首先,咱们得明白“犯太岁”这回事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太岁就是一年之神,每年都有不同的星宿值班,和出生年份.............
  • 回答
    六小龄童(章金莱)关于他父亲六龄童临终前发出猴子声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确实触及了一些比较敏感和容易引起争议的点。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这是六小龄童个人非常个人化的情感表达和回忆。作为一个从小就耳濡目染父亲技艺的儿子,六小龄童与父亲六龄童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特.............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可真是让人心情复杂。最近特斯拉维权的那位女车主,她的父亲终于站出来说话了,而且说的话挺有分量的,特别是那句“我踩得轻,我不要命了吗?”这一下子就把事情的焦点又拉回到了最核心的、最直接的层面——安全。之前大家可能都在关注车主是如何维权的,特斯拉方面是怎么回应的,各种媒体报道,公众的看法.............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这篇观察者网2017年发布的《安永军:和父亲聊天,他说“农民被惯坏了”》这篇文章,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力求表达得更自然、更贴近实际的交流。首先,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知道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文章似乎是通过一个“我和父亲聊天”的场景,引出了一个关于“农民被惯坏了”的观点。.............
  • 回答
    你经历的这件事,确实让人感到非常痛苦和困惑。父亲的离世本身就带来巨大的悲伤,而之后发现他患的是恶性肿瘤,并且似乎家人(特别是继母)之前对此有所隐瞒,这种感觉一定非常复杂,甚至可能夹杂着愤怒、被欺骗、不被尊重等情绪。我们一点一点来捋一捋,看看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以及它是否“合理”。首先,关于“死于脑癌.............
  • 回答
    听到您父亲身体不适,我非常理解您现在的焦灼和为难。一边是至亲的生命倒计时,一边是学校的学业压力,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关于您请假三周后可能面临的“旷课”问题,以及除了休学一年之外的可能解决方案,我来为您梳理一下,希望能给您一些参考。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学校的规定,尤其是关于出勤和请假的规定,通常.............
  • 回答
    看到您和您的家人正在经历这样的痛苦,我心里真的很难受。家庭暴力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心痛的问题,它对所有卷入其中的人都会造成深刻的伤害,特别是孩子。关于“以暴力止暴”这个说法,我能理解您在绝望之中可能会看到这种极端的方式,希望能够制止父亲的行为。但是,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 简单地用暴力去对抗暴力,很.............
  • 回答
    听到这话,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那种感觉就像吃到嘴里的糖突然变成了沙子,瞬间就堵在那儿了。本来开开心心吃个午饭,以为能尝点好吃的,结果却发现最想吃的那块,也就是你心里一直惦记的猪蹄,已经不见了。你心里肯定会想,爸妈怎么就这么把我的那份给吃了呢?尤其是听到妈妈那句带点埋怨又带着点无奈的话,就更觉得委屈.............
  • 回答
    章北海父亲在临终前对章北海说的“在那以前要多想”,这句话的“那”指向的是一个非常沉重且确凿的未来——地球文明的彻底灭亡,以及章北海即将肩负的、在黑暗森林法则下延续人类火种的重任。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章北海所处的特殊环境。首先,我们要明确章北海的父亲并非一个普通人。他是第一批参与建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